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圈轮胎组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39257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轮圈轮胎组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轮圈轮胎组装结构,尤指一种于轮圈与管胎间利用魔鬼毡粘扣结合固定,其具快速组设与稳固结合的功效的轮圈轮胎组装结构。
背景技术
自行车的无内胎轮胎结构,相较于有内胎轮胎,具有容易安装、降低轮胎刺破的机率、平衡稳定性佳及安全性佳等诸多优点。一般常见自行车的无内胎轮胎大致分为两种结构,一种呈U形且两侧带有勾边的轮胎,此种轮胎需配合具有勾边的轮圈,借轮胎与轮圈间的勾边相互勾制固定,然而由于轮胎呈非封闭,且其与轮圈间的密封性不佳,无法充高压气体,对于高速行驶的功效有限;另一种为管状轮胎,其呈封闭截面的圆环状管体,此种管状轮胎没有勾边,所配合的轮圈亦无勾边设计,其于管状轮胎与轮圈相对的结合面分别上胶,将管状轮胎套设于轮圈后,管状轮胎与轮圈间的胶会相互粘固,由于其密封性佳,可充高压气体,且路感佳、抓地力强,适合高速行驶与竞速使用。然由于管胎与轮圈间的结合面积有限,其侧向限止结构不佳,若欲转弯时的侧向力较大时,容易造成管状轮胎侧向滑脱出轮圈,因此有业者针对管状轮胎与轮圈间的固定结构做改良。”目前,现有管胎与轮圈间的结合结构,如中国台湾第097122407号新型专利所揭露的“自行车管状胎免用粘胶轮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个管状胎及一个轮圈,该管状胎由一个断面为封闭的第一管体环绕而成一个第一圆形体,该第一管体由一个外环部及一个内环部所围成,该轮圈由一个断面为封闭的第二管体环绕而成一个第二圆形体,该第二管体包括有一个凹弧部、二侧边部及一个连接部而围成一个封闭断面,该二侧边部一端分别连接于该凹弧部的二侧边,另一端则以该连接部连接,该凹弧部向外的一面形成一个凹陷且沿着该第二管体的径向环绕的容槽,该管状胎以其内环部嵌于该容槽,其中,该凹弧部的两侧边与该二侧边部相接处各设有一个顺着其弧度向外延伸的翼部,使该容槽与该二翼部围成一个大容槽。上述所揭结构中,将该凹弧部两侧边顺其弧度向外延伸二翼部,使该容槽与二翼部围成一个大容槽,以加大轮圈包覆管状胎的幅度,使管状胎与轮圈结合无需再使用粘胶, 且增加结构强度。但,由于管状胎呈封闭式管体,其本身的延展性有限,现有结构所延伸出的二翼部,反而造成管状胎组装时的困难,且管状胎与轮圈之间无任何粘着件,其固定效果有限, 若受到侧向力时,且管状胎呈圆形,仍容易产生滑动,而影响行驶安全与抓地力,故该结构影响组装的便利性与安全性,确有待改良的必要;故本发明人,针对前述问题进一步提供一个具实用创新的轮圈轮胎组装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轮圈轮胎组装结构,其包含有一个轮圈,由一个断面呈封闭的框体连接呈圈状,该轮圈外周设有一个桥板,且该轮圈于该桥板二侧分别延伸设有二侧框,则该桥板与该二侧框之间形成一个凹槽;一个管胎,由一个断面呈封闭的圆形管体环绕而成;一个魔鬼毡组,具有可相互粘扣结合的一个第一魔鬼毡与一个第二魔鬼毡,该第一魔鬼毡环绕设于该凹槽,且该第二魔鬼毡环绕设于该管胎的内周;该管胎套设于该轮圈上,容置于该二侧框与该凹槽间;该管胎与该轮圈借各该第一魔鬼毡、第二魔鬼毡相互粘扣结合固定。本实用新型利用第一魔鬼毡、第二魔鬼毡将该管胎稳固定位于轮圈上,使得组装与拆换更为简便、节省工时,整体结构的构件简单、可快速组装,整体结构可达便利实用性。本实用新型目的之一即在提供一种轮圈轮胎组装结构,于轮圈与管胎间的结合面分别设有一个魔鬼毡,使该管胎套设于轮圈上,且两者间的魔鬼毡相互粘扣固定,即可将管胎稳固结合固定于轮圈,使组装与拆换更为简便,提升便利性与实用性的功效。本实用新型目的之二即在提供一种轮圈轮胎组装结构,该轮圈与管胎间利用魔鬼毡粘扣结合,无需利用粘剂结合,不需等待粘剂干固,亦无清除粘剂的复杂程序,使得组装与拆换更为简便、节省工时,有效降低制造成本。本实用新型目的之三即在提供一种轮圈轮胎组装结构,该轮圈二侧框与管胎间的结合面分别涂覆有粘剂层,以供粘固二侧框与管胎,提供加强结合的效果,有效提升侧向限止的功效。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其中1轮圈,11桥板,12侧框,13凹槽,2 管胎,3魔鬼毡组,31第一魔鬼毡,32第二魔鬼毡,4粘剂层。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请参照图1 图3,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轮圈轮胎组装结构,其主要包含有一个轮圈1、套设于该轮圈1上的一个管胎2、及一个魔鬼毡组3。该轮圈1,由一个断面呈封闭的框体连接呈圈状,该轮圈1外周设有一个桥板11, 且该轮圈1于桥板11 二侧分别延伸设有二侧框12,则该桥板11与二侧框12之间形成预设深度的一个凹槽13。该管胎2,由一个断面呈封闭的圆形管体环绕而成。该魔鬼毡组3,具有可相互粘扣结合的一个第一魔鬼毡31与一个第二魔鬼毡32,该第一魔鬼毡31环绕粘设于凹槽13,且该第二魔鬼毡32环绕粘设于管胎2的内周,其将该管胎2套设于轮圈1上,使该管胎2容置于二侧框12与凹槽13间,且借两者间的各该第一魔鬼毡31、第二魔鬼毡32相互粘扣结合,使该管胎2结合固定于轮圈1的凹槽13内。借助上述构件,该轮圈1外周设有第一魔鬼毡31,且于该管胎2内周设有一个第二魔鬼毡32,使该管胎2套设于轮圈1上,利用各该第一魔鬼毡31、第二魔鬼毡32相互粘扣结合,即可达稳固结合固定的效果,且该轮圈1与管胎2间无需再利用粘剂黏固,使得组装拆换更为简便、节省工时,有效降低制造成本,同时整体结构的构件简单、可快速组装,故整体结构极具实用便利性。为供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构造特征、运用技术手段及所预期达成的功效,兹将本实用新型使用方式加以叙述如下本实用新型的组设,将该第一魔鬼毡31组设于轮圈1外周的凹槽13处,接着将该第二魔鬼毡32组设于管胎2的内周,再接着将该管胎2套设于轮圈1上且容置于凹槽13 内,使各该第一魔鬼毡31、第二魔鬼毡32相互粘扣结合固定,即组设完成。请参照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图,其中可于该二侧框12与管胎2 间的结合面分别涂覆有粘剂层4,以供粘固二侧框12与管胎2,提供加强结合的效果,更可有效提升侧向限止的功效,避免该管胎2产生侧向滑脱出轮圈1的情况。请参照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图,其中该管胎2的内周环绕设有一凹槽21,可供该第二魔鬼毡32的背部粘设,即该轮圈1与管胎2分别设有一个凹槽13、21 以供容置第一魔鬼毡31、第二魔鬼毡32,且借各该第一魔鬼毡31、第二魔鬼毡32相互粘扣固定,同样可达管胎2与轮圈1间稳固定位的功效。本实用新型的固定结构,于该轮圈1与管胎2相对的结合面间分别设有第一魔鬼毡31、第二魔鬼毡32,使该管胎2套设于轮圈1上时,仅需将各该第一魔鬼毡31、第二魔鬼毡32相互粘扣固定,即可将管胎2稳固结合固定于轮圈1上,使得组装与拆换更为简便、节省工时,整体结构的构件简单、可快速组装,故整体结构极具实用便利性;该轮圈1与管胎2 间利用魔鬼毡加以粘扣结合,两者间无需利用粘剂结合,不需等待粘剂干固,亦无拆除管胎 2后需重新清除粘剂的复杂程序,使得组装与拆换更为简便、节省工时,有效降低制造成本, 可达便利性与成本效益。该轮圈1 二侧框12与管胎2间的结合面分别涂覆有粘剂层4,以供粘固二侧框12 与管胎2,提供加强结合的效果,更可有效提升侧向限止的功效。综合上述,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轮圈轮胎组装结构”,提供一个具魔鬼毡的固定结构,其于该轮圈1与管胎2相对的结合面间分别设有第一魔鬼毡31、第二魔鬼毡32,使该管胎2套设于轮圈1上,利用各该第一魔鬼毡31、第二魔鬼毡32相互粘扣结合固定,即可将该管胎2稳固定位于轮圈1上,使得组装与拆换更为简便、节省工时,整体结构的构件简单、可快速组装,可使整体确具产业实用性及创新效益,且其构成结构又未曾见于诸书刊或公开使用,诚符合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要件,恳请钧局明鉴,早日准予专利,至为感祷。需陈明者,以上所述乃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及所运用的技术原理,若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想所作的改变,其所产生的功能作用仍未超出说明书及图式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合予陈明。
权利要求1.一种轮圈轮胎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个轮圈,由一个断面呈封闭的框体连接呈圈状,该轮圈外周设有一个桥板,且该轮圈于该桥板二侧分别延伸设有二侧框,则该桥板与该二侧框之间形成一个凹槽; 一个管胎,由一个断面呈封闭的圆形管体环绕而成;一个魔鬼毡组,具有可相互粘扣结合的一个第一魔鬼毡与一个第二魔鬼毡,该第一魔鬼毡环绕设于该凹槽,且该第二魔鬼毡环绕设于该管胎的内周;该管胎套设于该轮圈上,容置于该二侧框与该凹槽间,该管胎与该轮圈借各该第一魔鬼毡、第二魔鬼毡相互粘扣结合固定。
2.依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圈轮胎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管胎的内周环绕设有一个凹槽,以组设该第二魔鬼毡。
3.依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圈轮胎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二侧框与该管胎间的结合面分别涂覆有粘剂层,以粘固结合该二侧框与该管胎。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一种轮圈轮胎组装结构,其包含有一个轮圈,其外周设有一个桥板,该桥板二侧分别延伸设有二侧框,该桥板与该二侧框之间形成一个凹槽;一个管胎,由一个断面呈封闭的圆形管体环绕而成;一个魔鬼毡组,具有可相互粘扣结合的一个第一魔鬼毡与一个第二魔鬼毡,该第一魔鬼毡环绕设于该凹槽,且该第二魔鬼毡环绕设于该管胎的内周,将该管胎套设于该轮圈上;借助上述构件,利用各该第一魔鬼毡、第二魔鬼毡相互粘扣结合固定,以将该管胎稳固定位于轮圈上,使组装与拆换更为简便、节省工时,整体结构的构件简单、可快速组装,整体结构可达便利实用性。
文档编号B60B30/02GK202225684SQ20112027745
公开日2012年5月23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2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2日
发明者涂季冰, 白光豪 申请人:昆山亨利金属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