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轮自卸车举升液压集成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09445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动轮自卸车举升液压集成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轮自卸车举升液压集成系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 动轮矿用自卸车举升液压集成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电动轮自卸车制造厂一般是将电动轮自卸车举升液压系统高 度集成,以一个专用阀来代替系统中的绝大多数元件。例如,德莱塞自卸车的 举升液压集成系统,便是使用先导控制阀和起升阀两个专用阀构成了几乎整个 举升液压系统。
这类举升集成液压系统普遍存在如下缺陷(O集成控制原理复杂;(2) 由于系统高度集成,专用阀结构复杂,往往是由矿用自卸车幵发商专门设计, 很难由矿用自卸车制造企业自行设计;(3)由于核心元件换向阀这些基本液压 元件的阀芯必须装配到过渡阀块的内部,这对过渡阀块以及换向阀的材质选用、 形位公差、表面处理和装配等制造工艺要求很高,矿用自卸车制造企业很难自 行制造,只能依赖开发商所属液压件专业生产厂供应;(4)由于结构复杂,制 造工艺要求极高,导致故障诊断和维修困难;(5)由于构成液压元件为非通用 元件,不能从市面供应渠道采购到,只能向液压件厂专门定制,备件供应往往 不及时,采购价格也高;(6)由于核心元件换向阀的阀芯必须装配到过渡阀块 的内部, 一旦专用阀局部出现故障,如阀芯、阀体磨损,将可能导致整块集成 阀报废,可能因液压系统的小问题导致主机长时间无法作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电动轮自卸车举升液压集成系统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由通用元件构成的电动轮自卸车举升液压集成系统,该举升液压 集成系统设计制造容易,故障诊断检修方便,元件采购价格低廉。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其包括叶片泵、负载敏感泵、油箱、高压滤油
器、回油滤油器、举升油缸、节流塞、测压接口,还设有由第一控制盖板、第
二控制盖板、第一插入件、第二插入件、第一溢流阀、第二溢流阀、第三溢流
阀、三位四通电液换向阀、第一插装式梭阀型电磁换向阀、第二插装式梭阀邀
电磁换向阀、二位四通电磁阀、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针阀通过设有液压
油流动管路的油路块集成的阀组;叶片泵出油口直接接油路块叶片泵入油口,
负载敏感泵出油口分两路, 一路直接接油路块负载敏感泵入油口, 一路通过节
流口之后再分两路,分别至负载敏感泵本身控制油口和转向制动系统;油路块 的回油口接回油滤油器通至油箱,泄油口直接接油箱;油路块的出油口包括两 路, 一路接举升油缸大腔, 一路接平衡阀;叶片泵的进油口通过第一溢流阀与 三位四通电液换向阀相接,由三位四通电液换向阀控制叶片泵的供油举升、迫 降、或者直接卸荷;第一单向阀位于举升油路中;负载敏感泵的进油通过第二 溢流阀接入第二插入件,由二位四通电磁阀和第二控制盖板共同控制第二插入 件的启闭,决定负载敏感泵是否供油与叶片泵合流为举升供油;第一插入件连 接油箱和举升油缸的大腔,由第一插装式梭阀型电磁换向阀、第二插装式梭阀 型电磁换向阀、第一控制盖板和节流塞共同控制,决定系统的回油;针阀与第 一插入件并联;第三溢流阀和第二单向阀连接平衡阀接口与油箱,在迫降过程 分别用于限压和补油;在进油路和回油路分别设置有对应油路的测压接口。
阀件宜采用螺纹插装式阀或板式阀。
所述举升油缸优选三级伸縮油缸。
在本实用新型中,叶片泵的进油通过第一溢流阀,由三位四通电液换向阀来控制叶片泵的供油举升、迫降、或者直接卸荷;举升油路中设置的第一单向 阀用于防止三级伸縮油缸的油在举升过程中回流;负载敏感泵的进油通过第二 溢流阀接入第二插入件,由二位四通电磁阀和第二控制盖板共同控制第二插入 件的启闭,决定负载敏感泵是否供油与叶片泵合流为举升供油;第一插入件连 接油箱和举升油缸的大腔,由第一、第二插装式梭阀型电磁换向阀、第一控制 盖板和节流塞共同控制,决定系统的回油。与第一插入件并联的针阀用于在系 统维修中排油;第三溢流阀和第二单向阀连接平衡阀接口与油箱,在迫降过程 分别用于限压和补油。
本实用新型一个油路块将各个阀集中安装组成一个阀组来替代目前在举升 液压系统中普遍使用的高度集成的专用阀,仅仅是在油路块内部设计孔道,将 各种通用液压元件的油口连接起来,结构简单;主要制造工作是在油路块上钻孔 攻丝、然后将集成控制方案中的各种通用液压元件安装在油路块上,制造工艺简 单;选用的元件都是目前市场上比较主流的标准液压元件,便于采购备货;相 较于管路系统而言,压力损失较小,且不易泄漏;由于油路块仅仅是一个包含油 路通道的安装块,故障将主要出在各种通用的标准液压元件中,而对标准液压 元件的故障诊断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因而故障诊断容易; 一旦出现局部故障,只 需维修或更换某个通用液压元件,不必整体报废,因而维修快捷,使用成本也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液压原理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应用实施例电动轮自卸车举升液压系统原理图; 图3 (a) (b) (c)分别是图2所示电动轮自卸车举升液压系统阀组的主视 图、右视图、左视图。
图中l.叶片泵;2.负载敏感泵;3.高压滤油器;4. 1.第一回油滤油器;4.2.第二回油滤油器;5.第一控制盖板;6.第一插入件;7. 1.第一溢流阀;7.2. 第二溢流阀;8.三位四通电液换向阀;9.1.第一插装式梭阀型电磁换向阀;9.2. 第二插装式梭阀型电磁换向阀;IO.三级伸縮油缸;ll.单向平衡阀;12.第三溢 流阀;13.2.第三单向陶;15.油路块;16. 1.第一吸油滤油器;16.2.第二吸油 滤油器;22.节流阀;23.节流塞;25.L第四单向阀;26.第二插入件;27.第二 控制盖板;28. 二位四通电磁阀;29.第二单向阀;30.第一单向阀;31.针阔; 35.测压接头;36.油箱;A表示至转向制动系统;Pl为油路块叶片泵接口; P2 为油路块负载敏感泵接口; Tl为油路块回油接口; T2为油路块泄油接口; XT油 路块泄油路测压接口; XP1为油路块叶片泵进油路测压接口; XP2为油路块负载 敏感泵进油路测压接口; Al/A2为油路块举升油口; B为油路块下降油口; XA1 为油路块举升油路测压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l、 2、 3,本实施例包括叶片泵l、负载敏感泵2、第一控制盖板5、 第二控制盖板27、第一插入件6、第二插入件26、第一溢流阀7.1、第二溢流阀 7.2、第三溢流阀12、三位四通电液换向阀8、第一插装式梭阀型电磁换向阈9.1、 第二插装式梭阀型电磁换向阀9.2、节流塞23、 二位四通电磁阀28、第一单向 阀30、第二单向阀29、针阀31,阀件采用螺纹插装式阀或板式阀,各阀件安装 在设有液压油流动管路的油路块15上,集成一个阀组;
叶片泵1吸油口与第二吸油滤油器16.2连通,其出油口直接接油路块15 的叶片泵接口P1;负载敏感泵2吸油口与第一吸油滤油器16. l连通,其出油口 分两路, 一路过第三单向阀13.2接油路块15的负载敏感泵接口?2, 一路通过 节流阀22之后再分两路,分别接负载敏感泵2本身控制油口和高压滤油器3,通过高压滤油器3、第四单向阀25.1接转向制动系统A;油路块15的回油接口 Tl接第一回油滤油器4.1和第二回油滤油器4.2,泄油接口 Tl直接接油箱36; 油路块15的举升油口 A1、A2接三级伸缩油缸10大腔,下降油口 B接单向平衡 阀11;泄油路测压接口 XT、叶片泵进油路测压接口 XP1、举升油路测压接口 XA1分别为油路块15对应油路的测压接口,所述测压接口上安装有测压接头
35;
叶片泵1的进油通过第一溢流阀7. 1,由三位四通电液换向阀8来控制叶片 泵l的供油举升、迫降、或者直接卸荷;举升油路中设置的第一单向阀30用于 防止三级伸缩油缸10的油在举升过程中回流;负载敏感泵2的进油通过第二溢 流阀7. 2接入第二插入件26,由二位四通电磁阀28和第二控制盖板27共同控 制第二插入件26的启闭,决定负载敏感泵2是否供油与叶片泵1合流为举升供 油;第一插入件6连接油箱36和三级伸縮油缸10的大腔,由第一插装式梭阀 型电磁换向阔9.1、第二插装式梭阀型电磁换向阀9.2、第一控制盖板5和节流 塞23共同控制,决定系统的回油。与第一插入件3并联的针阀31用于在系统 维修中排油;第三溢流阀12和第二单向阀29连接单向平衡阀11接口与油箱36, 在迫降过程分别用于限压和补油。
为提高安装效率,在阀件的选择上,尽量地使用了板式或插装式(第二控 制盖板27、第一溢流阀7.1、第二溢流阀7.2、三位四通电液换向阀8、 二位四 通电磁阀28、第一单向阀30为板式安装,第一插入件6、第二插入件26、第一 插装式梭阀型电磁换向阀9.1、第二插装式梭阀型电磁换向阀9.2、第三溢流阀 12节流塞23、第二单向阀29、针阀31为螺纹插装);如图4所示,各通用元件 都集中布置在一个油路块15的五个面上,油路块15中间依照举升系统的油路 走向将各个通用元件联接起来,使得整个举升系统的大部分集成在一个阀组上,在功能上完整地取代了专用阀。
本实施例仅仅是在图4所示集成阀的油路块15内部设计40个通油孔道和 82个螺钉安装孔,通过82个螺钉将图2所示集成控制方案的通用液压元件第一 控制盖板5、第一插入件6、第一溢流阀7.1、第二溢流阀7.2、三位四通电液换 向阀8、第一插装式梭阀型电磁换向阀9.1、第二插装式梭阀型电磁换向阀9.2、 第三溢流阀12、节流塞23、第二插入件26、第二控制盖板27、 二位四通电磁 阀28、第二单向阔29、第一单向阀30、针阀31安装在油路块15上,油路块 15上的40个通油孔道将各通用液压元件油口连接起来。
主要制造工作是在集成阀图4的油路块15上钻孔、攻丝,然后将集成控制 方案图2中的各种通用液压元件安装在油路块15上;所选用的元件都是目前市 场上比较主流的通用液压元件;由于图4所示集成阀的油路块15仅仅是油路通 道,故障将主要出在图2中的各种通用液压元件,而对通用元件的故障诊断技 术已经非常成熟, 一旦出现局部故障,只需维修或更换某个通用液压元件,而 不必整体报废。
本实用新型集成控制方案控制功能实施如下 举升液压系统在举升时采用叶片泵1和负载敏感泵2双泵合流来达到需要的 大流量;在非举升状态时负载敏感泵2负责为转向制动供油,并保持转向制动 回路的高压,通过负载敏感泵2所自带的压力切断阀还保证了转向系统的恒压 控制。三位四通电液换向阀8控制叶片泵1的流向;在整个举升过程中,包括 了 4个基本动作功能、7个安全保护功能
1、举升位置当二位四通电磁阀28电磁铁通电,第二插入件26打开,第 一插装式梭阀型电磁换向阀9. 1电磁铁通电,第一插入件6关闭,负载敏感泵2 给三级伸縮油缸10的大腔供油,同时三位四通电液换向阀8左电磁铁通电,叶片泵1给三级伸縮油缸10的大腔供油,三级伸缩油缸10的小腔接通油箱,实 现快速抬起车厢;
2、 保持位置当第一插装式梭阀型电磁换向阀9.1电磁铁通电,第一插入 件26和第二插入件6在压力油的作用下关闭,三级伸縮油缸10大腔的油路被 断开,车厢停止运动,同时单向平衡阀ll还可以阻止车厢继续抬起;
3、 浮动位置所有电磁铁都不带电,第二插入件26关闭,第一插入件6 在回油压力的作用下打开,车厢在自重的作用下下落;
4、 迫降位置第二插入件26关闭,第一插入件6在回油压力的作用下打 开,三级伸縮油缸10的大腔接通油箱,同时三位四通电液换向阀8右电磁铁得 电,叶片泵1给三级伸縮油缸10的小腔供油,压力油迫使三级伸縮油缸10回 缩,车厢快速下降;
5、 车厢自重下降速度的调节调节带有行程控制的第一插入件6来调节下 降速度,而举升的速度不受第一插入件6的影响,因此,实现了单向节流阀的 功能;
6、 转向和制动系统的压力设定转向系统的最高压力由负载敏感泵2自身 的压力切断阀设定,为保护液压变量泵,另设第二溢流阀7.2,当负载敏感泵2 自身故障无法减小排量时,保护负载敏感泵2;
7、 举升压力的调节举升秀统的压力由第一溢流阀7.1设定,来保护叶片 泵2;
8、 三级伸縮油缸10活塞杆的保护在车厢压力迫降的过程中,为避免车
厢下落负载很大时(例如车厢下部堆有大量矿石),强制迫降,可能会损坏油缸,
因此增设第三溢流阀12来限制迫降压力;
9、 防止拔缸随着车厢的逐渐抬起,矿石的重心可能会到车厢与车架的铰接重心线以后,使举升系统的负载变为超越负载,使车厢加速运动,可能损害 举升三级伸缩油缸IO,单向平衡阀ll用来避免拔缸;
10、 减小换向冲击在插装阀的弹簧腔油路上增设固定节流口,来增加换 向的时间,对于三位四通屯液换向阀8,则通过减压阀调定较低的先导控制压力, 减慢换向的速度,防止液压冲击;
11、 液压泵故障时,防止车厢突然落下在举升的过程中,如果液压泵发 生故障,无流量输出,为防止车厢突然下落,举升回路设置第一单向阀30和第
三单向阀13.2。
权利要求1.一种电动轮自卸车举升液压集成系统,包括叶片泵、负载敏感泵、油箱、高压滤油器、回油滤油器、举升油缸、节流塞、测压接口,其特征在于,还设有由第一控制盖板、第二控制盖板、第一插入件、第二插入件、第一溢流阀、第二溢流阀、第三溢流阀、三位四通电液换向阀、第一插装式梭阀型电磁换向阀、第二插装式梭阀型电磁换向阀、二位四通电磁阀、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针阀通过设有液压油流动管路的油路块集成的阀组,叶片泵出油口直接接油路块叶片泵入油口,负载敏感泵出油口分两路,一路直接接油路块负载敏感泵入油口,一路通过节流口之后再分两路,分别至负载敏感泵本身控制油口和转向制动系统;油路块的回油口接回油滤油器通至油箱,泄油口直接接油箱;油路块的出油口包括两路,一路接举升油缸大腔,一路接平衡阀;叶片泵的进油口通过第一溢流阀与三位四通电液换向阀相接;第一单向阀位于举升油路中;负载敏感泵的进油口通过第二溢流阀接入第二插入件,由二位四通电磁阀和第二控制盖板共同控制第二插入件的启闭;第一插入件连接油箱和举升油缸的大腔,由第一插装式梭阀型电磁换向阀、第二插装式梭阀型电磁换向阀、第一控制盖板和节流塞共同控制,决定系统的回油;针阀与第一插入件并联;第三溢流阀和第二单向阀连接平衡阀接口与油箱;在进油路和回油路分别设置有测压接口。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轮自卸车举升液压集成系统,其特征在于,各 阀件为螺纹插装式阀或板式阀。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轮自卸车举升液压集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举升油缸为三级伸縮油缸。
专利摘要电动轮自卸车举升液压集成系统,其包括叶片泵、负载敏感泵、油箱、高压滤油器、回油滤油器、举升油缸、节流塞、测压接口,其特征在于,还设有由第一控制盖板、第二控制盖板、第一插入件、第二插入件、第一溢流阀、第二溢流阀、第三溢流阀、三位四通电液换向阀、第一插装式梭阀型电磁换向阀、第二插装式梭阀型电磁换向阀、二位四通电磁阀、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针阀通过设有液压油流动管路的油路块集成的阀组。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制造工艺简便、备件供应方便、故障易于诊断、维修快捷、使用成本低廉等特点。
文档编号B60P1/04GK201291792SQ20082015878
公开日2009年8月19日 申请日期2008年10月16日 优先权日2008年10月16日
发明者震 刘, 彭国谱, 扬务滋, 梁小波, 王文迪, 钟向京 申请人:湘潭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