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滑套正挤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855613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一种滑套正挤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滑套正挤模具,属于金属精密锻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我国模具工业从起步到飞跃发展,历经了半个多世纪,近几年来,我国模具技术有了很大发展,模具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大型、精密、复杂、高效和长寿命模具又上了新台阶。大型复杂冲模以汽车覆盖件具为代表,我国主要汽车模具企业,已能生产部分轿车覆盖件模具。体现高水平制造技术的多工位级进模、覆盖面大增,已从电机、电铁芯片模具,扩大到接插件、电子零件、汽车零件、空调器散热片等家电零件模具上。
[0003]目前在滑套生产中,模具是必不可少的生产设备之一,而市场上所流通的滑套模具都是采用拼凑结构,由于采用拼凑结构时,在后期的脱模容易出现滑套破损,使该滑套无法使用,从而浪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又由于在采用拼凑结构式的模具时,由于模具各模块之间的结合部位有缝隙,从而生产出的产品有瑕疵,产品的质量不能有效的保证,同时降低了模具的寿命,从而大大地增加了生产成本,且这种模具无法得到广泛应用和推广。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出了一种滑套正挤模具,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该模具采取了一体成型结构,增加了模具预应力,减少了模径向开裂的风险,保证了脱模后的产品能够满足现有的需要,大大的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同时在脱模时不会导致工件的损伤提高了模具的寿命,可以广泛应用和推广。
[0005]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滑套正挤模具,包括压力块和正挤下模中圈,正挤下模中圈位于压力块上方且两者相邻而设,其中所述的正挤下模中圈的一侧设有正挤下模外圈,正挤下模外圈的上方设有正挤喷淋压圈,正挤喷淋压圈和正挤下模中圈之间设有正挤喷淋圈,所述的压力块的一侧设有退料器,退料器的下方设有顶料杆。
[0006]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压力块的上方与正挤下模中圈相邻设有下模芯。
[0007]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正挤喷淋圈的一侧设有冲头,冲头上设有冲头套,并位于冲头的上方。
[000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该模具采取了一体成型结构,增加了模具预应力,减少了模径向开裂的风险,保证了脱模后的产品能够满足现有的需要,大大的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同时在脱模时不会导致工件的损伤提高了模具的寿命,可以广泛应用和推广。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中:1.冲头套;2.冲头;3.正挤喷淋圈;4.正挤喷淋压圈;5.正挤下模外圈;6.正挤下模中圈;7.下模芯;8.压力块;9.退料器;10.顶料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2]由图1可见,一种滑套正挤模具,包括压力块8和正挤下模中圈6,正挤下模中圈6位于压力8块上方且两者相邻而设,其中所述的正挤下模中圈6的一侧设有正挤下模外圈5,正挤下模外圈5的上方设有正挤喷淋压圈4,正挤喷淋压圈4和正挤下模中圈6之间设有正挤喷淋圈3,所述的压力块8的一侧设有退料器9,退料器9的下方设有顶料杆10 ;所述压力块8的上方与正挤下模中圈6相邻设有下模芯7 ;所述正挤喷淋圈3的一侧设有冲头2,冲头2上设有冲头套I,并位于冲头2的上方。
[0013]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以上描述。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任何对本技术方案的同等修改和替代都是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中。因此,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下所作的均等变换和修改,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滑套正挤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压力块和正挤下模中圈,正挤下模中圈位于压力块上方且两者相邻而设,其中所述的正挤下模中圈的一侧设有正挤下模外圈,正挤下模外圈的上方设有正挤喷淋压圈,正挤喷淋压圈和正挤下模中圈之间设有正挤喷淋圈,所述的压力块的一侧设有退料器,退料器的下方设有顶料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滑套正挤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块的上方与正挤下模中圈相邻设有下模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滑套正挤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挤喷淋圈的一侧设有冲头,冲头上设有冲头套,并位于冲头的上方。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滑套正挤模具,包括压力块和正挤下模中圈,正挤下模中圈位于压力块上方且两者相邻而设,其中所述的正挤下模中圈的一侧设有正挤下模外圈,正挤下模外圈的上方设有正挤喷淋压圈,正挤喷淋压圈和正挤下模中圈之间设有正挤喷淋圈,所述的压力块的一侧设有退料器,退料器的下方设有顶料杆。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采取了一体成型结构,增加了模具预应力,减少了模径向开裂的风险,保证了脱模后的产品能够满足现有的需要,大大的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同时在脱模时不会导致工件的损伤提高了模具的寿命,可以广泛应用和推广。
【IPC分类】B21J13-02
【公开号】CN204565033
【申请号】CN201520213267
【发明人】宋银生, 朱彦
【申请人】江苏大洋精锻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8月19日
【申请日】2015年4月1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