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辐条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辐条机矫直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辐条加工设备由钢丝盘条矫直及切断机和成型机两部分组成,成型机包括动力部分、料盒及辐条胚料螺旋杆输送部分、墩帽部分、折弯部分和搓丝部分。其动力部分由电机经皮带减速传动机构驱动偏心轴旋转,偏心轴带动主连杆再经多个曲轴连杆分支传动机构将动力分别传动于辐条胚料平行螺旋杆输送部分、墩帽部分、折弯部分和搓丝部分。由位于矫直模块与切断模块之间的进给装置供给,使钢丝盘条矫直及切断机实现进料与出料。
钢丝盘条矫直包括:矫直轴、矫直轴座、矫直模块和平衡模块,钢丝穿入矫直模块中,在动力机构驱动下矫直模块及其平衡模块随矫直轴高速旋转将钢丝矫直。
但是在高速旋转的矫直模块在去除钢丝应力、矫直钢丝的同时,也会磨损钢丝的表面,影响生产出的辐条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减少回转矫直对辐条磨损的辐条机矫直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辐条机矫直装置,包括矫直筒、架设在矫直筒上的矫直轴以及驱动矫直轴转动的电动机,矫直轴上固接有供钢丝穿过的平衡模块以及张紧钢丝的矫直模块,矫直筒在矫直轴上游固接有供钢丝贯穿的涂油池,涂油池内固接有供夹持钢丝的海绵,海绵内吸附有除锈润滑剂。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钢丝在进入矫直筒进行矫直之前,先贯穿涂油池,涂油池的海绵将吸附的除锈润滑剂涂抹在进过的钢丝上,除锈润滑剂也不但清楚钢丝上的锈迹,而且较少了回转矫直与辐条之间的摩擦力,也减少了辐条在矫直过程中的磨损;采用海绵保存除锈润滑剂,因为被钢丝贯穿的涂油池会造成流体的除锈润滑剂流失,所以采用海绵将除锈润滑剂保留在涂油池内,同时便有对钢丝的涂抹。
较佳的,海绵有两块,分别位于钢丝的上下两侧。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利用两块海绵,同时对钢丝进行擦拭,也便于钢丝的安装,先将第一块海绵垫好,再将钢丝插入涂油池并使第一块海绵位于钢丝的正下方,再将海绵压在钢丝的正上方,从而夹持钢丝,保证对钢丝的涂抹。
较佳的,涂油池在海绵上套设有挤压海绵的压块。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压块挤压海绵,使海绵加紧钢丝,保证海绵对钢丝的涂抹效果。
较佳的,涂油池内壁开有沿竖直延伸的滑槽,压块侧面开有插入滑槽的凸块。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采用滑槽与凸块,将压块插入涂油池中,使压块均匀地压稳海绵。
较佳的,压块顶面上开有连通至海绵的入液孔。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利用乳液孔为压块下的海绵补液,方便、快捷。
较佳的,涂油池远离矫直筒一侧固接有钢丝进入的限位管。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限位管限制钢丝进入的路径,减少钢丝的晃动,便于海绵块加紧钢丝并对钢丝进行涂抹。
较佳的,矫直轴沿轴向开有供钢丝贯穿的过线孔,过线孔包括位于中部的安装孔以及位于安装孔两侧的限位孔;平衡模块与矫直模块位于安装孔,矫直轴连接有分别驱动各个平衡模块与矫直模块、调整相对高度的丝杆,平衡模块开有供钢丝贯穿的通孔,矫直模块一侧设有与钢丝抵接的挤压面。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调整丝杆使通孔架住钢丝的两端,而挤压面压住钢丝,将钢丝张紧,同时矫直轴受电动机带动转动,在钢丝外侧旋转,消除钢丝的应力。
较佳的,矫直轴固接有跨设在安装孔的固定板,丝杆与固定板螺纹连接,且与平衡模块或矫直模块转动连接并轴向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固定板安装丝杆,从而使丝杆可以调节平衡模块或矫直模块的相对高度。
较佳的,安装孔侧壁分别固接有供平衡模块与矫直模块的导轨。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导轨限定平衡模块或矫直模块的滑移方向,便于丝杆的驱动。
较佳的,丝杆螺纹连接有与固定板抵接的螺母。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当螺母与固定板抵接,螺母的螺纹与固定板连接丝杆的螺纹组成双螺纹副,将丝杆完全固定,防止矫直时发生的振动将丝杆震松。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利用涂油池对钢丝进行涂膜除锈润滑剂,减小矫直轴对的磨损;而海绵将除锈润滑剂吸附,防止除锈润滑剂从涂油池流出。
附图说明
图1是辐条机矫直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辐条机矫直装置剖视图;
图3是为显示丝杆安装方式所作的图1中A部放大图A。
图中,1、机架;2、涂油组件;21、涂油池;211、圆孔;212、滑槽;213、限位管;22、海绵;23、压块;231、凸块;232、入液孔;3、矫直组件;31、矫直筒;311、主体;312、翻盖;313、轴承座;32、矫直轴;321、基体;3211、导轨;322、转轴;3221、带轮;33、电动机;4、过线孔;41、安装孔;42、限位孔;5、平衡模块;51、通孔;6、固定板;61、丝杆;611、螺母;7、矫直模块;71、挤压面;8、钢丝。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一种辐条机矫直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机架1以及位于一条直线上的涂油组件2和矫直组件3。涂油组件2位于矫直组件3上游,即从钢丝卷抽出的钢丝8先进入涂油组件2,再进入矫直组件3。
涂油组件2包括焊接在机架1上的涂油池21,涂油池21为一长方形铁盒,涂油池21两端开有供钢丝8贯穿的圆孔211。涂油池21内放有除锈润滑剂,一般现有的WD-40万能润滑防锈剂即可。涂油池21内放置有用于夹持钢丝8的两块海绵22,两块海绵22均被除锈润滑剂浸湿,且一上一下放置在涂油池21内。
两块海绵22上还压有长方形的压块23,压块23与涂油池21内壁相适配。压块23两侧铸造有竖直延伸、成燕尾状的凸块231,而涂油池21内壁上开有供凸块231插入的滑槽212,从而将压块23嵌入涂油池21内。压块23顶面上开有入液孔232,入液孔232成漏斗连通至海绵22处。涂油池21远离矫直组件3一侧的圆孔211外,焊接有钢丝8进入的限位管213。
矫直组件3包括矫直筒31、架设在矫直筒31内的矫直轴32以及驱动矫直轴32转动的电动机33。
矫直筒31包括焊接在机架1上的主体311以及铰接在主体311上的翻盖312,而矫直轴32包括长方块状的基体321以及铸造在基体321两端的转轴322。主体311两端焊接有轴承座313,轴承座313内过盈配合有套设转轴322外的轴承,从而矫直轴32与主体311转动连接;另外,转轴322两端架设在轴承上后均贯主体311、延伸至主体311外。转轴322在主体311外键连接有带轮3221,而电动机33通过带连接带动带轮3221转动,从而驱动矫直轴32转动。关于带连接的具体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本文不再赘述。
基体321开有贯穿其、长圆形的安装孔41,而转轴322均沿轴线开有从端面延伸至安装孔41的限位孔42;安装孔41与限位孔42连成一线并贯穿矫直轴32,从而安装孔41与限位孔42组成供钢丝8贯穿的过线孔4。
安装孔41两端各安装有一个平衡模块5,平衡模块5为一长方形铁块,并沿转轴322轴向开有供钢丝8贯穿的通孔51。安装孔41侧壁在平衡模块5接触面上各焊接有导轨3211,导轨3211为两根沿转轴322径向设置的铁条,铁条将平衡模块5夹持在其中,从而使平衡模块5沿转轴322径向滑移。
结合图3所示,安装孔41在平衡模块5一侧安装有固定板6,长方形的固定板6沿基体321的宽度方向跨设在安装孔41两侧,固定板6两端与主体311螺钉连接,而中部安装有丝杆61。丝杆61从安装孔41一侧插入,与固定板6螺纹连接,并与平衡模块5转动连接且轴向固定,从而丝杆61驱动平衡模块5沿导轨3211滑移。
丝杆61螺纹连接有螺母611,螺母611位于固定板6远离平衡模块5一侧,并与固定板6抵接,从而组成锁死丝杆61的双螺纹副。
安装孔41在两个平衡模块5的中间安装有矫直模块7,矫直模块7同为一长方形铁块,也通过固定板6、丝杆61与导轨3211安装,与矫直模块7安装方式一致,本文不再赘述,但平衡模块5的固定块与矫直模块7的固定板6分别位于安装孔41的两侧,而且矫直模块7与丝杆61连接的另一侧为与钢丝8抵接的挤压面71,将钢丝8张紧。
从放线架上钢丝卷的钢丝8抽出,并从限位管213穿入涂油池21;在穿入钢丝8的同时,先将一块海绵22垫在钢丝8下方,当钢丝8穿过涂油池21后,再将另一块海绵22压在钢丝8上,并嵌入压块23使两块海绵22加紧钢丝8;从压块23上的入液孔232中灌入除锈润滑剂,将两端海绵22均浸湿;再将钢丝8从过线孔4贯穿矫直筒31,在此过程中,过线孔4还从两个通孔51中穿过,并被挤压面71张紧。受矫直装置下游的两个驱动辊的带动(两个驱动辊压紧并带动钢丝8前进),进行持续进料,与此同时,电动机33带动矫直轴32转动,消除钢丝8的应力,将被涂好除锈润滑剂的钢丝8矫直。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