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取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05310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汽车取暖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汽车配件结构改进,特别是涉及汽车取暖装置结构改进。
背景技术
公知的汽车车厢取暖都是利用发动机的热水或是冷却液形成的热量由风扇 进车厢内,达到送暖风的效果。但是实际使用中,因暖风缺少空气温度而使人
感到干燥;另一方面暖风在车厢内总是向上漂浮,所以车厢内温度是上高下低, 使人感到不舒服,严重影响了冷天车厢内的舒适度;而人体对采暖的需求是下 面温度高上面温度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能既节省能源,又便于制造的汽 车用取暖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提供的汽车采暖装置包括,发动机水冷却 循环机构,在发动机水冷却循环机构中串接至少一个散热管,在散热管上设有 控制流量、调节温度的阀门和水泵;散热管位于车厢内底板上。发动机水冷却 循环机构与散热机构的结合既可实现对车厢内的供暖,也可以实现对发动机的 辅助冷却。
所述的散热管的两端分别与汽车发动机水冷却循环机构连通,其一端为进 水口,另一端为出水口,所述的散热管为连续的U形弯管,或为回形排管。
所述的散热管位于隔热板上,隔热板外侧设有防护托板。
采用本实用新型后,能够使汽车发动机冷却循环机构与散热机构的结合形成一个循环回路,在不增加能耗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发动机的冷却热源进行采暖,
且采用地板式采暖方式;弥补了车厢采暖上暖下凉的缺陷。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图l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安装的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


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取暖装置包括汽车发动机水冷却循 环机构1、散热管6、阀门和水泵4。散热管6的两端进水口 2和出水口 3 分别通过导热管5与汽车发动机水冷却循环机构1连通,散热管6位于车 厢内的底板上。
由图2可见散热管6为连续的U形弯管,散热管6位于隔热板7上, 隔热板7外侧装有防护板8.通过防护板8将散热机构安装在车厢内底板 上。
动态的工作情况是这样的,当天冷需要取暖时,打开导热水管5上的 阀门,并起动水泵4,发动机水冷却循环机构1中吸收了热量的热水排水 通过出水口 3、导热水管5进入位于车厢内底板上的散热管6中,给车厢 内供暖,散热后的水再由进水口 2进入发动机水冷却循环机构1中,给车 厢内供暖,散热后的水再由进水口2进入发动机水冷却循环机构1中,这 样就完成了一个工作循环程序。往复循环过程实现对车厢内的供暖,也可 以实现对发动机的辅助冷却。
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取暖装置包括汽车发动机水冷却循环机构(1),其特征在于,在发动机水冷却循环机构(1)中串接至少一个散热管(6)、在散热管(6)上设置有控制流量、调节温度的阀门和水泵(4);所述的散热管(6)位于车厢内底板上。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取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散热管(6) 连续的U形弯管,其两端进水口 (2)和出水口 (3)分别通过导热管(5) 与汽车发动机水冷却循环机构(1)连通。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取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散热管(6) 位于隔热板上,隔热板外侧设有防护托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汽车配件结构改进,特别是涉及汽车取暖装置结构改进。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既节省能源,又便于制造的汽车用取暖装置。本实用新型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提供的汽车采暖装置包括,发动机水冷却循环机构,在发动机水冷却循环机构中串接至少一个散热管,在散热管上设有控制流量、调节温度的阀门和水泵;散热管位于车厢内底板上。发动机水冷却循环机构与散热机构的结合既可实现对车厢内的供暖,也可以实现对发动机的辅助冷却。能够使汽车发动机冷却循环机构与散热机构的结合形成一个循环回路,在不增加能耗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发动机的冷却热源进行采暖,且采用地板式采暖方式;弥补了车厢采暖上暖下凉的缺陷。
文档编号B60H1/04GK201280043SQ200820015400
公开日2009年7月29日 申请日期2008年9月3日 优先权日2008年9月3日
发明者张新阳 申请人:中顺汽车控股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