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熔铅炉防护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306069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一种熔铅炉防护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熔铅炉防护装置,包括有熔铅防护仓体,所述防护仓体内固定有熔铅锅炉,所述防护仓体整体为封闭式,防护仓体前壁安装有金属移门,防护仓体后壁位于熔铅锅炉上方开有吸风孔,吸风孔外固定有吸风罩,吸风罩包括有罩壳及吸风面,所述吸风面为内凹弧形面,且吸风面为若干条金属条焊接固定于罩壳上。本实用新型将传统开放式的熔铅防护仓体改为封闭式,提高了热量利用率及安全性,减少熔铅过程中废气外泄,且增加了吸风面为内凹弧形面的吸风罩,增大了吸风面积及吸风凝聚力,增强了吸风效果,改善了工作环境。
【专利说明】一种熔铅炉防护装置
[0001]【技术领域】:
[0002]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熔炼锅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熔铅炉防护装置。
[0003]【背景技术】:
[0004]在蓄电池的生产或者回收利用中,熔铅都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而传统的熔铅装置中通常是配有开放式的仓体,在仓体壁上开吸风口,这种简易的防护装置在熔铅过程中,使产生的铅烟不能全面的得到隔离,吸风口的吸力分散,无法集中吸取熔铅产生的铅烟,对工作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而且开放式的仓体对熔铅炉的热量向外传递,热量利用率降低。
[0005]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问题,而提供一种熔铅炉防护装置,不仅提高了热量利用率及安全性,减少熔铅过程中废气外泄,且增大了吸风面积及吸风凝聚力,增强了吸风效果,改善了工作环境。
[0007]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措施如下:
[0008]一种熔铅炉防护装置,包括有熔铅防护仓体,所述防护仓体内固定有熔铅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仓体整体为封闭式,防护仓体前壁安装有金属移门,防护仓体后壁位于熔铅锅炉上方开有吸风孔,吸风孔外固定有吸风罩,吸风罩包括有罩壳及吸风面,所述吸风面为内凹弧形面,且吸风面为若干条金属条焊接固定于罩壳上。
[0009]作为优选,所述防护仓体为墙体彩钢瓦。
[0010]作为优选,所述吸风罩的罩壳为四周密封且前后相通的金属壳体,金属条两端水平焊接于罩壳上,金属条间距为25?45mm。
[0011]作为优选,所述的金属移门在熔铅过程中为闭合,在熔铅结束后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打开或关闭。
[00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3]本实用新型将传统开放式的熔铅防护仓体改为封闭式,提高了热量利用率及安全性,减少熔铅过程中废气外泄,且增加了吸风面为内凹弧形面的吸风罩,增大了吸风面积及吸风凝聚力,增强了吸风效果,改善了工作环境。
[0014]【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去除部分防护仓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防护仓体;2、溶铅锅炉;3、金属移门;4、吸风孔;5、吸风卓;51、卓壳;52、吸风面;53、金属条。
[0017]【具体实施方式】:
[0018]如图1所示,一种熔铅炉防护装置,包括有熔铅防护仓体1,所述防护仓体I内固定有熔铅锅炉2,所述防护仓体I整体为封闭式,防护仓体I前壁安装有金属移门3,防护仓体I后壁位于熔铅锅炉2上方开有吸风孔4,吸风孔4外固定有吸风罩5,吸风罩5包括有罩壳51及吸风面52,所述吸风面52为内凹弧形面,且吸风面52为若干条金属条53焊接固定于
罩壳51上。[0019]具体地,所述防护仓体I为墙体彩钢瓦。
[0020]具体地,所述吸风罩5的罩壳51为四周密封且前后相通的金属壳体,金属条53两端水平焊接于罩壳51上,金属条53间距为25?45nmi。
[0021]具体地,所述的金属移门通过滑轨安装于仓体前壁,且金属移门在熔铅过程中为闭合,在熔铅结束后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打开或关闭。
[002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熔铅炉防护装置,包括有熔铅防护仓体(1),所述防护仓体(I)内固定有熔铅锅炉(2),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仓体(I)整体为封闭式,防护仓体(I)前壁安装有金属移门(3 ),防护仓体(I)后壁位于熔铅锅炉(2 )上方开有吸风孔(4 ),吸风孔(4 )外固定有吸风罩(5),吸风罩(5)包括有罩壳(51)及吸风面(52),所述吸风面(52)为内凹弧形面,且吸风面(52)为若干条金属条(53)焊接固定于罩壳(5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熔铅炉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仓体(I)为墙体彩钢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熔铅炉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风罩(5)的罩壳(51)为四周密封且前后相通的金属壳体,金属条(53)两端水平焊接于罩壳(51)上,金属条(53)间距为25?45mm。
【文档编号】C22B13/00GK203605709SQ201320789925
【公开日】2014年5月21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5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5日
【发明者】魏兴虎 申请人:魏兴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