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纺织工业废水处理的微生物菌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528663阅读:44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纺织工业废水处理的微生物菌剂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纺织工业废水处理的微生物菌剂,属于废水处理技术领域。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述的微生物菌剂的配方如下: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二甲基辛基溴化铵10?15份、葡萄糖12?30份、磷酸二氢钾2?5份、磷酸酯淀粉20?25份、硫酸镁3?8份、硫酸铁1?4份、混合菌液30?50份、水15?25份。所述的混合菌液为枯草芽孢杆菌杆菌、解淀粉芽胞杆菌、施氏假单胞菌、深红酵母菌和光合细菌混合培养物,本发明各微生物之间合理配伍,共生协调,互不拮抗,生物量大,繁殖快。
【专利说明】
一种用于纺织工业废水处理的微生物菌剂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纺织工业废水处理的微生物菌 剂。
【背景技术】
[0002] 纺织印染废水工业是一个用水量大、废水有机含量高,污染高的行业。蓝晨环保作 为国内工业有机废水废气处理系统专业服务企业,被美誉为工业废水系统医生。蓝晨环保 科技有限公司通过独立、创新、专业的知识为客户提供专家级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系统 整体解决方案,以满足客户的业务需要。
[0003] 纺织印染废水主要来源于浆(织布)废水、精炼废水、漂白废水、丝光废水、染色废 水、印花废水、整理废水等工序。废水水量大,含大量碱类,PH值高,水中还含有大量悬浮纤 维肩粒、染料、助剂、浆料、整理剂等,因此色度大,有机物含量高,并含有重金属毒物来自 铜、铅、锌、铬、汞、氰离子,若不经治理直接排放,将会对水体和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对纺 织印染废水的治理,首先也应该以防为主,积极改造生产工艺和设备,减少废物和废料的产 生;通过逆流用水和重复用水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提高水的回用率;回用染化原料,降 低生产成本,又减轻环境污染,一举多得,最终的废水再经处理排放。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纺织工业废水处理的微生物菌剂,本发明各微生物 之间合理配伍,共生协调,互不拮抗,生物量大,繁殖快。
[0005] -种用于纺织工业废水处理的微生物菌剂,其配方如下: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二甲 基辛基溴化铵10-15份、葡萄糖12-30份、磷酸二氢钾2-5份、磷酸酯淀粉20-25份、硫酸镁3-8 份、硫酸铁1-4份、混合菌液30-50份、水15-25份。
[0006] 所述生物制剂中还包括吐温80 1-5份、紫花地丁提取物10-15份。其中紫花地丁提 取物的制备方法为:取处方量紫花地丁碎成粗粉,按照粗粉总重量的4~9倍加入体积浓度 为40 %~95 %的乙醇溶液,回流提取三次,回流时间为2~5h,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冷却过 滤,用水洗涤,干燥后即得紫花地丁提取物
[0007] 所述混合菌液采用枯草芽孢杆菌杆菌(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编号CICC 23585)、解淀粉芽胞杆菌(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编号QCC ?23586)、施氏假单 胞菌(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编号CICC ?23621)、深红酵母菌(中国工业微生物菌 种保藏中心,编号CICC _@32918)以及光合细菌组合而成。上述微生物在混合培养是生长良 好,相互共存,生成的混合菌液在处理纺织工业废水时具有显著的协同作用。
[0008] 所述混合菌液中枯草芽孢杆菌杆菌、解淀粉芽胞杆菌、施氏假单胞菌、深红酵母 菌、光合细菌的配比是1:1:2:3: 4。所述混合菌液的浓度为1.5 X 105-2.5 X 105cfu/mL。
[0009]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0] 1、本发明大大提高微生物的附着量,增加整体附着的生物膜量,反应槽中的微生 物浓度得以提高,并且能够减少污泥产生量。
[0011] 2、本发明各微生物之间合理配伍,共生协调,互不拮抗,生物量大,繁殖快。
【具体实施方式】
[0012]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其中紫花地丁提取物的制备方法为:取 处方量紫花地丁碎成粗粉,按照粗粉总重量的4~9倍加入体积浓度为40 %~95 %的乙醇溶 液,回流提取三次,回流时间为2~5h,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冷却过滤,用水洗涤,干燥后即 得紫花地丁提取物。
[0013] 实施例1
[0014] 一种用于纺织工业废水处理的微生物菌剂,其配方如下: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二甲 基辛基溴化铵10份、葡萄糖12份、磷酸二氢钾2份、磷酸酯淀粉20份、硫酸镁3份、硫酸铁1份、 混合菌液30份、水15份。所述混合菌液采用枯草芽孢杆菌杆菌、解淀粉芽胞杆菌、施氏假单 胞菌、深红酵母菌以及光合细菌组合而成。所述混合菌液中枯草芽孢杆菌杆菌、解淀粉芽胞 杆菌、施氏假单胞菌、深红酵母菌、光合细菌的配比是1:1:2:3:4。所述混合菌液的浓度为 1.5X10 5cfu/mL〇
[0015] 实施例2
[0016] 一种用于纺织工业废水处理的微生物菌剂,其配方如下: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二甲 基辛基溴化铵15份、葡萄糖30份、磷酸二氢钾15份、磷酸酯淀粉25份、硫酸镁8份、硫酸铁4 份、混合菌液50份、水25份。所述混合菌液采用枯草芽孢杆菌杆菌、解淀粉芽胞杆菌、施氏假 单胞菌、深红酵母菌以及光合细菌组合而成。所述混合菌液中枯草芽孢杆菌杆菌、解淀粉芽 胞杆菌、施氏假单胞菌、深红酵母菌、光合细菌的配比是1:1:2:3:4。所述混合菌液的浓度为 2·5 X105cfu/mL〇 [0017] 实施例3
[0018] 一种用于纺织工业废水处理的微生物菌剂,其配方如下: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二甲 基辛基溴化铵12份、葡萄糖23份、磷酸二氢钾9份、磷酸酯淀粉23份、硫酸镁6份、硫酸铁3份、 混合菌液38份、水18份。。所述混合菌液采用枯草芽孢杆菌杆菌、解淀粉芽胞杆菌、施氏假单 胞菌、深红酵母菌以及光合细菌组合而成。所述混合菌液中枯草芽孢杆菌杆菌、解淀粉芽胞 杆菌、施氏假单胞菌、深红酵母菌、光合细菌的配比是1:1:2:3:4。所述混合菌液的浓度为 2·8 X105cfu/mL〇
[0019] 实施例4
[0020] 一种用于纺织工业废水处理的微生物菌剂,其配方如下: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二甲 基辛基溴化铵10份、葡萄糖12份、磷酸二氢钾2份、磷酸酯淀粉20份、硫酸镁3份、硫酸铁1份、 混合菌液30份、水15份、吐温80 1份、紫花地丁提取物10份。所述混合菌液采用枯草芽孢杆 菌杆菌、解淀粉芽胞杆菌、施氏假单胞菌、深红酵母菌以及光合细菌组合而成。所述混合菌 液中枯草芽孢杆菌杆菌、解淀粉芽胞杆菌、施氏假单胞菌、深红酵母菌、光合细菌的配比是 1:1:2:3: 4。所述混合菌液的浓度为1.5 X 105cfu/mL。
[0021] 实施例5
[0022] 一种用于纺织工业废水处理的微生物菌剂,其配方如下: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二甲 基辛基溴化铵15份、葡萄糖30份、磷酸二氢钾15份、磷酸酯淀粉25份、硫酸镁8份、硫酸铁4 份、混合菌液50份、水25份、吐温80 5份、紫花地丁提取物15份。所述混合菌液采用枯草芽孢 杆菌杆菌、解淀粉芽胞杆菌、施氏假单胞菌、深红酵母菌以及光合细菌组合而成。所述混合 菌液中枯草芽孢杆菌杆菌、解淀粉芽胞杆菌、施氏假单胞菌、深红酵母菌、光合细菌的配比 是1:1:2:3: 4。所述混合菌液的浓度为2.5 X 105cfu/mL。
[0023] 实施例6
[0024] 一种用于纺织工业废水处理的微生物菌剂,其配方如下: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二甲 基辛基溴化铵12份、葡萄糖23份、磷酸二氢钾9份、磷酸酯淀粉23份、硫酸镁6份、硫酸铁3份、 混合菌液38份、水18份、吐温80 3份、紫花地丁提取物13份。所述混合菌液采用枯草芽孢杆 菌杆菌、解淀粉芽胞杆菌、施氏假单胞菌、深红酵母菌以及光合细菌组合而成。所述混合菌 液中枯草芽孢杆菌杆菌、解淀粉芽胞杆菌、施氏假单胞菌、深红酵母菌、光合细菌的配比是 1:1:2:3: 4。所述混合菌液的浓度为2.8 X 105cfu/mL。
[0025]表1,实施例1-6的实施例催化效果如下:
[0028] 本发明附着效果好,而且投入次数和重量均减少,使用寿命长,无需多次投放,节 约了成本,降低了污泥的产生量。本发明生物制剂能够有效地去除工业废水中的氨氮、硫化 物以及苯胺类物质,完全达到排放标准。
[0029]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并不限制本发明,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 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 一种用于纺织工业废水处理的微生物菌剂,其配方如下: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二甲基 辛基溴化铵10-15份、葡萄糖12-30份、磷酸二氢钾2-5份、磷酸酯淀粉20-25份、硫酸镁3-8 份、硫酸铁1-4份、混合菌液30-50份、水15-25份,其中所述混合菌液采用枯草芽孢杆菌杆 菌、解淀粉芽胞杆菌、施氏假单胞菌、深红酵母菌以及光合细菌组合而成。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纺织工业废水处理的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 物菌剂中还包括吐温80 1-5份、紫花地丁提取物10-15份,其中紫花地丁提取物的制备方法 为:取处方量紫花地丁碎成粗粉,按照粗粉总重量的4~9倍加入体积浓度为40 %~95%的 乙醇溶液,回流提取三次,回流时间为2~5h,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冷却过滤,用水洗涤,干 燥后即得紫花地丁提取物。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纺织工业废水处理的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 菌液中枯草芽孢杆菌杆菌、解淀粉芽胞杆菌、施氏假单胞菌、深红酵母菌、光合细菌的配比 是1:1:2:3:4。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用于纺织工业废水处理的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混 合菌液的浓度为1 · 5 X 105-2 · 5 X 105cfu/mL。
【文档编号】C12R1/07GK105886446SQ201610497895
【公开日】2016年8月24日
【申请日】2016年6月29日
【发明人】王传秀
【申请人】青岛云天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