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底调节法制备单环氧封端聚硅氧烷改性明胶梯度膜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9660587阅读:来源:国知局
为177°C和213°C,说明改性明胶膜有微相分离结构;扫描电子显微镜-能量色散谱分析表明硅元素在膜中无序分布。
[0041]实施例15:
所描述方法与实施例2 —致,唯一不同是单环氧封端聚硅氧烷的用量更换为明胶分子中伯氨基摩尔量的1.5倍。
[0042]将白色产物与去离子水按照质量比为1:1的比例混合均匀,加然后按照混合液与乙醇体积比为3:1的比例混合均匀,量取0.5ml混合溶液滴加到明胶基底上,于40°C常压烘箱内烘干,得到改性明胶膜。接触角测试表明,原料明胶膜的接触角为75°,改性后明胶膜的接触角增加为85°;差热量热扫描仪测试表明,原料明胶膜的Tg为223°C,改性后明胶膜的出现2个Tg,分别为165°C和212°C,说明改性明胶膜有微相分离结构;扫描电子显微镜-能量色散谱分析表明硅元素在膜中无序分布。
[0043]实施例16:
所描述方法与实施例2 —致,唯一不同是混合溶的量取体积更换为0.8ml。
[0044]将白色产物与去离子水按照质量比为1:1的比例混合均匀,加然后按照混合液与乙醇体积比为3:1的比例混合均匀,量取0.8ml混合溶液滴加到聚四氟乙烯基底上,用液氮冻住,然后冷冻干燥,得到改性明胶膜。接触角测试表明,原料明胶膜的接触角为72°,改性后明胶膜的接触角增加为96°;差热量热扫描仪测试表明,原料明胶膜的Tg为223°C,改性后明胶膜的出现2个Tg,分别为134°C和231°C,说明改性明胶膜有微相分离结构;扫描电子显微镜-能量色散谱分析表明硅元素从膜底表面到顶表面呈现梯度变化。
[0045]实施例17:
所描述方法与实施例4 一致,唯一不同是更换为加入lg明胶(占溶液总质量的1%)。
[0046]将白色产物与去离子水按照质量比为1:1的比例混合均匀,加然后按照混合液与乙醇体积比为3:1的比例混合均匀,量取0.5ml混合溶液滴加到聚四氟乙烯基底上,用液氮冻住,然后冷冻干燥,得到改性明胶膜。接触角测试表明,原料明胶膜的接触角为75°,改性后明胶膜的接触角增加为74°;差热量热扫描仪测试表明,原料明胶膜的Tg为223°C,改性后明胶膜的出现2个Tg,分别为187°C和227°C,说明改性明胶膜有微相分离结构;扫描电子显微镜-能量色散谱分析表明硅元素在膜中无序分布。
[0047]实施例18:
所描述方法与实施例4 一致,唯一不同是更换为加入3g明胶(占溶液总质量的3%)。
[0048]将白色产物与去离子水按照质量比为1:1的比例混合均匀,加然后按照混合液与乙醇体积比为3:1的比例混合均匀,量取0.5ml混合溶液滴加到聚四氟乙烯基底上,用液氮冻住,然后冷冻干燥,得到改性明胶膜。接触角测试表明,原料明胶膜的接触角为75°,改性后明胶膜的接触角增加为83°;差热量热扫描仪测试表明,原料明胶膜的Tg为223°C,改性后明胶膜的出现2个Tg,分别为169°C和217°C,说明改性明胶膜有微相分离结构;扫描电子显微镜-能量色散谱分析表明硅元素在膜中无序分布。
[0049]实施例19:
所描述方法与实施例4 一致,唯一不同是更换为加入7g明胶(占溶液总质量的7%)。
[0050]将白色产物与去离子水按照质量比为1:1的比例混合均匀,加然后按照混合液与乙醇体积比为3:1的比例混合均匀,量取0.5ml混合溶液滴加到聚四氟乙烯基底上,用液氮冻住,然后冷冻干燥,得到改性明胶膜。接触角测试表明,原料明胶膜的接触角为75°,改性后明胶膜的接触角增加为85°;差热量热扫描仪测试表明,原料明胶膜的Tg为223°C,改性后明胶膜的出现2个Tg,分别为176°C和214°C,说明改性明胶膜有微相分离结构;扫描电子显微镜-能量色散谱分析表明硅元素在膜中无序分布。
[0051]实施例20:
所描述方法与实施例4 一致,唯一不同是更换为加入10g明胶(占溶液总质量的10%)。
[0052]将白色产物与去离子水按照质量比为1:1的比例混合均匀,加然后按照混合液与乙醇体积比为3:1的比例混合均匀,量取0.5ml混合溶液滴加到聚四氟乙烯基底上,用液氮冻住,然后冷冻干燥,得到改性明胶膜。接触角测试表明,原料明胶膜的接触角为75°,改性后明胶膜的接触角增加为78°;差热量热扫描仪测试表明,原料明胶膜的Tg为223°C,改性后明胶膜的出现2个Tg,分别为185°C和224°C,说明改性明胶膜有微相分离结构;扫描电子显微镜-能量色散谱分析表明硅元素在膜中无序分布。
[0053]实施例21:
所描述方法与实施例4 一致,唯一不同是更换为加入0.lg表面活性剂(占溶液总质量的 0.1%)。
[0054]将白色产物与去离子水按照质量比为1:1的比例混合均匀,加入NaOH调节混合液pH至10,量取0.5ml混合溶液滴加到明胶基底上,用液氮冻住,然后冷冻干燥,得到改性明胶膜。接触角测试表明,原料明胶膜的接触角为72°,改性后明胶膜的接触角为73°,改性后明胶膜疏水性没有明显变化;差热量热扫描仪测试表明,原料明胶膜的Tg为223°C,改性后明胶膜的出现1个Tg,为225°C;扫描电子显微镜-能量色散谱分析表明硅元素在膜中无序分布ο
[0055]实施例22:
所描述方法与实施例4 一致,唯一不同是更换为加入0.5g表面活性剂(占溶液总质量的 0.5%)。
[0056]将白色产物与去离子水按照质量比为1:1的比例混合均匀,加入NaOH调节混合液pH至10,量取0.5ml混合溶液滴加到明胶基底上,用液氮冻住,然后冷冻干燥,得到改性明胶膜。接触角测试表明,原料明胶膜的接触角为72°,改性后明胶膜的接触角为89°,改性后明胶膜疏水性没有明显变化;差热量热扫描仪测试表明,原料明胶膜的Tg为223°C,改性后明胶膜的出现2个Tg,分别为191 °C和225°C ;扫描电子显微镜_能量色散谱分析表明娃元素在膜中无序分布。
【主权项】
1.基底调节法制备单环氧封端聚硅氧烷改性明胶梯度膜,该梯度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90~250°C,硅氧烷组分的浓度在膜纵向方向上呈现梯度分布,从低表面到顶表面硅元素的质量百分含量的变化范围为0~20%。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底调节法制备单环氧封端聚硅氧烷改性明胶梯度膜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如下: (1)将表面活性剂烷基硫酸钠溶解于水中配制成水溶液,调节其温度在40?60°C,调节质量百分浓度为0.1?0.5%,其中烷基硫酸钠的烷基链长度为12、14或16 ; (2)向表面活性剂溶液中加入明胶,明胶的用量为溶液质量的1?10%,调节体系pH为8?11,搅拌4?8h ; (3)继续搅拌,分1?8批加入分子量为500的单环氧封端聚硅氧烷,单环氧封端聚硅氧烷的用量为明胶分子中伯氨基摩尔量的0.1-1.5倍,于40?60°C反应12?30h,得到白色乳状液,其中白色乳状液的质量浓度为1~30% ; (4)将乳白色溶液低温离心,取中层产物,加入去离子水混合,去离子水的用量为中层产物质量的1~10倍,得到白色浊液; (5 )向白色浊液中加入乙醇,混合均匀,乙醇与反应液的体积比为(3?5 ): 1,量取0.5?0.8 ml混合液分别滴加在聚四氟乙烯、明胶、硅片、玻璃等基底上,静置12?18h,置于40?50°C烘箱内烘干,得到梯度膜。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基底调节法制备单环氧封端聚硅氧烷改性明胶梯度膜。将表面活性剂烷基硫酸钠溶解于水中配制成水溶液,在40~60℃、pH为8~11的条件下搅拌1~2h,加入明胶,搅拌4~8h,加入分子量为500的单环氧封端聚硅氧烷,得到单环氧封端聚硅氧烷改性明胶溶液。将单环氧封端聚硅氧烷改性明胶溶液低温离心,取分层后的中间层加水混合均匀后,加入一定比例的乙醇,混合均匀后,量取混合后的溶液滴加到不同基底上,静置12~18h,置于40~50℃烘箱内烘干,得到梯度膜。该梯度膜具有组分浓度在纵向切面呈现梯度变化,膜拉伸强度高、疏水性好、柔软等特点。
【IPC分类】C08J5/18, C08L83/06, C08L89/00
【公开号】CN105419350
【申请号】CN201510970527
【发明人】李静, 许静, 班青, 李天铎, 岳磊
【申请人】齐鲁工业大学
【公开日】2016年3月23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22日
当前第3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