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侧打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19240阅读:320来源:国知局
胎侧打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废旧轮胎翻新再利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胎侧打磨装置。



背景技术:

旧轮胎的覆盖胶表面,为氧化膜与老化龟裂层所覆盖,还往往刺入或附着铁钉、玻璃、石子、泥沙、油污等杂质。未经表面磨毛处理的硫化胶与新贴胶之间的附着力实际等于零。因此,打磨是轮胎翻新工艺中必不可少的过程。胎侧打磨机是将胎侧部位旧轮胎表面覆盖的氧化层、老化龟裂层、杂质处理,获得可翻新胎侧部位。

传统的打磨头因刀片非螺旋排列并且无镂空槽设计,造成打磨后的轮胎磨面存在死角,影响粘合,还会造成磨头无散热效果,打磨过程中容易出现“糊胶”现象,直接影响胶料的粘合强度。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废旧轮胎翻新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胎侧打磨装置,以消除打磨死角,提高轮胎打磨的平整、均匀程度,同时提高磨头的散热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胎侧打磨装置包括底座、用于打磨轮胎的打磨头、打磨头支撑架、打磨头电动机、装卡支撑架、丝杠和丝杠电动机,

所述打磨头通过打磨头支撑架固定在底座上,所述打磨头电动机与打磨头相连,用于驱动所述打磨头转动,从而打磨轮胎;

所述装卡支撑架设置在所述底座上,并与丝杠的一端相连,用于装卡待打磨的轮胎,所述丝杠电动机与丝杠的另一端相连,用于带动所述丝杠转动,从而带动所述装卡支撑架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打磨头的表面设置有若干个斜向排布的打磨刀片,相邻的打磨刀片之间设置有铝制垫片,所述打磨头表面的两侧设置有端盖导型槽,所述打磨刀片的首端与另一个打磨刀片的尾端之间开设有镂空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打磨刀片在打磨头的表面交错地斜向排布。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打磨头通过三角带与型号为YPEY132S-4的打磨头电动机相连,所述丝杠电动机的型号为YS-7124。

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胎侧打磨装置可以有效提高待翻新轮胎打磨面磨茬的平整度、均匀度并达到防焦烧(糊胶),将打磨头进行镂空处理,同时按照螺旋排布打磨头磨片。通过此种改进,不仅可以获得平整、均匀的磨茬、降低“糊胶”情况发生,同时由于镂空处理,大大提高了风冷降温效果、节能效果,更提高了翻新轮胎的磨面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胎侧打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打磨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并不仅限于此。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该胎侧打磨装置包括底座6、用于打磨轮胎的打磨头5、打磨头支撑架8、打磨头电动机1、装卡支撑架3、丝杠4和丝杠电动机2,其中,所述打磨头5通过打磨头支撑架8固定在底座6上,所述打磨头电动机1与打磨头5相连,用于驱动所述打磨头5转动,从而打磨轮胎。进一步地,所述装卡支撑架3设置在所述底座6上,并与丝杠4的一端相连,用于装卡待打磨的轮胎,所述丝杠电动机2与丝杠4的另一端相连,用于带动所述丝杠4转动,从而带动所述装卡支撑架3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打磨头5位于装卡支撑架3的上方,以便于打磨轮胎。而且,可以通过人工操作调整打磨头5的上、下、左、右移动,从而使其在轮胎的合适位置打磨。

优选地,所述胎侧打磨装置还包括控制器7,所述控制器7可以控制打磨头电动机1和/或丝杠电动机2的启动和关闭,以实现其智能化。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打磨头5的表面设置有若干个斜向排布的打磨刀片54,相邻的打磨刀片54之间设置有铝制垫片51,所述打磨头5表面的两侧设置有端盖导型槽52,所述打磨刀片54的首端与另一个打磨刀片54的尾端之间开设有镂空槽53,从而大大提高了风冷降温效果、节能效果,更提高了翻新轮胎的磨面质量。

优选地,所述打磨刀片54在打磨头5的表面交错地斜向排布,如图2所示,即螺旋状排布打磨刀片54,能够使打磨刀片54上下均匀打磨轮胎的胎侧部位。

可选地,所述打磨头5通过三角带与型号为YPEY132S-4的打磨头电动机1相连,所述丝杠电动机2的型号为YS-7124,因此通过丝杠4的转动,可以调整装卡支撑架3的水平位移,从而调整装卡支撑架3与打磨头5的水平距离,以便于安装和拆卸待打磨的轮胎。

由此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胎侧打磨装置可以有效提高待翻新轮胎打磨面磨茬的平整度、均匀度并达到防焦烧(糊胶),将打磨头进行镂空处理,同时按照螺旋排布打磨头磨片。通过此种改进,不仅可以获得平整、均匀的磨茬、降低“糊胶”情况发生,同时由于镂空处理,大大提高了风冷降温效果、节能效果,更提高了翻新轮胎的磨面质量。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实用新型创造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