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29885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刀夹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与自动换刀机构有关;特别是指一种适用于不同刀杆结构的刀夹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应用于具有自动换刀机构的加工机所使用的刀杆,因应不同加工需求而概略区分有两种结构,其一者如图1(a)所示的刀杆1,其适用于转速较慢的重切削加工,为避免于加工过程中使刀杆1打滑,因而于其周面的对称位置各设置有一凹入的结合槽1a,各该结合槽1a即作为加工机的主轴上的两个定位柱嵌入,以便重切削加工的顺利进行;其二者如图1(b)所示的刀杆2,其周面上并无结合槽的设计,因此杆身配重均匀而适用于高速旋转加工用。

已知自动换刀机构为了能顺利收纳、夹持上述不同型态的刀杆,必须同时具备有不同结构的刀夹。以配合图1(a)所示刀杆1的刀夹为例,即必须在刀夹的内缘设置有一定位件以嵌入刀杆1的其中一结合槽1a中,目的在于定位刀杆1位置以便下次取刀的顺利;反之,配合图1(b)所示刀杆2的刀夹内缘则无须定位件的配置。由前述可知,前述刀夹各有其专属性,彼此之间并不具备互操作性,若因刀夹与刀杆的配置错误,则有无法稳定夹持刀杆并衍生刀杆松脱之虞。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刀夹装置,其中的刀夹适用于具有结合槽或不具有结合槽的刀杆夹持使用。

缘以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刀夹装置包括有一基座与至少一刀夹,该刀夹以可拆离的方式结合于该基座上,且包括有二夹臂延伸出该基座的周缘,该二夹臂前端相隔形成一开口以供一刀杆进出该刀夹,该 二夹臂用于夹持该刀杆,又该刀夹于该二夹臂间具有一抵靠面,该抵靠面与该刀杆接触。该刀夹装置还包括有一顶抵件,该顶抵件具有一位于该二夹臂之间并位在该抵靠面前方的顶出端,该顶出端受推压作用而退移至与该抵靠面切齐的位置。

本发明的效果在于当刀夹夹持具有结合槽的刀杆时,其顶抵件的顶出端嵌入结合槽中;当刀夹夹持不具有结合槽的刀杆时,其顶抵件的顶出端受推压退移。由此解决可能的刀夹与刀杆配置错误所衍生夹持不稳固导致刀杆松脱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a)与图1(b)为已知不同结构的刀杆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刀夹装置的立体图。

图3为图2的俯视图。

图4为图3的4-4方向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上述较佳实施例的刀夹装置的刀夹立体图。

图6(a)与图6(b)为本发明上述较佳实施例的刀夹装置的顶抵件的立体图与侧视图。

[本发明]

100 刀夹装置

10 基座

10a 顶面 10b 底面 10c 嵌合槽

10d 第一螺孔 10e 第二螺孔 10f 定位孔

12 环框 14 结合座 14a 承载面

14b 挡垣

20 刀夹

20a 抵靠面 20b 凸肋 20c 凹窝

22 基体 22a 穿孔 22b 定位柱

24 夹臂

30 第一螺栓

30a 头部

40 第二螺栓

50 顶抵件

52 第一片体 52a 第一孔 52b 第二孔

54 第二片体 54a 顶出端

1、2 刀杆

1a 结合槽

1b、2a 环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兹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详细说明如后。请参图2至图4所示,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刀夹装置100,其包含有一基座10、二刀夹20、二第一螺栓30、二第二螺栓40与二顶抵件50。其中该基座10包括有一环框12,以及自该环框12的两侧各延伸出的一结合座14。该环框12安装在一可转动的轴上(图未示),该二结合座14为对称的结构且分别提供一个刀夹20以可拆离的方式与之结合。以下兹以其中一个刀夹20、一个第一螺栓30、一个第二螺栓40与一个顶抵件50的安装为例说明。

该基座10具有相背对的一顶面10a与一底面10b。各该结合座14具有自该顶面10a凹入的部分,于该凹入部分的底部为一承载面14a,且于该承载面14a的两侧各为一挡垣14b。该基座10的底面10b凹入形成一嵌合槽10c,该嵌合槽10c的一端连通至结合座14的侧面。该基座10另具有一第一螺孔10d、一第二螺孔10e与二定位孔10f;其中该第一螺孔10d与该第二螺孔10e贯穿该承载面14a与该嵌合槽10c的槽底,该二定位孔10f则贯穿该承载面14a与该底面10b。

请配合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该刀夹20为包含有塑料的复合式材料经射出成形,其包括有一基体22与二夹臂24。其中该基体22具有一穿孔22a,且底面凸伸出二定位柱22b。该刀夹20以其基体22放置于该承载面14a时,该二定位柱22b恰对准插入该基座10的该二定位孔10f中。接着只需以该第二螺栓40穿过该穿孔22a并锁入该第二螺孔10e中,即可将该刀夹20固结于该基座10上,且该刀夹20受到该二挡垣14b的局限,及定位柱22b与定位孔 10f的配合,而无法恣意地左右偏摆。值得一提的是,前述第二螺栓40的一端更穿出该第二螺孔10e而呈显露于外。

该刀夹20的该二夹臂24一端连接该基体22,另一端延伸出该基座10的周缘。该二夹臂24略具弹性,且前端之间相隔形成一开口以供一刀杆进出该刀夹20。该刀夹20于该基体22与该二夹臂24之间形成有一抵靠面20a,且该抵靠面20a上隆起有一道凸肋20b。又,该刀夹20具有一凹窝20c自该抵靠面20a凹入形成,该凹窝20c位于该刀杆进出该刀夹20的方向上,更具体地说,该凹窝20c位处该基体22,且位在该凸肋20b下方。

请配合图6(a)与图6(b)所示,该顶抵件50在本实施例中为包括有一第一片体52与一第二片体54的矩形弹片,在一应用例中,该弹片为弹簧钢板所制成。该弹片厚度介于0.3厘米至0.7厘米之间,又以0.5厘米为佳。该弹片的该第一片体52与该第二片体54连接呈L形,彼此之间的夹角为介于95至120度的钝角。又该第一片体52具有一第一孔52a与一第二孔52b,该第二片体54的一端构成一顶出端54a。

组装时,以该弹片的第一片体52嵌入该基座10的嵌合槽10c中,并令该第二螺栓40显露于外的一端突伸至该第二孔52b中;接着以该第一螺栓30自下往上穿过该第一孔52a,再锁入该基座10的第一螺孔10d中,并于该第一螺栓30的一头部30a紧压该第一片体52时,即完成该弹片固接于该基座10。组装后的该弹片,其第二片体54一端的该顶出端54a位于该基体22与该二夹臂24所围绕的空间中,且位在该凹窝20c的前方。值得一提的是,该弹片受到该嵌合槽10c的局限,以及该第一螺栓30与该第二螺栓40所提供两点定位效果,而不可偏摆地结合于该基座10上。

以下再说明本实施例的刀夹装置100适用于如图1(a)所示具有结合槽1a的刀杆1,或如图1(b)所示不具有结合槽的刀杆2夹持使用。先说明的是,不论是在夹持该刀杆1或该刀杆2时,本实施例的刀夹20的抵靠面20a与刀杆周面接触,而凸肋20b嵌入刀杆周面的一环形槽1b(或2a)中以防范刀杆下坠。当然,刀杆周面不以必须与抵靠面20a接触为限,必要时得保有些微的间距。

请配合图2至图4所示,在该刀杆1移置该刀夹20的过程中,该刀杆1周面上的一个结合槽1a正对着该弹片的第二片体54,而在该刀杆1为该二 夹臂24所夹持并到达定位时,该第二片体54的顶出端54a因未承受推压或是所受推压作用力小而维持嵌入该结合槽1a的状态,此情形有助于该刀杆1位置固定,以便下次顺利取刀。而在另一刀杆2移置该刀夹20时,因该刀杆2并不具备结合槽的结构,使得该第二片体54的顶出端54a承受来自该刀杆2的推压作用而变形并退移至该凹窝20c中,且概与该抵靠面20a切齐。是以,本实施例中的刀夹20与顶抵件50的配置,确实可避免刀夹20与刀杆配置错误所衍生夹持不稳固导致刀杆松脱的问题,亦因适用于具有结合槽或不具有结合槽的刀杆夹持使用,而可降低成本支出。

在上述中,该基座10仅提供两个刀夹20安装,然于实务上,因应不同的加工机,该基座亦可为圆盘式结构,其周缘可供多个刀夹20排列安装。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可行实施例而已,举凡应用本创作说明书及申请专利范围所为的等效变化,理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