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继电器自动组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77314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一种继电器自动组装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继电器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公开了一种继电器自动组装机。



背景技术:

在继电器的生产制造过程中,为了提升继电器的生产效率,常常将继电器拆分成若干独立的单元组件,待这些独立的单元组件生产完成后,再组装在一起,例如,实际生产时,需要将继电器的本体与线包组装在一起,现有技术中主要是依靠工作人员手动将线包组装到本体上,工作人员手动组装效率极其低下,不能满足现代化生产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继电器自动组装机,无需人工组装继电器,提升继电器的组装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继电器自动组装机,包括架体,装设于架体的第一机械手、分割器机构及第二机械手,分割器机构设有可转动的转盘,转盘设有用于容设继电器的容置槽,第一机械手、第二机械手围绕转盘设置,所述第一机械手包括装设于架体的第一凸轮分割器、装设于第一凸轮分割器或架体的第一驱动件、装设于第一凸轮分割器的输出轴的托板、装设于托板的两个第一拾取件,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第一凸轮分割器的输入轴转动,第一拾取件包括装设于托板的第一支架、装设于第一支架的第二驱动件、滑动连接于第一支架的第一滑板、装设于第一滑板并与容置槽配合的第一气缸夹,第二驱动件用于驱动第一滑板移动。

优选地,所述第一气缸夹包括第三驱动件、推动条、两个夹板及弹性件,第三驱动件装设于第一滑板,推动条与第三驱动件的输出端连接,两个夹板彼此间隔设置,两个夹板的中部均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一滑板,弹性件装设于两个夹板之间,两个夹板的一端沿彼此靠近的方向均突设有弧形凸起,推动条突伸入两个夹板之间,推动条设有抵接于弧形凸起的导引斜面,两个夹板的另一端用于夹持继电器。

优选地,所述第一气缸夹还包括装设于第一滑板的限位板,限位板设有通槽,推动条、两个夹板均位于通槽内,夹板枢接于限位板与第一滑板之间。

优选地,两个所述第一拾取件关于第一凸轮分割器的输出轴对称设置,第一拾取件还包括装设于第一滑板的第四驱动件、滑动连接于第一滑板的第二滑板,第二驱动件用于驱动第一滑板竖直移动,第四驱动件用于驱动第二滑板水平移动,第一气缸夹装设于第二滑板。

优选地,所述继电器自动组装机还包括压持机构,压持机构、第一机械手及第二机械手环绕转盘设置,压持机构包括装设于架体的第二支架、装设于第二支架的第五驱动件、与第五驱动件的输出端连接的挤压块,挤压块与容置槽间隔设置。

优选地,所述分割器机构还包括装设于架体的第二凸轮分割器、装设于第二凸轮分割器或架体的第六驱动件,第六驱动件与第二凸轮分割器的输入轴连接,转盘装设于第二凸轮分割器的输出轴,转盘装设有多个容置块,多个容置块围绕第二凸轮分割器的输出轴呈环形阵列,容置槽设于容置块,架体设有可转动的支撑轮,支撑轮用于抵接转盘,支撑轮、容置块分别位于转盘的两侧。

优选地,所述第二机械手包括装设于架体的第三支架、装设于第三支架的第七驱动件、滑动连接于第三支架的第三滑板、装设于第三滑板的第八驱动件、滑动连接于第三滑板的第四滑板、装设于第四滑板并与容置槽配合的第二气缸夹,第七驱动件用于驱动第三滑板水平移动,第八驱动件用于驱动第四滑板竖直移动。

优选地,所述第二气缸夹包括缸体、两个夹臂及限位臂,缸体装设于第四滑板,两个夹臂彼此间隔设置,两个夹臂的一端均可转动地连接于缸体,限位臂的一端装设于缸体,限位臂的另一端突伸入两个夹臂之间,沿远离缸体的方向,夹臂的另一端突伸出限位臂的另一端。

优选地,所述第二机械手还包括对位组件,对位组件包括装设于架体的第四支架、装设于第四支架的第九驱动件、滑动连接于第四支架并与容置槽配合的第三气缸夹,第九驱动件用于驱动第三气缸夹水平移动。

优选地,所述架体还装设有检测机构及与第二气缸夹配合的容料盒,检测机构、第一机械手及第二机械手环绕转盘设置,检测机构位于第一机械手与第二机械手之间,检测机构包括装设于架体的第五支架、装设于第五支架的第十驱动件、滑动连接于第五支架并与容置槽配合的探测头,第十驱动件用于驱动探测头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实际使用时,一个第一拾取件的第一气缸夹将继电器的本体放置在转盘上,分割器机构随后将本体移动到预定位置,第二机械手将继电器的线包组装到本体上,分割器机构再将组装完成后的继电器移动到第一机械手附近,第一拾取件的第一气缸夹将组装后的继电器从分割器机构移出到预定位置,无需人工组装继电器,提升继电器的组装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机械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拾取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气缸夹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压持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分割器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机械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气缸夹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对位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检测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包括:

1—架体 2—第一机械手 21—第一凸轮分割器

22—第一驱动件 23—托板 24—第一拾取件

25—第一支架 26—第二驱动件 27—第一滑板

28—第一气缸夹 281—第三驱动件 282—推动条

283—夹板 284—弹性件 285—弧形凸起

286—导引斜面 29—限位板 291—通槽

292—第四驱动件 293—第二滑板 3—分割器机构

31—转盘 32—容置槽 33—第二凸轮分割器

34—第六驱动件 35—容置块 36—支撑轮

4—第二机械手 41—第三支架 42—第七驱动件

43—第三滑板 44—第八驱动件 45—第四滑板

46—第二气缸夹 47—缸体 48—夹臂

49—限位臂 491—对位组件 492—第四支架

493—第九驱动件 494—第三气缸夹 5—压持机构

51—第二支架 52—第五驱动件 53—挤压块

6—检测机构 61—容料盒 62—第五支架

63—第十驱动件 64—探测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继电器自动组装机,包括架体1,架体1采用金属材料制成,如不锈钢或铝合金等,装设在架体1上的第一机械手2、分割器机构3及第二机械手4,分割器机构3设置有可转动的转盘31,转盘31设有用于容设继电器的容置槽32,容置槽32自转盘31的上端凹设而成,第一机械手2、第二机械手4围绕转盘31设置,优选地,第一机械手2、第二机械手4分别位于转盘31的左右两侧,防止两者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碰撞;所述第一机械手2包括装设在架体1上的第一凸轮分割器21、装设在第一凸轮分割器21的壳体上或架体1上的第一驱动件22、装设在第一凸轮分割器21的输出轴上的托板23、装设在托板23上的两个第一拾取件24,第一驱动件22用于驱动第一凸轮分割器21的输入轴转动,第一驱动件22为电机,第一驱动件22的输出轴经由齿轮传动、链传动或带传动等与第一凸轮分割器21的输入轴连接;第一拾取件24包括装设在托板23上的第一支架25、装设在第一支架25上的第二驱动件26、滑动连接在第一支架25上的第一滑板27、装设在第一滑板27上并与容置槽32配合的第一气缸夹28,第二驱动件26用于驱动第一滑板27移动,第二驱动件26为气缸,第一驱动件22的活塞杆与第一滑板27连接,利用第二驱动件26的活塞杆的伸出或缩回进而实现第一滑板27的上下移动。

实际使用时,待组装继电器的本体及线包可以通过输送带等输入到继电器自动组装机中,本体输入到第一气缸夹28下方之后,第一机械手2的第二驱动件26驱动第一滑板27连带第一拾取件24向下移动,其中一个第一拾取件24的第一气缸夹28夹住继电器的本体,然后第二驱动件26驱动第一气缸夹28向上移动;随后第一驱动件22经第一凸轮分割器21驱动托板23连带第一气缸夹28转动,使得第一气缸夹28连带本体移动到容置槽32的上方,然后第二驱动件26驱动第一气缸夹28向下移动,第一气缸夹28松开本体将其放入到容置槽32内,之后第二驱动件26再驱动第一气缸夹28向上移动;分割器机构3驱动转盘31连带本体移动到第二机械手4附近,第二机械手4抓取继电器的线包并将其组装到本体上,随后分割器机构3再将组装完成后的继电器移动到第一机械手2附近;第一拾取件24的第一气缸夹28将组装后的继电器从分割器机构3上移出;在一个第一拾取件24的第一气缸夹28用于抓取待组装的本体时,另一第一拾取件24的第一气缸夹28用于抓取组装后的继电器,无需额外增设专门用于移出组装后继电器的机械手,降低制造成本,当然,根据实际需要,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增设第一拾取件24的数量;本实用新型继电器自动组装机无需人工组装继电器,提升继电器的组装效率。

所述第一气缸夹28包括第三驱动件281、推动条282、两个夹板283及弹性件284,弹性件284为弹簧,第三驱动件281装设在第一滑板27上,推动条282与第三驱动件281的输出端连接,第三驱动件281为气缸,推动条282与第三驱动件281的活塞杆连接,两个夹板283彼此间隔设置,两个夹板283的中部均可转动地连接在第一滑板27上,本实施例中,夹板283的中部通过枢轴枢接在第一滑板27上,弹性件284装设在两个夹板283之间,两个夹板283的一端沿彼此靠近的方向均突设有弧形凸起285,弹性件284、弧形凸起285分别位于夹板283与第一滑板27之间连接处的上下两侧,推动条282突伸入两个夹板283之间,推动条282设有抵接在弧形凸起285上的导引斜面286,优选地,推动条282的两侧均设有导引斜面286,两个夹板283的弧形凸起285分别抵接在对应的导引斜面286上,两个夹板283的另一端用于夹持继电器。

当第二驱动件26驱动第一滑板27连带第一气缸夹28向下移动到预定位置后,第三驱动件281的活塞杆伸出进而连带推动条282向下移动,由于夹板283的弧形凸起285抵接在推动条282的导引斜面286上,推动条282向下移动时驱动两个夹板283的一端朝彼此远离的方向移动,进而使得两个夹板283的另一端朝彼此靠近的方向移动,如此,两个夹板283的另一端即可夹住本体或者组装后的继电器。在两个夹板283的另一端朝彼此靠近的方向移动时,弹性件284被压缩;当需要第一气缸夹28松开本体或组装后的继电器时,第三驱动件281驱动推动条282向上移动,使得推动条282从两个夹板283之间退出,随后弹性件284在弹性力作用下连带两个夹板283的另一端朝彼此远离的方向移动恢复原状,使得两个夹板283的另一端不再夹持本体或组装后的继电器。

所述第一气缸夹28还包括装设在第一滑板27上的限位板29,限位板29上设置有通槽291,通槽291沿上下方向贯穿限位板29,通槽291自限位板29靠近第一滑板27的一侧凹设而成,推动条282、两个夹板283均位于通槽291内,利用通槽291限制两个夹板283,防止两个夹板283过度远离;同时亦可利用通槽291对推动条282进行导向,防止推动条282在移动过程发生歪斜;夹板283通过枢轴枢接在限位板29与第一滑板27之间。

两个所述第一拾取件24关于第一凸轮分割器21的输出轴对称设置,当一个第一拾取件24的第一气缸夹28用于夹持本体时,另一个第一拾取件24的第一气缸夹28即可用于夹持组装后的继电器,确保两个第一拾取件24不会处于闲置状态,提升第一拾取件24的利用率。第一拾取件24还包括装设在第一滑板27上的第四驱动件292、滑动连接在第一滑板27上的第二滑板293,第二驱动件26用于驱动第一滑板27沿竖直方向上下移动,第四驱动件292用于驱动第二滑板293沿水平方向左右移动,第四驱动件292为气缸,第四驱动件292的活塞杆与第二滑板293连接,第一气缸夹28装设在第二滑板293上;利用第四驱动件292驱动第二滑板293进而带动第一气缸夹28移动,方便调整第一气缸夹28与待夹取的本体之间的水平位置。

请参阅图1至图5,所述继电器自动组装机还包括压持机构5,压持机构5、第一机械手2及第二机械手4环绕转盘31设置,压持机构5包括装设在架体1上的第二支架51、装设在第二支架51上的第五驱动件52、与第五驱动件52的输出端连接的挤压块53,第五驱动件52为气缸,第五驱动件52的活塞杆与挤压块53连接,挤压块53与容置槽32间隔设置,挤压块53位于容置槽32上方。

当第二机械手4将线包组装到本体上之后,分割器机构3驱动转盘31连带组装后的继电器移动到挤压块53下方,第五驱动件52的活塞杆伸出进而连带挤压块53向下移动,挤压块53向下移动时抵接在线包上,进而将线包挤压组装到本体上的正确位置,防止线包没有被第二机械手4组装到本体上的正确位置;随后第五驱动件52驱动挤压块53向上移动,分割器机构3再将组装后的继电器移动到第一机械手2附近,利用其中一个第一拾取件24的第一气缸夹28将组装后的继电器移出。优选地,挤压块53采用弹性塑胶制成,在挤压块53挤压线包的过程中,防止挤压块53碰伤线包。

请参阅图1至图6,所述分割器机构3还包括装设在架体1上的第二凸轮分割器33、装设在第二凸轮分割器33的壳体上或架体1上的第六驱动件34,第六驱动件34与第二凸轮分割器33的输入轴连接,第六驱动件34为电机,第六驱动件34的输出轴与第二凸轮分割器33的输入轴连接,转盘31装设在第二凸轮分割器33的输出轴上,转盘31上装设有多个容置块35,多个容置块35围绕第二凸轮分割器33的输出轴呈环形阵列,本实施例中,容置块35的数量为四个,转盘31大致为圆形平板,容置块35装设在转盘31的上端,容置槽32设置在容置块35上,当然,同一容置块35上可以设置多个容置槽32,容置槽32自容置块35的顶面凹设而成,架体1上还装设有可转动的支撑轮36,支撑轮36用于抵接在转盘31的下表面,支撑轮36、容置块35分别位于转盘31的上下两侧。

本实施例中,支撑轮36位于挤压块53的下方,当第五驱动件52驱动挤压块53向下移动抵接线包时,支撑轮36顶持转盘31,防止转盘31被压弯变形。实际制造时,架体1上还装设有驱动气缸,转盘31的下表面凹设有与驱动气缸的活塞杆配合的限位孔,当第六驱动件34驱动转盘31转动预定角度后,驱动气缸的活塞杆伸出插入到限位孔中,防止转盘31受到震动或碰撞而发生意外转动。

请参阅图1至图8,所述第二机械手4包括装设在架体1上的第三支架41、装设在第三支架41上的第七驱动件42、滑动连接在第三支架41上的第三滑板43、装设在第三滑板43上的第八驱动件44、滑动连接在第三滑板43上的第四滑板45、装设在第四滑板45上并与容置槽32配合的第二气缸夹46,第二气缸夹46位于容置槽32的上方。第七驱动件42用于驱动第三滑板43沿水平方向左右移动,第八驱动件44用于驱动第四滑板45沿竖直方向上下移动,第七驱动件42、第八驱动件44均为电机,第三支架41上铰接有与转盘31平行的螺纹杆,第三滑板43与螺纹杆之间采用螺纹连接,第七驱动件42的输出轴经由联轴器与螺纹杆连接。

实际使用时,第七驱动件42驱动第三滑板43连带第二气缸夹46移动到线包上方,然后第八驱动件44驱动第二气缸夹46向下移动到预定位置,随后气缸夹夹住外界输入的线包,而后第七驱动件42再驱动第二气缸夹46夹住线包移动到容置槽32上方,第八驱动件44再驱动第二气缸夹46连带线包向下移动,将线包组装到容置槽32内的本体上,随后第二气缸夹46松开线包。

所述第二气缸夹46包括缸体47、两个夹臂48及限位臂49,缸体47装设在第四滑板45上,两个夹臂48彼此间隔设置,两个夹臂48的一端均可转动地连接在缸体47上,限位臂49的一端装设在缸体47上,限位臂49的另一端突伸入两个夹臂48之间,沿远离缸体47的方向,夹臂48的另一端突伸出限位臂49的另一端。

实际使用时,第七驱动件42驱动第三滑板43连带第二气缸夹46移动到线包上方,第八驱动件44驱动第二气缸夹46向下移动,直至线包的上端抵接在限位臂49上,随后第八驱动件44停止转动,第七驱动件42驱动两个夹臂48朝彼此靠近的方向转动,进而使得两个夹臂48突伸出限位臂49的一端夹住线包。

请参阅图1至图9,所述第二机械手4还包括对位组件491,对位组件491包括装设在架体1上的第四支架492、装设在第四支架492上的第九驱动件493、滑动连接在第四支架492上并与容置槽32配合的第三气缸夹494,第三气缸夹494为现有技术中的气缸夹,第九驱动件493用于驱动第三气缸夹494水平移动,第九驱动件493为气缸,第九驱动件493的活塞杆与第三气缸夹494连接。

当第七驱动件42驱动第二气缸夹46夹住线包移动到容置槽32的上方之后,第九驱动件493的活塞杆伸出连带第三驱动件281移动到容置槽32附近,此时第三气缸夹494位于容置槽32上方,且第三气缸夹494位于容置槽32与第二气缸夹46夹住的线包之间,然后第三气缸夹494的夹爪转动到对应位置,绕后第八驱动件44驱动第二气缸夹46连带线包向下移动,利用第三气缸夹494的夹爪对线包进行限位,确保线包可以正确地组装在容置槽32内的本体上。

请参阅图1至图10,所述架体1上还装设有检测机构6及与第二气缸夹46配合的容料盒61,对位组件491位于容料盒61与转盘31之间,检测机构6、第一机械手2、第二机械手4及压持机构5环绕转盘31设置,检测机构6位于第一机械手2与第二机械手4之间,第二机械手4位于检测机构6与压持机构5之间,压持机构5位于第二机械手4与第一机械手2之间,第一机械手2位于压持机构5与检测机构6之间。

所述检测机构6用于检测容置槽32内是否容设有本体,检测机构6包括装设在架体1上的第五支架62、装设在第五支架62上的第十驱动件63、滑动连接在第五支架62上并与容置槽32配合的探测头64,探测头64位于容置槽32的上方,第十驱动件63用于驱动探测头64沿竖直方向上下移动。

当转盘31将容置槽32内的本体转动到探测头64的下方后,第十驱动件63的活塞杆伸出进而使得探测头64向下移动,利用探测头64检测容置槽32内是否容设有本体,假如容置槽32内没有本体,第二机械手4驱动第二气缸夹46将与该空容置槽32对应的线包放入到容料盒61内。优选地,第十驱动件63的活塞杆连接有保护块,保护块设置有通孔,探测头64位于通孔内,探测头64未突伸出通孔,当第十驱动件63驱动保护块连带探测头64向下移动时,确保探测头64不会因碰撞到本体而损坏。

实际制造时,本实用新型的继电器自动组装机还配置有控制器,控制器可以独立设置,亦可安装在架体1上,本实施例中,控制器安装在架体1内,架体1上设置有经线缆与控制器连接的操控盒,各个驱动件、探测头64等电子元器件分别经由线缆与控制器连接,利用操控盒经由控制器设定各个电子元器件的实际运行参数,确保本实用新型的继电器自动组装机可以无需人工自动运行,确保继电器组装质量的稳定性。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