桁架式主梁双孔镗削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82484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桁架式主梁双孔镗削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ー种孔的镗削装置,尤其是涉及ー种桁架式主梁双孔镗削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现阶段公路、鉄路建设、桥梁的不断发展,砼预制梁及単元钢结构重量越来越大,故此要求相应的起重设备及承载钢结构也不断提升,由于桁架式钢结构自重较轻及抗风作用明显,故此桁架式钢结构起重机等采用较多。为了增加钢结构本身的刚度要适当地提高承载桁架的高度,同时考虑到制造、运输等一系列问题,难以一次加工出多个连接销孔。现有国内制造厂商在制造桁架式结构单元时,均是把联结部位的阴阳头板先下料,然后镗削联结孔,再进行组对、再施焊。此种エ艺由于焊接过程变形影响,很难保证所联结销轴的安装精度,难以确保多孔销轴均匀受力,同时加工后焊接,只能满足ー组结构単元 的定位安装,不具有互換性。如果采用专用的立式坐标镗床,上述指标虽然能够保证,但设备采购成本很大,而且毎次只能镗削一孔,加工成本增加很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专用的双孔镗削简易加工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桁架式主梁双孔镗削装置,包括底座平台,所述的底座平台水平的固定在地面上,底座平台上设置有横向分布的两条滑道,横向分布的滑道上滑动安装有泵站,横向分布的两条滑道之间滑动卡装有纵向分布的滑道;所述的纵向分布的滑道上滑动安装有下机架,下机架上固定安装有分动箱机架,分动箱机架上固定安装有分动箱;所述的分动箱为封闭式齿轮传动机构,通过齿轮带动输出轴,输出轴与键杆联接,分动箱尾部与润轮蜗杆减速机法兰联接,蜗轮蜗杆减速机与电动机法兰联接;所述的分动箱机架通过铰座与固定安装于纵向滑道上的液压油缸铰接,液压油缸通过控制阀及管路与泵站相连接。所述的分动箱通过螺栓与分动箱机架联接;所述的电动机位于蜗轮蜗杆减速机的正上万O具体使用时,将待加工的桁架式主梁通过专用夹具夹紧,通过液压油缸将分动箱机架带动至要镗孔的地方,打开电动机带动分动箱内的齿轮,从而带动输出轴做径向的进给运动,便可以得到所要镗的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与拆卸都比较方便,操作容易,解决了大型结构单元先加工孔、后焊接难以保证制造精度、互換要求的传统加工的难题。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0012]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ー步详细的说明參见附图,所示的桁架式主梁双孔镗削装置,包括底座平台1,底座平台I水平的固定在地面上,底座平台I上设置有横向分布的两条滑道9,横向分布的滑道9上滑动安装有泵站8,横向分布的两条滑道9之间滑动卡装有纵向分布的滑道10 ;纵向分布的滑道10上滑动安装有下机架2,下机架2上固定安装有分动箱机架3,分动箱机架3上固定安装有分动箱4 ;分动箱4为封闭式齿轮传动机构,通过齿轮带动输出轴,输出轴与键杆联接,分云力箱4尾部与涡轮蜗杆减速机5法兰联接,蜗轮蜗杆减速机5与电动机6法兰联接;分动箱机架3通过铰座与液压油缸7铰接,液压油缸一端与滑道10固定连接,驱动分动箱机架沿滑道10滑动,液压油缸7通过控制阀及管路与泵站8相连接;分动箱4通过螺栓与分动箱机 架3联接;电动机6位于蜗轮蜗杆减速机5的正上方。
权利要求1.一种桁架式主梁双孔镗削装置,包括底座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平台水平的固定在地面上,底座平台上设置有横向分布的两条滑道,横向分布的滑道上滑动安装有泵站,横向分布的两条滑道之间滑动卡装有纵向分布的滑道;所述的纵向分布的滑道上滑动安装有下机架,下机架上固定安装有分动箱机架,分动箱机架上固定安装有分动箱;所述的分动箱为封闭式齿轮传动机构,通过齿轮带动输出轴,输出轴与键杆联接,分动箱尾部与涡轮蜗杆减速机法兰联接,蜗轮蜗杆减速机与电动机法兰联接;所述的分动箱机架通过铰座与固定安装于纵向滑道上的液压油缸铰接,液压油缸通过控制阀及管路与泵站相连接。
2.按照权利要求I所述的桁架式主梁双孔镗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动箱通过螺栓与分动箱机架联接;所述的电动机位于蜗轮蜗杆减速机的正上方。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桁架式主梁双孔镗削装置,包括底座平台,底座平台水平的固定在地面上,底座平台上设置有横向分布的两条滑道,横向分布的滑道上滑动安装有泵站,横向分布的两条滑道之间滑动卡装有纵向分布的滑道;纵向分布的滑道上滑动安装有下机架,下机架上固定安装有分动箱机架,分动箱机架上固定安装有分动箱;分动箱为封闭式齿轮传动机构,通过齿轮带动输出轴,输出轴与镗杆联接,分动箱尾部与涡轮蜗杆减速机法兰联接,蜗轮蜗杆减速机与电动机法兰联接;分动箱机架通过铰座与液压油缸铰接,液压油缸通过控制阀及管路与泵站相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与拆卸都比较方便,操作容易,解决了大型结构单元先加工孔、后焊接难以保证制造精度、互换要求的难题。
文档编号B23B47/06GK202606922SQ201220232010
公开日2012年1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22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22日
发明者黄光者, 苏广, 张晓晔, 郑秀娟, 黄树军, 郭建允 申请人:安徽省中冶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