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力传递装置的润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82548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驱动力传递装置的润滑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驱动力传递装置的润滑结构,其能够通过将部件数目抑制得少的简单结构来实施缸筒活塞的止转,并能够使配置在离合器的内径侧的轴承有效润滑。本发明具有:保持复位弹簧(35)的复位弹簧引导件(40)、设置在复位弹簧引导件(40)上并实施缸筒活塞(33)的止转的内侧接合片(41)和外侧接合片(43)、以及由内侧接合片(41)和外侧接合片(43)及缸筒活塞(33)的第1润滑槽(45)和活塞外壳(31)的第2润滑槽(48)包围的润滑油通路(49)。由离合器(20)的旋转溅起的润滑油通过润滑油通路(49)被供给到位于活塞外壳(31)的内径侧的轴承(61)和油封(62)。
【专利说明】驱动力传递装置的润滑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在具有离合器或制动器等摩擦接合装置的驱动力传递装置中,用于对配置在摩擦接合装置的内径侧的轴承等进行有效润滑的润滑结构。

【背景技术】
[0002]在汽车的驱动力传递装置等中,例如如专利文献I所示,有具有设置在旋转轴的外径侧的离合器或制动器等摩擦接合装置的驱动力传递装置。专利文献I记载的驱动力传递装置在排列并配置于同一轴线上的2个旋转轴之间具有可对旋转传递的有无进行切换的离合器。该离合器具有固定在一个旋转轴上的离合器外壳、和在离合器外壳的内周侧固定在另一旋转轴上的离合器毂,并且在离合器外壳内具有将固定在该离合器外壳上的多个摩擦件和固定在离合器毂上的多个摩擦件沿着轴向交替地层叠而成的摩擦接合部。
[0003]而且,在上述驱动力传递装置内设置有:活塞部件,其用于沿着摩擦件的层叠方向按压摩擦接合部;活塞外壳,其收容活塞部件;以及活塞室,其被限定在活塞外壳内侧与活塞部件之间,产生用于向摩擦接合部驱动活塞部件的油压。由此,利用产生在活塞室的油压驱动活塞部件,利用该活塞部件将摩擦接合部按压接合,从而使离合器紧固。
[000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 - 242828号公报
[0005]然而,在上述那样的具有设置于旋转轴的外径侧的离合器的驱动力传递装置中,支撑旋转轴的轴承和该轴承用的油封等部件设置在活塞外壳的内径侧。在该情况下,对于配置在与离合器或活塞部件相比靠内径侧的轴承或油封,由于不存在用于溅起润滑油的合适的齿轮等,因而很有可能不能向这些轴承或油封充分供给润滑油。
[0006]因此,在专利文献I所示的以往结构中,作为用于向配置在离合器和活塞的内径侧的轴承和油封供给润滑油的方法,形成从旋转轴的内部沿轴向延伸的润滑油通路,将来自该通路的润滑油引导到轴承和油封。然而在该结构中,由于有必要在离合器外壳和离合器毂上单独形成润滑专用的贯通孔,因而很有可能妨碍部件加工工序的削减和结构的简化。
[0007]并且,在上述那样的驱动力传递装置中,在使离合器接合来进行扭矩传递时,由于活塞部件相对于离合器毂跟随旋转,因而很有可能发生与活塞部件和活塞外壳的相对旋转相伴的活塞外壳的磨损或复位弹簧的脱落。因此,作为用于应对该方面的以往结构,做法是,通过使销等部件接合于活塞外壳和离合器活塞之间,来实施离合器活塞的止转。然而,在该结构中,由于另行设置销等部件,带来驱动力传递装置的结构的复杂化,并且很有可能带来部件数目的增加和成本增加。


【发明内容】

[0008]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方面而作成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通过将部件数目抑制得少的简单结构来实施活塞部件相对于活塞外壳的止转、并能够对配置在摩擦接合装置的内径侧的轴承和油封等进行有效润滑的润滑结构。
[0009]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涉及的驱动力传递装置的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驱动力传递装置的润滑结构具有:旋转轴51、52 ;摩擦接合装置20,其具有摩擦接合部23,摩擦接合部23配置在旋转轴51、52的外周并由多个摩擦件23a、23b沿着轴向交替层叠而成;活塞部件33,其被设置为能够沿着轴向移动,并按压摩擦接合部23而使多个摩擦件23a、23b之间接合;活塞外壳31,其收容活塞部件33 ;零件61、62,其配置在活塞外壳31的内径侧;活塞室32,其被限定在活塞外壳31的内侧与活塞部件33之间,产生用于向摩擦接合部23驱动活塞部件33的油压;施力部件35,其对活塞部件33向克服活塞室32的油压而离开摩擦接合部23的方向施力;保持部件40,其将施力部件35保持于活塞外壳31 ;止转部41、43,其设置在保持部件40上,与活塞外壳31和活塞部件33接合而实施活塞部件33相对于活塞外壳31的止转;以及工作油通路49,其由止转部41、43、设置在活塞部件33上的第I槽部45和设置在活塞外壳31上的第2槽部48包围,由摩擦接合装置20的旋转溅起的工作油通过工作油通路49被引导到活塞外壳31的内径侧,并被供给到配置在该活塞外壳31的内径侧的零件61、62。
[0010]根据本发明涉及的润滑结构,在用于保持施力部件的保持部件上设置有实施活塞部件相对于活塞外壳的止转的止转部,在此基础上,形成有由该保持部件的止转部、活塞部件的第I槽部和活塞外壳的第2槽部包围的工作油通路,由摩擦接合装置的旋转溅起的工作油通过该工作油通路被引导到活塞外壳的内径侧,并被供给到配置在那里的零件。由此,将用于实施活塞部件的止转的止转部用作用于向活塞外壳的内径侧供给工作油的工作油通路的一部分。这样,通过使活塞部件的止转部和润滑油通路共用构成要素的一部分,能够在将驱动力传递装置的部件数目抑制得少并实现结构简化的同时,使配置在活塞外壳的内径侧的零件有效润滑。
[0011]并且,在上述的润滑结构中,保持部件40的止转部41、43可以包括:第I接合部43,其与活塞部件33的第I槽部45接合;和第2接合部41,其与活塞外壳31的第2槽部
48接合。
[0012]根据该结构,利用与活塞部件的第I槽部接合的第I接合部防止活塞部件与保持部件的相对旋转,而且,利用与活塞外壳的第2槽部接合的第2接合部防止活塞外壳与保持部件的相对旋转,从而在结构简单的同时,可实施活塞部件相对于活塞外壳的可靠止转,并且通过利用这些第1、第2接合部包围第1、第2槽部,可形成能够将工作油有效地引导到活塞外壳的内径侧的工作油通路。
[0013]并且,在上述的润滑结构中,配置于活塞外壳的内径侧的零件可以包括支撑活塞外壳31的轴承61,活塞外壳31可以具有配置在轴承61的外径侧的筒状的凸缘部31c,第2槽部48可以是形成在凸缘部31c上并从该凸缘部31c的外径侧与轴承61连通的切口。由此,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形成可将工作油有效地引导到设置在活塞外壳的内径侧的轴承的工作油通路。
[0014]并且,在上述的润滑结构中,活塞部件33或活塞外壳31可以是通过压铸成型或者冲压加工而形成的部件,第I槽部45或第2槽部48可以是通过压铸模具或者冲压模具成型为槽状的部分。根据该结构,能够在形成活塞部件或活塞外壳的工序中同时形成工作油通路用槽部。因此,由于无需在单独的工序中形成工作油通路用槽部,因而可实现部件的加工工序的简化,可有助于装置的低成本化。
[0015]另外,上述标号是将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构成要素的标号作为本发明的一例而示出的。
[0016]根据本发明涉及的驱动力传递装置的润滑结构,能够通过将部件数目抑制得少的简单结构来实施活塞部件相对于活塞外壳的止转,并且能够对配置在摩擦接合部的内径侧的轴承等零件进行有效润滑。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示出具有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润滑结构的驱动力传递装置的侧剖视图。
[0018]图2是示出离合器及其周边(图1的X部分)的详细结构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0019]图3是示出缸筒活塞、活塞外壳和复位弹簧引导件的分解立体图。
[0020]图4是用于说明由离合器的旋转溅起的工作油(润滑油)的流动的图。
[0021]标号说明
[0022]1:驱动力传递装置;20:离合器(摩擦接合装置);21:离合器外壳;22 ;离合器毂;23:摩擦接合部;23a:压力板;23b:摩擦板;24:端板;29:推力滚针轴承;31:活塞外壳;31a:收容部;31c:凸缘部;32:活塞室;33:缸筒活塞(活塞部件);33c:内表面;35:复位弹簧(施力部件);40:复位弹簧引导件(保持部件);41:内侧接合片(第I接合部);43:外侧接合片(第2接合部);43a:主体部;43b:突起部;45:第I润滑槽(第I槽部);46a:突起;46b:间隙;47:接合部;48:第2润滑槽(第2槽部);49:润滑油通路(工作油通路);51:第I旋转轴;52:第2旋转轴;61:轴承(零件);62:油封(零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1是示出具有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润滑结构的驱动力传递装置的侧剖视图。该图所示的驱动力传递装置I是具有用于将驱动力分配并传递到车辆的左右轮的离合器的驱动力传递装置,其具有:第I旋转轴51,其被传递来自驱动源的驱动力;第2旋转轴52,其排列配设在与第I旋转轴51相同的轴线上;以及离合器(摩擦接合部)20,其用于使第I旋转轴51和第2旋转轴52连结成能够自由地接合脱开。另外,这里的第I旋转轴51是在左右的驱动轮之间沿车轴方向延伸的旋转输入轴,第2旋转轴52是与车辆的右驱动轮连接的右车轴,离合器20是用于对从上述的旋转输入轴传递到右车轴的驱动力的分配进行控制的右离合器。
[0024]离合器20具有:与第I旋转轴51的端部结合的大致圆筒状的离合器外壳21 ;在离合器外壳21的内周侧与第2旋转轴52的端部花键结合的离合器毂22 ;以及在离合器外壳21内沿着轴向交替层叠的多个摩擦件即压力板23a和摩擦板23b。压力板23a的外周端与离合器外壳21花键接合,摩擦板23b的内周端与离合器毂22花键接合。由该多个压力板23a和摩擦板23b构成摩擦接合部23。在压力板23a与摩擦板23b的层叠方向上的一侧(后述的缸筒活塞33侧)的端部设置有端板24。离合器外壳21在轴向上的一侧(缸筒活塞33侧)的端部具有开口部21a,在该开口部21a上安装有用于防止端板24脱落的弹簧圈25。另外,在摩擦接合部23的内径侧的离合器外壳21和离合器毂22之间设置有将它们以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支撑的离合器轴承26。
[0025]图2是示出离合器20及其周边(图1的X部分)的详细结构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并且,图3是示出后述的缸筒活塞33、活塞外壳31和复位弹簧引导件40的分解立体图。另夕卜,在图3中,对介于缸筒活塞33和复位弹簧引导件40之间的复位弹簧35省略图示。如图2所示,与离合器外壳21的开口部21a对置设置的缸筒活塞(活塞部件)33被收容在活塞外壳31内。在活塞外壳31上,在其中心部设置有大致圆形的开口部31d (参照图3),在该开口部31d的周围形成有沿着轴向离合器20侧突出的圆筒状的凸缘部31c。在凸缘部31c的外径侧形成有收容了缸筒活塞33的收容部31a。收容部31a是使活塞外壳31的摩擦接合部23侧的面在轴向上凹陷而成的圆形环状的凹部。缸筒活塞33是设置在收容部31a内的具有圆形环状的外形的板状部件。推力滚针轴承29介于缸筒活塞33和端板24之间,缸筒活塞33和端板24能够相对旋转且能够在轴向上一体移动。
[0026]在活塞外壳31的收容部31a的内表面和缸筒活塞33之间的间隙内划分出用于产生工作油的油压的活塞室(油室)32。并且,尽管省略了图示,然而被导入来自油泵(未图示)的工作油的油路与活塞室32连通。
[0027]缸筒活塞33被设置成在活塞外壳31的收容部31a内沿着轴向能够移动。在缸筒活塞33的外周缘33a和活塞外壳31的收容部31a的与该外周缘33a对置的内周面之间设置有用于密封它们的间隙的外径密封部件(O形环)34a。并且,在缸筒活塞33的内周缘33b和活塞外壳31的收容部31a的与该内周缘33b对置的外周面之间设置有用于密封它们的间隙的内径密封部件(O形环)34b。
[0028]并且,设置有对缸筒活塞33向克服活塞室32的油压而离开摩擦接合部23的方向施力的复位弹簧(施力部件)35。复位弹簧35由具有圆形环状的外形的弹性金属制的板状弹簧部件构成。作为这样的复位弹簧35,可以使用表面呈波形弯曲的板状的波形弹簧等。
[0029]复位弹簧35的一端(后端)与设置在缸筒活塞33的内周缘33b的与活塞室32相反侧的面上的抵接部36抵接。抵接部36是沿着缸筒活塞33的内周缘33b的全周配置的大致圆形环状的带状部分。并且,复位弹簧35的另一端(前端)由复位弹簧引导件(保持部件)40固定(保持)在活塞外壳31侧。复位弹簧引导件40是圆形环状的板状部件,被弹簧圈(卡定部件)38卡定在活塞外壳31的凸缘部31c上。并且,也被卡定在缸筒活塞33上。根据该结构,利用复位弹簧35的施力(弹力)将缸筒活塞33的抵接部36沿着轴向朝离开摩擦接合部23的方向按压(施力)。
[0030]并且,轴承61介于活塞外壳31的凸缘部31c和离合器毂22的筒状部22a之间。并且,在相对于轴承61沿轴向排列的位置设置有用于密封第2旋转轴52和活塞外壳31的内径端之间的间隙的油封62。轴承61和油封62配置在缸筒活塞33的内径侧。
[0031]如图3所示,在缸筒活塞33的内侧面33c形成有沿着径向呈直线状延伸的第I润滑槽(第I槽部)45。第I润滑槽45沿着缸筒活塞33的内侧面33c的周向等间隔地形成有多个(图中为8个)。并且,在第I润滑槽45的内径侧形成有在内周缘33b的外侧沿着周向延伸的多个突起46a。突起46a沿着周向等间隔地形成有多个(图中为8个),在周向上的各突起46a之间设置有形成第I润滑槽45的一部分(内径侧的一部分)的间隙46b。
[0032]并且,如已述那样,活塞外壳31在其内径侧具有大致圆筒状的凸缘部31c。在凸缘部31c的外周侧面形成有多个槽状的接合部47。接合部47是用于使后述的复位弹簧引导件40的内侧接合片41接合的部分,其沿着凸缘部31c的周向等间隔地形成有多个(在图示的结构中,以90度间隔形成有4个)。并且,4个接合部47中的I个成为由从凸缘部31c的外周侧面贯通至内周侧面的切口构成的第2润滑槽(第2槽部)48。
[0033]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驱动力传递装置I中,上述的活塞外壳31或缸筒活塞33是通过压铸成型或者冲压加工而形成的部件。并且,缸筒活塞33的第I润滑槽45或者活塞外壳31的第2润滑槽48是通过压铸模具或者冲压模具成型为槽状的部分。
[0034]复位弹簧引导件40是金属制的圆形环状的平板状部件,在其内周缘40b形成有由向内径侧突出的舌片状的突出片构成的接合片(内侧接合片)41。内侧接合片41沿着复位弹簧引导件40的内周缘40b的周向等间隔地形成有多个(在图中以90度间隔形成有4个)。另一方面,在复位弹簧引导件40的外周缘40a形成有由向径向的外侧突出的突出片构成的接合片(外侧接合片)43。外侧接合片43沿着复位弹簧引导件40的外周缘40a的周向等间隔地形成有多个(在图中以180度间隔形成有2个)。并且,在图示的结构中,在与4个内侧接合片41中的180度对置的2个内侧接合片41对应的外径侧的位置配置有2个外侧接合片43。
[0035]外侧接合片43具有:从复位弹簧引导件40的外周缘40a向径向的外侧突出的舌片状的主体部43a、和分别设置在该主体部43a的周向上的两侧且向缸筒活塞33侧突出的突出部43b,外侧接合片43的从径向的外侧观察的截面形状形成为大致U字形。
[0036]当上述结构的活塞外壳31、缸筒活塞33、复位弹簧35、复位弹簧引导件40组装成一体时,设置在缸筒活塞33上的第I润滑槽45和设置在活塞外壳31的凸缘部31c上的第2润滑槽48配置在周向的同一位置,从而这些润滑槽处于沿着径向相互连通的状态。并且,复位弹簧引导件40的各内侧接合片41与设置在活塞外壳31的凸缘部31c上的各接合部47接合。而且,复位弹簧引导件40的各外侧接合片43与缸筒活塞33的处于对应位置的第I润滑槽45 (间隙46b)接合。由此,如图2所示,复位弹簧引导件40的外侧接合片43和内侧接合片41对置配置成包围由第I润滑槽45和第2润滑槽48连通而成的润滑油通路
49的侧面(轴向上的离合器20侧的侧面)。因此,在由缸筒活塞33的第I润滑槽45、活塞外壳31的第2润滑槽48以及复位弹簧引导件40的外侧接合片43和内侧接合片41包围的部分形成有用于使润滑油(工作油)从缸筒活塞33的外径侧向凸缘部31c的内径侧流通的润滑油通路49。该润滑油通路49相对于处于凸缘部31c的内径侧的轴承61和油封62,配置在垂直方向上的上侧(斜上侧)的位置。
[0037]并且,复位弹簧引导件40的内侧接合片41与设置在活塞外壳31的凸缘部31c上的接合部47 (第2润滑槽48)接合,从而实施复位弹簧引导件40相对于活塞外壳31的止转,而且,复位弹簧引导件40的外侧接合片43与缸筒活塞33的第I润滑槽45 (间隙46b)接合,从而实施复位弹簧引导件40相对于缸筒活塞33的止转。由此,实施缸筒活塞33相对于活塞外壳31的止转。
[0038]在上述结构的离合器20中,当通过油泵的运转使工作油导入到活塞外壳31内的活塞室32内时,从活塞室32受到了压力的缸筒活塞33沿着轴向朝离合器20侧移动。由此,以缸筒活塞33按压端板24,压力板23a和摩擦板23b相互接合,从而紧固离合器20。另一方面,当从活塞室32排出了工作油时,利用复位弹簧35的施力使缸筒活塞33沿着轴向朝离开离合器20的一侧移动。由此,缓解了对压力板23a和摩擦板23b的按压力,解除了离合器20的紧固。
[0039]图4是用于说明活塞外壳31内的润滑油的流动的图,是在图2中添加了润滑油的流动的图。如该图单点划线的箭头所示,由离合器外壳21的旋转溅起的工作油(润滑油)通过缸筒活塞33的内侧面33c和端板24 (推力滚针轴承29)之间的间隙而向缸筒活塞33的内径侧流下。该工作油通过缸筒活塞33的第I润滑槽45向复位弹簧35流动,之后,由复位弹簧引导件40的外侧接合片43和内侧接合片41接住。然后,被引导到活塞外壳31 (凸缘部31c)的第2润滑槽48,从该第2润滑槽48被供给到活塞外壳31 (凸缘部31c)的内径侧的轴承61和油封62。
[0040]S卩,由离合器外壳21溅起的工作油沿着缸筒活塞33的内侧面33c流下,通过由复位弹簧引导件40的内侧接合片41和外侧接合片43以及缸筒活塞33的第I润滑槽45和活塞外壳31的第2润滑槽48包围的润滑油通路49被引导到复位弹簧35,从复位弹簧35经由第2润滑槽48被供给到设置在凸缘部31c的内径侧的轴承61或油封62。
[0041]如以上说明那样,在本实施方式的驱动力传递装置I中,在用于保持复位弹簧(施力部件)35的复位弹簧引导件(保持部件)40上设置有作为实施缸筒活塞33相对于活塞外壳31的止转的止转部的内侧接合片41和外侧接合片43,在此基础上,形成有由该复位弹簧弓丨导件40的内侧接合片41和外侧接合片43以及缸筒活塞33的第I润滑槽45和活塞外壳31的第2润滑槽48包围的润滑油通路49,由离合器外壳21的旋转溅起的工作油通过该润滑油通路49被引导到活塞外壳31的内径侧,并被供给到轴承61和油封62。由此,将用于实施缸筒活塞33的止转的止转部(内侧接合片41和外侧接合片43)用作用于向活塞外壳31的内径侧供给工作油的润滑油通路49的一部分。这样,通过使缸筒活塞33的止转部和润滑油通路49共用构成要素的一部分,能够在将驱动力传递装置I的部件数目抑制得少并实现结构简化的同时,使配置在活塞外壳31的内径侧的轴承61和油封62有效润滑。
[0042]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润滑结构中,设置在复位弹簧引导件40上的止转部由与活塞外壳31的第2润滑槽48接合的内侧接合片41和与缸筒活塞33的第I润滑槽45接合的外侧接合片43构成。据此,利用与活塞外壳31的第2润滑槽48接合的内侧接合片41防止活塞外壳31与复位弹簧引导件40的相对旋转,而且,利用与缸筒活塞33的第I润滑槽45接合的外侧接合片43防止缸筒活塞33与复位弹簧引导件40的相对旋转。因此,在结构简单的同时,可实施缸筒活塞33相对于活塞外壳31的可靠止转,并且通过利用这些接合片41、43包围第I润滑槽45和第2润滑槽48,可形成能够将工作油有效地引导到活塞外壳31的内径侧的润滑油通路49。
[0043]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润滑结构中,活塞外壳31或缸筒活塞33是通过压铸成型或者冲压加工而形成的部件。并且,第I润滑槽45或第2润滑槽48是通过压铸模具或者冲压模具成型为槽状的部分。据此,能够在形成活塞外壳31或缸筒活塞33的工序中同时形成润滑油通路49用槽部即第I润滑槽45或第2润滑槽48。因此,由于无需在单独的工序中形成润滑油通路49用槽部,因而可实现部件的加工工序的简化,可有助于装置的低成本化。
[0044]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了说明,然而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权利要求书以及说明书和附图记载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型。例如,本发明涉及的润滑结构只要是在离合器或制动器等摩擦接合装置的内径侧配置了轴承或油封等需要润滑的零件的结构的驱动力传递装置,就不仅能够应用于上述实施方式所示的、具有用于将驱动力分配并传递到车辆的左右驱动轮的离合器的驱动力传递装置,而且还能够广泛应用于其它结构的驱动力传递装置(例如,具有变速用离合器或制动器的变速器的一部分等)。并且,本发明涉及的摩擦接合装置的具体结构不限于如上述实施方式所示地在配置于同一轴线上的两个旋转轴之间设置了摩擦接合部的结构的离合器,除此以外,例如也可以是在旋转轴或旋转体与壳体等固定侧的部件之间设置了摩擦接合部的结构的制动器等。
【权利要求】
1.一种驱动力传递装置的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力传递装置的润滑结构具有: 旋转轴; 摩擦接合装置,其具有摩擦接合部,所述摩擦接合部配置在所述旋转轴的外周并由多个摩擦件沿着轴向交替层叠而成; 活塞部件,其被设置为能够沿着轴向移动,并按压所述摩擦接合部而使所述多个摩擦件之间接合; 活塞外壳,其收容所述活塞部件; 零件,其配置在所述活塞外壳的内径侧; 活塞室,其被限定在所述活塞外壳的内侧与所述活塞部件之间,产生用于向所述摩擦接合部驱动所述活塞部件的油压; 施力部件,其对所述活塞部件向克服所述活塞室的油压而离开所述摩擦接合部的方向施力; 保持部件,其将所述施力部件保持于所述活塞外壳; 止转部,其设置在所述保持部件上,与所述活塞外壳和所述活塞部件接合而实施所述活塞部件相对于所述活塞外壳的止转;以及 工作油通路,其由所述止转部、设置在所述活塞部件上的第I槽部和设置在所述活塞外壳上的第2槽部包围, 由所述摩擦接合装置的旋转溅起的工作油通过所述工作油通路被引导到所述活塞外壳的内径侧,并被供给到所述零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力传递装置的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部件的所述止转部包括:第I接合部,其与所述活塞部件的所述第I槽部接合;和第2接合部,其与所述活塞外壳的所述第2槽部接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驱动力传递装置的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 配置于所述活塞外壳的内径侧的零件包括支撑所述活塞外壳的轴承, 所述活塞外壳具有配置在所述轴承的外径侧的筒状的凸缘部, 所述第2槽部是形成在所述凸缘部上并从该凸缘部的外径侧与所述轴承连通的切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驱动力传递装置的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活塞部件或所述活塞外壳是通过压铸成型或者冲压加工而形成的部件, 所述第I槽部或所述第2槽部是通过压铸模具或者冲压模具成型为槽状的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驱动力传递装置的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活塞部件或所述活塞外壳是通过压铸成型或者冲压加工而形成的部件, 所述第I槽部或所述第2槽部是通过压铸模具或者冲压模具成型为槽状的部分。
【文档编号】B60K17/16GK104074958SQ201410086894
【公开日】2014年10月1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11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25日
【发明者】庭田健司, 吉田武史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