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抛光装置及抛光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4537918发布日期:2021-04-02 10:20阅读:491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抛光装置及抛光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内孔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内孔抛光装置。



背景技术:

内孔需要镀铬的液压油缸缸筒加工工艺主要工序过程:热处理—车—钻镗内孔—半精车—珩磨内孔—精车—内孔镀铬—抛光内孔—钳。

现有技术中很多液压油缸缸筒根据使用要求不同,内孔有镀铬和内孔不镀铬情况。内孔镀铬以提高表面硬度,内孔镀铬目的是延长使用寿命,但镀铬后的缸筒内孔都要经过抛光处理,以提高内孔表面粗糙度,目前镀铬后缸筒抛光处理需在珩磨机上珩磨内孔以提高表面粗糙度,但是用珩磨机珩磨缸筒内孔以达到抛光效果,其珩磨头本身旋转、往复速度慢,加工效率低,用珩磨机珩磨抛光一根镀铬后缸筒,根据缸筒长度情况,一根镀铬后缸筒用珩磨机珩磨内孔一般需要10~30分钟,才能达到粗糙度要求,达到抛光要求,成为合格产品。

若大量镀铬后的缸筒在珩磨机上珩磨内孔以达到抛光效果,达到使用要求,这将严重制约其他缸筒正常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的批量生产镀铬后缸筒在珩磨机上珩磨内孔时加工效率低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内孔抛光装置;将该装置与普通车床的中托板相连接,然后启动内孔抛光机装置电控箱,使电机转动,这时电机轴连接成套联轴器带动传动轴以及抛光轮做高速旋转运动,普通车床的卡盘带动缸筒做旋转运动,普通车床的中拖板带动内孔抛光装置做直线往复运动,将内孔抛光装置的抛光轮紧贴缸筒内孔,这样来回往复直线运动,达到抛光缸筒内孔、提高表面粗糙度的目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内抛光装置,包括螺母、垫片、抛光轮、轴承内圈压紧套、第一平键、第一自润滑轴承、传动轴、第二自润滑轴承、第二平键、成套联轴器、电机、过渡套、安装座固定筒、轴承外圈压紧套、电控箱;

所述固定筒为两端开口的筒状体,沿轴线开有阶梯孔,同时开有两端面有螺孔,所述螺孔轴线与固定筒轴线相互平行;

所述传动轴轴体为多阶状,其中部为大径端,沿两端外径依次减小;两端外壁上设有键槽;

传动轴插入固定筒的通孔中且两端位于筒体外;传动轴一端通过第一自润滑轴承与固定筒一端的台阶孔配合,定义该端为输出端;第一平键位于筒体外,安装在传动轴一端的键槽中;轴承内圈压紧套穿过传动轴一端并通过第一平键连接,所述轴承内圈压紧套压紧第一自润滑轴承内圈;

传动轴另一端通过第二自润滑轴承与固定筒另一端的台阶孔轴承配合,定义该端为输入端;第二平键安装在所述传动轴另一端键槽中;过渡套装入固定筒另一端且与固定筒固连,并通过第二平键安装在传动轴输入端的键槽中,所述过渡套一端端面压紧第二自润滑轴承外圈;

所述抛光轮、垫片、螺母依次穿过所述传动轴输出端,并通过螺母使抛光轮紧固在所述传动轴上;

轴承外圈压紧套同轴固连在固定筒一端,其一端端面压紧第一自润滑轴承外圈,安装后的轴承外圈压紧套与抛光轮留轴向间隙;

安装座卡套在固定筒另一端,并固连在普通车床的中托板上,且连接位置靠近传动轴的输入端;

成套联轴器一端与传动轴的输入端固连,另一端与电机的电机轴固连,电机与电控箱电连接,在普通车床的工作行程两端设置有行程开关或电感式接近开关,防止抛光轮冲出工作行程两端;

启动电机,电机转动带动成套联轴器、传动轴、抛光轮做高速旋转运动,抛光轮紧贴待抛光镀铬缸筒内孔,普通车床的丝杠旋转带动车床中托板及整个内孔抛光装置做直线往复运动;抛光轮紧贴待抛光镀铬缸筒内孔一侧同时做高速旋转及直线往复运动,待抛光镀铬缸筒在普通车床卡盘的带动下做旋转运动;当抛光轮运行到待抛光镀铬缸筒行程末端时,触发电控箱设置在普通车床上的行程开关或电感式接近开关,电控箱控制内孔抛光装置停止或向相反方向继续运行执行抛光过程。

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还包括钟形罩,为高强度铝合金薄壁件,整体为凸字型柱状体,大径端开口,沿轴线开设通孔,小径端沿轴线开有二阶通孔且与大端通孔贯通,同轴;小径端面沿轴线周向均布若干通孔,大径端环面沿轴线周向开有若干螺孔;所述钟形罩大端面内孔与电机的止口配合且固连,钟形罩小端面内孔与过渡套另一端的外圆配合且固连;所述钟形罩用于将电机和所述过渡套可靠连接并使两者同心,并使得位于钟形罩内的成套联轴器与传动轴同心旋转、运行平稳可靠。

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过渡套中部为柱状体,其两侧端面中心位置上同心设计有柱状凸台,其一端凸台上沿轴线开设有梯形状通孔,所述凸台插入所述固定筒另一端内,凸台端面压紧所述第二自润滑轴承外圈;另一端凸台上沿其轴线开设有通孔,所述凸台可插入所述所钟形罩小端内孔中;所述过渡套中部柱状体端面上沿轴线周向设有若干通孔,用于将所述过渡套与所述钟形罩及所述固定筒同轴固连。

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轴承外圈压紧套整体为二阶柱状体,其中部沿其中心轴线开设有台阶孔,轴承内圈压紧套位于所述台阶通孔中;小径端可插入固定筒一端的台阶内孔中,同轴配合;小径端端面压紧第一自润滑轴承外圈;大径端端面上沿周向还设有若干螺孔,用于将所述轴承外圈压紧套与所述固定筒固连。

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轴承外圈压紧套大径端内的台阶通孔中还安装有骨架防尘圈,所述防尘圈为环状件,起防尘作用、密封作用。

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还包括过渡板、减震垫;所述过渡板、减震垫依次安装在普通车床中托板与安装座之间,用于保证本发明内孔抛光装置的水平中心与待抛光缸筒内孔水平中心一致、抛光过程往复运行可靠平稳。

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内孔抛光装置的抛光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待抛镀铬光缸筒一端架在普通车床的中心架上并调整使两者同心,然后将待抛光镀铬缸筒另一端用普通车床的卡盘加紧;

步骤二,启动电控箱,使普通车床的三爪或四爪卡盘带动待抛光镀铬缸筒旋转起来,电机的电机轴转动带动成套联轴器、传动轴、抛光轮做高速旋转运动;

将抛光轮紧贴待抛光镀铬缸筒内孔,普通车床的丝杠旋转带动普通车床的中托板及整个内孔抛光装置做直线往复运动,使得抛光轮紧贴待抛光镀铬缸筒内孔一侧高速旋转的同时做直线往复运动,待抛光镀铬缸筒在普通车床三爪或四爪卡盘的带动下做旋转运动,将待抛光镀铬缸筒内孔进行抛光;

步骤三,当本发明内孔抛光装置运行到普通车床行程末端时,会触发设置在普通车床上的行程开关或电感式接近开关,电控箱控制内孔抛光装置停止运行或向相反方向继续运行执行步骤二所述抛光过程。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设计是将内孔抛光装置固定安装在普通车床的中托板上,中托板带动内孔抛光装置做直线往复运动,普通车床的卡盘带动缸筒做旋转运动,内孔抛光装置的抛光轮紧贴缸筒内孔来回往复直线运动,电控箱控制该装置执行过程。该装置设计是利用闲置普通车床,节约资源,不占用珩磨机,使内孔镀铬缸筒和内孔不镀铬缸筒分开在不同类机床上分别加工,零件之间、工序之间不干涉,节约成本,一根镀铬后缸筒通过本发明内孔抛光装置仅需2~5分钟抛光即可达到使用要求,原采用在珩磨机上抛光内孔镀铬后缸筒则需要10~30分钟,加工效率效率提高5倍以上。所述缸筒内孔抛光装置还可用于内孔需要抛光的其他产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内孔抛光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指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1所指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发明一种缸筒内孔抛光装置的俯视图。

图5是本发明内孔抛光装置组装示意图一。

图6是本发明内孔抛光装置组装示意图二。

图7是图6所指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8是图6所指d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9是本发明内孔抛光装置组装示意图三。

图10是图9所指e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1是图9所指f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2是本发明内孔抛光装置组装示意图四。

图13是图12所指g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4是图12所指h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5是本发明内孔抛光装置组装示意图五。

图16是抛光轮示意图。

图17是轴承内圈压紧套示意图。

图18是骨架防尘圈示意图。

图19是自润滑轴承示意图。

图20是传动轴示意图。

图21是轴用挡圈示意图。

图22是成套联轴器示意图。

图23是电机示意图。

图24是钟形罩示意图。

图25是过渡套示意图。

图26是加长固定螺栓示意图。

图27是过渡板示意图。

图28是橡胶减震垫示意图。

图29是安装座示意图。

图30是固定筒示意图。

图31是轴承外圈压紧套示意图。

图32是将本发明一种内孔抛光装置安装在普通车床上运行的结构示意图。

图33是将本发明一种内孔抛光装置安装在普通车床上运行到行程末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1~33中,1-螺母,2-垫片,3-抛光轮,4-轴承内圈压紧套,5-骨架防尘圈,6-紧定螺钉,7-第一平键,8-第一自润滑轴承,9-传动轴,10-第二自润滑轴承,11-轴用挡圈,12-第二平键,13-成套联轴器,14-电机,15-第一螺钉(一组),16-第一平垫圈(一组),17-钟形罩,18-过渡套,19-第二平垫圈(一组),20-第二螺钉(一组),21-第三平垫圈(一组),22-第三螺钉(一组),23-加长固定螺栓(一组),24-过渡板,25-橡胶减震垫,26-安装座,27-固定筒,28-轴承外圈压紧套,29-第四平垫圈(一组),30-第四螺钉(一组),31-电控箱,s-普通车床的三爪或四)卡盘,t-待抛光镀铬缸筒,j-普通车床的中心架,z-普通车床的中托板,m-普通车床的丝杠。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本发明一种内孔抛光装置包括:螺母1、垫片2、抛光轮3、轴承内圈压紧套4、骨架防尘圈5、紧定螺钉6、平键、自润滑轴承、传动轴9、轴用挡圈11、成套联轴器13、电机14、钟形罩17、过渡套18、加长固定螺栓(一组)23、过渡板24、橡胶减震垫25、安装座26、固定筒27、轴承外圈压紧套28、电控箱31;

传动轴9套装在固定筒27中;第一自润滑轴承8穿过传动轴9一端并装入固定筒27一端台阶孔中,所述第一自润滑轴承8与传动轴9台阶轴配合;第一平键7安装在传动轴9一端的键槽中,轴承内圈压紧套4穿过传动轴9一端及第一平键7,所述轴承内圈压紧套4的端面压紧第一自润滑轴承8内圈;紧定螺钉6装在轴承内圈压紧套4外圆槽上的螺纹孔中,拧紧紧定螺钉6将第一平键7顶紧并将所述轴承内圈压紧套4与所述传动轴9固连,骨架防尘圈5紧紧安装在轴承外圈压紧套28的台阶孔里,骨架防尘圈5的内唇紧贴轴承内圈压紧套4外圆中,起密封防尘作用;轴承外圈压紧套28安装在固定筒27一端且与第一自润滑轴承8之间的间隙中,并顶住第一自润滑轴承8外圈,保证安装后的轴承外圈压紧套28与抛光轮3留有足够的轴向间隙,以确保抛光轮3、传动轴9旋转灵活;第四平垫圈(一组)29、第四螺钉(一组)30依次装在所述轴承外圈压紧套28上台阶端面孔中,所述端面孔与固定筒27一端端面螺纹孔对齐,通过所述第四螺钉(一组)30将所述轴承外圈压紧套28与固定筒27固连;所述抛光轮3、垫片2、螺母1依次穿过所述传动轴9一端,并通过螺母1使抛光轮3紧固在所述传动轴9上;

第二润滑轴承10安装在传动轴9另一端台阶配合轴上,轴用挡圈11安装在所述传动轴9台阶轴的槽中,且卡紧所述第二自润滑轴承10,防止轴向位移;第二平键12安装在所述传动轴9另一端键槽中;所述过渡套18装入固定筒27另一端,第三平垫圈(一组)21、第三螺钉(一组)22安装在过渡套18与固定筒27另一端端面对应的螺孔中,通过所述第三螺钉(一组)22使得过渡套18与所述固定筒27固连;

成套联轴器13一端安装在电机14的电机轴上,电机轴上自带的平键会卡住成套联轴器13一端,通过成套联轴器13自带的紧定螺钉顶紧电机轴上自带的平键,使成套联轴器13一端与电机轴紧固;所述钟形罩17大端内孔与电机14止口配合,第一螺钉(一组)15、第一平垫圈(一组)16依次安装在所述钟形罩17大端外壁与电机14止口端对应的螺纹孔中,并将所述钟形罩17和电机14紧固连接;所述传动轴9右端台阶轴穿过所述钟形罩17小端中心孔安装在所述成套联轴器13这边的配合孔中,所述过渡套18另一端端面与所述钟形罩17小端端面贴紧,所述传动轴9右端外圆轴上有第二平键12会卡住成套联轴器13右端内孔,通过成套联轴器13右端自带的紧定螺钉顶紧传动轴9右端台阶轴上的第二平键12,使成套联轴器13右端与所述传动轴9紧固;第二平垫圈(一组)19、第二螺钉(一组)20穿过过渡套18上并与钟形罩17小端端面对应的螺纹孔中,通过所述第二螺钉(一组)20使得过渡套18与所述钟形罩17紧固连接;电机与电控箱31连接。

安装座26卡套在所述固定筒27右端的外圆上,橡胶减震垫25及过渡板24依次安装在所述安装座26的下表面上,通过加长固定螺栓(一组)23、过渡板24、橡胶减震垫25、安装座26将所述固定筒27紧固在普通车床的中托板上。

其中螺母1、垫片2、抛光轮3、轴承内圈压紧套4、骨架防尘圈5、紧定螺钉6、第一平键7、第一自润滑轴承8、传动轴9、第二自润滑轴承10、轴用挡圈11、第二平键12、成套联轴器13;这些零件装配后会固联在一起,启动电机14,电机轴旋转带动上述零件做旋转运动,最终目的是使抛光轮3做旋转运动;所以称之为旋转部件。

电机14、第一螺钉(一组)15、第一平垫圈(一组)16、钟形罩17、过渡套18、第二平垫圈(一组)19、第二螺钉(一组)20、第三平垫圈(一组)21、第三螺钉(一组)22、加长固定螺栓(一组)23、过渡板24、减震垫25、安装座26、固定筒27、轴承外圈压紧套28、第四平垫圈(一组)29、第四螺钉(一组)30通过加长固定螺栓(一组)23压紧固定在普通车床的中托板上,这些零件装配后会固联在一起,不会旋转,所以称之为不旋转部件。

参照图17,轴承内圈压紧套4,内孔设计为与传动轴9左端台阶轴配合,且在内孔开有键槽,键槽的目的是卡住传动轴9上的第一平键7;轴承内圈压紧套4的外圆上有螺纹孔,螺纹孔是安装顶紧螺钉6,顶紧螺钉6用于顶紧第一平键7,使轴承内圈压紧套4与传动轴9固联。

参照图18,骨架防尘圈5为环形,是由耐磨耐高温的氟橡胶材质制成,中间夹有环形钢制骨架,骨架防尘圈5的外圈与轴承外圈压紧套28台阶内孔紧配合,骨架防尘圈5的内唇起防尘、密封作用。其作用是防止尘土、污物等进入到第一自润滑轴承8里面,保护第一自润滑轴承8长时间可靠运转,因为这端距离抛光轮3较近,起防尘、保护作用;骨架防尘圈5可定期更换。

参照图20,传动轴9为一根长轴类零件,其两端设计成台阶轴,两端台阶轴与第一自润滑轴承8、第二自润滑轴承10是小过盈配合,保证配合可靠;传动轴9两端设计的键槽用于安装第一平键7和第二平键12,第一平键7保证轴承内圈压紧套4与传动轴9固联,第二平键12保证成套联轴器13与传动轴9固联;传动轴9的左端还有一较小的台阶轴和螺纹,较小的台阶轴与抛光轮3配合安装,螺母1、垫圈2旋在螺纹上压紧抛光轮3;传动轴9右端与自润滑轴承10配合的台阶轴上设计有安装轴用挡圈11的槽,用于卡住自润滑轴承10,传动轴9右端还有一较小的台阶轴与成套联轴器13配合,第二平键12保证成套联轴器13与传动轴9固联。

参照图22,所述成套联轴器(13)为行业标准件,按参数选型,成套联轴器13由5个零件组成,一个是电机端半联轴器,一个是传动端半联轴器,这两个半联轴器上各自带有一个紧定螺钉,两个半联轴器之间是梅花形弹性体;和电机端固联的,称为电机端半联轴器;和传动端固联的,称为传动端半联轴器。电机端半联轴器与电机轴配合,电机端半联轴器上自带的紧定螺钉顶紧电机轴的平键,使电机端半联轴器与电机轴固联;传动端半联轴器与传动轴9的右端较小的台阶轴配合,传动端半联轴器上自带的紧定螺钉顶紧传动轴9的右端较小的台阶轴的第二平键12,使传动端半联轴器与传动轴9固联;梅花形弹性体是由耐磨橡胶或聚氨酯材质制成,梅花形弹性体置于两个半联轴器之间,使电机端半联轴器与传动端半联轴器为柔性连接,非刚性连接,成套联轴器13特点是具有一定的轴向纠偏和角向纠偏能力且有减震和缓冲性能,其目的是使电机启动、运行、停止平稳,保证整个抛光加工过程运行平稳,达到抛光要求。

参照图24,钟形罩17为高强度铝合金薄壁件,整体为凸字型柱状体,大径端开口,沿轴线开设通孔,小径端沿轴线开有二阶通孔且与大端通孔贯通,同轴;小径端面沿轴线周向均布若干通孔,大径端环面沿轴线周向开有若干螺孔;钟形罩17大端内孔与电机14的止口配合,钟形罩17大端端面的一组螺纹孔与电机14的止口端面的一组孔一一对用,用第一螺钉(一组)15将两者固联;钟形罩17小端内孔与过渡套18右边外圆配合,钟形罩17小端端面的一组螺纹孔与过渡套18大端面的一组孔一一对用,用螺钉(一组)20将两者固联。钟形罩17小端内孔和大端内孔设计完全同轴,钟形罩17的目的是将电机14和过渡套18的连接可靠并使两者同心,保证并保护钟形罩17里面的成套联轴器13运行平稳、可靠,最终保证成套联轴器13与传动轴9旋转同心、可靠。

参照图25,过渡套18中部为柱状体,其两侧端面中心位置上同心设计有环形凸台,其一端凸台上沿轴线开设有梯形状通孔,所述凸台插入所述固定筒27另一端内,凸台端面压紧所述第二自润滑轴承10外圈;另一端凸台上沿其轴线开设有通孔,所述凸台可插入所述所钟形罩17小端内孔中;是一个设计两边同心的台阶外圆,且大外圆端面有与钟形罩17连接的一组孔和与固定筒27连接的一组孔,过渡套18是保证钟形罩17与固定筒27同轴连接。

参照图26,加长固定螺栓(一组)23是一高强度螺栓,它将安装座26、减震垫25、过渡板24死死压紧在普通车床的中托板上,其中安装座26设计成两半紧紧抱紧固定筒27。最终目的将该发明内孔抛光装置牢牢固定在普通车床的中托板上,保证抛光过程往复运行可靠、平稳。

参照图27,过渡板24与普通车床的中托板连接,过渡板24厚度尺寸的设计用于保证该发明内孔抛光装置的水平中心与待抛光缸筒内孔水平中心一致;所述过渡板上对称开设有三组通孔,所述通孔轴线分别与减震垫25、安装座26上通孔中心轴线重合。

参照图28,减震垫25是一橡胶材质板,起减震、缓冲作用;所述减震垫25上对称开设有三组通孔,所述通孔轴线分别与过渡板24、安装座26上通孔中心轴线重合。

参照图29,安装座26设计成两半状,两半为凹字型;安装座26中部内孔与固定筒27外圆配合,安装座26卡套在所述固定筒27另一端;安装座26端面上对称开设有三组通孔,所述通孔轴线分别与减震垫25、过渡板24上通孔中心轴线重合;加长固定螺栓(一组)23穿过所述通孔,安装座26安装后会紧紧抱紧固定筒27且两者同心,且将该发明内孔抛光装置牢牢固定在普通车床的中托板上,保证抛光过程往复运行可靠、平稳。

参照图30,固定筒27是一长筒零件,两端台阶内孔同轴且与装配安装座26的外圆处同心,固定筒27右边的台阶内孔与第二自润滑轴承10、过渡套18配合安装,固定筒27右边端面与过渡套18用第三螺钉(一组)22固连;固定筒27左边的台阶内孔与第一自润滑轴承8、轴承外圈压紧套28配合安装,固定筒27左边端面与轴承外圈压紧套28用第四螺钉(一组)30固连;固定筒27最终是将传动轴9上的零件同轴配合且保证旋转灵活、可靠,保证该发明内孔抛光装置运行平稳、可靠。

参照图31,轴承外圈压紧套28整体为二阶柱状体,其中部沿其中心轴线开设有台阶孔,轴承内圈压紧套(4)位于所述台阶通孔中;小径端与固定筒27台阶内孔同轴配合,轴承外圈压紧套28左端台阶孔用于安装骨架防尘圈5,轴承外圈压紧套28大端面一组孔用第四螺钉(一组)30将轴承外圈压紧套28与固定筒27固连,轴承外圈压紧套28顶住第一自润滑轴承8外圈。

电控箱31控制机床运转,电控箱31控制原理不做陈述。可通过电控箱31设置车床行程次数,确定抛光次数;在普通车床的工作行程两端还设置有行程开关或电感式接近开关,防止抛光轮3冲出工作行程,起保护作用,。

电机14可采用交流电机也可采用伺服电机,若采用伺服电机,则电控箱31可加入触摸屏以及数控编程控制模块,那么可任意设定电机14的转速。

参照图1~15,本发明内孔抛光装置安装步骤如下:

步骤一:参照图5,将第二自润滑轴承10装入传动轴9右边相应台阶轴上,再将轴用挡圈11装入传动轴9右端台阶轴槽中,卡紧自润滑轴承10;

步骤二:参照图6、7、8,首先将步骤一组装好的部件装入固定筒27中,将过渡套18装入固定筒27右端;将第三平垫圈(一组)21、第三螺钉(一组)22放入过渡套18与固定筒27右边端面对应的螺孔中并稍微拧紧;

将第一自润滑轴承8穿过传动轴9左端并装入固定筒27左边台阶孔中,所述自润滑轴承8与传动轴9左边台阶轴配合;检验传动轴9是否灵活转动,并适当调整;

确保传动轴9灵活转动后,拧紧固定筒27右端的第三螺钉(一组)22使过渡套18与固定筒27固连;

将第一平键7装入传动轴9左边键槽中,再将轴承内圈压紧套4穿过第一平键7,使轴承内圈压紧套4顶住自润滑轴承8内圈,然后将紧定螺钉6拧入轴承内圈压紧套4螺孔中并拧紧;再次检验传动轴9是否灵活转动,并适当调整。

步骤三:参照图9、10、11,在步骤二已装好的部件基础上,将轴承外圈压紧套28装入固定筒27左端且与第一自润滑轴承8之间的间隙中,并顶住自润滑轴承8外圈,然后将骨架防尘圈5装入轴承外圈压紧套28左端台阶内孔中,再将第四平垫圈(一组)29、第四螺钉(一组)30装入轴承外圈压紧套28上的孔中,并与固定筒27左边端面螺纹孔对齐,拧紧第四螺钉(一组)30;再次检验传动轴9是否灵活转动,并作出适当调整;

步骤四,参照图12、13、14,在步骤三已装好的部件基础上,将第二平键12装入传动轴9右端键槽中,然后依次将抛光轮3、垫片2、螺母1装入传动轴9左端轴上,并拧紧螺母1。

步骤五,参照图15,将成套联轴器13的电机端半联轴器装入电机14的电机轴上,拧紧电机端半联轴器自带的紧定螺钉顶紧电机14的电机轴上自带的平键,使成套联轴器13的电机端半联轴器与电机轴紧固;再将钟形罩17大端内孔与电机14止口配合,依次装入第一螺钉(一组)15、第一平垫圈(一组)16,拧紧第一螺钉(一组)15使钟形罩17和电机14紧固连接。

步骤六,参照图1,在步骤四与步骤五组装好的的两个部件的基础上,将传动轴9右端装入成套联轴器13的传动端半联轴器的配合孔中,将过渡套18右端面与钟形罩17左端面贴紧贴实;通过传动端半联轴器自带的紧定螺钉顶紧传动轴9外圆轴上的第二平键12,使成套联轴器13的传动端半联轴器与所述传动轴9紧固;然后将第二平垫圈(一组)19、第二螺钉(一组)20穿过过渡套18相应的孔并与钟形罩17左边端面的螺纹孔对齐,拧紧第二螺钉(一组)20使两者连接紧固;

最后,用加长固定螺栓(一组)23、过渡板24、橡胶减震垫25、安装座26将固定筒27固定在普通车床的中托板上,拧紧加长固定螺栓(一组)23将该装置紧紧压在普通车床的中托板上。

将普通车床、电机通过线路与电控箱31连接,并检测电控箱31控制过程和电气原理是否正常。

参照图32、33,本发明一种内孔抛光装置运行过程及抛光方法

步骤一,工作时,将待抛镀铬光缸筒t一端架在普通车床的中心架j上并调整同心,然后将待抛光镀铬缸筒t另一端用普通车床的三爪(或四爪)卡盘s加紧,普通车床的中心架j的作用是保证长筒类、长轴类回转体零件转动起来工作平稳,普通车床的中心架j起支撑、同心作用;

步骤二,启动电控箱31,使普通车床的三爪(或四爪)卡盘s带动待抛光镀铬缸筒t旋转起来,电机14的电机轴转动带动上述旋转件做高速旋转运动;然后将本发明内孔抛光装置的抛光轮3紧贴待抛光镀铬缸筒t内孔,普通车床的丝杠m旋转带动普通车床的中托板z并由普通车床的中托板z带动整个内孔抛光装置做直线往复运动,也就是说抛光轮3紧贴待抛光镀铬缸筒t内孔一边高速旋转且同时还在做直线往复运动,而待抛光镀铬缸筒t也在普通车床的三爪(或四爪)卡盘s的带动下做旋转运动,这样就达到抛光缸筒内孔作用,提高内孔粗糙度。

步骤三,当本发明内孔抛光装置运行到行程末端时,会触发(或感应)到电控箱31设置在普通车床上的行程开关(或电感式接近开关),这时电控箱31控制内孔抛光装置停止或向相反方向继续运行执行抛光过程。

在本发明内孔抛光装置作用下,仅需2~5分钟,即可完成一根内孔镀铬缸筒的抛光过程,并且完全能达到使用要求。

由以上可以看出,并经长时间运行验证,本发明利用闲置普通车床,节约资源,且零件之间、工序之间不会干涉,节约成本,因为抛光轮3紧贴待抛光镀铬缸筒t内孔一边高速旋转且同时还在做直线往复运动,而待抛光镀铬缸筒t也在普通车床的三爪(或四爪)卡盘s的带动下旋转,仅需一两个工作行程即可完成抛光过程,一根镀铬后缸筒用该装置抛光实际只需要2~5分钟即可达到使用要求;而采用在珩磨机上抛光镀铬后缸筒则需要10~30分钟,综合加工效率提高5倍以上。

本发明一种内孔抛光装置的使用不限于本实施例,还可用于内孔需要抛光的其他产品。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