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锅及其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823202阅读:304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陶瓷材料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陶瓷锅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陶瓷锅由于其密封性和保温效果好广受人们喜爱,用陶瓷锅煲的汤、羹和炖品保持其原滋原味,汤、羹和炖品类的食物一般温喝,陶瓷锅由于其传导性差,故而较其他锅类可以满足保温较好的要求。现有技术中,陶瓷锅一般由一般岩石或泥土,外加釉彩烧制而成,由于釉彩中含有铅,在加热时会释放出铅,而铅对人体有害,且传统的陶瓷锅加热时不能释放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陶瓷锅及其制作方法,它可以解决传统陶瓷锅不能提供人体所需微量元素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种陶瓷锅,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材料制成:富硒土40~60份,氧化铝20~40份,锂辉石30~50份,氧化镁20~30份,氧化锆30~35份,膨润土10~15份,水50~60份。

上述技术方案中,更具体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材料制成:富硒土50份,氧化铝30份,锂辉石40份,氧化镁25份,氧化锆33份,膨润土12份,水55份。

一种陶瓷锅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将富硒土、氧化铝、锂辉石、氧化镁、氧化锆和膨润土混合,捣成粉状,加入水,搅拌混合均匀成泥状;

B.将A步骤中的泥成型为锅状;

C.将B步骤的锅晾干,放入利桶上,所述利桶放置于转动的车盘上,旋转车盘,用到刀旋削锅内外面;

D.将C步骤成型的锅放入窑中煅烧,烧窑的温度为:1000~1300℃,烧窑的时间为:20~24小时。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在陶瓷锅的原材料中加入富硒土、氧化铝、氧化镁,这些材料加热过程中容易分离出硒离子,铝离子,镁离子,这些微量元素可以补充到人体中吸收;

2.在陶瓷锅制作中不添加釉彩工艺,避免了釉彩中含有铅的成分进入人体,从而保证了人体健康。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

实施例1:

一种陶瓷锅,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材料制成:富硒土40份,氧化铝20份,锂辉石30份,氧化镁20份,氧化锆30份,膨润土10份,水50份。

一种陶瓷锅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 练泥:将富硒土、氧化铝、锂辉石、氧化镁、氧化锆和膨润土混合,捣成粉状,加入水,搅拌混合均匀成泥状;

B. 拉坯:将A步骤中的泥成型为锅状;

C. 利坯:将B步骤的锅晾干,放入利桶上,所述利桶放置于转动的车盘上,旋转车盘,用到刀旋削锅内外面,使得锅的表面光滑,厚度均匀;

D. 烧窑:将C步骤成型的锅放入窑中煅烧,烧窑的温度为:1000℃,烧窑的时间为:20小时。

将经过烧窑工艺的锅取出冷却,即可得到陶瓷锅。

实施例2:

一种陶瓷锅,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材料制成:富硒土60份,氧化铝40份,锂辉石50份,氧化镁30份,氧化锆35份,膨润土15份,水60份。

一种陶瓷锅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 练泥:将富硒土、氧化铝、锂辉石、氧化镁、氧化锆和膨润土混合,捣成粉状,加入水,搅拌混合均匀成泥状;

B. 拉坯:将A步骤中的泥成型为锅状;

C. 利坯:将B步骤的锅晾干,放入利桶上,所述利桶放置于转动的车盘上,旋转车盘,用到刀旋削锅内外面,使得锅的表面光滑,厚度均匀;

D. 烧窑:将C步骤成型的锅放入窑中煅烧,烧窑的温度为:1300℃,烧窑的时间为:24小时。

将经过烧窑工艺的锅取出冷却,即可得到陶瓷锅。

实施例3:

一种陶瓷锅,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材料制成: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材料制成: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材料制成:富硒土50份,氧化铝30份,锂辉石40份,氧化镁25份,氧化锆33份,膨润土12份,水55份。

一种陶瓷锅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 练泥:将富硒土、氧化铝、锂辉石、氧化镁、氧化锆和膨润土混合,捣成粉状,加入水,搅拌混合均匀成泥状;

B. 拉坯:将A步骤中的泥成型为锅状;

C. 利坯:将B步骤的锅晾干,放入利桶上,所述利桶放置于转动的车盘上,旋转车盘,用到刀旋削锅内外面,使得锅的表面光滑,厚度均匀;

D. 烧窑:将C步骤成型的锅放入窑中煅烧,烧窑的温度为:1300℃,烧窑的时间为:24小时。

将经过烧窑工艺的锅取出冷却,即可得到陶瓷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