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磨粒旋转轮、磨削装置及打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45066阅读:3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磨粒旋转轮、磨削装置及打磨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板材的端面进行倒角磨削加工的带磨粒旋转轮、磨削装 置及打磨机。
背景技术
由脆性材料或树脂材料构成的板材被截断成任意形状后进行使用。被截断 的该板材的端面通常是具有棱角边缘的形状。为此,以往需要进行端面的倒角 磨削加工或具有棱角的角部的磨削加工。在下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磨削装置 和下述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双轻倒角(日文両糸面取)加工装置中,包括 多块磨石单板和称为轮状磨削体的轮磨石隔开规定间隔平行配置的多磨石,利 用该多磨石,可有效地进行粗、中、精的磨削加工。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3-26630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昭62-176746号公报然而,在用减薄了所述轮磨石的装置来进行端面的倒角磨削加工时,由于 该轮磨石较薄,因此容易弯曲,从而存在磨削的精度及效率降低的问题。发明内容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对板材的端面进行倒角磨削 加工时可提高磨削的精度及效率的带磨粒旋转轮、磨削装置及打磨机。本发明的带磨粒旋转轮包括旋转的轮部以及设于轮部周面的磨粒部,是对 板材的端面进行倒角磨削加工的带磨粒旋转轮,其特征在于,磨粒部由粒度不 同的两层以上的磨粒层在轮部周面的转轴方向上依次设置而形成。在该带磨粒旋转轮中,磨粒部由粒度不同的两层以上的磨粒层在轮部周面 的转轴方向上依次设置而形成。在此,两层以上的磨粒层设置在同一个轮部的周面上,从而与一层相比,可加厚轮部,其结果是刚性提高,带磨粒旋转轮不 容易弯曲。因此,通过在使带磨粒旋转轮旋转的状态下磨削板材,在利用粒度 不同的两层以上的磨粒层对板材的端面进行倒角磨削加工时可提高磨削的精 度及效率。另外,轮部也可由两层以上的轮层在轮部的转轴方向上依次贴合而形成。 由此,轮部由两层以上的轮层贴合而成,因此与该轮层为一层时相比,轮部不 容易弯曲。其结果是,只需贴合两层以上的轮层,就可容易地获得比具有由一 层该轮层形成的轮部的带磨粒旋转轮更不容易弯曲的带磨粒旋转轮。另外,也可以是磨粒部由包括第一磨粒层、第二磨粒层、第三磨粒层在内 的三层以上的磨粒层在轮部的转轴方向上依次设置而形成,第一磨粒层位于轴 向排列中的最外层的一侧的层,第三磨粒层位于最外层的另一侧的层,磨粒部 具有的磨粒层各自的粒度从位于最外层的一侧的层的第一磨粒层起朝着第二 磨粒层变小,并从位于最外层的另一侧的层的第三磨粒层起朝着第二磨粒层变 小。由此,磨粒部具有的磨粒层各自的粒度从位于最外层的一侧的层的第一磨 粒层起朝着第二磨粒层变小,并从位于最外层的另一侧的层的第三磨粒层起朝 着第二磨粒层变小。因此,在使带磨粒旋转轮旋转的状态下磨削板材时, 一边 在沿着轮部的转轴方向使板材从第一磨粒层向第三磨粒层的方向移动后使板 材从第三磨粒层向第一磨粒层移动一边进行磨削,可使板材在往复移动中进行 磨削。其结果是,可进一步提高磨削的效率。另外,也可以是磨粒部由包括第一磨粒层和第二磨粒层在内的两层以上的 磨粒层在轮部的转轴方向上依次设置而形成,第一磨粒层位于轴向排列中的最 外层的一侧的层,第二磨粒层位于最外层的另一侧的层,磨粒部具有的磨粒层 各自的粒度从第一磨粒层起朝着第二磨粒层变小。磨粒部具有的磨粒层各自的粒度从位于最外层的一侧的层的第一磨粒层 起朝着位于最外层的另一侧的层的第二磨粒层变小。在使板材一边从第一磨粒 层仅朝着第二磨粒层的方向移动一边进行磨削时,被小磨粒磨削过的磨削部位 不会再次接触大磨粒地离开旋转轮,因此板材在表面上不残留有深条状磨削痕的状态下被磨削加工。由此,可防止由磨削痕引起的板材断裂,被磨削的板材 的成品率得以提高,因此可提高磨削的效率。另外,被磨削的板材的表面粗糙 度减小,因此可提高磨削的精度。另外,也可以是第一磨粒层具有外径朝着第二磨粒层侧变大而倾斜的第一 斜面,第三磨粒层具有外径朝着第二磨粒层变大而倾斜的第二斜面。由此,第一磨粒层具有第一斜面,第二磨粒层具有第二斜面。因此,在使 板材的具有棱角的角部与第一或第二斜面抵接来磨削板材时,通过使板材沿着 轮部的转轴方向朝向带磨粒旋转轮移动,可对板材的具有棱角的角部进行磨削 加工。另外,磨粒部具有的磨粒层分别具有的磨粒也可以是超磨粒。由此,可进 行使用超磨粒的磨削,因此可进一步提高磨削的效率。另外,磨粒部的形状保 持性也变好。本发明的磨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转轴及第二转轴, 在靠近或背离的同时相对于基准轴线相互平行且朝相反的旋转方向旋转;所述 任一个带磨粒旋转轮,安装在第一转轴上;所述任一个第二带磨粒旋转轮,安 装在第二转轴上;以及旋转磨削工具,设有磨粒并安装在第二转轴上进行旋转, 对于基准轴线方向的安装位置,第一带磨粒旋转轮的安装位置位于第二带磨粒 旋转轮的安装位置与旋转磨削工具的安装位置之间。在该磨削装置中,在靠近或背离的同时相互朝相反的旋转方向旋转的相互 平行的第一转轴及第二转轴上分别安装有第一及第二带磨粒旋转轮。另外,设 有磨粒的旋转磨削工具安装在第二转轴上。在此,第一带磨粒旋转轮的安装位 置位于第二带磨粒旋转轮的安装位置与旋转磨削工具的安装位置之间。因此, 在使第一及第二带磨粒旋转轮和旋转磨削工具分别旋转的状态下分别使第一 转轴及第二转轴靠近或背离,在安装在第一转轴上的第一带磨粒旋转轮与安装 在第二转轴上的第二带磨粒旋转轮及旋转磨削工具之间磨削板材时,可一边支 撑板材一边同时磨削板材的第一转轴侧及第二转轴侧。其结果是,在对板材的 端面进行倒角磨削加工时,可进一步提高磨削的效率。本发明的磨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转轴及第二转轴,在靠近或背离的同时相互朝相反的旋转方向旋转;所述任一个第一带磨粒旋转 轮,安装在第一转轴上;以及所述任一个第二带磨粒旋转轮,安装在第二转轴 上,第一带磨粒旋转轮和第二带磨粒旋转轮安装在相互对置的位置上。在该磨削装置中,在靠近或背离的同时相互朝相反的旋转方向旋转的相互 平行的第一转轴及第二转轴上分别安装有第一及第二带磨粒旋转轮。而且,第 一带磨粒旋转轮和第二带磨粒旋转轮安装在相互排列的位置上。因此,在第一 及第二带磨粒旋转轮旋转的状态下使第一转轴及第二转轴分别靠近或背离,在 安装在相互排列的位置上的第一带磨粒旋转轮及第二带磨粒旋转轮之间磨削 板材时,可一边支撑板材一边同时磨削板材的第一转轴侧及第二转轴侧。其结 果是,在对板材的端面进行倒角磨削加工时,可进一步提高磨削的效率。本发明的打磨机是对带磨粒旋转轮的磨粒部进行打磨的打磨机,其特征在 于,连续地设置有粒度不同的两种以上的打磨构件,以使粒度不同的两种以上 的打磨面连续。在该打磨机中,粒度不同的两种以上的打磨面连续。只要使打磨面接触具 有粒度排列与该打磨面相同的层结构的磨粒部的带磨粒旋转轮来进行打磨,就 不用根据磨粒层的磨粒大小更换打磨构件,可一次性地进行打磨。因此,具有 两层以上磨粒层的带磨粒旋转轮的打磨时间縮短,因此即使在中间带有打磨方 式的板材磨削加工时,也可提高其磨削加工效率。另外,也可以是所述打磨机由包括第一打磨构件、第二打磨构件及第三打 磨构件在内的三个以上的打磨构件连续设置而形成,第一打磨构件位于连续设 置的打磨构件的排列中的最外部的一侧,第三打磨构件位于最外部的另一侧, 打磨构件各自的粒度从第一打磨构件起朝着第二打磨构件变小,并从第三打磨 构件起朝着第二打磨构件变小。由此,打磨机具有的打磨构件各自的粒度从位于最外部一侧的第一打磨构 件起朝着第二打磨构件变小,并从位于最外部另一侧的第三打磨构件起朝着第 二打磨构件变小。即使对于粒度的排列具有像上面那样的"疏一密一疏"结构 的带磨粒旋转轮的磨粒部,在中间带有打磨方式的板材磨削加工时也可提高磨 削加工效率。另外,也可以是所述打磨机由包括第一打磨构件和第二打磨构件在内的两 种以上的打磨构件连续设置而形成,第一打磨构件位于连续设置的打磨构件排 列中的最外部的一侧,第二打磨构件位于最外部的另一侧,打磨构件各自的粒 度从第一打磨构件起朝着第二打磨构件变小。由此,打磨机具有的打磨构件各自的粒度从位于最外部一侧的第一打磨构 件起朝着位于最外部另一侧的第二打磨构件减小。即使对于粒度的排列具有像 上面那样的"疏一密一疏"结构的带磨粒旋转轮的磨粒部,在中间带有打磨方 式的板材磨削加工时也可提高磨削加工效率。采用本发明,可提供一种在对板材的端面进行倒角磨削加工时可提高磨削 的精度及效率的带磨粒旋转轮、磨削装置及打磨机。


图1是第1实施形态的磨削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沿图1的II-II线的箭头看到的磨削装置的端面图。图3是沿图1的III-III线的箭头看到的磨削装置的端面图。图4是沿图1的IV-IV线的箭头看到的磨削装置的端面图。图5是磨削体及磨粒部的结构剖视图。图6是磨削体及磨粒部的结构剖视图。图7是对进行端面的倒角磨削加工的方法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8是对具有棱角的角部磨削加工的方法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9是第2实施形态的磨削体及磨粒部的结构剖视图。 图10是第2实施形态的磨削体及磨粒部的结构剖视图。 图11是第3实施形态的磨削体的结构剖视图。 图12是第4实施形态的磨削装置的端面图。 图13是第5实施形态的磨削装置的端面图。 图14是图13所示磨削装置的磨削体及磨粒部的结构剖视图。 图15 (a)是表示第6实施形态的打磨机的构造截面及使用方法的图。图 15 (b)是详细表示打磨机的构造截面的放大图。图16 (a)是表示第7实施形态的打磨机的构造截面及使用方法的图。图 16 (b)是详细表示打磨机的构造截面的放大图。 (符号说明) 10、 20磨削装置100、 200、 400、 500、 700、 970、 1000带磨粒旋转轮 110、 210、 310、 710、 910、 990、 1110轮部 120、 220、 320、 720、 920、 1020磨粒部 121 125、 221 223、 721 724、 1021 1023磨粒层 121F、 123F、 125F、 221F、 721F、 723F、 725F斜面 122C、 722C中间层126、 726 —侧的层127、 727另一侧的层 130、 230、 1030垫片140、 240、 1040轴承141、 241、 1041凸缘部 150、 250六角孔皿头螺钉190、 290、 790、 890、 999、 1090磨削体300、 600、 900旋转磨削工具991、 992、 993轮层Al、 A2、 Bl、 B2转轴Cl、 C2旋转方向P板材Pl、 P2、 P3、 P4端面 1100、 1200打磨机 1100A、 1200A接触面 1121 1125、 1221 1223打磨构件 1121A 1125A、 1221A 1223A打磨面 Ql、 Q2、 Q3安装位置X基准轴线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带磨粒旋转轮及磨削装置的最佳实施形态进行 详细的说明。另外,相同要素使用相同的符号,省去重复说明。另外,附图的 尺寸比例未必与说明的内容一致。[第1实施形态]图1是对板材P的端面进行倒角磨削加工和对板材P的具有棱角的角部进行磨削加工的第1实施形态的磨削装置10、20的立体图。图2是沿图1的II-II 线的箭头看到的磨削装置10的端面图。图3是沿图1的III-III线的箭头看 到的磨削装置10、 20的端面图。图4是沿图1的IV-IV线的箭头看到的磨削 装置IO、 20的端面图。另外,如后面所述,图4也是对用磨削装置来磨削加 工的方法进行说明的说明图。磨削装置10、 20分别是中间夹着板材P且轴对 称的配置结构。下面以两个装置中的磨削装置10为代表,参照图1 图4对其 结构等进行说明。磨削装置10包括带磨粒旋转轮,是利用该带磨粒旋转轮对板材P进行上 述磨削加工的装置。板材P例如是由玻璃材料、陶瓷材料、硅材料等这类脆性 材料或树脂材料构成的板状构件。磨削装置10包括第一转轴A1及第二装置 A2、第一带磨粒旋转轮IOO、第二带磨粒旋转轮200、以及旋转磨削工具300。 第一带磨粒旋转轮100安装在第一转轴Al上,第二带磨粒旋转轮200及旋转 磨削工具300安装在第二转轴A2上。首先对第一转轴Al及第二转轴A2进行说明。第一转轴Al及第二转轴A2 安装在可使各自的转轴一边移动位置一边旋转的旋转驱动装置(未图示)上。 利用该旋转驱动装置,第一转轴Al及第二转轴A2可在具有相对于基准轴线X 相互平行的位置关系的状态下相互靠近或背离。在此,在第一带磨粒旋转轮 100、第二带磨粒旋转轮200及旋转磨削工具300沿基准轴线X方向的安装位 置中,第一带磨粒旋转轮的安装位置Q1 (参照图2)位于第二带磨粒旋转轮的 安装位置(Q2)与旋转磨削工具的安装位置Q3之间。并且,第一转轴A1及第二转轴A2可利用该旋转驱动装置旋转。另外,在第一转轴Al朝旋转方向Cl(例如,如图3所示绕顺时针)的方向旋转时,第二转轴A2朝旋转方向C2 (如 图3所示绕逆时针)的方向旋转。即,第一转轴A1及第二转轴A2相互朝相反 的旋转方向向内侧旋转。板材P在夹在第一转轴Al侧的第一带磨粒旋转轮100 与第二转轴A2侧的第二带磨粒旋转轮200及旋转磨削工具300之间的状态下 被磨削加工。下面对第一带磨粒旋转轮100进行说明。第一带磨粒旋转轮100包括轮部 110以及磨粒部120。图5 (a)是包括第一带磨粒旋转轮100在内的磨削体190的一例的结构 剖视图。另外,图5 (b)是磨粒部120的结构剖视图。首先参照图5 (a)对轮部110进行说明。轮部110是被具有凸缘部141 的轴承140贯穿、可绕轴承140所支撑的第一转轴Al旋转的不锈钢(SUS)制 的圆轮盘。轴承140由经防蚀铝处理的Al合金构成,具有大致圆筒形状,对 第一转轴Al进行支撑。另外,在轮部110与凸缘部141之间存在垫片130。通 过在轮部110、垫片130以及凸缘部141中依次螺纹旋入六角孔皿头螺钉150, 将轮部110及凸缘部141固定。在此,下面表示的是磨削体190尺寸的一例。 轴承140对第一转轴Al进行支撑部分的直径为42mm。轴承140的高度为71mm。 凸缘部141的直径为80mm。第一带磨粒旋转轮100的直径为130mm。磨粒部120 的轴向长度为24mm。另外,磨粒部120的厚度(即轮部110的半径方向上的长 度)为6mm。下面参照图5 (b)对磨粒部120进行说明。磨粒部120是由粒度不同的 五层磨粒层121、 124、 122、 125、 123在第一转轴Al上依次设置而形成的部 分。在此,所谓"粒度"是规定磨粒大小范围的单位(例如参照JISB4130、 JISR6001)。在本说明书中表示粒度越小则磨粒必须穿过的试验用的筛网开孔 尺寸越小。另外,磨粒部120并不特别局限于由两层以上的磨粒层构成。更具 体地,磨粒部120是由包括第一磨粒层121、中间磨粒层124、第二磨粒层122、 中间磨粒层125及第三磨粒层123在内的五层磨粒层在第一转轴Al方向上依 次设置(例如通过电极沉积来贴合)而形成的。另外,磨粒部120也可以没有中间磨粒层124、 125。在此,作为磨粒层121、 124、 122、 125、 123分别包含 的磨粒,最好是超磨粒,例举有金刚石和CBN (立方氮化硼)等。在此,第一磨粒层121位于第一转轴Al的排列中最外层的一侧的层126 (即具有磨粒部120的一侧的面的层)。而第三磨粒层123则位于该最外层的 另一侧的层127 (即具有磨粒部120的另一侧的面的层)。另外,第一磨粒层 121、中间磨粒层124、第二磨粒层122、中间磨粒层125及第三磨粒层123各 自的磨粒的粒度号是tt400、 #500、恥OO、 #500及#400。即,磨粒部120具有的 磨粒层各自的粒度从位于所述最外层的一侧的层126的第一磨粒层121起朝着 第二磨粒层122变小。同样,从位于所述最外层的另一侧的层127的第三磨粒 层123起朝着第二磨粒层122变小。另外,第一磨粒层121在磨粒部120 —侧的表面侧具有第一斜面121F。 同样,第三磨粒层123在磨粒部120另一侧的表面侧具有第二斜面123F。第一 斜面121F及第二斜面123F分别以外径朝着第二磨粒层122侧变大的形态倾斜, 是相对于轮部110的第一转轴A具有45度的角度的斜面。另外,这些斜面的 角度只要为1 89度即可,并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可以是30度,也可以是 85度。在此,下面表示的是磨粒部120尺寸的一例。第一磨粒层121、中间磨粒 层124、第二磨粒层122、中间磨粒层125及第三磨粒层123在轴向上的最大 长度分别是6rara、 3mm、 6mm、 3ram及6ram。第一斜面121F及第二斜面123F在轴 向上的长度分别是3mm。第二磨粒层122具有中间层122C,该中间层122C是 在第一转轴A1方向上位于中间的层,其轴向长度为2mm。从中间层122C起到 磨粒部120 —侧的层126为止的最短距离及从中间层122C起到磨粒部120另 一侧的层127为止的最短距离分别为llmm。从中间层122C的具有棱角的角部 起朝着磨粒部120 —侧的层126及另一侧的层127设置有1度30分的第三斜 面125F。通过设置第三斜面125F,从与第三斜面125F最先抵接的板材P的一 端起的磨削加工变得容易开始。另外,在第一磨粒层121中,第三斜面125F 与第一斜面121F由使圆弧旋转而形成的曲面连接,该圆弧的曲率半径为3mm。下面对第二带磨粒旋转轮200及旋转磨削工具300进行说明。第二带磨粒旋转轮200包括轮部210以及磨粒部220。另外,旋转磨削工具300包括轮部 310以及设有磨粒的磨粒部320。图6 (a)是包括第二带磨粒旋转轮200及旋转磨削工具300在内的磨削 体290的一例的结构剖,见图。另外,图6 (b)是磨粒部220及磨粒部320的结 构剖视图。首先参照图6 (a)对轮部210及轮部310进行说明。轮部210及轮部310 分别是被具有凸缘部241的轴承240贯穿、可绕轴承240所支撑的第二转轴A2 旋转的圆轮盘。轴承240具有大致圆筒形状,对第二转轴A2进行支撑。另外, 在轮部210及轮部310之间存在垫片230。通过在轮部310、垫片230、轮部 210及凸缘部241中依次螺纹旋入六角孔皿头螺钉250,将轮部210及轮部310 与凸缘部241固定。在此,下面表示的是磨削体290尺寸的一例。轴承240对第二转轴A2进 行支撑部分的直径为42mm。轴承240的高度为71mm。凸缘部241的直径为80rara。 第二带磨粒旋转轮200及旋转磨削工具300的直径分别为130mm。磨粒部220 及磨粒部320的轴向长度分别为14mm。磨粒部220与磨粒部320之间的距离为 26mm。另外,磨粒部220及磨粒部320的厚度(即轮部210的半径方向上的长 度)分别为3mra。下面参照图6 (b)对磨粒部220及磨粒部320进行说明。磨粒部220及 磨粒部320是中间夹着所述垫片230且轴对称的配置结构。下面以两个磨粒部 中的磨粒部220为代表,对其结构等进行说明。磨粒部220是由粒度不同的三 层磨粒层221、 222、 223在第二转轴A2方向上依次设置而形成的部分。磨粒 层221、 222、 223各自的磨粒的粒度号是tt400、 #500及tt600。在此,下面表示的是磨粒部220尺寸的一例。磨粒层221、 222、 223在轴 向上的最大长度分别是6mm、 3mm以及5ran。磨粒层223在垫片230侧的角部是 旋转圆弧而形成的曲面,该圆弧的曲率半径为0.5mm。从距离磨粒层223的垫 片230侧的面3rnm的位置起朝着磨粒部220 —侧的面设置有1度30分的第四 斜面221F。通过设置第四斜面221F,从与第四斜面221F最先抵接的板材P的 一端起的磨削加工变得容易开始。另外,磨粒部220该侧的表面侧的角部是旋转圆弧而形成的曲面,该圆弧的曲率半径为0.5mm。下面参照图4、图7及图8对使用磨削装置10、 20进行的板材P的端面 的倒角磨削加工和板材P的具有棱角的角部的磨削加工的方法进行说明。在此, 板材P作为长方形进行了说明,但板材P的形状并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也可 以是正方形。板材P具有长边的端面为P1、 P2,具有短边的端面为P3、 P4。 另外,板材P的磨削加工用磨削装置IO、 20来进行。图4是对端面P1、 P2的磨削方法进行说明的说明图,图7是对端面P3、 P4的倒角磨削加工方法进行说明的说明图,图8是对板材P的具有棱角的角部 的磨削加工方法进行说明的说明图。首先参照图4对端面P1、 P2的磨削方法进行说明。磨削装置10、 20分别 是中间夹着板材P且轴对称的配置结构。即,磨削装置10的第一转轴A1与磨 削装置20的第一转轴B1平行地设置。而且,板材P在被磨削装置IO、 20夹 着的状态下进行端面P1、 P2的磨削。更具体地,端面P1被磨削装置10磨削, 而端面P2被磨削装置20磨削。在磨削装置10中,在使第一带磨粒旋转轮100、 第二带磨粒旋转轮200以及旋转磨削工具300分别旋转的状态下使第一转轴Al 及第二转轴A2分别靠近或背离, 一边在第一带磨粒旋转轮100与第二带磨粒 旋转轮200及旋转磨削工具300之间夹持板材P —边对板材P的端面Pl侧进 行倒角磨削加工。同样,在磨削装置20中,在使第一带磨粒旋转轮400、第二带磨粒旋转 轮500以及旋转磨削工具600分别旋转的状态下使第一转轴Bl及第二转轴B2 分别靠近或背离, 一边在第一带磨粒旋转轮400与第二带磨粒旋转轮500及旋 转磨削工具600之间夹持板材P —边对板材P的端面P2侧进行倒角磨削加工。 在进行着这种磨削加工的状态下再用保持板材P后进行移动的保持移动装置(未图示)使板材P朝第一转轴A1、 Bl的轴向(即白色箭头的方向)移动。 这样一来,可同时对板材P的端面P1、 P2各自的一端起到另一端为止高效率 地磨削。下面参照图7对端面P3、 P4的磨削方法进行说明。在所述端面Pl、 P2 的磨削加工结束后,使第一转轴Al、 Bl相互背离端面P3与端面P4之间的距离以上。接着,如图7所示,用所述保持移动装置使板材P例如绕图7中的顺时针旋转的方向旋转90度的角度。再使第一转轴A1、 Bl相互靠近,利用磨削 装置10来磨削端面P3,并利用磨削装置20来磨削端面P4。由此, 一边在第 一带磨粒旋转轮100与第二带磨粒旋转轮200及旋转磨削工具300之间夹持板 材P, 一边对板材P的端面P3侧进行倒角磨削加工。同样, 一边在第一带磨粒 旋转轮400与第二带磨粒旋转轮500及旋转磨削工具600之间夹持板材P, 一 边对板材P的端面P4侧进行倒角磨削加工。在进行着这种磨削加工的状态下 再使板材P朝第一转轴Al、 Bl的轴向(即黑色箭头方向)移动。这样一来, 可同时对板材P的端面P3、 P4各自的一端起到另一端为止高效率地磨削。下面参照图8对板材P的具有棱角的角部的磨削方法进行说明。在所述端 面P3、 P4的磨削加工结束后的状态下,使第一转轴A1、 Bl相互靠近为比端面 P3与端面P4之间的距离稍短的距离。该靠近距离根据角部的期望的加工尺寸 来确定。由此,可使带磨粒旋转轮IOO、 200、 400、 500和旋转磨削工具300、 600更靠近板材P侧。接着,如图8所示,用所述保持移动装置使板材P沿第 一转轴Al、 Bl的轴向(即白色箭头的方向)移动。这样一来,在使第一斜面 121F或第二斜面123F分别抵接板材P的两个角部来磨削板材P时,通过使板 材P沿着轮部110的转轴方向(即第一转轴A1、 Bl的轴向)朝第一带磨粒旋 转轮IOO、 400移动,可同时分别对板材P的具有棱角的两个角部高效率地进 行磨削加工。[第2实施形态]图9 (a)是第2实施形态的磨削装置具有的包括第一带磨粒旋转轮700 在内的磨削体790的一例的结构剖视图。第一带磨粒旋转轮700包括轮部710 以及磨粒部720。另外,图9 (b)是磨粒部720的结构剖视图。第2实施形态 的磨削装置包括第一转轴Al及第二转轴A2、第一带磨粒旋转轮700、第二 带磨粒旋转轮200、以及旋转磨削工具900。第一带磨粒旋转轮700安装在第 一转轴Al上,第二带磨粒旋转轮200及旋转磨削工具900安装在第二转轴A2 上。首先参照图9 (a)对轮部710进行说明。轮部710是被具有凸缘部141的轴承140贯穿、可绕轴承140所支撑的第一转轴Al旋转的圆轮盘。在此,下面表示的是磨削体790尺寸的一例。磨粒部720的轴向长度为20mm。磨粒部 720的厚度(即轮部710的半径方向上的长度)为6mm。下面参照图9 (b)对磨粒部720进行说明。磨粒部720是由粒度不同的 四层磨粒层721、 724、 722、 723在第一转轴Al方向上依次设置而形成的部分。 更具体地,磨粒部720由第一磨粒层721、中间磨粒层724、第二磨粒层722 及第三磨粒层723所构成的四层磨粒层在第一转轴Al方向上依次设置(例如 贴合)而形成。在此,第一磨粒层721位于第一转轴Al的排列中最外层的一侧的层726 (即具有磨粒部120—侧的面的层)。第三磨粒层723位于该最外层的另一侧 的层727 (即具有磨粒部120另一侧的面的层)。另外,第一磨粒层721、中 间磨粒层724、第二磨粒层722及第三磨粒层723各自的磨粒的粒度号是MOO、 #500、 #600及#500。另外,第一磨粒层721在磨粒部720 —侧的表面侧具有第一斜面721F。 同样,第三磨粒层723在磨粒部720另一侧的表面侧具有第二斜面723F。第一 斜面721F及第二斜面723F分别以外径朝着第二磨粒层722侧变大的形态倾斜, 是相对于轮部710的第一转轴Al具有45度的角度的斜面。在此,下面表示的是磨粒部720尺寸的一例。第一磨粒层721、中间磨粒 层724、第二磨粒层722及第三磨粒层723在轴向上的最大长度分别是6mm、 3mm、 6mm及5mm。第一斜面121F及第二斜面123F在轴向上的长度分别是3mm。 第二磨粒层722具有中间层722C,该中间层722C是在第一转轴Al方向上位于 中间的层,其轴向长度为2mm。从中间层722C到磨粒部720的另一个面为止的 最短距离为7mm。从中间层722C的具有棱角的角部起朝着磨粒部720的一侧的 层726及另一侧的层727设置有1度30分的第三斜面725F。另外,在第一磨 粒层721上,第三斜面725F和第一斜面721F由使圆弧旋转而形成的曲面连接, 该圆弧的曲率半径为3mm。下面对旋转磨削工具900进行说明。旋转磨削工具900包括轮部910以及 设有磨粒的磨粒部920。图10 (a)是包括第二带磨粒旋转轮200及旋转磨削工具900在内的磨削 体890的一例的结构剖视图。另外,图IO (b)是磨粒部220及磨粒部920的 结构剖视图。首先参照图IO (a)对轮部910进行说明。轮部910是被具有凸缘部241 的轴承240贯穿、可绕轴承240所支撑的第二转轴A2旋转的圆轮盘。在轮部 910与轮部210之间存在垫片230。通过在轮部910、垫片230、轮部210及凸 缘部241中依次螺纹旋入六角孔皿头螺钉250,将轮部910及轮部210和凸缘 部241固定。在此,下面表示的是磨削体890的磨粒部920尺寸的一例。磨粒部920 的轴向长度为3mm。磨粒部920与磨粒部220之间的距离为22mm。另外,磨粒 部920的厚度(即轮部910的半径方向上的长度)为3mm。下面参照图IO (b)对磨粒部920进行说明。磨粒部920是由一层磨粒层 构成的部分。磨粒部920的粒度号是#600。在此,下面表示的是磨粒部920尺 寸的一例。磨粒部920的两个角部分别由使圆弧旋转而形成的曲面构成,该圆 弧的曲率半径为0. 5mm。[第3实施形态]图11是第3实施形态的磨削装置具有的包括第一带磨粒旋转轮970在内 的磨削体999的一例的结构剖视图。代替第1实施形态的磨削装置10的第一 带磨粒旋转轮100,第3实施形态的磨削装置是具有第一带磨粒旋转轮970的 装置。第一带磨粒旋转轮970包括轮部990以及磨粒部120。轮部990是三层轮层991、 992、 993在轮部990的第一转轴Al方向上依 次贴合后一体化形成的部分。轮部990具有的轮层只要是两层以上即可,并没 有特别的限定,例如可以是两层,也可以是四层。[第4实施形态]图12是从与第4实施形态的磨削装置具有的第一转轴Al及第二转轴A2 垂直的方向箭头看到的该磨削装置的端面图。第4实施形态的磨削装置包括 第一转轴Al及第二转轴A2、以及第一带磨粒旋转轮100及第二带磨粒旋转轮 200。第一带磨粒旋转轮100安装在第一转轴A1上,第二带磨粒旋转轮200安装在第二转轴A2上。如图12所示,第一带磨粒旋转轮100和第二带磨粒旋转 轮200安装在相互排列的位置上。即,第一带磨粒旋转轮100和第二带磨粒旋 转轮200安装在相互对置的位置上。 [第5实施形态]图13是从与第5实施形态的磨削装置具有的第一转轴Al及第二转轴A2 垂直的方向箭头看到的该磨削装置的端面图。第5实施形态的磨削装置包括 第一转轴Al及第二转轴A2、以及第一带磨粒旋转轮1000及第二带磨粒旋转轮 1000。本实施形态的结构与第4实施形态的结构的不同点在于,使用带磨粒旋 转轮1000来代替带磨粒旋转轮100及200。下面参照图14对带磨粒旋转轮IOOO进行说明。在此,图14 (a)是表示 第5实施形态的磨削装置具有的包括第一带磨粒旋转轮1000在内的磨削体 1090的一例的结构剖视图。图14 (b)是磨粒部1020的结构剖视图。第4实施形态所示的第一带磨粒旋转轮100与第5实施形态的带磨粒旋转 轮1000的不同点在于磨粒部1020的构造截面。参照图14 (b),磨粒部1020 是粒度不同的三层磨粒层1021、 1022、 1023在第一转轴Al方向上依次设置(例 如贴合)而形成的部分。在此,第一磨粒层1021位于第一转轴A1的排列中最外层的一侧的层1026 (即具有磨粒部1020 —侧的面的层)。另外,第二磨粒层1023位于该最外层 的另一侧的层1027 (即具有磨粒部1020的另一侧的面的层)。磨粒部1020 具有的磨粒层各自的粒度从位于最外层的一侧的层1026的第一磨粒层1021起 朝着位于最外层的另一侧的层1027的第二磨粒层1023变小。第一磨粒层1021、 中间磨粒层1022及第二磨粒层1023各自的磨粒的大小范围例如为tt400、共500、 #600。下面表示的是磨粒部1020尺寸的一例。第一磨粒层1021、中间磨粒层1022 及第三磨粒层1023在轴向上的最大长度分别是5mm、 3mm及6mm。另外,磨粒 层1023的垫片1030侧的角部是使圆弧旋转而形成的曲面,该圆弧的曲率半径 为0. 5mm。另外,从距离第二磨粒层1023的位于垫片1030侧的面3mm的位置起朝着磨粒部1020的另一侧的面设置有1度30分的第五斜面1021F。另外,通过设 置第五斜面1021F,从与第五斜面1021F最先抵接的板材P的一端起的磨削加 工变得容易开始。另外,磨粒部1020的该侧的表面侧的角部是使圆弧旋转而 形成的曲面,该圆弧的曲率半径为O. 5mm。下面参照图13对使用第5实施形态的磨削装置的板材P的端面倒角磨削 加工方法及其优点进行说明。第1实施形态所示的倒角磨削加工方法与本实施 形态的磨削加工方法的不同点在于板材P的输送方向。在第1实施形态所示的 倒角磨削加工方法(图4)中,板材P的输送方向只要是第一转轴Al的轴向即 可,从第一磨粒层121及第三磨粒层123中的任一侧输送板材P均可。在第5 实施形态中,通过在第一转轴Al的轴向上且从第一磨粒层1021侧朝着第二磨 粒层1023侧的单一方向输送板材P来进行板材P的倒角磨削加工。这样一来,被具有小粒度的第二磨粒层1023磨削过的磨削部位不会再次 接触具有大粒度的磨粒层地离开带磨粒旋转轮1000,因此板材P在表面上不残留有深条状磨削痕的状态下被磨削加工。由此,可防止由磨削痕引起的板材P 的断裂,被磨削的板材的成品率提高,因此可提高磨削的效率。另外,被磨削 的板材的表面粗糙度减小,因此可提高磨削的精度。 [第6实施形态]下面参照图15对第6实施形态的棒型打磨机的结构进行说明。在此,图 15 (a)是表示第6实施形态的打磨机的构造截面及使用方法的图。图15 (b) 是详细表示打磨机的构造截面的放大图。首先参照图15 (b)对打磨机1100的结构进行说明。打磨机1100是连续 设置有包括第一打磨构件1121、第二打磨构件1122及第三打磨构件1123在内 的三个以上的打磨构件的棒状部件。例如,第一打磨构件1121 第三打磨构件 1123及中间打磨构件1124、 1125连续地设置。打磨构件1121 1125分别具有 与打磨的对象接触的打磨面1121A 1125A。这些打磨面1121A 1125A连续地 设置,形成接触面IIOOA。各打磨构件1121 1125例如通过使金刚石等的超磨 粒与粘结材料一起硬化而形成,例如通过烧结时一体地烧结而贴合。另外,也 可分别形成各打磨构件,之后用粘结等方法进行贴合。在此,第一打磨构件1121位于连续设置的打磨构件排列中的最外部的一 侧1126,第三打磨构件1123位于最外部的另一侧1127。打磨构件各自的粒度 从位于最外部的一侧1126的第一打磨构件1121起朝着第二打磨构件1122变 小,并从位于最外部的另一侧1127的第三打磨构件1123起朝着第二打磨构件 1122变小。例如,第一打磨构件1121、中间打磨构件1124、第二打磨构件1122、 中间打磨构件1125及第三打磨构件1123各自粒度的粒度号是tt400、船OO、 #600、 tt500及糾00。下面参照图15 (a)对打磨机1100的使用方法及优点进行说明。在对带磨粒旋转轮100的磨粒部120进行打磨时,首先将打磨机1100固 定在固定用夹具等上(未图示),使打磨面1121A 1125A露出。接着一边以 第一转轴Al为轴使带磨粒旋转轮100旋转, 一边使打磨机1100的接触面1100 与磨粒部120紧密接触。更具体地,如图15 (b)所示,以打磨机1100的打磨 面1121A 1125A的排列与磨粒部120的磨粒层121 125的排列对置的形态使 接触面1100A与磨粒部120紧密接触。这样一来,磨粒层121 125的粒度与 打磨面1121A 1125A的粒度一致,因此对于磨粒部120的磨粒层121 125, 不用更换打磨中使用的打磨机就可进行打磨。例如,即使对于粒度的排列具有 "疏一密一疏"结构的磨粒部120的磨粒层121 125,也不用根据不同的五层 磨粒层来更换打磨机就可进行打磨。[第7实施形态]下面参照图16对第7实施形态的打磨机结构进行说明。在此,图16 (a) 是表示第7实施形态的打磨机的构造截面及使用方法的图。图16 (b)是详细 表示打磨机的构造截面的放大图。第7实施形态的打磨机1200与第6实施形态的打磨机1100的不同点在于 其层结构。参照图16 (b),打磨机1200是连续设置有包括第一打磨构件1221、 第二打磨构件1223在内的两个以上的打磨构件的棒状部件。例如,第一打磨 构件1221、第二打磨构件1223及中间打磨构件1222连续地设置。打磨构件 1221 1223分别具有与打磨的对象接触的打磨面1221A 1223A。这些打磨面 1221A 1223A连续地设置,形成接触面1200A。在此,第一打磨构件1221位于连续设置的打磨构件排列中的最外部的一侧1226,第二打磨构件1223位于最外部的另一侧1227。打磨构件各自的粒度 从位于最外部的一侧的层1226的第一打磨构件1221起朝着位于最外部的另一 侧的层1227的第二打磨构件1223变小。例如,第一打磨构件1221、中间打磨 构件1222及第二打磨构件1223的粒度的大小范围分别为糾OO、 #500、 #600。 下面参照图16 (a)对打磨机1200的使用方法及优点进行说明。 在对带磨粒旋转轮1000的磨粒部1020进行打磨时,首先将打磨机1200 固定在固定用夹具等上(未图示),使打磨面1221A 1223A露出。接着,与 第6实施形态相同,如图16 (b)所示,以打磨机1200的打磨面1221A 1223A 的排列与磨粒部1020的磨粒层1021 1023的排列对置的形态使接触面1100A 与磨粒部1020紧密接触。这样一来,即使对于粒度的排列具有"疏一密"结 构的磨粒部1020的磨粒层1021 1023,也不用根据不同的三层磨粒层来更换 打磨机就可对磨粒部1020进行打磨。接着对本实施形态的带磨粒旋转轮及打磨机的作用及效果进行说明。 例如在第一带磨粒旋转轮100中,如图5所示,磨粒部120由粒度不同的 两层以上的磨粒层121、 124、 122、 125、 123在轮部110的周面的第一转轴Al 方向上依次设置而形成。在此,两层以上的磨粒层121、 124、 122、 125、 123 设置在相同轮部110的周面上,从而与磨粒部为一层时相比,可加厚作为基座 的轮部110,其结果是刚性提高,第一带磨粒旋转轮100不容易弯曲,从而可 承受磨削加工时从板材P受到的冲击。另外,在使用一层磨粒层的磨削加工中, 若使板材P的输送速度(移动速度)变为高速,则因没有刚性而变为向上磨的 状态,成为刨削的原因,从而残留有条纹(输送条痕),但在使用第一带磨粒 旋转轮100的磨削中,可不残留有条纹地进行加工。因此,通过在使第一带磨 粒旋转轮100旋转的状态下磨削板材P,在由粒度不同的两层以上的磨粒层 121、 124、 122、 125、 123进行板材P的端面倒角磨削加工和具有棱角的角部 的磨削加工时可提高磨削的精度及效率。另外,如图11所示,轮部990由两层以上的轮层991、 992、 993贴合而 成,因此与轮层为一层时(例如仅有轮层991时)相比,轮部990变得不容易弯曲。其结果是,只要贴合两层以上的轮层991、 992、 993,就可容易地获得 比具有轮层由一层构成的轮部的带磨粒旋转轮更加不容易弯曲的第一带磨粒 旋转轮970。其结果是,在使第一带磨粒旋转轮970旋转的状态下磨削板材P 时,不仅磨粒部120,轮部990也变得不容易弯曲,因此可进一步提高磨削的 精度及效率。另外,如图5 (b)所示,例如磨粒部120具有的磨粒层121、 124、 122、 125、 123各自的粒度从位于第一转轴Al方向排列中的最外层的一侧的层126 的第一磨粒层121起朝着第二磨粒层122变小,并从位于最外层的另一侧的层 127的第三磨粒层123起朝着第二磨粒层122变小。因此,在使第一带磨粒旋 转轮100旋转的状态下磨削板材P时,如图4所示, 一边在沿着轮部110的第 一转轴Al方向使板材P从第一磨粒层121朝着第三磨粒层123的方向(即图4 所示白色箭头的方向)移动后使板材P从第三磨粒层123起朝着第一磨粒层121 的方向(即与图4所示的白色箭头相反的方向)移动一边进行磨削,从而可在 板材往复移动中进行磨削。其结果是,只要使板材P进行一次往复移动,板材 端面的倒角磨削加工就可进行两次,从而可进一步提高磨削的效率。另外,例如在第5实施形态的磨削装置中,如图13及图14所示,板材P 的倒角磨削加工可通过在第一转轴Al的轴向上、且从第一磨粒层1021侧起朝 着第二磨粒层1023侧的单一方向输送板材P来进行。磨粒部1020由粒度不同的三层磨粒层1021、 1022、 1023在第一转轴Al 方向上依次设置而形成。在此,第一磨粒层1021位于第一转轴A1排列中的最 外层的一侧的层1026。另外,第二磨粒层1023位于该最外层的另一侧的层 1027。磨粒部1020具有的磨粒层各自的粒度从位于最外层的一侧的层1026的 第一磨粒层1021起朝着位于最外层的另一侧的层1027的第二磨粒层1023变小。由此,被具有小粒度的第二磨粒层1023磨削过的磨削部位不会再次接触 具有大粒度的磨粒层而离开带磨粒旋转轮1000,因此板材P在表面上不残留有 深条状磨削痕的状态下被磨削加工。由此,可防止由磨削痕引起的板材P的断 裂,被磨削的板材的成品率提高,因此可提高磨削的效率。另外,被磨削的板材的表面粗糙度减小,因此可提高磨削的精度。另外,如图5(b)所示,磨粒部120的第一磨粒层121具有第一斜面121F, 第三磨粒层123具有第二斜面123F。因此,在使第一带磨粒旋转轮100旋转的 状态下使板材P的端面P3、 P4与第二磨粒层122抵接来磨削板材P时,如图7 所示,通过沿着轮部110的第一转轴A1方向使板材P移动,可对板材P的端 面进行倒角磨削加工,此外,在从板材P的一端起到另一端为止的移动结束的 状态下,如图8所示,使第一带磨粒旋转轮100继续靠近板材P侧,在使板材 P的具有棱角的角部与第一斜面121F或第二斜面123F抵接来磨削板材P时, 沿着轮部110的第一转轴Al方向使板材P朝着第一带磨粒旋转轮100移动, 可对板材P的具有棱角的角部进行磨削加工。另外,磨粒部120具有的磨粒层121、 124、 122、 125、 123分别具有的磨粒为超磨粒,可进行使用超磨粒的磨削,因此可进一步提高磨削的效率。并且, 磨粒部120的形状保持性变好,从而可延长磨粒部120的使用寿命。另外,例如在磨削装置10中,如图1 图4所示,在使第一带磨粒旋转 轮100及第二带磨粒旋转轮200、以及旋转磨削工具300分别旋转的状态下, 使第一转轴Al及第二转轴A2分别靠近或背离。在此,第一带磨粒旋转轮100、 第二带磨粒旋转轮200及旋转磨削工具300在基准轴线X方向上的安装位置中, 第一带磨粒旋转轮的安装位置Q1 (参照图2)位于第二带磨粒旋转轮的安装位 置Q2与旋转磨削工具的安装位置Q3之间。由此,在第一带磨粒旋转轮100、 第二带磨粒旋转轮200及旋转磨削工具300之间夹着板材P的状态下,可一边 支撑板材P —边对板材P的第一转轴Al侧及第二转轴A2侧同时进行磨削。其 结果是,在进行板材P的端面倒角磨削加工和具有棱角的角部的磨削加工时可 进一步提高磨削的效率。另外,例如在第4实施形态的磨削装置中,如图12所示,在使第一带磨 粒旋转轮100及第二带磨粒旋转轮200旋转的状态下,使第一转轴Al及第二 转轴A2分别靠近或背离。由此,在安装于相互排列位置上的第一带磨粒旋转 轮100及第二带磨粒旋转轮200之间夹着板材P的状态下,可一边支撑板材P 一边对板材P的第一转轴A1侧及第二转轴A2侧同时进行磨削。其结果是,在进行板材P的端面倒角磨削加工和具有棱角的角部的磨削加工时可进一步提高 磨削的效率。另外,在第6实施形态的打磨机中,如图15所示,打磨机1100是连续设置有包括第一打磨构件1121、第二打磨构件1122、第三打磨构件1123在内的 三个以上的打磨构件的棒状部件。打磨构件1121 1125分别具有与打磨的对 象接触的打磨面1121A 1125A,打磨面1121A 1125A连续地设置。打磨构件 1121 1125各自的粒度从位于最外部的一侧1126的第一打磨构件1121起朝着 第二打磨构件1122变小,并从位于最外部的另一侧1127的第三打磨构件1123 起朝着第二打磨构件1122变小。由此,对于磨粒部120的磨粒层121 125, 不用更换打磨机就可一次性地进行打磨。例如,即使对于粒度的排列具有"疏 一密一疏"结构的磨粒部120的磨粒层121 125,也不用根据不同的五层磨粒 层来更换打磨机就可一次性地进行打磨。另外,在第7实施形态的打磨机中,如图16所示,打磨机1200是连续设 置有包括第一打磨构件1221和第二打磨构件1223在内的两个以上的打磨构件 的棒状部件。打磨构件1221 1223具有与打磨的对象接触的打磨面1221A 1223A,打磨面1221A 1223A连续地设置。打磨构件1221 1223各自的粒度 从位于最外部的一侧1226的第一打磨构件1221起朝着位于最外部的另一侧 1227的第二打磨构件1223变小。由此,即使对于粒度的排列具有"疏一密" 结构的磨粒部1020的磨粒层1121 1223,也不用根据不同的三层磨粒层来更 换打磨机就可一次性地对磨粒部1020进行打磨。上面根据实施形态对由本发明人作出的发明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并 不局限于上述实施形态,可进行各种变形。例如,也可准备多个包括轮层和设 在轮层上的磨粒部的同一结构的磨粒轮,并使这些多个磨粒轮以轮层相互间及 磨粒层相互间的方式依次贴合,从而构成带磨粒旋转轮。
权利要求
1. 一种带磨粒旋转轮,对板材的端面进行倒角磨削加工,包括旋转的轮部以及设在所述轮部周面上的磨粒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磨粒部由粒度不同的两层以上的磨粒层在所述轮部的所述周面的转轴方向上依次设置而形成。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磨粒旋转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部由两层以上的轮层在所述轮部的转轴方向上依次贴合而形成。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磨粒旋转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磨粒部由包括第一磨粒层、第二磨粒层及第三磨粒层在内的三层以上的磨粒层在所述轮部的转轴方向上依次设置而形成,所述第一磨粒层位于所述轴向排列中的最外层的一侧的层, 所述第三磨粒层位于所述最外层的另一侧的层,所述磨粒部具有的磨粒层各自的粒度从位于所述最外层的一侧的层的所 述第一磨粒层起朝着所述第二磨粒层变小,并从位于所述最外层的另一侧的层 的所述第三磨粒层起朝着所述第二磨粒层变小。
4、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磨粒旋转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磨粒部由包括第一磨粒层、第二磨粒层在内的两层以上的磨粒层在所述轮部的转轴方向上依次设置而形成,所述第一磨粒层位于所述轴向排列中的最外层的一侧的层, 所述第二磨粒层位于所述最外层的另一侧的层,所述磨粒部具有的磨粒层各自的粒度从所述第一磨粒层起朝着所述第二 磨粒层变小。
5、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磨粒旋转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磨粒层具有外径朝着所述第二磨粒层侧变大而倾斜的第一斜面, 所述第三磨粒层具有外径朝着所述第二磨粒层侧变大而倾斜的第二斜面。
6、 如权利要求1 5中任一项所述的带磨粒旋转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磨 粒部具有的磨粒层分别具有的磨粒是超磨粒。
7、 一种磨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转轴及第二转轴,在靠近或背离的同时相对于基准轴线相 互平行且朝相反的旋转方向旋转;权利要求1 6中任一项所述的第一带磨粒旋转轮,安装在所述第一转轴上;权利要求1 6中任一项所述的第二带磨粒旋转轮,安装在所述第二转轴 上;以及旋转磨削工具,设有磨粒并安装在所述第二转轴上进行旋转, 对于所述基准轴线方向的安装位置,所述第一带磨粒旋转轮的安装位置位 于所述第二带磨粒旋转轮的安装位置与所述旋转磨削工具的安装位置之间。
8、 一种磨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转轴及第二转轴,在靠近或背离的同时相互朝相反的旋转 方向旋转;权利要求1 6中任一项所述的第一带磨粒旋转轮,安装在所述第一转轴 上;以及权利要求1 6中任一项所述的第二带磨粒旋转轮,安装在所述第二转轴上,所述第一带磨粒旋转轮和所述第二带磨粒旋转轮安装在相互对置的位置上。
9、 一种打磨机,对带磨粒旋转轮的磨粒部进行打磨,其特征在于,连续 地设置有粒度不同的两种以上的打磨构件,以使粒度不同的两种以上的打磨面 连续。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打磨机,其特征在于,由包括第一打磨构件、第二打磨构件及第三打磨构件在内的三个以上的打 磨构件连续设置而形成,所述第一打磨构件位于连续设置的打磨构件排列中的最外部的一侧, 所述第三打磨构件位于所述最外部的另一侧,所述打磨构件各自的粒度从所述第一打磨构件起朝着所述第二打磨构件 变小,并从所述第三打磨构件起朝着所述第二打磨构件变小。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打磨机,其特征在于,由包括第一打磨构件和第二打磨构件在内的两种以上的打磨构件连续设 置而形成,所述第一打磨构件位于连续设置的打磨构件排列中的最外部的一侧, 所述第二打磨构件位于所述最外部的另一侧,所述打磨构件各自的粒度从所述第一打磨构件起朝着所述第二打磨构件 变小。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对板材的端面进行倒角磨削加工时可提高磨削的精度及效率的带磨粒旋转轮、磨削装置及打磨机。第一带磨粒旋转轮(100)包括旋转的轮部(110)以及设于轮部(110)周面的磨粒部(120),是对板材(P)的端面进行倒角磨削加工的带磨粒旋转轮,磨粒部(120)由粒度不同的两层以上的磨粒层(121、124、122、125、123)在轮部(110)周面的第一转轴(A1)方向上依次设置而形成。通过使用第一带磨粒旋转轮(100),在对板材(P)的端面进行倒角磨削加工时可提高磨削的精度及效率。
文档编号B24B9/02GK101234478SQ20071012748
公开日2008年8月6日 申请日期2007年6月28日 优先权日2007年1月30日
发明者石渡肇 申请人:旭金刚石工业株式会社;株式会社白井科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