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缸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18781阅读:109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缸生产线。



背景技术:

生产线就是产品生产过程所经过的路线,即从原料进入生产现场开始,经过加工、运送、装配、检验等一系列生产活动所构成的路线。生产线是按对象原则组织起来的,完成产品工艺过程的一种生产组织形式,即按产品专业化原则,配备生产某种产品所需要的各种设备和各工种的工人,负责完成某种产品的全部制造工作,对相同的劳动对象进行不同工艺的加工。

生产线的主要产品或多数产品的工艺路线和工序劳动量比例,决定了一条生产线上拥有为完成某几种产品的加工任务所必需的机器设备,机器设备的排列和工作地的布置等。生产线具有较大的灵活性,能适应多品种生产的需要;在不能采用流水生产的条件下,组织生产线是一种比较先进的生产组织形式;在产品品种规格较为复杂,零部件数目较多,每种产品产量不多,机器设备不足的企业里,采用生产线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目前的气缸生产线常常需要人工上下料,人工物料周转,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生产效率高的气缸生产线。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气缸生产线,包括拉床、脱油机、端面磨床、第一内圆磨床、第二内圆磨床、倒角机和PLC,所述拉床和脱油机之间设置有第一机械手,所述脱油机和端面磨床之间设置有找正装置和第二机械手,所述端面磨床依次连有第一步伐机和第一输送链,所述第一步伐机和第一输送链之间设置有第三机械手,所述第一输送链一侧设置有第四机械手和第五机械手,所述第四机械手和第五机械手分别与第一内圆磨床和第二内圆磨床连接,所述第一内圆磨床和第二内圆磨床侧面分别设置有第二步伐机和第三步伐机,所述第二步伐机连有第二输送链,所述第二输送链和第三步伐机末端分别设置有第六机械手和第七机械手,所述PLC连有触摸屏。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内圆磨床和第二内圆磨床的加工工位处均设置有内径检测装置,可以对加工好的工件进行检测,可以方便工作人员将瑕疵品去除。

作为优选,所述倒角机入口处设置有滑片槽打磨装置,可以对滑片槽进行打磨,提升工件的品质。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输送链、第四机械手、第五机械手、第一内圆磨床、第二内圆磨床、第二步伐机、第三步伐机和第二输送链呈口字状分布,呈口字状分布可以有效的节约空间,降低生产线的占地面积,减少小型工厂的压力。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输送链两侧均设置有移栽机构,可以满足工件在水平面内左右移动转运操作的需要。

作为优选,所述端面磨床为双端面磨床,重复定位精度高,使用寿命长,同时维修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有机械手、输送链、步伐机,将拉床、脱油机、端面磨床、第一内圆磨床、第二内圆磨床和倒角机通过串、并连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组成一条封闭的全自动生产线加工单元,同时各加工单元保留独立生产功能,生产效率高,并且用触摸屏取代传统设备中的多个按钮,使生产线整体更简洁,能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方便解决线上生产部品变更、设备检修、故障诊断与排除等等问题,并能大大缩短故障显示、排除、调整的时间和方便工人操作,此外,第一输送链、第四机械手、第五机械手、第一内圆磨床、第二内圆磨床、第二步伐机、第三步伐机和第二输送链呈口字状分布,呈口字状分布可以有效的节约空间,降低生产线的占地面积,减少小型工厂的压力,倒角机入口处设置有滑片槽打磨装置,可以对滑片槽进行打磨,提升工件的品质,第一内圆磨床和第二内圆磨床的加工工位处均设置有内径检测装置,可以对加工好的工件进行检测,可以方便工作人员将瑕疵品去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气缸生产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气缸生产线,包括拉床1、脱油机2、端面磨床3、第一内圆磨床4、第二内圆磨床5、倒角机6和PLC7,所述拉床1和脱油机2之间设置有第一机械手8,第一机械手8可以将拉床1上的工件移动到脱油机2内,所述脱油机2和端面磨床3之间设置有找正装置9和第二机械手10,找正装置9包含有电机和减速机,找正装置9带动回转轴,工件随回转轴一起转动,回转轴旁有感应器检测找正,所述端面磨床3依次连有第一步伐机11和第一输送链12,所述第一步伐机11和第一输送链12之间设置有第三机械手13,可以将第一步伐机11上的工件运送到第一输送链12上,所述第一输送链12一侧设置有第四机械手14和第五机械手15,所述第四机械手14和第五机械手15分别与第一内圆磨床4和第二内圆磨床5连接,可以将第一输送链12上的工件运送到第一内圆磨床4和第二内圆磨床5,所述第一内圆磨床4和第二内圆磨床5侧面分别设置有第二步伐机16和第三步伐机17,所述第二步伐机16连有第二输送链18,可以第二步伐机16将工件运送到第二输送链18上,所述第二输送链18和第三步伐机17末端分别设置有第六机械手19和第七机械手20,可以将第二输送链18和第三步伐机17上的工件运送到倒角机6上,所述PLC7连有触摸屏(未图示),触摸屏设置有两个,用触摸屏取代传统设备中的多个按钮,使生产线整体更简洁,能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方便解决线上生产部品变更、设备检修、故障诊断与排除等等问题并能大大缩短故障显示、排除、调整的时间和方便工人操作。

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有机械手、输送链、步伐机,将拉床、脱油机、端面磨床、第一内圆磨床、第二内圆磨床和倒角机通过串、并连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组成一条封闭的全自动生产线加工单元,同时各加工单元保留独立生产功能,生产效率高,并且用触摸屏取代传统设备中的多个按钮,使生产线整体更简洁,能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方便解决线上生产部品变更、设备检修、故障诊断与排除等等问题,并能大大缩短故障显示、排除、调整的时间和方便工人操作。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一种气缸生产线,包括拉床1、脱油机2、端面磨床3、第一内圆磨床4、第二内圆磨床5、倒角机6和PLC7,所述端面磨床3为双端面磨床,重复定位精度高,使用寿命长,同时维修方便,所述倒角机6入口处设置有滑片槽打磨装置(未图示),可以对滑片槽进行打磨,提升工件的品质,所述第一内圆磨床4和第二内圆磨床5的加工工位处均设置有内径检测装置(未图示),可以对加工好的工件进行检测,可以方便工作人员将瑕疵品去除,所述拉床1和脱油机2之间设置有第一机械手8,第一机械手8可以将拉床1上的工件移动到脱油机2内,所述脱油机2和端面磨床3之间设置有找正装置9和第二机械手10,找正装置9包含有电机和减速机,找正装置带动回转轴,工件随回转轴一起转动,回转轴旁有感应器检测找正,所述端面磨床3依次连有第一步伐机11和第一输送链12,所述第一步伐机11和第一输送链12之间设置有第三机械手13,可以将第一步伐机11上的工件运送到第一输送链12上,所述第一输送链12一侧设置有第四机械手14和第五机械手15,所述第四机械手14和第五机械手15分别与第一内圆磨床4和第二内圆磨床5连接,可以将第一输送链12上的工件运送到第一内圆磨床4和第二内圆磨床5,所述第一内圆磨床4和第二内圆磨床5侧面分别设置有第二步伐机16和第三步伐机17,所述第二步伐机16连有第二输送链18,可以第二步伐机16将工件运送到第二输送链18上,所述第二输送链18和第三步伐机17末端分别设置有第六机械手19和第七机械手20,可以将第二输送链18和第三步伐机17上的工件运送到倒角机6上,所述PLC7连有触摸屏(未图示),触摸屏设置有两个,用触摸屏取代传统设备中的多个按钮,使生产线整体更简洁,能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方便解决线上生产部品变更、设备检修、故障诊断与排除等等问题并能大大缩短故障显示、排除、调整的时间和方便工人操作,所述第一输送链12、第四机械手14、第五机械手15、第一内圆磨床4、第二内圆磨床5、第二步伐机16、第三步伐机17和第二输送链18呈口字状分布,呈口字状分布可以有效的节约空间,降低生产线的占地面积,减少小型工厂的压力,所述第二输送链18两侧均设置有移栽机构(未图示),可以满足工件在水平面内左右移动转运操作的需要。

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有机械手、输送链、步伐机,将拉床、脱油机、端面磨床、第一内圆磨床、第二内圆磨床和倒角机通过串、并连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组成一条封闭的全自动生产线加工单元,同时各加工单元保留独立生产功能,生产效率高,并且用触摸屏取代传统设备中的多个按钮,使生产线整体更简洁,能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方便解决线上生产部品变更、设备检修、故障诊断与排除等等问题,并能大大缩短故障显示、排除、调整的时间和方便工人操作,第一输送链、第四机械手、第五机械手、第一内圆磨床、第二内圆磨床、第二步伐机、第三步伐机和第二输送链呈口字状分布,呈口字状分布可以有效的节约空间,降低生产线的占地面积,减少小型工厂的压力,倒角机入口处设置有滑片槽打磨装置,可以对滑片槽进行打磨,提升工件的品质,第一内圆磨床和第二内圆磨床的加工工位处均设置有内径检测装置,可以对加工好的工件进行检测,可以方便工作人员将瑕疵品去除。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