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将车用异形管部分胀型的结构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271229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用于将车用异形管部分胀型的结构及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指一种用于将车用异形管部分胀型的结构及方法。



背景技术:

汽车用异形管是位于仪表盘骨架总成的零件,它的作用是连接主驾驶室与副驾驶室,并有一定的安全功能。该车用异形管包括圆管段和异形管段,目前,常见的车用异形管采用的是缩管方法,即利用缩管工艺将部分圆管缩成异形管,该此方法工序复杂且生产效率不高,能耗较高,且利用缩管工艺制成的异型管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产品表面会出现拉伤现象,严重影响产品的外观及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将车用异形管部分胀型的结构及方法,解决现有采用缩管方法工序复杂、生产效率低、能耗高及产品表面出现拉伤现象而严重影响产品的外观和性能等的问题。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将车用异形管部分胀型的结构,包括:

异形管,具有相对的第一管口和第二管口;

从所述第一管口处伸入所述异形管内的第一胀型冲头,所述第一胀型冲头包括第一定位部和与所述第一定位部连接的第一定型部,所述第一定位部的外表面与所述异形管的内壁面相适配,通过所述第一胀型冲头的第一定型部对所述异形管进行部分胀型以使得异形管上对应的部分胀型后的截面与胀型前的截面不同,且所述异形管上胀型前的周长与胀型后的周长比值大于等于0.85;以及

从所述第二管口处伸入所述异形管内的第二胀型冲头,所述第二胀型冲头包括第二定位部和与所述第二定位部连接的第二定型部,所述第二定位部的外表面与所述异形管的内壁面相适配,通过所述第二胀型冲头的第二定型部对所述异形管进行部分胀型以使得异形管上对应的部分胀型后的截面与胀型前的截面不同,且所述异形管上胀型前的周长与胀型后的周长比值大于等于0.85。

本发明通过设置第一胀型冲头和第二胀型冲头对异形管的两端部同时进行胀型,从而该异形管上形成了呈不同形状的截面。第一胀型冲头和第二胀型冲头通过其上的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对位置进行定位,使得胀型冲头能够准确对应地置于异形管内的,在定位后通过第一定型部和第二定型部将异形管部分胀型成第一定型部和第二定位部的形状。采用胀型方法能够很好地解决缩管产生的表面拉伤问题,且工艺方法简单,生产效率可以提高,还能够提高产品的外观质量及产品性能。本发明提供的第一胀型冲头和第二胀型冲头具有零件加工成本低,零件外观质量好、产品性能优的特点。

本发明用于将车用异形管部分胀型的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胀型冲头还包括位于前端的第一引导部,所述第一引导部与所述第一定位部连接,所述第一引导部的前端面至所述第一引导部与所述第一定位部连接的端面的截面逐渐变大;

所述第二胀型冲头还包括位于前端的第二引导部,所述第二引导部与所述第二定位部连接,所述第二引导部的前端面至所述第二引导部与所述第二定位部连接的端面的截面逐渐变大。

本发明用于将车用异形管部分胀型的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胀型冲头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引导部和所述第一定位部之间的第一导向部,所述第一导向部的外表面为圆角面;

所述第二胀型冲头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二引导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之间的第二导向部,所述第二导向部的外表面为圆角面。

本发明用于将车用异形管部分胀型的结构的进一步改进于,所述第一胀型冲头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一定型部之间的第一过渡部,所述第一过渡部的表面为弧形凹面;

所述第二胀型冲头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二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型部之间的第二过渡部,所述第二过渡部的表面为弧形凹面。

本发明用于将车用异形管部分胀型的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定型部和所述第二定型部的截面为圆形,所述异形管的截面为d型。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将车用异形管部分胀型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异形管,所述异形管具有相对的第一管口和第二管口;

提供第一胀型冲头,所述第一胀型冲头包括第一定位部和与所述第一定位部连接的第一定型部,所述第一定位部的外表面与所述异形管的内壁面相适配;

将所述第一胀型冲头从所述第一管口伸入所述异形管内,并在所述异形管内向所述第二管口方向移动,在移动的过程中通过所述第一定型部将所述异形管的管壁向外扩胀成与所述第一定型部相同的形状,所述异形管上胀型前的周长与胀型后的周长比值大于等于0.85;

提供第二胀型冲头,所述第二胀型冲头包括第二定位部和与所述第二定位部连接的第二定型部,所述第二定位部的外表面与所述异形管的内壁面相适配;以及

将所述第二胀型冲头从所述第二管口伸入所述异形管内,并在所述异形管内向所述第一管口方向移动,在移动的过程中通过所述第二定型部将所述异形管的管壁向外扩胀成与所述第二定型部相同的形状,所述异形管上的胀型前的周长与胀型后的周长比值大于等于0.85。

本发明用于将车用异形管部分胀型的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胀型冲头还包位于前端的第一引导部,所述第一引导部与所述第一定位部连接,所述第一引导部的前端面至所述第一引导部与所述第一定位部连接的端面的截面逐渐变大;所述第二胀型冲头还包括位于前端的第二引导部,所述第二引导部与所述第二定位部连接,所述第二引导部的前端面至所述第二引导部与所述第二定位部连接的端面的截面逐渐变大;

在将所述第一胀型冲头从所述第一管口伸入所述异形管内时,通过所述第一引导部导引所述第一定位部伸入至所述异形管内并令所述第一定位部的外壁面与所述异形管的内壁面相贴合;

在将所述第二胀型冲头从所述第二管口伸入所述异形管内时,通过所述第二引导部引导所述第二定位部伸入至所述异形管内并令所述第二定位部的外壁面与所述异形管的内壁面相贴合。

本发明用于将车用异形管部分胀型的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胀型冲头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引导部和所述第一定位部之间的第一导向部,所述第一导向部的外表面为圆角面;所述第二胀型冲头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二引导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之间的第二导向部,所述第二导向部的外表面为圆角面;

在将所述第一胀型冲头从所述第一管口伸入所述异形管内时,通过所述第一导向部的圆角面对所述第一定位部进行导向以使得所述第一定位部定位于所述异形管内;

在将所述第二胀型冲头从所述第二管口伸入所述异形管内时,通过所述第二导向部的圆角面对所述第二定位部进行导向以使得所述第二定位部定位于所述异形管内。

本发明用于将车用异形管部分胀型的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胀型冲头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一定型部之间的第一过渡部,所述第一过渡部的表面为弧形凹面;所述第二胀型冲头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二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型部之间的第二过渡部,所述第二过渡部的表面为弧形凹面;

通过所述第一定型部将所述异形管的管壁向外扩胀之前,通过所述第一过渡部的弧形凹面将所述异形管的管壁向外逐渐扩胀;

通过所述第二定型部将所述异形管的管壁向外扩胀之前,通过所述第二过渡部的弧形凹面将所述异形管的管壁向外逐渐扩胀。

本发明用于将车用异形管部分胀型的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定型部和所述第二定型部的截面为圆形,所述异形管的截面为d型;

通过所述第一定型部和所述第二定型部将呈d型的异形管的管壁向外扩胀成圆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用于将车用异形部分胀型的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的第一胀型冲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的第一胀型冲头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中车用异形管端部变形出的对比示意图。

图5至图9为本发明用于将车用异形管部分胀型的结构中异形管胀型过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将车用异形管部分胀型的结构及方法,用于对异形管进行部分胀型,通过胀型方法使得异形管具有不同的截面形状,解决现有的缩管方法存在的产品表面易出现拉伤且严重影响产品的外观及性能的问题。本发明所提供的结构及方法,是对异形管的内壁面施加作用力,使得异形管的外表面向外扩张,这样相比于缩管方法,异形管的表面不会产生波浪形凹槽或褶皱,从而很好的解决了产品表面的拉伤问题。且生产效率可以提高,工艺方法简单,零件加工成本低,还可以提高产品外观质量及产品性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用于将车用异形管部分胀型的结构及方法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将车用异形管部分胀型的结构包括异形管11、第一胀型冲头21和第二胀型冲头22,异形管11具有相对的第一管口111和第二管口112。第一胀型冲头21包括第一定位部212和与第一定位部212连接的第一定型部213,第一定位部212的外表面与异形管11的内壁面相适配,从而该第一定位部212进入异形管11后能够与异形管11的内壁面相贴合,进而对异形管11进行准确定位,保证胀型的顺利进行。该第一胀型冲头从第一管口111处伸入异形管11内,通过第一胀型冲头21的第一定型部213对异形管11进行部分胀型以使得异形管11上对应的部分胀型后的截面与胀型前的截面不同,结合图4所示,在图4中圆管段的端部显示了变形前后的端部结构状态,异形管11上胀型前的周长l0与胀型后的周长l1比值大于等于0.85,从而能够确保该异形管11在胀型后表面无胀裂现象,保证产品的质量和性能。若周长的比值小于0.85则产品容易出现开裂等质量问题。第二胀型冲头22包括第二定位部222和与第二定位部222连接的第二定型部223,该第二定位部222的外表面与异形管11的内壁面相适配,从而该第二定位部222进入异形管11后能够与异形管11的内壁面相贴合,进而对异形管11进行准确定位,保证胀型的顺利进行。该第二胀型冲头从第二管口112处伸入异形管11内,通过第二胀型冲头22的第二定型部223对异性管11进行部分胀型以使得异形管11上对应的部分胀型后的截面与胀型前的截面不同,异形管11上胀型前的周长l0与胀型后的周长l1比值大于等于0.85,从而能够确保该异形管11在胀型后表面无胀裂现象,保证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在利用第一胀型冲头和第二胀型冲头对异形管进行扩胀时,将第一胀型冲头和第二胀型冲头沿异形管的轴向方向对异形管进行扩胀。

作为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如图2和图3所示,显示了第一胀型冲头21的结构,该第一胀型冲头21还包括位于前端的第一引导部211,第一引导部211的前端面2111至第一引导部211与第一定位部212连接的端面的截面逐渐变大,该第一引导部211起到了引导定位的作用,该第一引导部211能够保证在第一胀型冲头21完全进入异形管11之前能够完全的居中,从而确保第一胀型冲头21的顺利进入。该第一胀型冲头21的第一引导部211的前端面2111为小头端,第一引导部211与第一定位部212连接的端面为大头端,小头端和大头端之间连接有多个倾斜面2112。结合图1所示,第二胀型冲头22还包括位于前端的第二引导部221,第二引导部221的前端面2211至第二引导部221和第二定位部222的端面的截面逐渐变大,该第二引导部221起到了引导定位作用,该第二引导部221能够保证在第二胀型冲头22完全进入异形管11之前能够完全的居中,从而确保第二胀型冲头22的顺利进入。该第二胀型冲头22的第二引导部221的前端面2211为小头端,第二引导部221与第二导向部224连接的端面为大头端,小头端和大头端之间连接有多个倾斜面2212。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方式,本发明的第一胀型冲头21还包括连接于第一引导部211和第一定位部212之间的第一导向部214,该第一导向部214的外表面为圆角面。圆角面设置于第一引导部211和第一定位部212之间,通过圆角面的平滑过渡,使得第一定位部212进入异形管11内之前,该圆角面能够保证异形管内壁面不被刮伤,从而保证在胀型过程中产品内壁无拉伤等质量问题。该圆角面的截面的角部为r角。第二胀型冲头22还包括连接于第二引导部221和第二定位部222之间的第二导向部224,该第二导向部224的外表面为圆角面。圆角面设置于第二引导部221和第二定位部222之间,通过圆角面的平滑过渡,使得第二定位部222进入异形管11内之前,该圆角面能够保证异形管11内壁面不被刮伤,从而保证在胀型过程中产品内壁无拉伤等质量问题。该圆角面的截面的角部为r角。

作为本发明的又一较佳实施方式,本发明的第一胀型冲头21还包括连接于第一定位部212和第一定型部213之间的第一过渡部215,该第一过渡部215的表面为弧形凹面2151,弧形凹面2151为从第一定位部212的端部向第一定型部213的端部的向内凹陷的弧面,通过第一过渡部215在第一定位部212和第一定型部213之间能够有效的过渡,在对异形管11进行胀型的过程中,该第一过渡部215先将异形管11逐渐的向外扩胀,最后由第一定型部213来保证异形管的形状尺寸。这样由于设置第一过渡部215使得异形管11在胀型过程中,能够平稳地逐渐的扩胀,可保证产品的外观质量以及产品性能。本发明的第二胀型从头22还包括连接于第二定位部222和第二定型部223之间的第二过渡部225,该第二过渡部225的表面为弧形凹面2251,弧形凹面2251为从第二定位部222的端部向第二定型部223的端部的向内凹陷的弧面,通过第二过渡部225在第二定位部222和第二定型部223之间能够有效的过渡,在对异形管11进行胀型的过程中,该第二过渡部225先将异形管11逐渐的向外扩胀,最后由第二定型部223来保证异形管11的形状尺寸。由于设置第二过渡部225使得异形管11在胀型过程中,能够平稳地逐渐的扩胀,可保证产品的外观质量以及产品性能。

作为本发明的再一较佳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第一胀型冲头21的第一定型部213的截面为圆形,实现将异形管11胀型呈圆管。第二胀型冲头22的第二定型部223的截面也为圆形。当然,该第二胀型冲头22的第二定型部223的形状可以与第一定型部213的形状不同,从而使得异形管11能够被胀型成不同的形状。较佳地,异形管11的截面形状呈d型,为d型管,该d型管的底部略呈半圆形,顶部呈平直状。第一胀型冲头21的第一引导部211从d型管的第一管口111处伸入d型管内,当第一胀型冲头21全部进入到异形管11内后,移动该第一胀型冲头21,而在移动的过程中通过第一定型部213实现对d型管进行胀型,将d型管胀型成圆管,如图5和图8所示,从而得到的异形管11包括d型管段部分和圆管段部分。第二胀型冲头22的第二引导部221从d型管的第二管口112处伸入d型管内,当第二胀型冲头22全部进入到异形管11内后,移动该第二胀型冲头22,而在移动的过程中通过第二定型部223实现对d型钢进行胀型,将d型管胀型成圆管。第一胀型冲头21的第一定位部212的截面形状也为d型,底部呈半圆形,顶部呈平直状。第一过渡部215的底部也呈半圆形,顶部呈弧形凹面,第一过渡部215的截面从第一定位部212向第一定型部213逐渐变大。第二胀型冲头22的第二定位部222的截面形状也为d型,底部呈半圆形,顶部呈平直状。第二过渡部225的底部也呈半圆形,顶部呈弧形凹面,第二过渡部225的截面从第二定位部222向第二定型部223逐渐变大。

如图5至图9所示,下面对本发明异形管11的胀型过程进行说明。以异形管11为d型管为例,在图5至图6所示的结构图中异形管11被部分剖开以能够显示出第一胀型冲头21和第二胀型冲头22。先将第一胀型冲头21的第一引导部211朝向异形管11的第一管口111,将第二胀型冲头22的第二引导部221朝向异形管11的第二管口112,接着将该第一引导部211从第一管口111插入到异形管11内,将第二引导部221从第二管口112插入到异形管11内;随着第一定型部213和第二定型部223的进入,异形管11的第一管口111处的上部结构向外扩张进而被胀型成圆管,异形管11的第二管口112处的上部结构向外扩胀进而被胀型成圆管。继续向前推进第一胀型冲头21和第二胀型冲头22至设定位置,在第一胀型冲头21和第二胀型冲头22移动的过程中,异形管11的顶部先通过第一过渡部215而逐渐向外向外扩张,最后在被第一定型部213胀成圆管而定型,异形管11的另外一端的顶部先通过第二过渡部225而逐渐向外扩张,最后被第二定型部223胀成圆管而定型。

下面对本发明提供的用于将车用异形管部分胀型的方法进行说明。

本发明提供的用于将车用异形管部分胀型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如图1所示,提供异形管11,该异形管11具有相对的第一管口111和第二管口112;

提供第一胀型冲头21,该第一胀型冲头21包括第一定位部212和与第一定位部212连接的第一定型部213,该第一定位部212的外表面与异形管的内壁面相适配;

将第一胀型冲头从所述第一管口111伸入异形管11内,结合图5和图6所示,并令第一胀型冲头在异形管11内向第二管口112的方向移动,在移动的过程中通过第一定型部213将异形管11的管壁向外扩胀成与第一定型部213相同的形状,结合图4所示,在图4中圆管段的端部显示了变形前后的端部结构状态,异形管11上胀型前的周长l0与胀型后的周长l1比值大于等于0.85,从而能够确保该异形管11在胀型后表面无胀裂现象,保证产品的质量和性能。若周长的比值小于0.85则产品容易出现开裂等质量问题。

提供第二胀型冲头22,该第二胀型冲头22包括第二定位部222和与第二定位部222连接的第二定型部223,该第二定位部222的外表面与异形管11的内壁面相适配;

将第二胀型冲头22从第二管口112伸入到异形管11内,并在异形管11内向第二管口112的方向移动,在移动的过程中通过第二定型部223将异形管11的管壁向外扩胀成与第二定型部223相同的形状,结合图4所示,在图4中圆管段的端部显示了变形前后的端部结构状态,异形管11上胀型前的周长l0与胀型后的周长l1比值大于等于0.85,从而能够确保该异形管11在胀型后表面无胀裂现象,保证产品的质量和性能。若周长的比值小于0.85则产品容易出现开裂等质量问题。结合图7至图9所示,在对异形管11进行胀型的过程中,令第一胀型冲头21和第二胀型冲头22移动至设定位置,从而完成对异形管11的胀型。

作为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如图2和图3所示,显示了第一胀型冲头21的结构,该第一胀型冲头21还包括位于前端的第一引导部211,第一引导部211的前端面2111至第一引导部211与第一定位部212连接的端面的截面逐渐变大,该第一引导部211起到了引导定位的作用,该第一引导部211能够保证在第一胀型冲头21完全进入异形管11之前能够完全的居中,从而确保第一胀型冲头21的顺利进入。该第一胀型冲头21的第一引导部211的前端面2111为小头端,第一引导部211与第一定位部212连接的端面为大头端,小头端和大头端之间连接有多个倾斜面2112。结合图1所示,第二胀型冲头22还包括位于前端的第二引导部221,第二引导部221的前端面2211至第二引导部221和第二定位部222的端面的截面逐渐变大,该第二引导部221起到了引导定位作用,该第二引导部221能够保证在第二胀型冲头22完全进入异形管11之前能够完全的居中,从而确保第二胀型冲头22的顺利进入。该第二胀型冲头22的第二引导部221的前端面2211为小头端,第二引导部221与第二导向部224连接的端面为大头端,小头端和大头端之间连接有多个倾斜面2212。

从而在将第一胀型冲头21从第一管口111伸入异形管11内时,通过第一引导部211导引该第一定位部212伸入至异形管11内并令第一定位部212的外壁面与异形管11的内壁面相贴合;在将第二胀型冲头22从第二管口112伸入异形管11内时,通过第二引导部221导引该第二定位部222伸入至异形管11内并令第二定位部222的外壁面与异形管11的内壁面相贴合。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方式,本发明的第一胀型冲头21还包括连接于第一引导部211和第一定位部212之间的第一导向部214,该第一导向部214的外表面为圆角面。圆角面设置于第一引导部211和第一定位部212之间,通过圆角面的平滑过渡,使得第一定位部212进入异形管11内之前,该圆角面能够保证异形管内壁面不被刮伤,从而保证在胀型过程中产品内壁无拉伤等质量问题。该圆角面的截面的角部为r角。第二胀型冲头22还包括连接于第二引导部221和第二定位部222之间的第二导向部224,该第二导向部224的外表面为圆角面。圆角面设置于第二引导部221和第二定位部222之间,通过圆角面的平滑过渡,使得第二定位部222进入异形管11内之前,该圆角面能够保证异形管11内壁面不被刮伤,从而保证在胀型过程中产品内壁无拉伤等质量问题。该圆角面的截面的角部为r角。

从而在将第一胀型冲头21从第一管口111伸入异形管11内时,通过第一导向部214的圆角面对第一定位部212进行导向以使得第一定位部212定位于异形管11内;在将第二胀型冲头22从第二管口112伸入异形管11内时,通过第二导向部224的圆角面对第二定位部222进行导向以使得第二定位部222定位于异形管11内。

作为本发明的又一较佳实施方式,本发明的第一胀型冲头21还包括连接于第一定位部212和第一定型部213之间的第一过渡部215,该第一过渡部215的表面为弧形凹面2151,弧形凹面2151为从第一定位部212的端部向第一定型部213的端部的向内凹陷的弧面,通过第一过渡部215在第一定位部212和第一定型部213之间能够有效的过渡,在对异形管11进行胀型的过程中,该第一过渡部215先将异形管11逐渐的向外扩胀,最后由第一定型部213来保证异形管的形状尺寸。这样由于设置第一过渡部215使得异形管11在胀型过程中,能够平稳地逐渐的扩胀,可保证产品的外观质量以及产品性能。本发明的第二胀型从头22还包括连接于第二定位部222和第二定型部223之间的第二过渡部225,该第二过渡部225的表面为弧形凹面2251,弧形凹面2251为从第二定位部222的端部向第二定型部223的端部的向内凹陷的弧面,通过第二过渡部225在第二定位部222和第二定型部223之间能够有效的过渡,在对异形管11进行胀型的过程中,该第二过渡部225先将异形管11逐渐的向外扩胀,最后由第二定型部223来保证异形管11的形状尺寸。由于设置第二过渡部225使得异形管11在胀型过程中,能够平稳地逐渐的扩胀,可保证产品的外观质量以及产品性能。

从而通过第一定型部213将异形管11的管壁向外扩胀之前,通过第一过渡部215的弧形凹面2151将异形管11的管壁向外逐渐扩胀;通过第二定位部223将异形管11的管壁向外扩胀之前,通过第二过渡部225的弧形凹面2251将异形管11的管壁向外逐渐扩胀。

作为本发明的再一较佳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第一胀型冲头21的第一定型部213的截面为圆形,实现将异形管11胀型成圆管。第二胀型冲头22的第二定型部223的截面也为圆形。当然,该第二胀型冲头22的第二定型部223的形状可以与第一定型部213的形状不同,从而使得异形管11能够被胀型成不同的形状。较佳地,异形管11的截面形状呈d型,为d型管,该d型管的底部略呈半圆形,顶部呈平直状。通过第一定型部213和第二定型部223将呈d型的异形管11的管壁向外扩胀成圆形。

第一胀型冲头21的第一引导部211从d型管的第一管口111处伸入d型管内,当第一胀型冲头21全部进入到异形管11内后,移动该第一胀型冲头21,而在移动的过程中通过第一定型部213实现对d型管进行胀型,将d型管胀型成圆管,如图5和图8所示,从而得到的异形管11包括d型管段部分和圆管段部分。第二胀型冲头22的第二引导部221从d型管的第二管口112处伸入d型管内,当第二胀型冲头22全部进入到异形管11内后,移动该第二胀型冲头22,而在移动的过程中通过第二定型部223实现对d型钢进行胀型,将d型管胀型成圆管。第一胀型冲头21的第一定位部212的截面形状也为d型,底部呈半圆形,顶部呈平直状。第一过渡部215的底部也呈半圆形,顶部呈弧形凹面,第一过渡部215的截面从第一定位部212向第一定型部213逐渐变大。第二胀型冲头22的第二定位部222的截面形状也为d型,底部呈半圆形,顶部呈平直状。第二过渡部225的底部也呈半圆形,顶部呈弧形凹面,第二过渡部225的截面从第二定位部222向第二定型部223逐渐变大。

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发明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本发明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