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重力浇铸机的搅拌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69906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应用于重力浇铸机的搅拌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重力浇铸机,具体地说是指可广泛应用于重力浇铸机的搅拌机构。



背景技术:

重力浇铸机一般包括带有冷却缸的机架、控制模盒动作的机械手臂、电控箱等。其生产铸造件的过程大体如下:

工作时,开启电源,电控箱通电,搅拌机构对冷却缸内部的冷却液进行搅动使之不产生沉淀,冷却液一般是石墨水,操作人员将电控箱上的左模和右模按钮按下,气源进入机械手臂内部气缸内,控制转动模盒固定架,使模盒固定机构位置定位,操作人员这时将模盒初步安装于模盒固定机构上,通过操作电控箱上的手动按钮,让模盒的左、右两模闭合,上紧螺母,使之合模准确,模盒的安装完毕,然后通过控制按钮控制,进行加热模盒,使模盒温度达到180度左右后,在模盒中放入砂芯,操作人员通过脚踏板输出合模信号,并从电炉中打出铜水注入模盒中,同时踏下脚踏板使机械手臂旋转,目的是使铜水更容易充满模盒,电控箱中的控制主板设定自动开模时间,待开模时间到后,用工具取出铸造件,操作人员通过脚踏板控制机械手臂,将模盒的左、右两模伸入冷却缸进行冷却,等冷却完毕,进行模盒复位,机台进入下一循环工作。

现有搅拌机构包括电机和与电机输出轴相连接并且伸入冷却缸内的搅拌杆,通过搅拌杆对冷却缸内部的石墨水进行搅动使之不产生沉淀。这样搅拌机构能起到搅拌石墨水的作用,但是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搅拌过程中,石墨水容易溅到电机输出轴和搅拌杆之间的连接处,导致连接处易被冷却液腐蚀,使搅拌杆和电机输出轴之间难易拆卸,维修不方便,而且石墨水甚至会溅到冷却缸外,影响使用安全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应用于重力浇铸机的搅拌机构,其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搅拌机构结构设计不够理想,石墨水容易溅到电机输出轴和搅拌杆之间的连接处,导致连接处易被冷却液腐蚀等缺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应用于重力浇铸机的搅拌机构,包括电机和与电机输出轴相连接且伸入冷却缸内的搅拌杆,还包括保护套筒以及连接于冷却缸上端面的固定底座,该固定底座顶部设有一倾斜面,该倾斜面上开设有上下贯穿的斜开口,所述电机输出端面连接于倾斜面上,所述保护套筒倾斜地穿过斜开口,且套设于电机输出轴和搅拌杆之间连接处上。

所述保护套筒包括呈圆筒状的上段部和与上段部一体成型且呈喇叭状的下段部。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采用保护套筒和固定底座的设计,在搅拌冷却液时,通过保护套筒的保护,防止冷却液溅到电机输出轴和搅拌杆之间的连接处,避免连接处被冷却液腐蚀,而且保护套筒倾斜地固定在固定底座上,保护套筒不需要全部伸入到冷却缸内部,也进一步地降低了冷却液对连接处进行腐蚀的风险,而且下段部呈喇叭状的设计,使得冷却液不容易溅出到冷却缸外,提高设备的使用安全性。所述固定底座安装方便,即其底面固定连接于冷却缸上端面,其倾斜面固定安装电机即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重力浇铸机的主视图。

图2为本重力浇铸机中机械手臂部分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4为图3中沿B-B方向的剖面图。

图5为本重力浇铸机中机架、冷却缸以及连接机构三者连接的示意图。

图6为本重力浇铸机中机架、冷却缸以及连接机构三者连接的示意图,其中部分部件被剖示。

图7为本重力浇铸机中机械手臂部分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沿C-C方向的示意图。

图9为本重力浇铸机中电控箱与冷却缸上端面连接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左侧方向的示意图。

图11为本重力浇铸机中搅拌机构安装于冷却缸上的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D处的放大图。

图13为本重力浇铸机中保护套筒和搅拌杆配合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2、图5、图9和图11。重力浇铸机,包括带有机械手臂的机架1、冷却缸2、装设于冷却缸2上的电控箱3、用于将冷却缸2内冷却液进行搅动的搅拌机构5以及用于冷却缸2和机架1之间连接的连接机构,该机械手臂包括翻转油缸11、模盒固定架12、与模盒固定架连接的驱动机构13以及通过驱动机构13控制模盒固定架12自转的旋转油缸14。由于旋转油缸14驱动模盒固定架12自转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详述其驱动原理。

参照图2、图3和图4,所述驱动机构13设有一摆动轴130,所述翻转油缸11通过固定套件15套设于摆动轴130上与模盒固定架12传动连接,所述固定套件15包括竖轴150和两个半套件151、152,该两半套件151、152通过螺栓6固定包裹于所述摆动轴130上,其中一个半套件151的侧壁上设有两个横向凸耳153、154,该两个横向凸耳153、154上均开设有竖孔,所述竖轴150穿插在两个竖孔之间并且其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横向凸耳153、154上,所述翻转油缸11的活塞杆110通过一连接杆7与竖轴150传动连接。所述竖轴150中部呈球状,并且该竖轴150中部位于两个横向凸耳153、154之间,所述连接件7一端固定连接于翻转油缸11的活塞杆110上,另一端设有与竖轴150中部相配合的套环70,该套环70套设于竖轴150中部上。

参照附图5和附图6。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固定轴41、与机架1固定连接并且呈圆筒状的套接部42、设在套接部42内部的轴承43以及固定连接于冷却缸2上端面20的底座40,该底座40包括基座400、与基座400顶面固定连接的两个纵向凸耳401、402,该两个纵向凸耳401、402分别靠近基座400两侧,该两个纵向凸耳401、402侧壁均开设有水平通孔403,所述固定轴41横穿在两个水平通孔403内,并且该固定轴41两端部固定在两个纵向凸耳401、402上,所述套接部42通过轴承43套设于固定轴上与底座40转动连接。所述轴承43的数目为两个,该两个轴承43分别位于靠近套接部42内部的两端口处。

参照图1、图7和图8。所述模盒固定架12包括左模盒固定架121、右模盒固定架122以及用于保护机械手臂与右模盒固定架122之间连接部分的防护组件,该防护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机械手臂外周沿上并且向外延伸的一圈凸沿123以及固定连接于右模盒固定架122顶面上的保护罩124。所述保护罩124由基板125、与基板125连接且向右模盒固定架122后部倾斜的倾斜板126构成,该基板125固定连接于右模盒固定架122顶面上。该基板125和倾斜板126由不锈钢制成且为一体成型结构,该基板125通过固定件127固定连接于右模盒固定架122的顶面上。采用防护组件的设计,有效降低了推动右模盒固定架122的活塞杆16由于操作者操作不慎将铜水易滴到活塞杆16导致活塞杆16被腐蚀的风险。所述保护罩124侧重防护活塞杆16的杆身被铜水滴到,所述一圈凸沿123侧重防护活塞杆16的尾端被铜水滴到,提高了机械手臂运作的灵活性和稳定性。

参照图1、图9和图10。所述电控箱3包括电控箱本体31和隔热装置,该电控箱本体31通过隔热装置与冷却缸2的上顶面20固定连接,所述隔热装置包括固定在电控箱本体31底部的隔热板32以及垫设在隔热板32和电控箱本体31之间的隔热垫33,所述隔热板32包括隔热面板321以及间隔分布在隔热面板321底面上的复数根凸筋322。所述电控箱本体31通过锁固件(如螺丝)锁固在隔热面板321的顶面上,所述隔热板32通过锁固件(如螺丝)固定在冷却缸2上端面20上。所述复数根凸筋322均呈长条状,所述隔热板32体积的一半或者一半以内位于所述冷却缸2上端面20的外侧。所述隔热板32和所述隔热垫33均采用隔热材料制成,所述隔热垫33为石棉纤维垫,所述隔热板32为石棉水泥板,石棉水泥板是以水泥为基体材料,并配以天然石棉纤维增强,经加压、高温蒸养等生产工艺处理而制成,具有防火、防潮、隔热、耐腐蚀、抗冲击等优良特点。

参照图11、图12和图13。所述搅拌机构5包括电机50、与电机50输出轴相连接且伸入冷却缸2内的搅拌杆51、保护套筒52以及连接于冷却缸2上端面20的固定底座53,该固定底座53顶部设有一倾斜面530,该倾斜面530上开设有上下贯穿的斜开口531,所述电机50输出端面连接于倾斜面530上,所述保护套筒52倾斜地穿过斜开口531,且套设于电机50输出轴和搅拌杆51之间连接处上。所述保护套筒52包括呈圆筒状的上段部521和与上段部521一体成型且呈喇叭状的下段部522。采用保护套筒52和固定底座53的设计,在搅拌冷却液时,通过保护套筒52的保护,防止冷却液溅到电机50输出轴和搅拌杆51之间的连接处,避免连接处被冷却液腐蚀,而且保护套筒52倾斜地固定在固定底座53上,保护套筒52不需要全部伸入到冷却缸2内部,也进一步地降低了冷却液对连接处进行腐蚀的风险,而且下段部522呈喇叭状的设计,使得冷却液不容易溅出到冷却缸外,提高设备的使用安全性。所述固定底座53安装方便,即其底面固定连接于冷却缸上端面,其倾斜面530固定安装电机50即可。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