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辊底式淬火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838743阅读:1235来源:国知局
一种辊底式淬火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淬火炉,具体涉及一种辊底式淬火炉。
【背景技术】
[0002]淬火工艺是板材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能够改善板材的内部分子应力,使板材达到需要的性能。但淬火工艺在长期的生产中存在以下问题:
[0003]1、传统的淬火设备效率低下,在生产任务大时尤为明显;
[0004]2、传统的淬火设备需要的生产人员多,大大的浪费人力资源。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为解决传统的淬火设备效率低,并且浪费人力资源的问题,进而提出一种辊底式淬火炉。
[0006]本发明为解决上述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辊底式淬火炉包括上料装置、加热炉、淬火装置、烘干装置和卸料装置,上料装置设置在加热炉的入口处,卸料装置设置在烘干装置的出料口处,加热炉、淬火装置和烘干装置由左至右依次设置在上料装置与卸料装置之间,上料装置包括多个齿轮电机、多个链驱动装置和第一输送辊道,第一输送辊道包括多个输送辊,多个输送辊由左至右依次平行设置,多个输送辊的两端均由多个链驱动装置驱动,每个链驱动装置与相应的一个齿轮电机的输出轴连接,卸料装置的结构与上料装置的结构相同,加热炉的壳体包括内壳和外壳,内壳悬挂设置在外壳的内壁上,内壳的下部设置有第二输送辊道,内壳的上部设置有多个循环风机,
[0007]淬火装置内部包括硬沾火区、软沾火区和后冷却区,淬火装置内部的下部设置有第三输送辊道,硬沾火区与软沾火区交叠设置,硬沾火区和后冷却区沿着板材的运行方向依次分布,硬沾火区和后冷却区内第三输送辊道的上部和下部均设置有多个第一喷嘴,硬沾火区内的第三输送辊道的上部和下部的每个第一喷嘴的中心轴线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为15°?30°,后冷却区内第三输送辊道的上部的每个第一喷嘴均竖直设置,后冷却区内第三输送辊道的下部的每个第一喷嘴的中心轴线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为15°?30°,软沾火区内第三输送辊道的上部和下部均设置有多个第二喷嘴,多个第二喷嘴均竖直设置,软沾火区内第三输送辊道的上部的每个第二喷嘴的高度上下可调,硬沾火区内的多个第一喷嘴与软沾火区内的多个第二喷嘴交错设置。
[0008]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09]本发明将传统的高度位移转化为长度位移,通过辊道运行的方式,将加热炉、淬火装置和烘干装置依次排列,通过辊道的旋转运行,将板材依次带入上述工艺部分之中,最终出来的板材就可以吊下并运往下一工序进行处理。整个过程可实现自动化控制,节省了人力资源,使得工作效率提高了 40%,本发明维护方便、使用寿命长,适合生产及工艺要求。淬火装置内部包括硬沾火区、软沾火区和后冷却区,与之前的只有一个沾火区域相比,使得沾火效果更加稳定,并且硬沾火区与软沾火区重叠设置,节省了设备的长度,节省淬火炉的占用空间,并且通过改变沾火时间和辊道的运行速度,对于不同的合金和不同材料的板材,都可以控制其板形,使其不易翘曲。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1 ]图2是淬火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2]图3是图2的A-A处剖视图;
[0013]图4是硬沾火区和软沾火区内第三输送辊道上部喷嘴的布置结构示意图;
[0014]图5是硬沾火区和软沾火区内第三输送辊道下部喷嘴的布置结构示意图;
[0015]图6是加热炉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7是上料装置或卸料装置的局部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8是上料装置或卸料装置的局部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和图8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一种辊底式淬火炉包括上料装置1、加热炉2、淬火装置3、烘干装置4和卸料装置5,上料装置I设置在加热炉2的入口处,卸料装置5设置在烘干装置4的出料口处,加热炉
2、淬火装置3和烘干装置4由左至右依次设置在上料装置I与卸料装置5之间,上料装置I包括多个齿轮电机1_1、多个链驱动装置I _2和第一输送棍道1-3,第一输送棍道I _3包括多个输送辊,多个输送辊由左至右依次平行设置,多个输送辊的两端均由多个链驱动装置1-2驱动,每个链驱动装置1-2与相应的一个齿轮电机1-1的输出轴连接,卸料装置5的结构与上料装置I的结构相同,加热炉2的壳体包括内壳2-1和外壳2-2,内壳2-1悬挂设置在外壳2-2的内壁上,内壳2-1的下部设置有第二输送棍道2-3,内壳2-1的上部设置有多个循环风机2-4 ;
[0019]淬火装置3内部包括硬沾火区3-1、软沾火区3-2和后冷却区3-3,淬火装置内部的下部设置有第三输送辊道3-4,硬沾火区3-1与软沾火区3-2交叠设置,硬沾火区3-1和后冷却区3-3沿着板材的运行方向依次分布,硬沾火区3-1和后冷却区3-3内第三输送辊道3-4的上部和下部均设置有多个第一喷嘴3-5,硬沾火区3-1内的第三输送辊道3-4的上部和下部的每个第一喷嘴3-5的中心轴线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为15°?30°,后冷却区3-3内第三输送辊道3-4的上部的每个第一喷嘴3-5均竖直设置,后冷却区3-3内第三输送辊道3-4的下部的每个第一喷嘴3-5的中心轴线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为15°?30°,软沾火区3-2内第三输送辊道3-4的上部和下部均设置有多个第二喷嘴3-6,多个第二喷嘴3-6均竖直设置,软沾火区3-2内第三输送辊道3-4的上部的每个第二喷嘴3-6的高度上下可调,硬沾火区3-1内的多个第一喷嘴3-5与软沾火区3-2内的多个第二喷嘴3-6交错设置。
[0020]本实施方式中,硬沾火区3-1、软沾火区3-2与后冷却区3-3内的喷嘴均由不同的变频水栗单独控制,硬沾火区3-1与软沾火区3-2重叠设置,节省了整个淬火炉的占用空间,硬沾火区3-1内的第三输送辊道3-4的上部和下部的每个第一喷嘴3-5的中心轴线与竖直方向倾斜一定角度,以防止水顺着板材6的表面回流到炉区,对于板材6的厚度大于35mm的板材,只对其进行硬沾火,即只启动硬沾火区3-1内的多个第一喷嘴3-5;对于板材6的厚度小于35_且大于8_的板材,只对其进行软沾火,即只启动软沾火区3-2内的多个第二喷嘴3-6。
[0021]多个第一喷嘴3-5采用全锥形喷嘴,第一喷嘴3-5的型号为L = 4250.B = 410。多个第二喷嘴3-6采用扁平喷嘴,且第一喷嘴3-5和第二喷嘴3-6的布置形式避免板材6通过时产生漂浮,适当的喷嘴布置可以引导来自顶部倾斜喷嘴的水到达侧部并沿板材6的宽度流动到边部。多个变频水栗通过选择栗速,可以无级调节水流密度。且设置在第三输送辊道3-4上部和下部的喷嘴均独立操作。为了使板材6变形降至最低程度,使淬火速率最高,最佳操作参数输送速度,喷嘴压力和水流密度可以自动预选,依板材厚度与合金种类而定。
[0022]【具体实施方式】二:结合图6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加热炉2内第二输送辊道2-3的下方设置有喷嘴集管2-5,喷嘴集管2-5为管式喷嘴,管式喷嘴的上端设置有喷嘴帽。如此设置,确保气流分配的最优化。其他组成与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0023]【具体实施方式】三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