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晶带材剥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34746阅读:365来源:国知局
非晶带材剥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非晶合金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非晶带材卷取装置。



背景技术:

非晶带材是通过熔融状态的金属液体经冷却辊急速冷却而形成,在急速冷却的过程中,形成的非晶带材贴附在冷却辊的外表面上,不会自动脱离冷却辊,传统的做法是利用一个贴近冷却辊外表面的一个吹扫装置,向冷却辊喷出逆向的高压气体,通过气体将非晶带材与冷却辊剥离,然后通过导引装置,将非晶带材引导至卷取装置,并进行卷取。这种吹扫装置需要使用高压气体,且剥离的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方便将非晶带材与冷却辊分离的非晶带材剥离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非晶带材剥离装置,包括底板,底板上设置有机架,机架上相对设置有两个伸出机架外的悬臂,悬臂远离机架的一端为前端,悬臂连接机架的一端为后端,两悬臂之间通过一根转轴相连,转轴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两悬臂上,转轴上依次固定设置有若干个沿转轴轴向排列的圆柱形滚筒,各个滚筒的圆周外壁上均覆有一层自粘性硅胶。

所述自粘性硅胶的外表面上均布有圆形凹坑。

所述两悬臂之间还设置有一把平行于转轴的刮刀,该刮刀位于滚筒与机架之间,刮刀的刃口与滚筒的转动方向相对、与自粘性硅胶的外表面相切且微微陷入自粘性硅胶内,刃口圆钝,以不能割破自粘性硅胶为准。

所述转轴通过轴承与悬臂转动连接。

所述两个悬臂中,至少有一个悬臂与机架可实现平移,并能够锁紧。

所述机架上设置有板状的悬臂支座,悬臂支座上设置有两个竖向排列的圆孔,以及两个竖向排列、横向布置的长孔,圆孔与长孔之间的中心距满足转轴的安装与定位,所述悬臂的后端折弯形成折弯部,折弯部上设置有与对应圆孔或长孔相匹配的螺栓孔,其中一个悬臂通过螺栓穿过螺栓孔及圆孔,固定连接在悬臂支座上,另一个悬臂通过螺栓穿过螺栓孔及长孔,连接在悬臂支座上,当穿过长孔的螺栓未拧紧时,可移动对应悬臂使之相对于悬臂支座平移移动,调节两悬臂之间的间距,用于安装转轴及滚筒,当穿过长孔的螺栓拧紧时,对应悬臂便固定连接在悬臂支座上。

所述滚筒数量为一个。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自粘性硅胶有一定的弹性和粘性,通过外圆周表面覆有自粘性硅胶的滚筒与冷却辊接触形成摩擦力,带动滚筒转动,当非晶带材进入自粘性古交与滚筒之间的区域,非晶带材与自粘性硅胶接触,与自粘性硅胶粘合,在滚筒继续转动中,非晶带材被自粘性硅胶剥离冷却辊。

这种剥离方法节能环保,剥离设备结构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A-A剖视图;

图3是图2中9号件-悬臂支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的B部放大图;

图5是图1中粘附于滚筒上的自粘性硅胶的C向视图。

图1~图5中:1、底板,2、机架,3、悬臂,31、前端,32、后端,33、折弯部,34、螺栓孔,35、螺栓,4、转轴,5、滚筒,6、自粘性硅胶,61、凹坑,7、刮刀,71、刃口,8、轴承,9、悬臂支座,91、圆孔,92、长孔,10、冷却辊,11、非晶带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案。

如图1、图2所示,非晶带材剥离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上设置有机架2,其特征在于,机架2上相对设置有两个伸出机架2外的悬臂3,悬臂3远离机架2的一端为前端31,悬臂3连接机架2的一端为后端32,两悬臂3之间通过一根转轴4相连,转轴4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两悬臂3上,转轴4上依次固定设置有若干个沿转轴4轴向排列的圆柱形滚筒5,各个滚筒5的圆周外壁上均覆有一层自粘性硅胶6。

自粘性硅胶6具有粘性,能够使非晶带材11粘附在自粘性硅胶6外壁,从而跟随滚筒5的转动,剥离冷却辊10,实现非晶带材11的剥离。

如图5所示,自粘性硅胶6的外表面上均布有圆形凹坑61,在自粘性硅胶6与非晶带材接触时,凹坑61充当吸盘的作用,增大吸力,同时凹坑61的数量、大小、分布可用于调整吸力大小,以实现非晶带材11与自粘性硅胶6的自动分离。

如图4所示,两悬臂3之间还设置有一把平行于转轴4的刮刀7,该刮刀7位于滚筒5与机架2之间,刮刀7的刃口71与滚筒5的转动方向相对、与自粘性硅胶6的外表面相切且微微陷入自粘性硅胶6内,刃口71圆钝,以不能割破自粘性硅胶6为准。

当非晶带材11粘附于自粘性硅胶6上无法自行与自粘性硅胶6脱离时,可通过刮刀7将其与自粘性硅胶6分离。

所述转轴4通过轴承8与悬臂3转动连接,减小转动阻力。

如图2、图3所示,两个悬臂3中,至少有一个悬臂3与机架2可实现平移,并能够锁紧,这样更方便转轴4和滚筒5的安装。

机架2上设置有板状的悬臂支座9,悬臂支座9上设置有两个竖向排列的圆孔91,以及两个竖向排列、横向布置的长孔92,圆孔91与长孔92之间的中心距满足转轴4的安装与定位,所述悬臂3的后端32折弯形成折弯部33,折弯部33上设置有与对应圆孔91或长孔92相匹配的螺栓孔34,其中一个悬臂3通过螺栓35穿过螺栓孔34及圆孔91,固定连接在悬臂支座9上,另一个悬臂3通过螺栓35穿过螺栓孔34及长孔92,连接在悬臂支座9上,当穿过长孔92的螺栓35未拧紧时,可移动对应悬臂3使之相对于悬臂支座9平移移动,调节两悬臂3之间的间距,用于安装转轴4及滚筒5,当穿过长孔92的螺栓35拧紧时,对应悬臂3便固定连接在悬臂支座9上。上述悬臂3与机架2通过悬臂支座9连接,结构简单,调节方便。

所述滚筒数5量为一个,支座方便,安装便捷。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首先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非晶带材剥离装置进行安装,使滚筒5与非晶喷带机的冷却辊10平行相抵,使自粘性硅胶6夹于滚筒5与冷却辊10之间,当非晶喷带机运行的时候,冷却辊10转动,对喷注到冷却辊10上的熔融状态的金属液体进行急速冷却,形成非晶带材11,非晶带材11依附在冷却辊10外壁上,随冷却辊10转动,当非晶带材11的端部进入冷却辊10与滚筒5相抵的区域时,非晶带材11被自粘性硅胶6粘附,并跟随滚筒5转动,并最终脱离冷却辊10。

非晶带材11在脱离冷却辊10之后,随着滚筒5转动,非晶带材11在滚筒5上的曲率大于非晶带材11在冷却辊10上的曲率,非晶带材11在其弯曲后的弹力使其自行脱离自粘性硅胶6,而自粘性硅胶6上的凹坑61,可调整自粘性硅胶6对非晶低啊才的吸力大小,以更好地实现非晶带材11与自粘性硅胶6的自动分离。

当非晶带材11与自粘性硅胶6无法自行分离的时候,还可以通过刮刀7进行被动分离,刮刀7的刃口71微微陷入自粘性硅胶6内,刃口71圆钝,这样既有利于自粘性硅胶6与刃口71的滑动摩擦,又有利于将非晶带材的端部与自粘性硅胶6分离。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