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3D曲面玻璃热压设备的推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16412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应用于3D曲面玻璃热压设备的推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压设备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应用于3D曲面玻璃热压设备的推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手机的发展,除了三星、LG推出了曲面屏智能手机,像苹果推出的智能手机则更多的采用边沿带圆弧倒角的非平面玻璃,即玻璃中间区域为平面且在边缘部位采用曲面进行过渡,上述这些非平面玻璃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智能手机3D曲面玻璃的涉及和使用范畴。

现有技术中,对3D曲面玻璃的加工通常使用专用的热压设备,该设备利用预热、热压、急冷及液冷通道缓冷的工序完成3D曲面玻璃的加工,存在的缺陷在于缓冷时间短,成型后的3D曲面玻璃性能不稳定。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3D曲面玻璃热压设备的推杆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缓冷时间短、以致于成型后的3D曲面玻璃性能不稳定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应用于3D曲面玻璃热压设备的推杆装置,其中,包括:液冷通道、推杆结构及氮冷隧道;所述推杆结构设置于所述液冷通道靠近氮冷隧道一端,包括:第一驱动源、第二驱动源、氮冷隧道驱动杆、氮冷隧道转动推杆及双位推杆;

所述第一驱动源设置于液冷通道外,用于推动所述第二驱动源、氮冷隧道驱动杆、氮冷隧道转动推杆及双位推杆移动一个行程位后复位;

所述第二驱动源连接于第一驱动源,并设置于所述液冷通道外,用于带动所述氮冷隧道驱动杆及氮冷隧道转动推杆旋转;

所述氮冷隧道驱动杆驱动连接于所述第二驱动源,并贯穿所述液冷通道外壳设置;

所述双位推杆一端可转动连接于氮冷隧道驱动杆,另一端悬空;

所述氮冷隧道转动推杆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氮冷隧道转动推杆皆固定连接于所述氮冷隧道驱动杆。

优选方案中,所述的应用于3D曲面玻璃热压设备的推杆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驱动源输出侧设置有一第一氮冷隧道滑动导轨,所述第一氮冷隧道滑动导轨上设置有一连接滑块,所述连接滑块下端可移动适配于所述第一氮冷隧道滑动导轨,上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驱动源;所述第一氮冷隧道滑动导轨的前后两端皆设置有限位块。

优选方案中,所述的应用于3D曲面玻璃热压设备的推杆装置,其中,所述氮冷隧道内设置有多个第二氮冷隧道滑动导轨,每个所述第二氮冷隧道滑动导轨上适配有一氮冷隧道滑动块,所述氮冷隧道滑动块上端设置有一固定连接块,所述固定连接块设置有一固定连接孔,所述氮冷隧道驱动杆呈圆柱型,所述固定连接孔的直径适配于所述氮冷隧道驱动杆的直径。

优选方案中,所述的应用于3D曲面玻璃热压设备的推杆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氮冷隧道滑动导轨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二氮冷隧道滑动导轨分别位于氮冷隧道的前部及后部。

优选方案中,所述的应用于3D曲面玻璃热压设备的推杆装置,其中,所述固定连接块与所述氮冷隧道滑动块一体成型。

优选方案中,所述的应用于3D曲面玻璃热压设备的推杆装置,其中,所述固定连接块与所述氮冷隧道滑动块可拆卸连接。

优选方案中,所述的应用于3D曲面玻璃热压设备的推杆装置,其中,所述氮冷隧道转动推杆螺纹连接于所述氮冷隧道驱动杆。

优选方案中,所述的应用于3D曲面玻璃热压设备的推杆装置,其中,所述氮冷隧道驱动杆在每个氮冷隧道转动推杆连接处设置有一接触平面,所述接触平面贴合于所述氮冷隧道转动推杆底端。

优选方案中,所述的应用于3D曲面玻璃热压设备的推杆装置,其中,所述双位推杆与所述氮冷隧道驱动杆之间设置有一连接环,所述连接环套设于氮冷隧道驱动杆,而螺纹连接双位推杆。

优选方案中,所述的应用于3D曲面玻璃热压设备的推杆装置,其中,所述连接环两侧各固定有一限位环,所述限位环螺纹连接于所述氮冷隧道驱动杆。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应用于3D曲面玻璃热压设备的推杆装置,由于采用了推杆结构及氮冷隧道,使得经过液冷通道缓冷后的3D曲面玻璃,可在推杆结构的带动下,逐步经过氮冷隧道,延长缓冷时间,提高3D曲面玻璃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应用于3D曲面玻璃热压设备的推杆装置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应用于3D曲面玻璃热压设备的推杆装置较佳实施例中推车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应用于3D曲面玻璃热压设备的推杆装置较佳实施例中推料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应用于3D曲面玻璃热压设备的推杆装置较佳实施例中推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图4中局部A的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图4中局部B的放大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图4中局部C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应用于3D曲面玻璃热压设备的推杆装置,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应用于3D曲面玻璃热压设备的推杆装置包括:液冷通道600、氮冷隧道700及设置于二者之间的推杆结构840,所述液冷通道一侧设置有推车结构820,与推车结构820垂直一侧设置有推料结构830。

所述液冷通道600用于对保压冷却后的3D曲面玻璃进行缓冷,已是现有技术,但有所不同的是,所述液冷通道600外侧的液冷通道外壳上设置有透明观察窗601,所述透明观察窗601是为了便于观察液冷通道内的模具运行状况而设置,也可以用于在故障发生时,及时明确故障确定初步解决方案。

依附于液冷通道600设置的推车结构820及推料结构830是之前未有的改进之处,如图2所示,所述推车结构820包括:第五驱动源821及载行车822,所述第五驱动源821设置于液冷通道外,第五驱动源821的输出轴贯穿所述液冷通道外壳设置;所述载行车822连接于所述第五驱动源821的输出轴,用于在第五驱动源821的驱动下往返于所述成型腔及液冷通道之间,载行车822的上端面是一尺寸足以放置3D曲面成型模具的平面。

所述载行车822下端设置有两个载行车导轨823,载行车822下端适配两个载行车导轨823连接有四个载行车滑块824。当3D曲面玻璃成型模具被运送至成型腔内的最后一个工位(对应于第二冷却模组,该文中未图示)时,所述载行车822在第五驱动源821的驱动下,带动四个载行车滑块824分别沿两个载行车导轨823向成型腔方向移动,最终停止后,载行车822将相当于成型腔最后一个工位后的另一工位,等待3D曲面玻璃成型模具被推动至载行车822后,载行车822在第五驱动源821的带动下复位,到达液冷通道600的首端。所述第五驱动源821可以选择为气缸或电机。

而推料结构830的作用就是将3D曲面玻璃成型模具由液冷通道600的首端推动至其尾端,如图3所示,推料结构830包括:包括一推料气缸831、一导向环832、一导向杆833及一推动块834;所述推料气缸831垂直于所述第五驱动源821设置,推料气缸831的输出轴则贯穿液冷通道外壳设置;所述导向环832的轴心与推料气缸831输出轴的轴心高度相同且相平行,所述导向杆833可移动设置于导向环832内且贯穿液冷通道外壳设置;所述推料块834连接于所述导向杆833及推料气缸831输出轴位于液冷通道600内的端部,用于推动所述载行车上的3D曲面成型模具向液冷通道600的另一端移动。

本实用新型增加了氮冷隧道700及推杆结构840,所述氮冷隧道700的原理是内部充斥氮气,利用氮气进行3D曲面玻璃成型模具的缓慢冷却,进而对3D曲面玻璃成型模具内的3D曲面玻璃缓慢冷却,但需要注意的是,原本输入的氮气并不具备冷却功能,也就是说,氮气源所输入的氮气与3D曲面玻璃成型模具的温度相差不大,在氮气与氮冷隧道外壳进行冷热交换后降低了自身温度后,才可对3D曲面玻璃成型模具进行降温,而氮冷隧道外壳的温度受控于流淌于其内的冷却液,所述冷却液可以选择为水。也就是说,氮冷隧道外壳需设置液冷流道即冷却液循环流动的通道(液冷流道的设置可参照现有技术中液冷通道外壳上的冷却液循环流道设置,未图示)。

如图4至图7所示,所述推杆结构840包括:第一驱动源841、第二驱动源842、氮冷隧道驱动杆843、氮冷隧道转动推杆844及双位推杆845;所述第一驱动源841设置于液冷通道外,用于推动所述第二驱动源842、氮冷隧道驱动杆843、氮冷隧道转动推杆844及双位推杆845移动一个行程位后复位;所述第二驱动源842连接于第一驱动源841,并设置于所述液冷通道外,用于带动所述氮冷隧道驱动杆843及氮冷隧道转动推杆844旋转;所述氮冷隧道驱动杆843驱动连接于所述第二驱动源842,并贯穿所述液冷通道外壳设置;所述双位推杆845一端可转动连接于氮冷隧道驱动杆843,另一端悬空;所述氮冷隧道转动推杆844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氮冷隧道转动推杆844皆固定连接于所述氮冷隧道驱动杆843。

所述第一驱动源841输出侧设置有一第一氮冷隧道滑动导轨846,所述第一氮冷隧道滑动导轨846上设置有一连接滑块847,所述连接滑块847下端可移动适配于所述第一氮冷隧道滑动导轨846,上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驱动源842;所述第一氮冷隧道滑动导轨846的前后两端皆设置有限位块846a,如图7所示。

所述氮冷隧道内设置有多个第二氮冷隧道滑动导轨848,每个所述第二氮冷隧道滑动导轨848上适配有一氮冷隧道滑动块849,所述氮冷隧道滑动块849上端设置有一固定连接块849a,所述固定连接块849a设置有一固定连接孔(被氮冷隧道驱动杆843遮挡,未标示),所述氮冷隧道驱动杆843呈圆柱型,所述固定连接孔的直径适配于所述氮冷隧道驱动杆843的直径。

所述第二氮冷隧道滑动导轨848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二氮冷隧道滑动导轨848分别位于氮冷隧道的前部及后部。具体实施时,可设置氮冷隧道转动推杆844为14个,而将位于前部的第二氮冷隧道滑动导轨848设置于第四个氮冷隧道转动推杆844与第五个氮冷隧道转动推杆844之间,将位于后部的第二氮冷隧道滑动导轨848设置于第十二个氮冷隧道转动推杆844与第十三个氮冷隧道转动推杆844之间。该处所述的第一个至第十四个是由第一驱动源841一侧向另一侧逐一递增的。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驱动源841也好,第二驱动源842也好,亦或是其他驱动源也好,都可选择为气缸或电机,具体的使用情况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本实用新型不做具体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固定连接块与所述氮冷隧道滑动块849一体成型,或者二者进行可拆卸连接,优选方案为将二者设置为可拆卸连接,因为二者形状相差较大,不利于一次性成型,形状较为复杂导致成本较高。

本实用新型在进一步地较佳实施例中还设置了:所述氮冷隧道转动推杆844螺纹连接于所述氮冷隧道驱动杆843,是因为氮冷隧道转动推杆844更适于批量生产,开模铸造成本更低,且螺纹连接更方便维护维修;若设置该处为螺纹连接,则本实用新型适配的设置有如下改进:所述氮冷隧道驱动杆843在每个氮冷隧道转动推杆844连接处设置有一接触平面843a,如图5所示,所述接触平面843a贴合于所述氮冷隧道转动推杆844底端;也就是说,在所述连接处切除部分材料,使切除后的部分形成一平面,以加强氮冷隧道驱动杆843与氮冷隧道转动推杆844的贴合紧密性及连接稳定性。

所述双位推杆845的具体设置为:所述双位推杆845与所述氮冷隧道驱动杆843之间设置有一连接环845a,如图6所示,所述连接环845a套设于氮冷隧道驱动杆843,而螺纹连接双位推杆845;更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环845a两侧各固定有一限位环845b,所述限位环845b螺纹连接于所述氮冷隧道驱动杆843。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例如所述旋转速度设定模块的旋转速度设置方式等,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