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车牵引电机壳毛坯的铸造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15900阅读:384来源:国知局
一种动车牵引电机壳毛坯的铸造模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特别涉及一种动车牵引电机壳毛坯的铸造模具。



背景技术:

动车牵引电机是动车的驱动部件,对动车的可靠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一种需制造的动车牵引电机壳的外部结构设计较为复杂,其毛坯(如图1所示)的铸造存在较大的技术难度,需设计相应的模具来解决其毛坯铸造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目前一种需制造的动车牵引电机壳的毛坯铸造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动车牵引电机壳毛坯的铸造模具。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动车牵引电机壳毛坯的铸造模具,包括上模、下模、型芯盒、吊耳芯盒和支脚芯盒,所述上模外表面具有与待铸造电机壳毛坯上半部分外部除吊耳外对应的结构,所述上模外表面上与待铸造电机壳毛坯上半部分外部的吊耳对应处设置有与成型吊耳的砂型外形相同的结构,所述上模轴向的一端具有沿轴向向外延伸且端部封闭的上半部大圆柱形结构,所述上模轴向的另一端具有沿轴向向外延伸且端部封闭的上半部小圆柱形结构,所述下模外表面具有与待铸造电机壳毛坯下半部分外部除支脚外对应的结构,所述下模外表面上与待铸造电机壳毛坯下半部分外部的支脚对应处设置有与成型支脚的砂型外形相同的结构,所述下模轴向的一端具有与所述上半部大圆柱形结构对应的下半部大圆柱形结构,所述下半部大圆柱形结构的下端具有自水平弦以下部分缺省而形成的水平定位台阶,所述上半部大圆柱形结构、下半部大圆柱形结构及水平定位台阶共同构成的外形与型芯一端的芯头相对应,所述上半部小圆柱形结构与下半部小圆柱形结构共同构成的外形与型芯另一端的芯头相对应,所述型芯盒用于制作型芯,该型芯用于成型待铸造电机壳毛坯内表面及其与上半部小圆柱形结构对应的一端的壁面,吊耳芯盒用于制作成型吊耳的砂型,所述支脚芯盒用于制作成型支脚的砂型。

优选地,所述型芯盒包括上半芯盒、下半芯盒和端模,所述上半芯盒和下半芯盒扣合,扣合的上半芯盒和下半芯盒的内部呈圆柱形,其轴向的一端具有连通其内侧和外侧的平底的大半圆形开口,其轴向的另一端具有连通其内侧和外侧的小圆柱形通孔,所述端模可分离地紧贴设置在扣合的上半芯盒和下半芯盒的小圆柱形通孔端的内侧。

优选地,所述吊耳芯盒内分别独立设置有两个用于制作半吊耳砂型的型腔,两个半吊耳砂型共同组成一个成型单个吊耳的砂型。

优选地,所述支脚芯盒包括底模、边模和顶模,所述底模上侧的中部有一凸起的凹字形隔离梁,底模上侧与隔离梁平行的两端各立设一可分离的边模,所述顶模可分离地置于底模上,且将底模的上侧及所述两边模包围在内,所述顶模的中部具有与所述凹字形隔离梁的凹槽相匹配的定位梁,所述顶模顶部位于定位梁两侧的部分上各设置有一填砂口,所述底模位于隔离梁两侧的部分与其对应侧的边模及顶模间分别形成制作支脚砂型的型腔,每个所述支脚砂型用于成型待铸造电机壳毛坯一侧的支脚。

优选地,所述上模和下模的内表面均设置有框架形的减重结构。

本实用新型通过对上模、下模、型芯盒、吊耳芯盒和支脚芯盒的配合使用,可以高效、精准地制作、组合出待铸造电机壳毛坯的铸型,解决了目前一种需制造的动车牵引电机壳的毛坯铸造问题。

附图说明

图1~图3为一种动车牵引电机壳毛坯在不同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动车牵引电机壳毛坯的主视示意图;

图5为用于造出图1所示动车牵引电机壳毛坯大体结构的砂型的模具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模具的主视示意图;

图7为图5所示模具的左视示意图;

图8为图5所示模具的俯视示意图;

图9为图5所示模具的仰视示意图;

图10为型芯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所示型芯盒的左视示意图;

图12为图11所示型芯盒在A-A处的剖视示意图;

图13为吊耳芯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3所示吊耳芯盒的俯视示意图;

图15为支脚芯盒的底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支脚芯盒的底模和边模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支脚芯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支脚砂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01、吊耳;02、支脚;1、上模;11、上半部大圆柱形结构;12、上半部小圆柱形结构;2、下模;21、下半部大圆柱形结构;211、水平定位台阶;22、下半部小圆柱形结构;3、型芯盒;31、上半芯盒;32、下半芯盒;33、端模;4、吊耳芯盒;5、支脚芯盒;51、底模;52、边模;53、顶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18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动车牵引电机壳毛坯的铸造模具包括上模1、下模2、型芯盒3、吊耳芯盒4和支脚芯盒5,上模1外表面具有与待铸造电机壳毛坯上半部分外部除吊耳01外对应的结构,上模1外表面上与待铸造电机壳毛坯上半部分外部的吊耳01对应处设置有与成型吊耳01的砂型外形相同的结构,上模1轴向的一端具有沿轴向向外延伸且端部封闭的上半部大圆柱形结构11,上模1轴向的另一端具有沿轴向向外延伸且端部封闭的上半部小圆柱形结构12,下模2外表面具有与待铸造电机壳毛坯下半部分外部除支脚02外对应的结构,下模2外表面上与待铸造电机壳毛坯下半部分外部的支脚02对应处设置有与成型支脚的砂型外形相同的结构,下模2轴向的一端具有与所述上半部大圆柱形结构11对应的下半部大圆柱形结构21,下半部大圆柱形结构21的下端具有自水平弦以下部分缺省而形成的水平定位台阶211,上半部大圆柱形结构11、下半部大圆柱形结构21及水平定位台阶211共同构成的外形与型芯一端的芯头相对应,上半部小圆柱形结构12与下半部小圆柱形结构22共同构成的外形与型芯另一端的芯头相对应,型芯盒3用于制作型芯,该型芯用于成型待铸造电机壳毛坯内表面及其与上半部小圆柱形结构12对应的一端的壁面,吊耳芯盒4用于制作成型吊耳01的砂型,支脚芯盒5用于制作成型支脚02的砂型。

优选地,型芯盒3包括上半芯盒31、下半芯盒32和端模33,上半芯盒31和下半芯盒32扣合,扣合的上半芯盒31和下半芯盒32的内部呈圆柱形,其轴向的一端具有连通其内侧和外侧的平底的大半圆形开口,其轴向的另一端具有连通其内侧和外侧的小圆柱形通孔,端模33可分离地紧贴设置在扣合的上半芯盒31和下半芯盒32的小圆柱形通孔端的内侧。

优选地,吊耳芯盒4内分别独立设置有两个用于制作半吊耳砂型的型腔,两个半吊耳砂型共同组成一个成型单个吊耳01的砂型。

优选地,支脚芯盒5包括底模51、边模52和顶模53,底模51上侧的中部有一凸起的凹字形隔离梁,底模51上侧与隔离梁平行的两端各立设一可分离的边模52,顶模53可分离地置于底模51上,且将底模51的上侧及两边模52包围在内,顶模53的中部具有与所述凹字形隔离梁的凹槽相匹配的定位梁,顶模53顶部位于定位梁两侧的部分上各设置有一填砂口,底模51位于隔离梁两侧的部分与其对应侧的边模52及顶模53间分别形成制作支脚砂型的型腔,每个所述支脚砂型用于成型待铸造电机壳毛坯一侧的支脚02。

优选地,上模1和下模2的内表面均设置有框架形的减重结构。

本实施例的一种动车牵引电机壳毛坯的铸造模具的使用方法为:将上模和下模合模后埋入型砂中,然后造型获得用于铸造出该动车牵引电机壳毛坯外表面大体形状的砂型;将芯砂填入型芯盒内,然后造芯获得型芯;将型砂填入吊耳芯盒内,然后造型获得用于铸造出吊耳的吊耳砂型;将型砂填入支脚芯盒内,然后造型获得用于铸造出支脚的支脚砂型;将支脚砂型、型芯及吊耳砂型放入用于铸造出该动车牵引电机壳毛坯外表面大体形状的砂型内的相应位置,即可获得用于铸造出该动车牵引电机壳毛坯的铸型。

本实用新型通过对上模、下模、型芯盒、吊耳芯盒和支脚芯盒的配合使用,可以高效、精准地制作、组合出待铸造电机壳毛坯的铸型,解决了目前一种需制造的动车牵引电机壳的毛坯铸造问题。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得各种变化,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