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轴类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轴类零件的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轴类零件是机器中经常遇到的典型零件之一;它在机械中主要用于支承齿轮、带轮、凸轮以及连杆等传动件,以传递扭矩,对于7级精度、表面粗糙度Ra0.8 ~ 0.4μm 的一般传动轴,其工艺路线是:正火-车端面钻中心孔-粗车各表面-精车各表面-铣花键、键槽-热处理-修研中心孔-粗磨外圆-精磨外圆-检验;由于细长轴刚性很差,在加工中极易变形,对加工精度和加工质量影响很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用于加工生产轴类零件时的加工工艺的不足,尽最大可能解决人们在加工轴类零件时遇到的不便问题,从而提供一种作方便,提高效率、提高工件精度的加工工艺。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轴类零件的加工工艺,所述的方法步骤过程为下料—车两端面—钻中心孔—粗车各外圆—调质处理—修研中心孔—渗氮-半精车各外圆—车槽—倒角—车螺纹—划键槽加工线—铣键槽—修研中心孔—磨削—检验;
所述的轴类零件选用45钢,经过调质处理后,可得到较好的切削性能,而且能获得较高的强度和韧性等综合机械性能,淬火后表面硬度可达到45~52HRC;
所述的粗加工时用三抓自定心卡盘装夹着圆钢的外表面,尾座用顶尖顶住尾部中心孔,顶尖采用弹性顶尖,工件可以在轴向上自由伸长;以工件的中心孔定位在轴的加工中,零件各外圆表面,锥孔、螺纹表面的同轴度;所述的轴类零件在加工时可分为三个阶段:粗车(粗车外圆、钻中心孔)、半精车(半精车各处外圆、台阶和修研中心孔及次要表面等),粗、精磨(粗、精磨各处外圆);各阶段划分大致以热处理为界。
所述的轴类零件在加工时需不时加入冷却液冷却,降低刀具和工件的加工时的温度,减少热变形和提高刀具使用寿命;提高加工表面质量;改善切削性能。
所述的原料毛坯在加工前,需要调质或者淬火。
调质处理需要安排在粗车各外圆之后,半精车各外圆之前。
对在高转速、重载荷等条件工作的轴类零件可进行渗氮处理。
外圆加工顺序要照顾主轴本身的刚度,应先加工大直径后加工小直径,以免降低主轴的刚度。
主轴要求很高的零件,需安排多次检验工序,检验工序一般安排在各加工阶段前后,以及重要工序前后和花费工时较多的工序前后,总检验放在最后。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方案在本方案中在粗加工之后半精加工之前进行了调质处理可以降低零件的硬度、细化晶粒、改善组织、提高机械性能,在零件表面进行渗氮处理可以提高表面硬度、耐磨性、耐蚀性、疲劳强度;总的来讲,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引导多方向的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轴类零件的加工工艺,所述的方法步骤过程为下料—车两端面—钻中心孔—粗车各外圆—调质处理—修研中心孔—渗氮-半精车各外圆—车槽—倒角—车螺纹—划键槽加工线—铣键槽—修研中心孔—磨削—检验;
所述的轴类零件选用45钢,经过调质处理后,可得到较好的切削性能,而且能获得较高的强度和韧性等综合机械性能,淬火后表面硬度可达到45~52HRC;
所述的粗加工时用三抓自定心卡盘装夹着圆钢的外表面,尾座用顶尖顶住尾部中心孔,顶尖采用弹性顶尖,工件可以在轴向上自由伸长;以工件的中心孔定位在轴的加工中,零件各外圆表面,锥孔、螺纹表面的同轴度;所述的轴类零件在加工时可分为三个阶段:粗车(粗车外圆、钻中心孔)、半精车(半精车各处外圆、台阶和修研中心孔及次要表面等),粗、精磨(粗、精磨各处外圆);各阶段划分大致以热处理为界;
所述的轴类零件在加工时需不时加入冷却液冷却,降低刀具和工件的加工时的温度,减少热变形和提高刀具使用寿命;提高加工表面质量;改善切削性能。
所述的原料毛坯在加工前,需要调质或者淬火。
调质处理需要安排在粗车各外圆之后,半精车各外圆之前。
对在高转速、重载荷等条件工作的轴类零件可进行渗氮处理。
外圆加工顺序要照顾主轴本身的刚度,应先加工大直径后加工小直径,以免降低主轴的刚度。
主轴要求很高的零件,需安排多次检验工序,检验工序一般安排在各加工阶段前后,以及重要工序前后和花费工时较多的工序前后,总检验放在最后;完成上述步骤后即可投入使用,首先将毛坯进行正火处理,正火处理后要根据零件的尺寸对毛坯进行预加工,预加工截取相应尺寸后的圆柱,加工圆柱的两端面,钻中心孔为后续的工件定位起作用,粗车各外圆,调质处理增加工件的韧性强度,休研中心孔、半精车各外圆、车槽、倒角、车螺纹、划键槽加工线、铣键槽、休研中心孔、磨削、检验;本发明具有操作方便,提高效率、提高工件精度的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