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加工用打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16182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金属加工用打孔装置。



背景技术:

金属加工用打孔装置在各行各业中应用使用十分广泛,传统的打孔装置,采用气缸带动冲模向下冲击打孔,这样会导致待加工板材发生形变,导致加工出来的板材不能使用。而且传统的打孔装置,结构复杂,操作繁琐,因此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金属加工用打孔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金属加工用打孔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端通过支架固定安装有操作台,所述操作台的上端通过安装架固定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中部下端固定安装有气缸,所述气缸的伸缩轴的下端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转轴的下端安装有钻杆,所述操作台的中部竖直贯通开设有钻孔,所述操作台的左右两侧的上端均安装有夹紧机构,所述夹紧机构均包括竖板,且左右两个竖板的下端均与操作台的上端固定焊接,所述竖板的顶端内侧均焊接有横板,所述横板的中部均竖直安装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下端均安装有挤压板。

优选的,所述螺纹杆的下端均设有轴承,且螺纹杆的下端与轴承的内环上端固定焊接,所述轴承的外环下端均通过连接杆与挤压板的上端固定焊接。

优选的,所述挤压板的左右两侧的上端均焊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上端与横板的下端固定焊接。

优选的,所述挤压板的下端均粘结有橡胶层。

优选的,所述橡胶层为波浪形设置。

优选的,所述螺纹杆的顶端均焊接有手拧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金属加工用打孔装置,操作简单,打孔效率高、打孔效果好,适合大规模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板、2操作台、3安装板、4气缸、5电机、6钻杆、7钻孔、8待加工板材、9夹紧机构、91竖板、92横板、93螺纹杆、94挤压板、95轴承、96连接杆、97伸缩杆、98橡胶层、99手拧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金属加工用打孔装置,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的上端通过支架固定安装有操作台2,所述操作台2的上端通过安装架固定有安装板3,所述安装板3的中部下端固定安装有气缸4,所述气缸4的伸缩轴的下端安装有电机5,所述电机5的转轴的下端安装有钻杆6,所述操作台2的中部竖直贯通开设有钻孔7,所述操作台2的左右两侧的上端均安装有夹紧机构9,所述夹紧机构9均包括竖板91,且左右两个竖板91的下端均与操作台2的上端固定焊接,所述竖板91的顶端内侧均焊接有横板92,所述横板92的中部均竖直安装有螺纹杆93,所述螺纹杆93的下端均安装有挤压板94。

具体地,所述螺纹杆93的下端均设有轴承95,且螺纹杆93的下端与轴承95的内环上端固定焊接,所述轴承95的外环下端均通过连接杆96与挤压板94的上端固定焊接。因螺纹杆93的下端与轴承95的内环上端固定焊接,轴承95的外环下端均通过连接杆96与挤压板94的上端固定焊接,因此在扭转螺纹杆93时,当挤压板94与待加工板材8接触时,挤压板94是不旋转的,减小了挤压板94和待加工板材8之间的摩擦损坏。

具体地,所述挤压板94的左右两侧的上端均焊接有伸缩杆97,所述伸缩杆97的上端与横板92的下端固定焊接。因螺纹杆93的下端与轴承95的内环上端固定焊接,轴承95的外环下端均通过连接杆96与挤压板94的上端固定焊接,因此在扭转螺纹杆93时,挤压板94是不旋转的,减小了挤压板94和待加工板材8之间的摩擦损坏。

具体地,所述挤压板94的下端均粘结有橡胶层98。橡胶层98的弹性作用对待加工板材8提供保护。

具体地,所述橡胶层98为波浪形设置。提高了橡胶层98的下端的粗糙程度,提高了挤压板94和待加工板材8之间的摩擦力,有利于待加工板材8的稳固定位。

具体地,所述螺纹杆93的顶端均焊接有手拧杆99。手拧杆99方便扭转螺纹杆93。

该金属加工用打孔装置,使用时,先将待加工板材8放在操作台2上,然后扭转螺纹杆93带动挤压板94向下运动,将待加工板材8压紧,然后再启动电机5带动钻杆6旋转,然后再启动气缸4带动电机5向下运动,对待加工板材8进行打孔,当打孔完成后,控制气缸4带动电机5向上运动,然后依次关闭气缸4和电机5,再扭转螺纹杆93带动挤压板94向上运动,然后更换新的待加工板材8,重复上述动作即可。因此该金属加工用打孔装置,操作简单,打孔效率高、打孔效果好,适合大规模推广。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