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退火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83104阅读:509来源:国知局
一种退火炉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金属加工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退火炉。



背景技术:

退火炉是将金属缓慢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持足够时间,然后以适合的速度冷却,从而降低金属的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消除残余应力,稳定尺寸,减少变形与裂纹倾向,细化晶粒,调整组织缺陷。退火炉是实施退火工艺所使用的机器。

现有专利中,如公开号为CN102757171A的中国专利,一种退火炉,包括:炉体,用于支撑所述退火炉的其他部件,所述炉体的前端具有炉门;罩体,位于所述炉体内部,所述罩体的前端具有罩门;工作室,位于所述罩体内,在所述工作室与所述罩体之间形成供空气流通的空间;加热管,设置在所述炉体内部,位于所述工作室的外侧;以及双向进风轴流轴流风扇,装于所述工作室内部后端,其轴向方向具有进风开口,所述双向进风轴流轴流风扇用于通过所述进风开口从前后两端将所述工作室内的空气吸入,将所述空气形成气流并将所述气流向径向外侧排出,并使排出的所述气流沿所述工作室的内壁送出。

目前的退火炉在穿带前需要准备好穿带针、链条、钩子、钳子等工具,但是,退火炉的炉温不得超过最高允许温度,温度过高会造成穿带针变形量大,通过性变差,而工作人员无法了解当前的温度是否超过最高允许温度,还有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退火炉,保证退火炉在处于穿带时,退火炉的温度超过最高允许温度时,会发出警报,提醒工作人员此时不能进行穿带。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退火炉,包括退火炉本体,所述退火炉本体上设有端盖,所述端盖与退火炉本体螺纹配合,还包括用于提供与最高允许温度相对应的基准值信号的基准模块、设置于端盖上且用于检测退火炉本体的温度物理量并将退火炉本体的温度物理量转化为温度检测信号的温度检测模块、耦接于温度检测模块以接收温度检测信号并输出控制信号的控制模块、耦接于控制模块以接收控制信号并响应于控制信号以实现告警的执行模块;

当所述温度检测单元检测到退火炉本体的温度高于最高允许温度时,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执行单元工作以实现告警。

采用上述方案,端盖与退火炉本体螺纹连接,方便装配温度检测模块,当退火炉在进行穿带时,温度检测模块一直在进行温度检测,而当退火炉的炉温达到最高允许温度时,稳定检测模块输出的温度检测信号大于基准模块的基准值信号时,控制模块控制执行模块进行告警,由此来提醒工作人员,此时不适合穿带。

作为优选,所述基准单元还耦接有用于调整最高允许温度的调整单元。

采用上述方案,调整单元可以调整基准模块于调整单元的总电阻值,从而来改变最高允许温度,以适应在不同地方检测退火炉温度所带来的不同差异性。

作为优选,所述温度检测模块包括第一热敏电阻和第二热敏电阻。

采用上述方案,热敏电阻器是敏感元件的一类,按照温度系数不同分为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PTC)和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NTC)。热敏电阻器的典型特点是对温度敏感,不同的温度下表现出不同的电阻值。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PTC)在温度越高时电阻值越大,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NTC)在温度越高时电阻值越低,它们同属于半导体器件。热敏电阻的灵敏度较高,热敏电阻的温度系数要比金属大10~100倍以上,能检测出10-6℃的温度变化;热敏电阻的工作温度范围宽,常温器件适用于-55℃~315℃,高温器件适用温度高于315℃(目前最高可达到2000℃),低温器件适用于-273℃~-55℃;热敏电阻的体积小,能够测量其他温度计无法测量的空隙、腔体及生物体内血管的温度;热敏电阻使用方便,电阻值可在0.1~100kΩ间任意选择;热敏电阻易加工成复杂的形状,可大批量生产;热敏电阻的稳定性好、过载能力强,通过第一热敏电阻和第二热敏电阻互相分压以输出温度检测信号。

作为优选,所述控制模块包括触发单元与开关单元;

所述触发单元耦接于温度检测模块以接收温度检测信号并输出触发信号;

所述开关单元耦接于触发单元以接收触发信号并输出控制信号至执行模块。

采用上述方案,当温度检测模块的检测到温度高于最高允许温度时,触发单元输出高电平的触发信号,此时开关单元接收到高电平的触发信号导通,从而使执行单元发出告警。

作为优选,所述控制单元还包括用于给触发单元提供电源的滤波稳压单元,所述滤波稳压单元耦接于市电以接收市电的电压信号并将市电的电压信号转换为滤波整理信号至触发单元。

采用上述方案,滤波稳压单元给触发单元提供了合适的电源信号,与没有滤波稳压单元相比,触发单元将需要配置单独合适的电源,而使用滤波稳压单元则可以减少独立电源的使用,减少成本。

作为优选,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用于指示控制模块工作状态的指示单元。

采用上述方案,控制模块是连接温度检测模块于执行模块的重要模块,指示单元给工作人员直观的了解到此时控制模块的工作情况,一旦电路不工作时,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查看指示单元的指示情况,初步判断控制单元是否损坏,实用性强。

作为优选,所述指示单元为发光二极管。

采用上述方案,发光二极管使用低压电源,供电电压在直流3-24V之间,根据产品不同而异,所以发光二极管是一个比使用高压电源更安全的电源。发光二极管消耗能量较同光效的白炽灯减少80%左右,较节能灯减少40%左右。发光二极管体积很小,每个单元LED小片是3-5mm的正方形,所以可以制备成各种形状的器件,并且适合于易变的环境,发光二极管能使用10万小时,光衰为初始的50%,白炽灯的响应时间为毫秒级,发光二极管的响应时间为纳秒级,响应速度快,发光二极管是环保材料制成,不含有害金属汞等。发光二极管方便地通过化学修饰方法,调整材料的能带结构和禁带宽度,实现红黄绿蓝橙多色发光。发光二极管的价格越来越平民化,发光二极管还具有省电的特性。

作为优选,所述执行模块包括报警单元,所述报警单元耦接于控制模块以接收控制信号并响应于控制信号以实现告警。

采用上述方案,当退火炉在进行穿带时,穿带时退火炉的温度超过了最高允许温度时,报警单元将会发出告警用来提醒工作人员此时温度过高,不适合进行穿带。

作为优选,所述执行模块还包括散热单元,所述散热单元耦接于控制模块以接收控制信号并响应于控制信号以实现散热。

采用上述方案,当退火炉在进行穿带时,穿带时退火炉的温度超过了最高允许温度时,散热单元将会发出进行散热,降低此时炉体的温度,与没有散热单元相比,加快了炉体的散热速度。

作为优选,所述散热单元为轴流风扇。

采用上述方案,由于传统涡轮风扇风压并非在风扇中央部分产生,而是靠风扇扇叶转动而出现。因此无论其转速有多高,轴心下方不会有风吹下。但在风扇轴心下的正是发热核心所在,是发热的主要源头。这样情况造成了传统轴流风扇的天生缺陷,受到电机的阻隔,气流无法顺利到达中央部位,造成“盲区”。盲区的存在导致散热器核心部分温度偏高,影响整体的散热效果。而轴流风扇则可以在风扇的范围内进行全面散热,散热效果更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退火炉在进行穿带时,一旦退火炉的温度超过了最高允许温度,就会发出告警,用来提醒工作人员;

2、退火炉在进行穿带时,一旦退火炉的温度超过了最高允许温度,就会启动轴流风扇进行散热。

附图说明

图1为退火炉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的电路原理图;

图3为实施例二的电路原理图。

图中:1、退火炉本体;2、基准模块;3、温度检测模块;4、控制模块;5、执行模块;6、调整单元;7、触发单元;8、开关单元;9、滤波稳压单元;10、指示单元;11、报警单元;12、散热单元;13、端盖。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退火炉,包括退火炉本体1,退火炉本体1上设有端盖13,端盖13与退火炉本体1螺纹配合,还包括用于提供与最高允许温度相对应的基准值信号的基准模块2、设置于端盖13上且用于检测退火炉本体1的温度物理量并将退火炉本体1的温度物理量转化为温度检测信号的温度检测模块3、耦接于温度检测模块3以接收温度检测信号并输出控制信号的控制模块4、耦接于控制模块4以接收控制信号并响应于控制信号以实现告警的执行模块5;当温度检测单元检测到退火炉本体1的温度高于最高允许温度时,控制单元控制执行单元工作以实现告警。

如图2所示,基准模块2为电阻R6。温度检测模块3由温敏电阻R7与温敏电阻R8组成。控制模块4包括触发单元7与开关单元8。触发单元7由555芯片与电容C2组成。开关单元8由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三极管Q1、三极管Q2、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二极管D5、二极管D6、二极管D7、电容C1与可控硅V组成。执行模块5包括报警单元11,报警单元11为扬声器BL。滤波稳压单元9由稳压二极管DZ与电容C3组成。第一热敏电阻R7与第二热敏电阻R8为负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

如图2所示,扬声器BL的一端分别与市电、二极管D5的阳极连接,二极管D5的阴极于电阻R1的一端连接,扬声器BL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1的一端、二极管D1的阳极、二极管D4的阴极连接,电容C1的另一端与电阻R2的一端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分别与市电、二极管D3的阴极、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二极管D4的阳极与二极管D3的阳极连接,二极管D1的阴极与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二极管D4和二极管D3的连接点与可控硅V的阴极连接,二极管D1和二极管D2的连接点与可控硅V的阳极连接,可控硅V的阳极还与二极管D6的阴极连接,二极管D6的阳极与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可控硅V的阴极连接,可控硅V的控制极与二极管D7的阴极连接,二极管D7的阳极与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分别与电阻R5的一端、电子R3的一端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6的阴极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与电阻R4的一端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与555芯片的3脚连接,555芯片的5脚与电容C2的一端连接,电容C2的另一端与电阻R4和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的连接点连接,电容C2不与555芯片的5脚连接的一端与555芯片的1脚连接,555芯片的4脚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555芯片的8脚与555芯片的4脚连接,555芯片的8脚还与电阻R6的一端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与555芯片的6脚、第一热敏电阻R7的一端连接,第一热敏电阻R7的另一端分别与555芯片的2脚、第二热敏电阻R8的一端连接,第二热敏电阻R8的另一端分别与555芯片的1脚、稳压二极管DZ的阳极连接,稳压二极管的阳极与电容C3的阴极连接,电容C3的阳极与稳压二极管DZ的阳极连接,电阻R6不与第一热敏电阻R7连接的一端与稳压二极管DZ的阳极连接。

工作过程:当退火炉本体1的温度高于最高允许温度时,第一热敏电阻R7与第二热敏电阻R8的电阻变小,使555芯片的2脚点位下降到小于三分之一的VDD而被置位,此时555芯片的3脚输出高电平的触发信号,从而使三极管Q1与三极管Q2导通,从而使可控硅V导通,此时扬声器BL发出声音。当退火炉本体1的温度低于最高允许温度时,第一热敏电阻R7与第二热敏电阻R8的阻值变大,555芯片因为2脚的点位升高到大于三分之一VDD而被复位,555芯片的3脚输出低电平,使三极管Q1与三极管Q2不导通,从而使可控硅V不导通,使扬声器BL不发出声音,不进行报警。

实施例二:

如图3所示,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增加了调整单元6、指示单元10与散热单元12。调整单元6为滑动变阻器RP,指示单元10为发光二极管LED,散热单元12为轴流风扇FS。

如图3所示,轴流风扇FS的一端分别与市电、二极管D5的阳极、扬声器BL的一端连接,二极管D5的阴极于电阻R1的一端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LED的阳极连接,轴流风扇FS的另一端分别与扬声器BL、电容C1的一端、二极管D1的阳极、二极管D4的阴极连接,电容C1的另一端与电阻R2的一端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分别与市电、二极管D3的阴极、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二极管D4的阳极与二极管D3的阳极连接,二极管D1的阴极与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二极管D4和二极管D3的连接点与可控硅V的阴极连接,二极管D1和二极管D2的连接点与可控硅V的阳极连接,可控硅V的阳极还与二极管D6的阴极连接,二极管D6的阳极与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可控硅V的阴极连接,可控硅V的控制极与二极管D7的阴极连接,二极管D7的阳极与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发光二极管LED的阴极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分别与电阻R5的一端、电子R3的一端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6的阴极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与电阻R4的一端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与555芯片的3脚连接,555芯片的5脚与电容C2的一端连接,电容C2的另一端与电阻R4和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的连接点连接,电容C2不与555芯片的5脚连接的一端与555芯片的1脚连接,555芯片的4脚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555芯片的8脚与555芯片的4脚连接,555芯片的8脚还与电阻R6的一端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与滑动变阻器RP的一端连接,滑动变阻器RP的另一端与555芯片的6脚、第一热敏电阻R7的一端连接,滑动变阻器RP的控制端与555芯片的6脚连接,第一热敏电阻R7的另一端分别与555芯片的2脚、第二热敏电阻R8的一端连接,第二热敏电阻R8的另一端分别与555芯片的1脚、稳压二极管DZ的阳极连接,稳压二极管的阳极与电容C3的阴极连接,电容C3的阳极与稳压二极管DZ的阳极连接,电阻R6不与第一热敏电阻R7连接的一端与稳压二极管DZ的阳极连接。

工作过程:当退火炉本体1的温度高于最高允许温度时,第一热敏电阻R7与第二热敏电阻R8的电阻变小,使555芯片的2脚点位下降到小于三分之一的VDD而被置位,此时555芯片的3脚输出高电平的触发信号,从而使三极管Q1与三极管Q2导通,从而使可控硅V导通,发光二极管LED开始发光,此时扬声器BL发出声音、轴流风扇开始散热。当退火炉本体1的温度低于最高允许温度时,第一热敏电阻R7与第二热敏电阻R8的阻值变大,555芯片因为2脚的点位升高到大于三分之一VDD而被复位,555芯片的3脚输出低电平,使三极管Q1与三极管Q2不导通,从而使可控硅V不导通,发光二极管LED不亮,使扬声器BL不发出声音、轴流风扇不进行散热工作。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