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板切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01818阅读:404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板切割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切割机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钢板切割机。



背景技术:

在钢材生产企业中,需要对原材料进行切割下料,将钢板切割到符合要求的规格和尺寸。现有钢板切割机结构简单,将钢板传送到切割台,夹紧机构将钢板夹住,切割刀对钢板进行切割。

切割钢板最后一段时,钢板受到切割刀巨大的切割力,用于夹紧的余料比之前切割钢板时短,夹紧机构将余料夹住的面积少,夹紧机构与余料间的摩擦力小,不能克服切割钢板时的巨大切割力,因此用于夹持的余料部分易发生位移甚至滑出,切割出的钢板截面随之倾斜,不能满足所需规格和尺寸,钢板余料切割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板切割机,用于解决切割钢板余料时,用于夹持的余料太短受力易发生位移,影响钢板余料切割质量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钢板切割机,包括基座,基座上依次设有同向滑动的l型臂杆和可沿竖向伸缩的夹板,以及固定连接在l型臂杆和夹板之间的切割台,l型臂杆、切割台和夹板两侧的基座上滑动连接相对设置的夹传装置,该夹传装置滑动方向与l型臂杆滑动方向平行;l型臂杆横向臂上转动连接切割刀,切割刀外接有与切割刀内部连通的热风箱,切割刀上设有孔;所述夹板包括夹板底板和设在夹板底板上的两个夹板臂,夹板底板和夹板臂上均设有冷气孔和热熔胶孔,冷气孔外接冷气箱,热熔胶孔外接热熔胶箱;夹板远离切削台一端设有红外发射器,与该红外发射器相对的l型臂杆上设有红外接收器;所述两夹传装置上相对设置槽,槽底设有滚轮组。

本方案的技术原理是:

两夹传装置的槽将钢板一端的两侧夹住,并滑动至将钢板的一端放置在切割台上,调节l型臂杆,调节切割刀,切割刀对钢板进行切割,人工将切割好的钢板取走,控制系统控制滚轮组滚动将钢板向切割端传送。

当红外接收器接收到红外发射器发出的信号时,说明钢板被切割刀切割后,即将不能被夹传装置夹住,例如钢板长度还剩23cm,需要将钢板切割为10cm一段,切割刀再切一次钢板之后,钢板长度为13cm,钢板往切割刀一侧传送后,用于夹传装置夹持的钢板长度只剩3cm,用于夹住的钢板太短,但此时钢板总长为13cm,还能再切割一次。

当钢板长度还剩23cm时,红外接收器接收到红外发射器发出的信号,切割刀停止工作,控制系统控制两个夹传装置将钢板夹住但停止传送钢板,然后控制系统控制第三伸缩杆伸长,夹板将夹传装置右侧的钢板托起,调节两夹板臂的高度以及夹板臂之间的宽度,使得夹板臂与钢板底部和钢板两侧三个面之间贴合紧密,而此时夹板底板与钢板远离切割刀一端之间留有空隙,控制系统控制热熔胶箱喷出热熔胶,热熔胶从热熔胶孔喷向钢板,热熔胶与钢板相接;此时,控制系统控制热熔箱停止工作,控制冷气箱喷出冷气,冷气从冷气孔喷向钢板,将热熔胶固定成型,因此热熔胶增加了钢板的长度。

完成上述操作后,控制系统控制夹板缩回与钢板分离,两夹传装置将处理后的钢板夹住,且控制滚轮组向切割台滚动,钢板向切割端传送,热风箱喷出热风,热风从切割刀相邻齿槽上的孔喷出,随着切割刀的转动,热风不断喷向钢板上的热熔胶,切割刀将硬质外壳一边切割一边融化掉,随后再对钢板进行切割。如此循环往复,能将钢板长度增加,便于夹住和切割,避免用于夹持的余料太短,受到巨大的切割力时发生位移,影响切割效果。

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

(1)钢板切割工作进入尾声,但还能切削出所需钢板时,夹板夹住钢板并喷涂热熔胶,对热熔胶进行冷却成型,能将钢板长度增加,便于夹住和切割,避免用于夹持的余料太短,受到巨大的切割力时发生位移,影响切割效果;现有技术中,由于用于夹持的余料太短,面积少,夹紧机构与余料间的摩擦力小,不能克服切割钢板时的巨大切割力,因此用于夹持的余料部分易发生位移甚至滑出,切割出的钢板截面随之倾斜,不能满足所需规格和尺寸,钢板余料切割效果不佳;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方案中能将钢板长度增加,钢板与热熔胶相连并部分被包裹在热熔胶形成的硬质外壳中,避免用于夹持的余料太短,受到巨大的切割力时发生位移,影响切割效果。

(2)切割刀内能喷出热风将热熔胶切割的同时融化,再将钢板切掉,切割刀能同时切割两种不同材料的物质,无需针对热熔胶和钢板分别设置切割刀,结构简单,经济适用。

进一步,所述切割刀呈圆盘状,且周向均布有切割刀齿,相邻切割刀齿间形成齿槽,齿槽上开有均布的孔,切割刀中心开有热风通道,齿槽上的孔与热风通道连通,圆盘状的切割刀齿上开有孔,外接的热风箱内的热风能通过孔均匀的喷出。

进一步,所述l型臂杆为横向臂、竖向臂均可调节的l型臂杆。l型臂杆两个臂杆均可以调节高度,从而调节切割刀的空间位置,便于切割钢板。

进一步,所述夹板呈“凹”字型。“凹”字型的夹板能与钢板形状贴合,对余料进行热熔胶处理时,在余料外形成的硬质外壳形状规则,便于两个夹传装置将余料夹住。

进一步,所述两个夹板臂为滑动配合在底板上,且可调节高度的夹板臂。两个夹板臂相对位置可以调节,便于将余料底部喷涂上热熔胶;夹板臂高度可以调节,不仅能将钢板两侧而且能将表面也喷上热熔胶,由此,有利于将钢板各个面都包裹上热熔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钢板切割机实施例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钢板切割机实施例左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钢板切割机实施例切割钢板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基座1、第一伸缩杆2、第一夹传装置3、红外发射器4、第二伸缩杆5、第二夹传装置6、红外接收器7、第三伸缩杆8、夹板9、夹板底板10、夹板臂11、切割台12、热熔胶箱13、冷气箱14、l型臂杆15、切割刀16、切割刀齿17、热风箱18、钢板19、第一滑槽20、第二滑槽21、第三滑槽22、第四滑槽23、滚轮组24。

如图1所示,一种钢板切割机,包括基座1,基座1上从左至右设有三道滑槽,即第一滑槽20、第二滑槽21和第三滑槽22,第二滑槽21上安装l型臂杆15和第三伸缩杆8,该l型臂杆15横向臂、竖向臂均为可调节的伸缩杆,l型臂杆15横向臂通过支杆转动安装切割刀16;切割刀16呈圆盘状,且周向均布有切割刀齿17,相邻切割刀齿17间形成齿槽,齿槽上开有均布的孔,切割刀16中心开有热风通道,齿槽上的孔与热风通道连通,切割刀16外接有热风箱18;所述第三伸缩杆8上焊接有夹板9,夹板9呈”凹”字型,夹板9包括夹板底板10和两个可竖向伸缩的夹板臂11,夹板底板10上安装第四滑槽23,两个夹板臂11分别安装在第四滑槽23的两端,夹板底板10和夹板臂11上均开有均布冷气孔和热熔胶孔,冷气孔外接冷气箱14,热熔胶孔外接热熔胶箱13。

如图2所示,基座1中部焊接有切割台12,冷气箱14和热熔胶箱13均安装在切割台12上。如图1所示,夹板9右端上安装红外发射器4,l型臂杆15横向臂下端安装红外接收器7,红外接收器7与红外发射器4位置相对且与控制系统相连。

如图1所示,第一滑槽20上安装第一伸缩杆2,第一伸缩杆2上焊接第一夹传装置3,第一夹传装置3包括槽和安装在槽底的滚轮组24;第三滑槽22上安装第二伸缩杆5,第二伸缩杆5上通过滚轮组24安装第二夹传装置6,第二夹传装置6上开有槽,该槽底安装滚轮组24;第一伸缩杆2和第二伸缩杆5相对布置,两个夹传装置上的槽相对。

具体实施时,如图1所示,第一夹传装置3和第二夹传装置6上的槽将钢板19一端的两侧夹住,如图3所示,第一伸缩杆2和第二伸缩杆5带动第一夹传装置3和第二夹传装置6左滑至将钢板19的一端放置在切割台12上,此时调节l型臂杆15,调节切割刀16,切割刀16对钢板19进行切割,人工将切割好的钢板19取走,然后控制系统控制滚轮组24滚动将钢板19向切割端传送。

钢板19往左侧传送不断被切割,此时,红外发射器4发出的信号被钢板19挡住,红外接收器7不能接收到该信号;如图3所示,当红外接收器7接收到红外发射器4发出的信号时,说明切割台12右侧的钢板19被切割刀16切割后,即将不能被夹传装置6夹住,例如钢板19长度还剩23cm,需要将钢板19切割为10cm一段,切割刀16再切一次钢板19之后,钢板19长度为13cm,钢板19往左侧传送后,用于夹传装置6夹持的钢板19长度只剩3cm,用于夹住的钢板19变短,但此时钢板总长为13cm,还能再切割一次。

当钢板19长度还剩23cm时,红外接收器7接收到红外发射器4发出的信号,切割刀16停止工作,控制系统控制两个夹传装置将钢板19夹住但停止传送钢板19,然后控制系统控制第三伸缩杆8伸长,夹板9将夹传装置6右侧的钢板19托起,调节两夹板臂11的高度以及夹板臂11之间的宽度,使得夹板臂11与钢板19底部和钢板19两侧三个面之间贴合紧密,而此时夹板底板10与钢板19的右侧之间留有空隙,控制系统控制热熔胶箱13喷出热熔胶,热熔胶从热熔胶孔喷向钢板19,热熔胶与钢板19相接;此时,控制系统控制热熔箱停止工作,控制冷气箱14喷出冷气,冷气从冷气孔喷向钢板19,将热熔胶固定成型,因此热熔胶增加了钢板19的长度。

完成上述操作后,控制系统控制第三伸缩杆8缩回,夹板9与钢板19分离,控制系统控制两个夹传装置将处理后的钢板19夹住,且控制系统控制滚轮组24向切割台12滚动,因此钢板19向切割端传送,此时,控制系统控制热风箱18喷出热风,热风从切割刀16相邻齿槽上的孔喷出,随着切割刀16的转动,热风不断喷向钢板19上的热熔胶,切割刀16将硬质外壳一边切割一边融化掉,随后再对钢板19进行切割。如此循环往复,能将钢板19长度增加,便于夹住和切割,避免用于夹持的余料太短,受到巨大的切割力时发生位移,影响切割效果。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和/或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