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nS包覆ZnSeCu量子点的水相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3752908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ZnS包覆ZnSeCu量子点的水相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ZnS包覆的ZnSe Cu量子点的水相制备方法,属于复合纳米微晶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ZnSe是一种重要的直接带隙II _ VI族半导体发光材料,为闪锌矿结构,属面心立方晶体,有较宽的带隙(2. 8eV)和较大的结合能(21meV),在室温下禁带宽度直接跃迁发光波长在蓝紫光范围内。对波长范围为O. 5-22 μ m的光具有良好透射性能,基本覆盖可见-红 外波段范围,并且材料毒性低,适用于光电器件,生物探测,标记和成像等领域。要想实现ZnSe在光电和生物领域内的广泛应用,必须获得量子产率高并且发光稳定的ZnSe材料,掺杂和包覆是有效的手段。经过掺杂和表面包覆的ZnSe纳米晶体有着更好的发光效率和更长的寿命。通过有效的掺杂能够改变原材料的能带,引入杂质能级,进而改变材料的荧光特性,调节其荧光发射光谱,提高荧光效率。而包覆则可以钝化材料表面,减少材料表面的悬浮键和缺陷,将光生激子限制在包覆层内,减少非辐射中心的形成,这样可以大大提闻材料的突光强度和稳定性。水相合成表面包覆的Cu掺杂纳米材料的常见工艺是在分散剂的作用下,让Zn源、Se源和一定量的Cu源在碱性环境下反应生成ZnSe: Cu溶液,然后向生成的ZnSe: Cu溶液中加入包覆材料的前驱液,形成包覆层。与传统的油相制备工艺相比,水相工艺操作简单、容易控制、反应温度低,得到的样品溶于水,生物兼容性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拱一种制备突光强度高、发光稳定、毒性低的ZnS包覆ZnSe Cu量子点的方法。本发明为一种ZnS包覆的ZnSe =Cu量子点的水相制备方法,实验采用生长掺杂的方式,将掺杂质Cu加在锌源中。其特征在于具有以下的制备过程和步骤
a.50ml梨形瓶中,通入IS气约30min后,依次加入O. 4mmoINaBH4^O. 2mmol硒粉(Se)和3ml去离子水;然后将梨形瓶置于冰浴中((TC)、在氩气保护下反应lh,待黑色硒粉全部消失,生成无色透明澄清溶液I,即NaHSe溶液;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4NaBH4 + 2Se +7H20--2NaHSe + Na2B4O7 + 14H2 i
b.250ml三口烧瓶中,依次加入O. 8mmol硝酸锌、O. 05mmol乙酸铜、IOOml去离子水和200 μ L 3-巯基乙酸,通入氩气去除溶液中的氧气,然后用IM NaOH将PH值调节至9,将三颈烧瓶置于100°c油浴中加热lh,得到无色透明澄清溶液II,即Zn(NO3)2(Cu)溶液;
C.用注射器将溶液I迅速注入到溶液II中,继续通以氩气并保持100°c油浴,反应3h后得到无色澄清透明的ZnSe:Cu量子点溶液;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Zn (NO3) 2 (Cu) + NaHSe - ZnSe (CuSe) +NaNO3 + HNO3
d.向制备好的ZnSe = Cu量子点溶液中加入O. 2mmol硝酸锌、50 μ L 3-巯基丙酸,然后加入Immol硫脲,继续通I!气,100°C油浴加热,即可得到硫化锌修饰的Cu掺杂ZnSe量子点。本发明制备的ZnS包覆ZnSe: Cu量子点具有稳定性好、团聚少等特点,且由于表面包覆了宽禁带的ZnS层,大大提高了量子点的荧光强度,使其在生物荧光标记和广电材料等领域显示出很大的应用前景。本发明的突出特点为(I)实验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进行(100°C),实验操作简单,过程容易控制;(2) Cu杂质的掺入并没有改变原材料的结构特征,但却改变了材料的荧光特性;(3) ZnS层的包覆增强了材料的荧光强度和稳定性,减少了缺陷态。


图I本发明实施制得样品的X射线衍射(XRD )图;
图2本发明实施制得样品的光致发光(PL)光谱
图3本发明实施制得样品的紫外可见吸收(uv-vis)光谱;
图4本发明实施制得样品的高倍透视电子显微镜(HRTEM)照片;
图5本发明实施制得样品的能量色散(EDS)能谱。
具体实施例方式a. 50ml梨形瓶中,通入IS气约30min后,依次加入0. 4mmoINaBH4, 0. 2mmol硒粉(Se)和3ml去离子水;然后将梨形瓶置于冰浴中((TC)、在氩气保护下反应lh,待黑色硒粉全部消失,生成无色透明澄清溶液I,即NaHSe溶液。b. 250ml三口烧瓶中,依次加入0. 8mmol硝酸锌、0. 05mmol乙酸铜、IOOml去离子水和200iiL 3-巯基丙酸,通入氩气去除溶液中的氧气,然后用IM NaOH将PH值调节至9,将三颈烧瓶置于100°C油浴中加热lh,得到无色透明澄清溶液II。c.用注射器将溶液I迅速注入到溶液II中,继续通以氩气并保持100°C油浴,反应3h后得到无色澄清透明的ZnSe:Cu量子点溶液;
d.向制备好的ZnSe = Cu量子点溶液中加入0.2mmol硝酸锌、50 ii L 3-巯基丙酸,然后加入Immol硫脲,继续通氩气,100°C油浴加热,即可得到硫化锌包覆的Cu掺杂ZnSe量子点。本发明利用X射线衍射仪和荧光分度计对实验样品进行结构和荧光性能分析,利用EDS能谱仪对制得的ZnS包覆ZnSe:Cu进行成分分析,并通过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其纳米微晶的超微结构,其测试结果表明如图I所示,ZnSe, ZnSe = Cu和ZnS包覆ZnSeiCu量子点的XRD衍射特征峰位一致,大约在27. 8°, 45. 8°,和54. 3°处,与ZnSe = Cu量子点的(111),(220)和(311)晶面的位置相符,说明所制得的量子点为闪锌矿结构,Cu掺杂和ZnS的修饰均未对ZnSe晶体的结构造成明显影响;图2为ZnSe、ZnSeiCu和ZnS包覆ZnSeiCu量子点的光致发光(PL)谱图,对比ZnSe量子点,ZnSeiCu和ZnS包覆ZnSe = Cu量子点的荧光峰位发生一定红移,一般认为460 nm左右的发光是浅施主能级上的电子跃迁到Cu2+的t2能级而产生的,在正四面体场的作用下,Cu2+的3d9基态发生分裂,在ZnSe的导带和价带之间形成t2能级和e能级,ZnSe基质吸收能量后,价带上的电子跃迁到导带,然后弛豫到杂离子(Cu2+)形成的浅施主能级,再通过辐射跃迁到Cu2+的t2能级而产生发光。ZnS壳层的包覆有效地钝化了 ZnSe = Cu表面,消除表面多余的悬空键,减少非辐射复合中心的形成;图3为ZnS修饰前、后ZnSe = Cu量子点随反应时间变化的紫外-吸收光谱,各曲线变化不大,说明硫脲的修饰没有改变ZnSe: Cu量子点导带-价带间带边吸收机制,硫脲加入前ZnSe: Cu的吸收峰位于355nm处,加入硫脲后随着量子点的生长,其吸收峰发生微弱红移,30h时吸收峰位移动到365nm处,体现了量子尺寸效应;图4为ZnSe = Cu和ZnS包覆ZnSeiCu量子点的高倍透射电子显微镜照片(黑斑),量子点的颗粒分布均匀且边缘较为清晰,尺寸在5nm左右,并且ZnS包覆的ZnSe: Cu颗粒尺寸略大于ZnSe: Cu,制得的纳米颗粒具有明显的晶格条纹,晶面间距为0. 29nm。图5为ZnS包覆的ZnSe = Cu的K激发EDS能谱 图,可看出产物中含有S、Cu、Zn、Se等元素,与ZnS包覆的ZnSe: Cu量子点化学成分一致。观察到S、Se、Zn的原子百分比为3:1:2,表明说明ZnS壳层已经很好的覆盖在ZnSe = Cu核的表面。
权利要求
1.一种ZnS包覆ZnSe :Cu量子点的水相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以下的制备过程和步骤 a.50ml梨形瓶中,通入IS气约30min后,依次加入0. 4mmolNaBH4>0. 2mmol硒粉(Se)和3ml去离子水;然后将梨形瓶置于冰浴中((TC)、在氩气保护下反应lh,待黑色硒粉全部消失,生成无色透明澄清溶液I,即NaHSe溶液; b.250ml三口烧瓶中,依次加入0. 8mmol硝酸锌、0. 05mmol乙酸铜、IOOml去离子水和,200 u L 3-巯基乙酸,通入氩气去除溶液中的氧气,然后用IM NaOH调节到适当的PH值,将三颈烧瓶置于100°c油浴中加热lh,得到无色透明澄清溶液II,即Zn(NO3)2(Cu)溶液; c.用注射器将溶液I迅速注入到溶液II中,继续通以氩气并保持100°C油浴,反应3h后得到无色澄清透明的ZnSe:Cu量子点溶液; d.向制备好的ZnSe= Cu量子点溶液中加入0.2mmol乙酸锌、50 ii L 3-巯基丙酸,然后加入适量的硫脲,继续通氩气,100°C油浴加热,即可得到ZnS修饰的ZnSe = Cu量子点。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涉及一种ZnS包覆的ZnSeCu量子点的水相制备方法,属复合纳米微晶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产物其内核为ZnSeCu量子点,在其表面包覆ZnS。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是首先利用硼氢化钠(NaBH4)和硒粉反应制备硒氢化钠(NaHSe),然后将硒氢化钠注入到用氢氧化钠调节好PH的硝酸锌/3-巯基丙酸溶液中,两者反应生成ZnSe:Cu量子点溶液,然后向ZnSe:Cu量子点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乙酸锌和硫脲即可形成ZnS包覆的ZnSeCu量子点。本发明所得产物分散均匀、稳定性好、团聚少;它可应用于生物荧光标记、药物分离和一些光电器件领域。
文档编号C09K11/02GK102965113SQ20121044242
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8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8日
发明者李冬梅, 汤子龙, 程经纬, 王刚 申请人:上海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