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铜针与铜帽自动组装机及其组装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395263阅读:1309来源:国知局
一种铜针与铜帽自动组装机及其组装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加工设备领域,具体是一种铜针与铜帽自动组装机。



背景技术:

传统的铜件组装是通过人手将铜针和铜帽组装起来的,人手组装效率低,效果差,劳务成本高,良品率低。因此,针对传统的铜针和铜帽组装方法存在上述技术问题的不足,本申请人研发一种铜针与铜帽自动组装机,包括支架和转盘,所述支架内安装有转盘,转盘上安装有气夹夹具,气夹夹具环形阵列在转盘上,支架沿转盘顺时针依次设置有铜针入料装置、铜针预压装置、铜帽组装装置、第一ccd度顶斜检测装置、缩口装置、预插深度检测装置、插拔力检测装置、ccd顶检测装置、第二ccd度顶斜检测装置、ccd侧面检测装置和出料机械手,其实现了全自动对铜针和铜帽完成组装和一系列检测的操作,其自动化、智能化操作程度高,效率高,组装效果好,成本低,使用方便、快捷,适合当代工业发展要求批量生产的需求,产能高的铜针与铜帽自动组装机确属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铜针与铜帽自动组装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铜针与铜帽自动组装机,包括支架和转盘,所述支架内安装有转盘,转盘上安装有气夹夹具,气夹夹具环形阵列在转盘上,支架沿转盘顺时针依次设置有铜针入料装置、铜针预压装置、铜帽组装装置、第一ccd度顶斜检测装置、缩口装置、预插深度检测装置、插拔力检测装置、ccd顶检测装置、第二ccd度顶斜检测装置、ccd侧面检测装置和出料机械手。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前端设有ccd操作键盘,ccd操作键盘上方的支架前端上依次安装有测力精密仪器、操作界面和ccd操作显示屏,支架前端的顶端安装有工作指示灯,支架底部安装有电箱。

进一步的,所述铜针入料装置包括铜针震动盘、铜针直震器、铜针夹紧气动手指、导向块、铜针旋转换位气缸、滑轨滑块机构、铜针上下气缸、第一缓冲器和铜针入料安装板,所述铜针入料安装板安装在支架上,铜针入料安装板上通过滑轨滑块机构滑动安装有铜针旋转换位气缸,且铜针旋转换位气缸与铜针上下气缸驱动连接铜针上下气缸顶部设有第一缓冲器,铜针旋转换位气缸顶部安装有铜针夹紧气动手指,铜针夹紧气动手指对称设有两组,导向块与支架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铜针预压装置包括组装板,组装板通过滑轨和滑块滑动连接有组装件,组装件与组装板之间设有第二缓冲器,组装板顶部安装有下压气缸,下压气缸驱动连接组装件,组装件前端设有托块,组装件上海设有测力感应头和测力感应器。

进一步的,所述铜帽组装装置包括铜帽震动盘、铜帽夹具、铜帽移位气缸、铜帽入盘气缸、伺服马达、分割器、铜帽导向气缸、组装铜帽气缸和安装挂板,安装挂板与支架固定连接,安装挂板上安装有铜帽夹具、铜帽移位气缸、铜帽入盘气缸、伺服马达、分割器、铜帽导向气缸、组装铜帽气缸,其中伺服马达驱动连接分割器。

一种铜针与铜帽自动组装机的组装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一:确保铜针震动盘和铜帽震动盘中有足够的铜针和铜帽,启动机器;

步骤二:铜针来料:铜针从铜针震动盘垂直出料到铜针直震器上,铜针上下气缸下行,铜针夹紧气动手指夹紧铜针,铜针上下气缸上行,铜针旋转换位气缸旋转180度,铜针上下气缸下行,铜针顺着导向块放入到气夹夹具上;

步骤三:转盘转到铜针预压装置下方,铜针预压装置使铜针预压到位;

步骤四:铜帽来料:铜帽从铜帽震动盘垂直出料到铜帽夹具上,铜帽移位气缸动作把铜帽移位到另一工位,铜帽入盘气缸动作把铜帽送入转盘内,伺服马达带动分割器把转盘旋转90度,铜帽导向气缸及组装铜帽气缸动作,把铜帽组装到气夹上的铜针孔内;

步骤五:转盘转到第一ccd度顶斜检测装置,对铜针与铜帽组装后进行45度顶斜检测;

步骤六:转盘转到缩口装置,对铜针进行缩口处理;

步骤七:转盘转到预插深度检测装置,对铜针相对于铜帽进行预插深度检测;

步骤八:转盘转到插拔力检测装置,对组装后铜针与铜帽间进行插拔力检测;

步骤九:转盘转到ccd顶检测装置,对铜针进行ccd顶检测;

步骤十:转盘转到第二ccd度顶斜检测装置,对铜针进行第二次45度顶斜检测;

步骤十一:转盘转到ccd侧面检测装置,对组装后的铜针铜帽进行侧面检测;

步骤十二:转盘转到下一工位,出料机械手动作,ok工件出料到ok收集盒中,下一工位ng工件出料到ng收集盒中;

步骤十三:如果还需要进行组装操作,返回步骤一中执行,即转盘转到下一工位,动作循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现铜件的自动组装,采用机械自动加工替代传统的手动加工,其自动化、智能化操作程度高,效率高,组装效果好,成本低,使用方便、快捷,适合当代工业发展要求批量生产的需求,产能高。

附图说明

图1为铜针与铜帽自动组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铜针与铜帽自动组装机的主视图。

图3为铜针与铜帽自动组装机的左视图。

图4为铜针与铜帽自动组装机的右视图。

图5为铜针与铜帽自动组装机的俯视图。

图6为铜针与铜帽自动组装机中铜针入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铜针与铜帽自动组装机中铜针入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铜针与铜帽自动组装机中铜针预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铜针与铜帽自动组装机中铜针预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铜针与铜帽自动组装机中铜帽组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铜针与铜帽自动组装机中铜帽组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11,一种铜针与铜帽自动组装机,包括支架000和转盘008,所述支架000前端设有ccd操作键盘001,ccd操作键盘001上方的支架000前端上依次安装有测力精密仪器002、操作界面003和ccd操作显示屏004,支架000前端的顶端安装有工作指示灯005,支架000底部安装有电箱006;

所述支架000内安装有转盘008,转盘008上安装有气夹夹具007,气夹夹具007环形阵列在转盘008上,支架000沿转盘008顺时针依次设置有铜针入料装置101、铜针预压装置102、铜帽组装装置103、第一ccd45度顶斜检测装置104、缩口装置105、预插深度检测装置106、插拔力检测装置107、ccd顶检测装置108、第二ccd45度顶斜检测装置109、ccd侧面检测装置110和出料机械手111;

所述铜针入料装置101包括铜针震动盘1011、铜针直震器1012、铜针夹紧气动手指1013、导向块1014、铜针旋转换位气缸1015、滑轨滑块机构1016、铜针上下气缸1017、第一缓冲器1018和铜针入料安装板1019,所述铜针入料安装板1019安装在支架000上,铜针入料安装板1019上通过滑轨滑块机构1016滑动安装有铜针旋转换位气缸1015,且铜针旋转换位气缸1015与铜针上下气缸1017驱动连接铜针上下气缸1017顶部设有第一缓冲器1018,铜针旋转换位气缸1015顶部安装有铜针夹紧气动手指1013,铜针夹紧气动手指1013对称设有两组,导向块1014与支架000固定连接,铜针入料装置101工作时,铜针从铜针震动盘1011垂直出料到铜针直震器1012上,铜针上下气缸1017下行,铜针夹紧气动手指1013夹紧铜针,铜针上下气缸1017上行,铜针旋转换位气缸1015旋转180度,铜针上下气缸1017下行,铜针顺着导向块1014放入到气夹夹具007上,动作循环;

所述铜针预压装置102包括组装板1121,组装板1121通过滑轨和滑块滑动连接有组装件1122,组装件1122与组装板1121之间设有第二缓冲器1123,组装板1121顶部安装有下压气缸1124,下压气缸1124驱动连接组装件1122,组装件1122前端设有托块1125,组装件1122上海设有测力感应头1126和测力感应器1127;

所述铜帽组装装置103包括铜帽震动盘1131、铜帽夹具1132、铜帽移位气缸1133、铜帽入盘气缸1134、伺服马达1135、分割器1136、铜帽导向气缸1137、组装铜帽气缸1138和安装挂板1139,安装挂板1139与支架000固定连接,安装挂板1139上安装有铜帽夹具1132、铜帽移位气缸1133、铜帽入盘气缸1134、伺服马达1135、分割器1136、铜帽导向气缸1137、组装铜帽气缸1138,其中伺服马达1135驱动连接分割器1136;铜帽组装装置103工作时,首先铜帽从铜帽震动盘1131垂直出料到铜帽夹具1132上,铜帽移位气缸1133动作把铜帽移位到另一工位,铜帽入盘气缸1134动作把铜帽送入转盘内,伺服马达1135带动分割器1136把转盘旋转90度(转盘内前面一工位已有铜帽),铜帽导向气缸1137及组装铜帽气缸1138动作,把铜帽组装到气夹上的铜针孔内,动作循环;

本发明工作时:

步骤一:确保铜针震动盘和铜帽震动盘中有足够的铜针和铜帽,启动机器;

步骤二:铜针来料:铜针从铜针震动盘1011垂直出料到铜针直震器1012上,铜针上下气缸1017下行,铜针夹紧气动手指1013夹紧铜针,铜针上下气缸1017上行,铜针旋转换位气缸1015旋转180度,铜针上下气缸1017下行,铜针顺着导向块1014放入到气夹夹具007上;

步骤三:转盘转到铜针预压装置下方,铜针预压装置使铜针预压到位;

步骤四:铜帽来料:首先铜帽从铜帽震动盘1131垂直出料到铜帽夹具1132上,铜帽移位气缸1133动作把铜帽移位到另一工位,铜帽入盘气缸1134动作把铜帽送入转盘内,伺服马达1135带动分割器1136把转盘旋转90度(转盘内前面一工位已有铜帽),铜帽导向气缸1137及组装铜帽气缸1138动作,把铜帽组装到气夹上的铜针孔内;

步骤五:转盘转到第一ccd度顶斜检测装置,对组装后的铜针进行45度顶斜检测;

步骤六:转盘转到缩口装置,对铜针进行缩口处理;

步骤七:转盘转到预插深度检测装置,对铜针进行预插深度检测;

步骤八:转盘转到插拔力检测装置,对铜针进行插拔力检测;

步骤九:转盘转到ccd顶检测装置,对铜针进行ccd顶检测;

步骤十:转盘转到第二ccd度顶斜检测装置,对铜针进行第二次45度顶斜检测;

步骤十一:转盘转到ccd侧面检测装置,对组装后的铜针铜帽进行侧面检测;

步骤十二:转盘转到下一工位出料机械手动作,ok工件出料到ok收集盒中,下一工位ng工件出料到ng收集盒中;

步骤十三:如果还需要进行组装操作,返回步骤一中执行,即转盘转到下一工位,动作循环。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