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壳体冲磁极孔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50334阅读:355来源:国知局
电机壳体冲磁极孔工装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冲孔工装,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机壳体冲磁极孔工装。



背景技术:

在电机制造行业,往往需要在电机机壳上设置磁极孔,现有技术为用钻头进行钻孔,但是转孔需要消耗的时间长,同时伴随钻头的磨损,转孔的质量也会随之下降,提高了次品率的同时,人员在对钻头进行更换时需要占用人员工作时间,降低工作效率,同时钻孔操作需要人们对电机机壳进行固定,当固定不稳定时,还会存在钻头折断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对电机磁极孔改钻孔为冲孔,具有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四个磁极孔分度为稳定性的电机壳体冲磁极孔工装。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机壳体冲磁极孔工装,包括底座、固定底座和冲压机,所述底座包括上底座和下底座,所述上底座与下底座上均设置有圆弧,且两个圆弧形成圆孔,且圆孔内设置有与固定底座固定连接的通轴,所述固定底座与贯穿下底座的导向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导向轴的另一端设置在上底座的导向孔内,所述上底座与冲压机滑块固定连接。

所述通轴上设置有圆柱形凸起,所述下底座上设置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内设置有活动定位棒,所述圆柱形凸起的轴线与定位孔的轴线互相垂直,所述上底座设置有与圆柱形凸起配合使用的孔。

所述下底座与固定底座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上底座上设置有限位柱,所述固定底座上设置有限位孔,且限位柱与限位孔配合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对电机磁极孔改钻孔为冲孔,具有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四个磁极孔分度为稳定性,方便人们进行操作。

2、本实用新型上底座与下底座上均设置有圆弧,且两个圆弧形成圆孔,电机机壳设置在圆孔内,实现对电机机壳的固定,减少因电机机壳固定得稳定性不高,造成次品的产生。

3、本实用新型通轴上设置有圆柱形凸起,电机壳体设置在圆孔内,并套装在通轴上,实现对电机机壳更好固定的同时,还能实现对电机壳体的冲孔。

4、本实用新型设置有导向轴,实现上底座与下底座的连接,还保证上底座运动的稳定性,防止在运动中出现偏移。

5、本实用新型上底座设置有限位柱,且与限位柱配合使用的限位孔设置在固定底座上,实现上底座与固定底座运动的稳定性,防止在运动过程中出现偏移的现象。

6、本实用新型圆柱形凸起的轴线与定位孔的轴线互相垂直,实现九十度的定位,同时下底座上设置有活动定位棒的定位孔,实现对磁极孔的定位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复位时的主视图。

图2为本申请复位时的左视图。

图3为本申请准备冲磁极孔时的主视图。

图4为本申请准备冲磁极孔时的左视图。

图5为本申请冲磁极孔时的主视图。

图6为本申请冲磁极孔时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参见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图中,1-固定底座,2-上底座,3-下底座,4-圆弧,5-通轴,6-导向轴,7-圆柱形凸起,8-定位孔,9-活动定位棒,10-限位柱。

电机壳体冲磁极孔工装,包括底座、固定底座1和冲压机,底座包括上底座2和下底座3,上底座2与下底座3上均设置有圆弧4,且两个圆弧4形成圆孔,且圆孔内设置有与固定底座1固定连接的通轴5,固定底座1与贯穿下底座3的导向轴6的一端固定连接,导向轴6的另一端设置在上底座2上的导向孔内,上底座2与冲压机滑块固定连接。

通轴5上设置有圆柱形凸起7,下底座3上设置有定位孔8,定位孔8内设置有活动定位棒9,圆柱形凸起7的轴线与定位孔8的轴线互相垂直,上底座2设置有与圆柱形凸起7配合使用的孔。

下底座3与固定底座1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上底座2上设置有限位柱10,固定底座1上设置有限位孔,且限位柱10与限位孔配合使用。

上底座2伴随冲压机滑块下降时,上底座沿着导向轴6向下运动,且上底座2与下底座3刚接触时,上底座2上的圆弧与下底座3上的圆弧形成一个圆形,此时,限位柱10伴随上底座2下降并进入限位孔内;冲压机滑块带动上底座2继续下降,下底座3在上底座2的作用下向下运动,由于通轴5固定在固定底座1上不移动,通轴5上的圆柱形凸起7进入与之对应设置在上底座2的孔内,并压缩复位弹簧,上底座2与下底座3下降到一定程度时,上底座2在冲压机滑块的作用下上升到原始位置,限位柱10在限位孔内退出,此时,下底座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恢复到原始位置。

上底座2与下底座3为设置有圆形通孔的矩形块,通过切割形成上底座2和下底座3。

使用时:把电机机壳放置在下底座3上的圆弧内,并套在通轴5上。

冲第一磁极孔:人员通过冲压机开关实现冲压机滑块和上底座2向下运动,当上底座2与下底座3刚接触时(上底座2与下底座3形成设置有圆形通孔的矩形块),上底座2上的弧形与下底座3上的弧形形成的圆形对电机机壳进行固定;冲压机滑块向下运动,并带动上底座2、下底座3和电机壳体整体向下运动,此时,由于通轴5固定在固定底座1上不能移动,则套装在通轴5上的电机机壳相对与通轴5向下运动,在圆柱形凸起7和孔的作用下,实现对电机机壳的冲磁极孔(并把废屑冲入到孔中,防止飞溅对人员造成伤害),上底座2和冲压机滑块上升复位,下底座3和电机壳体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上升复位。

冲第二磁极孔:人员转动电机机壳使磁极孔对准下底座3上的定位孔8,并把定位孔8内的定位棒9穿进磁极孔中,此时重复冲第一磁极孔的步骤完成冲第二磁极孔的操作。

冲第三磁极孔和冲第二磁极孔的过程与冲第二磁极孔的过程相同,在此不做赘述,四个磁极孔操作完成后,取出电机机壳。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