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梯度结构多孔陶瓷材料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651801阅读:155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多孔陶瓷制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梯度结构多孔陶瓷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多孔陶瓷材料具有较高的气孔率、较大的比表面积以及可以调节的气孔形状、孔径和气孔分布等特点,是一类环保型绿色材料和结构功能材料,可作为保温隔热材料、过滤器材料、催化剂载体、吸音和透波材料等在在生物医学、石油化工、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和应用前景,目前大多研究集中于单一孔径、孔隙率的无序多孔陶瓷材料的研制,但无法满足对具有梯度可变性孔结构的陶瓷材料的需求,梯度结构的多孔陶瓷是多孔陶瓷的制造难点。

比如在功能材料领域,多孔陶瓷将雷达吸波材料与微观结构设计相结合,不但可大大减轻材料的质量,而且利用多孔特性可以进行电磁波的散射。如果能将具有电磁损耗功能的电子陶瓷粉体制备成为梯度多孔陶瓷,渐变的孔结构可实现不同波段电磁波的吸收,从而可大大提高结构吸波的效率和可控性。然而目前有关梯度结构多孔陶瓷用于吸波材料的报道基本没有。

以聚合物微球为模板制备多孔陶瓷通常采用干压成型的方法,具体操作步骤为:将微球涂敷料浆后置于模具内干压成型,干燥后再烧结成陶瓷。这种工艺涂敷量不连续的话,容易造成多孔陶瓷的缺陷,干压法可以制备均质多孔陶瓷,对于梯度结构可控的多孔陶瓷的制备有一定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孔结构有序渐变,质量更加稳定的梯度结构多孔陶瓷材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以不同粒径单分散聚合物微球作为模板,按照比例加入陶瓷粉体、粘结剂、塑型剂、分散剂,使用挤出成型工艺分别制备出不同孔结构的多孔陶瓷薄膜,将陶瓷薄膜在模具中按照设计的梯度结构进行叠层后热压成型,脱模后进行高温烧结得到结构梯度变化的多孔陶瓷材料,具体的制备步骤如下:

(1)选用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或酚醛微球作为模板,按照设计要求与陶瓷粉体按照比例混合均匀;

(2)按照挤出成型工艺配方向挤出机内加入粘结剂、塑型剂以及分散剂,温度升至180-220℃,混炼均匀后加入步骤(1)中的混合粉料,充分混炼均匀后挤出成型陶瓷薄膜,薄膜厚度在0.1-0.3mm之间。其中,粘结剂为甲基纤维素,加入量为粉体质量的16-20%,塑形剂为甘油,加入量为粉体质量的1-1.4%,分散剂为油酸,加入量为粉体质量的0.6-1%;

(3)按照设计要求更换单分散微球的粒径或体积比例,重复步骤(1)-(2)制备其它不同孔结构的陶瓷薄膜;

(4)将不同孔结构的陶瓷薄膜按照设计要求的梯度在模具内进行叠层,升温至150-200℃,压力0.5-2mpa,保温保压2-5h,热压成型多孔陶瓷素坯,冷却后脱模干燥;

(5)将多孔陶瓷素坯置于高温马弗炉内按照1℃/min的升温速率缓慢升至600℃,保温3h进行排胶,再将材料转移至高温石墨化炉内,升温至多孔陶瓷材料的烧结温度,保温3-6h,得到梯度结构多孔陶瓷。

所述的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或酚醛微球模板为实心球,粒径在50μm-650μm之间。

挤出成型用的粘结剂为甲基纤维素,加入量为粉体质量的18%,塑形剂为甘油,加入量为粉体质量的1.2%,分散剂为油酸,加入量为粉体质量的0.8%。

本发明的优点和特点:

(1)本发明以单分散微球为模板,采用挤出成型制备的多孔陶瓷薄膜孔结构及厚度精确可控,便于电结构的设计和实现。

(2)本发明通过电子陶瓷粉体在结构上的梯度渐变进行吸波,实现了功能和结构的一体化。

(3)挤出成型制备多孔陶瓷薄膜生产连续、质量稳定、自动化程度高,适于批量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梯度结构多孔陶瓷材料的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以不同粒径单分散聚合物微球作为模板,按照比例加入陶瓷粉体、粘结剂、塑型剂、分散剂,使用挤出成型工艺分别制备出不同孔结构的多孔陶瓷薄膜,将陶瓷薄膜在模具中按照设计的梯度结构进行叠层后热压成型,脱模后进行高温烧结得到结构梯度变化的多孔陶瓷材料,具体的制备步骤如下:

(1)选用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或酚醛微球作为模板,按照设计要求与陶瓷粉体按照比例混合均匀;

(2)按照挤出成型工艺配方向挤出机内加入粘结剂、塑型剂以及分散剂,温度升至180-220℃,混炼均匀后加入步骤(1)中的混合粉料,充分混炼均匀后挤出成型陶瓷薄膜,薄膜厚度在0.1-0.3mm之间。其中,粘结剂为甲基纤维素,加入量为粉体质量的16-20%,塑形剂为甘油,加入量为粉体质量的1-1.4%,分散剂为油酸,加入量为粉体质量的0.6-1%;

(3)按照设计要求更换单分散微球的粒径或体积比例,重复步骤(1)-(2)制备其它不同孔结构的陶瓷薄膜;

(4)将不同孔结构的陶瓷薄膜按照设计要求的梯度在模具内进行叠层,升温至150-200℃,压力0.5-2mpa,保温保压2-5h,热压成型多孔陶瓷素坯,冷却后脱模干燥;

(5)将多孔陶瓷素坯置于高温马弗炉内按照1℃/min的升温速率缓慢升至600℃,保温3h进行排胶,再将材料转移至高温石墨化炉内,升温至多孔陶瓷材料的烧结温度,保温3-6h,得到梯度结构多孔陶瓷。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的内容,但本发明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

实施例1

(1)选用中位径为0.5μm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作为模板,与1kg纳米sic粉体按照1:2的体积比例混合均匀;

(2)按照挤出工艺配方向挤出机内加入甲基纤维素180g,甘油12g,油酸8g,温度升至180℃,混炼均匀后加入(1)中的混合粉料,充分混炼均匀后挤出成型法制备厚度在0.1mm的sic多孔陶瓷薄膜;

(3)分别按照聚苯乙烯微球与纳米sic粉体1:3、1:4、1:5的体积比例,按照上述(1)-(2)步骤挤出成型法制备不同孔结构的,厚度在0.1mm的sic多孔陶瓷薄膜;

(4)将不同孔结构的陶瓷薄膜在模具内按设计要求顺序叠层,在压机上热压成型孔结构梯度渐变的陶瓷素坯,保持温度150℃,压力0.5mpa,5h后冷却、脱模、干燥;

(5)将多孔陶瓷素坯置于高温马弗炉内按照1℃/min的升温速率缓慢升至600℃,保温3h进行排胶,再将材料转移至高温石墨化炉内按照100℃/h的速率升温至1700℃,高温烧结3h得到梯度结构的sic多孔陶瓷。

实施例2

(1)选用中位径为50nm单分散酚醛微球作为模板,与1kg纳米tib2粉体按照1:1的体积比例混合均匀;

(2)按照挤出成型工艺配方向挤出机内加入甲基纤维素200g,加入甘油14g,加入油酸10g,温度升至220℃,混炼均匀后加入步骤(1)中的混合粉料,充分混炼均匀后挤出厚度为0.2mm的陶瓷薄膜;

(3)分别将微球模版更换为中位径为100nm、150nm的单分散酚醛微球,重复步骤(1)-(2)制备其它不同孔结构的厚度为0.2mm的陶瓷薄膜;

(4)将不同孔结构的陶瓷薄膜按照设计要求的梯度在模具内进行叠层,升温至180℃,压力2mpa,保温保压3h,热压成型多孔陶瓷素坯,冷却后脱模干燥;

(5)将多孔陶瓷素坯置于高温马弗炉内按照1℃/min的升温速率缓慢升至600℃,保温3h进行排胶,再将材料转移至高温石墨化炉内按照100℃/min速度升温至2500℃,保温4h,得到梯度结构tib2多孔陶瓷。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