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性氰氨化钙防治西红柿根结线虫的方法及其用途与流程

文档序号:11625598阅读:49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业
技术领域
,具体是一种改性氰氨化钙防治西红柿根结线虫的方法及其用途。
背景技术
:蔬菜大棚是一种具有出色的保温性能的框架覆膜结构,它出现使得人们可以吃到反季节蔬菜。外膜很好地阻止内部蔬菜生长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的流失,使棚内具有良好的保温效果。农户种棚历史悠久,种植水平较高,种植收益较好,是贺兰县最早建设设施蔬菜示范区之一,目前经营日光温室已经成为广大种植户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径。自2008年开始部分蔬菜棚有根结级虫危害,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方法和药物。近3年由于外调种苗以及无防治措施栽培。已有15%以上蔬菜大棚感病,部分蔬菜作物发病直88%以上,严重影响了农户种植积极性和经济效益,而旦该虫害还有继续扩大危害加重向周边扩散的趋势,解决这一问题已迫在眉睫。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处理效果明显、提高品质、增产、节约成本的改性氰氨化钙防治西红柿根结线虫的方法及其用途,以解决上述
背景技术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改性氰氨化钙在制备防治西红柿根结线虫肥料中的用途,所述改性氰氨化钙按照质量百分比的成分包括硅0.47-1.4%、氧7.17-11.41%、碳18.3-24.33%、铝0.53-1.59%、钙39.34-50.26%、铁0.14-0.7%、镁0.18-0.6%、氮18.46-23.01%。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改性氰氨化钙按照质量百分比的成分包括硅0.83%、氧9.26%、碳21.46%、铝0.92%、钙45.68%、铁0.31%、镁0.46%、氮21.08%。一种改性氰氨化钙防治西红柿根结线虫的方法,种植西红柿的过程包括整地、定植、浇水、追肥、除草、采收,整地时包括以下步骤:1)蔬菜大棚内每亩撒施2-3m3水稻秸秆或麦草秸秆;2)然后每亩施60-80公斤改性氰氨化钙;3)开沟起垄;4)双膜覆盖,蔬菜大棚内开沟起垄的地面覆盖地膜,蔬菜大棚外覆盖棚膜;5)蔬菜大棚内灌透水,然后保持蔬菜大棚内高温密闭19-24天,进行闷棚,其中闷棚时蔬菜大棚内空气温度10-56℃,露点温度5-42℃,地温19-42℃;6)揭膜:闷棚结束后揭去蔬菜大棚内地膜,打开温棚上下通风口,晾晒2-3天后定植西红柿苗。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步骤5)中闷棚的时间为15-30天。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能使改性氰氨化钙对红柿根结线虫的相对防效达85.16%,处理效果明显,提高品质,增产效果显著,极大节约农户防治成本。与常规对照区相比亩增产值5928.6元,增幅达31%;纯收益增加39.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为了找到根结线虫在该地区有效防控方法,拟在汉佐村5社危害严重的种植棚开展根结线虫防冶药剂筛选试验。1、试验地点:贺兰县金贵镇汉佐村5社2、试验材料2.1试验作物:黄瓜、甜瓜、番茄2.2参试药剂(1)20%丁硫克百威(2)线净(丁硫,毒死蜱颗粒剂)(3)1.8%阿维菌素+5%啶虫脒乳油(4)对照组,清水(5)改性氰氨化钙,所述改性氰氨化钙按照质量百分比的成分包括硅0.83%、氧9.26%、碳21.46%、铝0.92%、钙45.68%、铁0.31%、镁0.46%、氮21.08%。3、实验设计本试验每种作物共设5个处理,分别为处理1:20%丁硫克百威1000倍液溉根;处理2:线净在作物播种时采用沟施或穴施,每亩3-5公斤;处理3:1.8%阿维菌素+5%啶虫脒乳油各稀释1000倍液灌根;4:对照灌清水。处理5:上茬作物拉秧歇棚时全棚土壤按要求施入改性氰氨化钙并灌水扣双膜(棚膜、地膜)高温闷棚;处理1-4重复3次,每小区2垄,面积10-15m2,温室两边保留保护行。4、调查方法作物采收结束后将植株根部挖出,调查根结线虫为害情况,并分级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效。0级:根系无虫瘿;1级:根系有少量虫瘿;3级:2/3根系有虫瘿;5级:根系布满小虫瘿,并有次生虫瘿;7级;根系形成须根团病情指数=∑(各级病株数×相对应级别数)调查总株数×最高级级别数×100相对防效=(对照病情指数-处理病情指数)/对照病情指数×100%5、生育期调查调查出苗、定植、开花、结果、始收、终收期等生育期,同时进行产量测定:每小区选取5株进行测产,检验药剂对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6、试验设计每个处理3次重复,每次重复共2垄。7、生育期记载7.1施药期:3月26日黄瓜棚施药观察记载,甜瓜棚3月27日施药观察记载。7.2产量记载:黄瓜每垄定植38株,从4月2日开始收获黄瓜;甜瓜每垄24株,6月25日开始采收第一茬。黄瓜和甜瓜都按实际收获产量记载。表1黄瓜生育期记载表从表1可以看出:处理1、2、3产量相差不大,平均产量为986.4公斤,比对照高151.9公斤,高18.2%。说明在施用不同防治药剂情况下对黄瓜稳之有一定帮助。8、调查根结线生危害情况作物采收结束后每个处理取15株(每次重复取5株),分别现察危害症状。表2黄瓜根部危害调查表从表2看出:处理1、2、3处理间被害株率、单株虫瘿数、病情指数等指标都相差不大。三个处理相对于对照而言相对防效为36.9。根据相对防效可以判断出:三种类型药剂处理对黄瓜根结线虫防治效果一般。9、据观察显示:甜瓜全生育期没有表现出来植株危害症状,检查危害根部只见零星 虫瘿,对产量没有影响。可能该试验棚为初期感染根结线虫,还需试验进一步观察验证。10、处理5:改性氰氨化钙在作物上的表现另外安排未药剂处理且上茬作物危害症状较重的黄瓜试验棚,在9月10日黄瓜拉秧时调查发现,黄瓜被害株率为53.6%,单株虫瘿数为13.6个。黄瓜实际收获期只有46天,实际损失在38%以上。黄瓜拉秧后,对棚内土壤深翻灭茬,清理病残株。8月上旬对染虫棚进行太阳能双膜覆盖高温闷棚改性氰氨化钙灭菌杀虫处理。具体做法:10.1棚内撒施2-3m3麦草秸秆。10.2然后亩施80公斤改性氰氨化钙,同时加入其它常规化肥。10.3开沟起垄,增加土壤表面积,以利后期提温。10.4双膜覆盖,棚内地面覆盖地膜,棚外覆盖棚膜。10.5棚内灌透水,然后保持棚内高温密闭21天(9月27日—10月18日),用“室温娃娃”全程间隔1小时记载以下数据。表3温棚密闭处理记载表外界气温℃空气温度℃湿度%露点温度℃地温℃最大值26.455.479.841.241.6最小值1.210.544.55.319.1平均值8.725.966.5118.8628.7510.6揭膜:闷棚结束后揭去棚内地膜,打开温棚上下通风口,晾晒2-3天。10.7定植:按农户种植习惯定植番茄苗。10.8观察记载表4番茄始果期调查表根据表4看出:12月初调查番茄植株被害率为1.3%;2月底调查番茄植株被害率为7.8%;4月底拉秧调查番茄植株被害率为14.3%;拉秧后根部调查虫瘿数平均单株1.1个;病情指数为5.9,相对防效为85.16%。11、投入收益比较表5番茄产投比(注:投入为种苗、化肥、农膜、改性氰氨化钙、农药等投入,人工不计入)表4显示:番茄改性氰氨化钙处理后,折合亩投入3828.6元,纯收益21385.7元,投入产出比为1:6.6;番茄常规处理(去年同期未施改性氰氨化钙),折合亩投入3935.7元,纯收益15350元,投入产出比为1:4.9,且无畸形果、商品率高。试验结果表明:改性氰氨化钙处理产投比高于常规处理。12、试验结论经过三种作物5个处理结果来看,1-4的处理,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治根结线虫的危害,它的作用也仅限于在当季作物上局部(根部)控制虫害的危害,并不能从根本上把染虫棚 内的线虫彻底清除或降低到产生危害程度以下。处理5中改性氰氨化钙在番茄作物上试验结果表明:1、相对防效达85.16%,处理效果明显。2、极大节约农户防治成本。3、提高品质,增产效果显著。与常规对照区相比亩增产值5928.6元,增幅达31%;纯收益增加39.3%。4、根据处理5的试验方法,要达到更好的防治效果应在6-7月温棚歇棚期采用双膜覆盖全棚撒施60-80公斤改性氰氨化钙,再加稻、麦桔秆深翻,然后灌水密闭太阳能闷棚,这样能起到明显的控制和降低根结线虫在茄果类、葫芦科类蔬菜上的危害。注意:1、闷棚与地膜覆盖土壤有区别。闷棚方法主要是覆盖地膜对土壤熏蒸。番茄试验当中改性氰氨化钙处理时间偏晚,如果高温闷棚时间能安排在6-7月份,能改性氰氨化钙处理效果会更好。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