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伺服电机驱动的玻璃转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37613阅读:556来源:国知局
一种利用伺服电机驱动的玻璃转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玻璃生产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伺服电机驱动的玻璃转换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玻璃生产过程中,需要对矩形玻璃四个边进行磨削,在前一台磨边机磨好两个边后,需要把玻璃转换90度后放到另外一台磨边机上对另外两个边进行磨削。目前企业中一般采用人工转换方式,一小部分采用的是滚轴式转换台,该种转换台占地面积大(约20平方米),转换效率低,调试极不方便,国外市场上有一种利用摆动气缸进行驱动的转换台,但由于气缸速度及角度调节不方便,推广较少。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利用伺服电机驱动的玻璃转换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利用伺服电机驱动的玻璃转换装置,包括机架、驱动装置、旋转装置、吸提装置和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的控制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端,所述旋转装置设置于所述驱动装置下方,所述吸提装置设置于所述旋转装置下端,且能够随所述旋转装置同步转动,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驱动装置电连接;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伺服电机和行星减速机,所述行星减速机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端,所述伺服电机设置于所述行星减速机上,且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行星减速机的输入端相配合,所述行星减速机的输出端与所述旋转装置传动连接;所述旋转装置包括轴承和旋转主轴,所述旋转主轴竖直设置于所述行星减速机正下方,所述旋转主轴顶端通过连接部件与所述行星减速机输出端相连接,所述旋转主轴下部与所述吸提装置相连接,所述轴承套设于所述旋转主轴上;所述吸提装置包括吸提横梁、设置于所述吸提横梁上的真空发生器及设置于所述吸提横梁下方的真空吸盘,所述吸提横梁 水平设置,所述吸提横梁的一端与所述旋转主轴下部相连接,所述吸提横梁的另一端形成自由端;所述真空吸盘的数量至少为一个,所述真空发生器与所有的所述真空吸盘相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轴承的数量至少为一个,且所有的所述轴承均为带座轴承,所有的所述带座轴承分别通过轴承座固定于所述机架上。

进一步的,所述吸提横梁上还设置有气缸,所述气缸与所述真空吸盘一一对应,且能够控制相对应的所述真空吸盘上下运动。

优选的,所述机架包括底座、固定柱、活动柱、调节螺丝和固定板,所述固定柱与所述活动柱均相对于所述底座垂直设置,且所述固定柱与所述活动柱之间相套设,所述固定柱固定于所述底座上,所述活动柱可在所述固定柱内自由滑动,所述活动柱与所述固定柱之间设置有用以调节所述活动柱伸出所述固定柱顶端长度的所述调节螺丝。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旋转装置之间通过连接部件相连接,所述连接部件为联轴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利用伺服电机加行星减速机作为驱动动力,调试方便,定位准确,角度及速度可随意调节,占地面积小(约2平方米),有效地解决了现有玻璃转换过程使用人手转换或使用传统的转换台效率低的问题,具有极大的推广意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玻璃转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玻璃转换装置中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玻璃转换装置中旋转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玻璃转换装置中吸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玻璃转换装置中机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玻璃转换装置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中:1、驱动装置;11、伺服电机;12、行星减速机;2、旋转装置;21、轴承;22、旋转主轴;3、吸提装置;31、吸提横梁;32、真空发生器;33、气缸;34、真空吸盘;4、控制装置;5、机架;51、底座;52、固定柱;53、活动柱;54、调节螺丝;55、固定板;6、连接部件;7a、前双边磨边机;7b、后双边磨边机;8a、转换前玻璃面板;8b、转换后玻璃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利用伺服电机驱动的玻璃转换装置,包括驱动装置1、旋转装置2、吸提装置3和设置于机架5上的控制装置4,所述驱动装置1设置于所述机架5上方,所述旋转装置2设置于所述驱动装置1下方,所述驱动装置1与所述旋转装置2之间通过连接部件6相连接,所述吸提装置3通过所述旋转装置2与所述机架5相连接;所述控制装置4与所述驱动装置1电连接。

如图2所示,驱动装置1包括伺服电机11和行星减速机12,行星减速机12设置于机架5顶端,伺服电机11设置于行星减速机12上方,且伺服电机11的输出端与行星减速机12的输入端相配合,行星减速机12的输出端通过连接部件6与旋转装置2相连接。驱动装置1为转换台提供动力,采用先进的伺服电机11配合行星减速机12驱动,行星减速机12安装于机架5的固定板55上,利用联轴器连接旋转装置2。伺服电机11加行星减速机12作为驱动动力,调试方便,定位准确,角度及速度可随意调节,占地面积小(约2平方米),节约了工作空间,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伺服电机可控制速度,位置精度非常准确,可以将电压信号转化为转矩和转速以驱动控制对象。伺服电机转子转速受输入信号控制,并能快速反应,在自动控制系统中,用作执行元件,且具有机电时间常数小、线性度高、始动电压等特性,可把所收到的电信号转换成电动机轴上的角位移或角速度输出。分为直流和交流伺服电动机两大类,其主要特点是,当信号电压为零时无自转现象,转速随着转矩的增加而匀速下降;行星齿轮减速机重量轻、体积小、传动 比范围大、效率高、运转平稳、噪声低适应性强等特点。伺服电机加行星减速机作为驱动动力,调试方便,定位准确,角度及速度可随意调节

如图3所示,旋转装置2包括轴承21和旋转主轴22,轴承21套设于旋转主轴22上,旋转主轴22竖直设置于行星减速机12正下方,旋转主轴22顶端通过连接部件6与行星减速机12输出端相连接,旋转主轴22下部与吸提装置3相连接。旋转装置2主要作用是把驱动装置1提供的动力传递给吸提装置3。本实施例中,轴承21的数量为两个,且这两个轴承21均为带座轴承,上述两个带座轴承分别通过轴承座固定于机架5上。

通常,连接部件6为联轴器。设置联轴器,可以使旋转主轴22与行星减速机12的连接更加顺畅,也可起到以缓冲减震性的作用。

如图4所示,吸提装置3包括吸提横梁31、设置于吸提横梁31上的真空发生器32及设置于吸提横梁31下方的真空吸盘34,真空吸盘34的数量至少为一个,真空发生器32与所有的真空吸盘34相连通;吸提横梁31水平设置,吸提横梁31的一端与旋转主轴22下部相连接,吸提横梁31的另一端形成自由端。吸提装置3是转换台的输出部分,起到直接吸提玻璃并随旋转主轴22旋转的作用。

进一步的,吸提横梁31上还设置有气缸33,气缸33的数量为两个,上述两个气缸33分别与所有的真空吸盘34相配合,且一一对应,用以控制所有的真空吸盘34上下运动。

如图5所示,机架5包括底座51、固定柱52、活动柱53、调节螺丝54和固定板55,固定柱52与活动柱53均相对于底座51垂直设置,且固定柱52与活动柱53之间相套设,固定柱52固定于底座51上,活动柱53可在固定柱52内自由滑动,活动柱53与固定柱52之间设置有用以调节活动柱53伸出固定柱52顶端长度的调节螺丝54。机架5为整个转换台的支撑,底座51用拉爆螺丝固定于地面,固定柱52焊接于底座51上,活动柱53安装于固定柱52内,可以用调节螺丝54调节转换台的高低,固定板55安装于活动柱53上,以安装行 星减速机12用。

控制装置4采用先进的人机界面,配合PLC、伺服驱动器进行精准定位、旋转等动作,控制部分主要由触摸屏、PLC、伺服驱动器等部分组成。可以人机办面上方便的进行手动/自动切换、启动/停止、旋转角度和旋转速度设置并可进行输入输出点的监控。控制界面主要有主页面、手动页面、自动页面、监控页面等。

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玻璃转换装置工作原理如下:工作时,先对控制装置4进行操作,通过驱动装置1带动旋转装置2中的旋转主轴22转动,将吸提装置3中的吸提横梁31旋转到经过前双边磨边机7a处理过的转换前玻璃面板8a上方,再通过操作控制装置4来使真空吸盘34在气缸33作用下向下运动,当真空吸盘34贴合住玻璃面板表面时,再通过操作控制装置4控制真空发生器32工作,使真空吸盘34把玻璃面板紧紧吸住,之后再通过气缸33将玻璃面板提起,绕旋转主轴22转动90度后,放到后双边磨边机7b上,形成转换后玻璃面板8b,然后对玻璃面板另两个相对的边进行磨削,最终完成玻璃面板四个边的磨削工作。

需要强调的是,整个工作过程,不需要人工对玻璃面板进行操作,工人只需要对控制装置4进行按键操作即可完成上述一系列的工作,实现了玻璃生产过程中对矩形玻璃四个边的磨削工作的自动化控制,省时省力,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申请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