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合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82056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粘合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能够防止或除去空气滞留或气泡的粘合片。



背景技术:

为了解决由于空气滞留造成的粘合片的外观问题,采取了下列措施:将粘合片替换为另一粘合片,剥离粘合片并重新粘贴,或使用针在粘合片的膨胀部分开孔并排出空气。然而,常常发生以下的问题,当替换粘合片时,不仅费事,而且导致成本增高,或者当重新贴附粘合片时,粘合片破损,在表面上会产生褶皱,或粘合性降低。

为了防止空气滞留的发生,虽然存在预先在被粘物或粘合面上沾水之后再进行贴附的方法,然而,当贴附用于贴在窗户上的玻璃防碎薄膜、装饰薄膜、标记薄膜等尺寸较大的粘合片时,则需要更多时间而且更加费事。另外,虽然存在通过非手工操作即使用机械进行贴附,从而防止空气滞留的方法,但却存在由于粘合片的用途或被粘物的部位及/或形状的原因,机械贴附无法适用的问题。

另一方面,对丙烯酸系树脂,ABS树脂,聚苯乙烯树脂,聚碳酸酯树脂等树脂材料而言,存在由于加热或不用加热而产生气体的情况,在将粘合片贴附于由此类树脂材料制成的被粘物时,由于被粘物产生的气体的原因,导致粘合片中产生气泡。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实际情况所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会损坏粘合片的外观且容易进行重新贴附,并能够防止或除去空气滞留或气泡的粘合片。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粘合片(1),其具备:片状的基材(2);配置于该基材(2)的表面的粘合层(3);以及配置于该粘合层(3)的表面的剥离纸(4),其特征在于,具备贯通所述基材(2)与所述粘合层(3)的多个通孔(5),该通孔(5)的孔径为0.1~300μm,孔密度为30~50000个/100cm2,在所述粘合层(3)的剥离纸侧的表面(3a)形成有第一凹凸,在所述基材(2)的与所述粘合层相反一侧的表面(2a)形成有第二凹凸。

优选地,所述基材(2)的与所述粘合层相反一侧的表面(2a)上形成的第二凹凸是不规则的。

优选地,所述基材(2)的与所述粘合层相反一侧的表面(2a)的表面粗糙度Ra为0.5μm以上6μm以下。

优选地,所述基材(2)的与所述粘合层相反一侧的表面(2a)上形成的第二凹凸为梨纹形状。

优选地,所述基材(2)的与所述粘合层相反一侧的表面(2a)上的镜面光泽度(入射角60度)为1%以上50%以下。

优选地,所述基材(2)的与所述粘合层相反一侧的表面(2a)上的所述通孔(5)的孔径为40μm以下。

优选地,所述基材(2)是黑色或不透明的。

优选地,所述粘合层(3)的剥离纸侧的表面(3a)上形成的第一凹凸是不规则的。

优选地,所述粘合层(3)的剥离纸侧的表面(3a)上形成的第一凹凸为梨纹形状。

优选地,所述剥离纸(4)具备片状的剥离纸基材(41)与层叠在该剥离纸基材(41)上的剥离剂层(42),该剥离剂层(42)的表面上形成有凹凸。

实用新型效果

在上述本实用新型的粘合片,由于被粘物和粘合面之间的空气从通孔能够排出到粘合片的表面的外侧,因此,当将粘合片贴附至被粘物上时,空气难以被截留,从而能够防止空气滞留的发生。即便空气被截留并形成空气滞留,也能够通过再次压迫空气滞留部分或包括空气滞留部分的附近区域,使空气从通孔排出到粘合层的表面的外侧并消除空气滞留。此外,即便粘合片贴附在被粘物上之后由被粘物产生气体,气体也会从通孔排出到粘合片的表面的外侧,因此可以防止气泡的产生。

另外,由于粘合层的剥离纸侧的表面形成有第一凹凸,因此易于确保从粘合层的剥离纸侧的表面至通孔的排气路径,可以更加有效地防止或除去空气滞留或气泡。

此外,由于粘合层的剥离纸侧的表面形成有第一凹凸,因此在将粘合片粘贴在被粘物时,首先粘合层的凸部与之接触,之后,通过进一步在被粘物按压粘合片,凸部受到破坏,粘合片与被粘物的接触面积逐渐增加,因此即便在贴附的位置不正确时进行重新贴附,也易于将粘合片从被粘物剥离,不会发生粘合片破损或产生褶皱的情况。

而且,由于基材的与粘合层相反一侧的表面上形成有第二凹凸,因此在粘合片的表面上,通孔是不明显的,即便形成通孔也不会损坏粘合片的外观。

另外,由于通孔的孔径为300μm以下,因此在粘合片的表面上,通孔是不明显的,不会损坏粘合片的外观。并且,由于通孔的孔密度为50000个/100cm2,因此粘合片的机械强度得到了保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的粘合片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的粘合片的俯视图。

符号说明

1 粘合片

2 基材

3 粘合层

4 剥离纸

41 剥离纸基材

42 剥离剂层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粘合片的剖视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粘合片1具备片状的基材2、配置于基材2的表面的粘合层3、配置于粘合层3的表面的剥离纸4。在使用粘合片1时,剥离纸4会被剥离。

粘合片1具备贯通基材2与粘合层3的多个通孔5。在使用粘合片1时,被粘物与粘合层3的粘合面之间的空气或从被粘物产生的气体从通孔5排出到粘合片1的表面2a的外侧,因此,如下面所述,能够防止或除去空气滞留或气泡。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表示出了通孔5仅贯通基材2与粘合层3的例子,但是也可以使通孔5贯通基材2、粘合层3以及剥离纸4。

虽然通孔5的横截面形状不是特别限定的,但是通孔5在基材2与粘接层3上的孔径是0.1~300μm,优选0.5~150μm。如果通孔5的孔径小于0.1μm,则难以排出空气或气体。如果通孔5的孔径超过300μm,则使得通孔5比较明显,因此会损坏粘合片1的外观。

在此,如果通孔5在粘合片1的表面2a上的孔径为40μm以下,则通孔5的孔本身(通孔5的内部空间)会变成肉眼不可见的。因此,尤其是要求在粘合片1的外观上通孔5的孔本身不可见的情况下,优选使粘合片1的表面2a上的通孔5的孔径的上限为40μm。

通孔5的孔径在粘合片1的厚度方向上可以是一定的,在粘合片1的厚度方向上也可以是变化的。在通孔5的孔径在粘合片1的厚度方向上是变化的情况下,如图1所示,优选通孔5的孔径从粘合层3的剥离纸侧的表面3a至基材2的与粘合层相反一侧的表面2a是逐渐减小的。通过这样使通孔5的孔径发生变化,在粘合片的表面2a,通孔5将更加不容易显得明显,从而能够良好地保持粘合片1的外观。但是,即便在该情况下,通孔5在基材2和粘接层3上的孔径也必须在上述范围内(0.1~300μm)。

通孔5的孔密度为30~50000个/100cm2,优选为100~10000个/100cm2。如果通孔5的孔密度小于30个/100cm2,则难以排出空气或气体。如果通孔5的孔密度超过50000个/100cm2,则粘合片1的机械强度会降低。

另外,如图2所示,在俯视粘合片1时,通孔5是不规则配置的。通过这样使通孔5不规则配置,通孔5将更加难以通过目视来观察到。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孔5是不规则配置的,但是也可以使得在俯视粘合片1时,通孔5为规则配置。

优选通过激光加工来形成通孔5。通过激光加工,能够容易地以所期望的孔密度形成空气排出性能良好的微细的通孔。但是,形成通孔的方法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通过水喷射、微型打孔、精密冲压、热针、熔化穿孔等来形成通孔5。

作为基材2的材料,只要是可以形成上述这种通孔5的材料,都不是特别限定的,例如,可以列举树脂薄膜、金属薄膜、蒸镀金属的树脂薄膜、纸、以及它们的层叠体等。在基材2是由树脂薄膜制成的情况下,基材2可以是不透明的,也可以是透明的,但一般来说,在基材2是黑色或不透明时,通孔5是更加不明显的。

作为树脂薄膜,例如可以使用由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烃、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等聚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氨酯、聚碳酸酯、聚酰胺、聚酰亚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丁烯、聚丁二烯、聚甲基戊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ABS树脂、离聚物树脂等树脂制成的薄膜、发泡薄膜、或这些薄膜的层叠薄膜等。

基材2的厚度通常是大约1~500μm,优选为3~300μm大小。该厚度可以根据粘合片1的用途而适当改变。

另外,如图1所示,在粘合层3的剥离纸侧的表面3a形成有不规则的凹凸。这种凹凸例如可以通过将粘合层3的表面3a加工成与梨的表皮相似的具有细小的颗粒状的突起的表面(以下,称作“梨纹形状”)形成。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表示出了在粘合层3的表面3a形成不规则第一凹凸的例子,但是也可以在粘合层3的表面3a上形成规则的第一凹凸,例如在粘合层3的表面3a形成规定图案的多个凹槽等。

作为构成粘合层3的粘合剂的种类,只要是可以形成上述这种通孔5的材料,都不是特别限定的。粘合剂可以是丙烯酸类、聚酯类、聚氨酯类、橡胶类、硅氧烷类等的任意一种。另外,粘合剂可以是乳液型、溶剂型或无溶剂型的任意一种,也可以是交联型或非交联型的任意一种。此外,粘合剂可以是粘合力较强的强粘合类型、粘合力较弱的弱粘合类型、或可以反复粘合和剥离的再剥离类型的任意一种。

粘合层3的厚度通常是大约1~300μm,优选为5~100μm大小。该厚度可以根据粘合片1的用途而适当改变。

剥离纸4具备片状的剥离纸基材41、层叠在该剥离纸基材41上的剥离剂层42。在剥离纸4的粘合层的表面,与粘合层3的第一凹凸的形状相对应形成有凹凸。如下面所述,粘合层3的第一凹凸通过转印剥离纸4的凹凸来形成。

作为剥离纸4的材料,只要是可以形成这种凹凸的材料,都不是特别限定的,例如,可以使用在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丙烯、聚乙烯等树脂制成的薄膜或这些材料的发泡薄膜、或格拉辛纸、上质纸(woodfree paper)、牛皮纸等纸张、将纸张贴合在树脂薄膜上的层压纸等纸张上利用硅氧烷类、氟类或长链烷基类等剥离剂进行剥离处理后的材料。

剥离纸4的厚度通常是10~250μm大小,优选为20~200μm大小。剥离纸4上的剥离剂层42的厚度通常是0.05~5μm,优选为0.1~3μm。

另外,如图1所示,在基材2的与粘合层3相反一侧的表面2a,形成有不规则的第二凹凸。这种凹凸例如可以通过将基材2的表面2a加工成与梨的表皮相似的具有细小的颗粒状的突起的表面形成。在基材2上形成凹凸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采用以往公知的方法。由于基材2的与粘合层3相反一侧的表面2a上形成有第二凹凸,因此通孔5在粘合片的表面上是不明显的,不会损坏粘合片1的外观。此外,基材2的表面2a的表面粗糙度Ra优选为0.5μm以上6μm以下。如果小于0.5μm,则无法充分实现难以通过目视观察到通孔5的效果,如果大于6μm,则粘合片1的外观将会变差。此外,在本说明书中,表面粗糙度Ra是指依据JIS B 0601:2013的基准测量的值。

此外,基材2的与粘合层3相反一侧的表面2a上的用60度入射角测量的镜面光泽度优选为1%以上50%以下,更优选为3%以上35%以下。如果镜面光泽度为50%以下,则通孔5通过目视难以观察到。另一方面,如果镜面光泽度超过50%,则无法充分实现难以通过目视观察到通孔5的效果。此外,本说明书中的镜面光泽度是基于JIS K5600-4-7:1999的基准测量的测量值。

以下,对粘合片1的制造方法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首先,通过利用压花辊等以往公知的方法,在剥离纸基材41上形成具有规定的凹凸的表面。进一步,通过在剥离纸基材41涂布剥离剂,设置形状转印面。接着,通过以往公知的方法,在设置有形状转印面的的剥离纸4的剥离剂层42上形成粘合层3,并制作带剥离纸的粘合层。在剥离纸4上形成了粘合层3时,剥离纸4的表面的凹凸被转印到粘合层3的表面3a。接着,通过将基材2贴合到该带剥离纸的粘合层,得到基材2、粘合层3以及剥离纸4的层叠体。并且,通过上述以往公知的方法在得到的层叠体上形成通孔5。

在上記粘合片1,由于被粘物与粘合面之间的空气从通孔5排出到粘合片1的表面的外侧,因此将粘合片贴附至被粘物时,空气难以被截留,从而能够防止形成空气滞留。即便空气被截留并形成空气滞留,也能够通过再次压迫空气滞留部分或包括空气滞留部分的附近区域,使空气从通孔5排出至粘合片1的表面的外侧并消除空气滞留。另外,即便粘合片贴附在被粘物上之后由被粘物产生气体,由于气体从通孔5排出至粘合片1的表面的外侧,因此能够防止气泡的产生。

另外,由于在粘合层3的表面3a形成有第一凹凸,因此在将粘合片1粘贴在被粘物时,首先粘合层3的凸部与之接触,之后,通过进一步在被粘物按压粘合片1,凸部受到破坏,粘合片1与被粘物的接触面积逐渐增加,因此即便在贴附的位置不正确时进行重新贴附,也易于将粘合片1从被粘物剥离,不会发生粘合片1破损或产生褶皱的情况。

另外,由于在基材2的与粘合层3相反一侧的表面2a形成有第二凹凸,因此在粘合片1的表面上,通孔5是不明显的,即便形成通孔5也不会损坏粘合片1的外观。

此外,由于通孔5的的孔径为300μm以下,因此在粘合片1的表面上,通孔是不明显的,不会损坏粘合片1的外观。另外,由于通孔5的孔密度为50000个/100cm2,因此粘合片的机械强度得到了保持。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