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用于车辆车顶的盖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83336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包括用于车辆车顶(FD)的盖(D)的结构(AO),所述盖包括前边缘(VK)和与所述前边缘(VK)相对的后边缘(HK),并且从用于关闭车顶开口(DOE)的关闭位置开始,所述盖能在其后部区域中通过展开装置被提升,以便打开所述车顶开口(DOE),所述展开装置具有:

滑动架(S),所述滑动架能在导轨(FS)中沿着车辆纵向方向移位;

展开支杆(VH),所述展开支杆具有前端区域(VE)、后端区域(HE)、以及在所述前端区域(VE)和所述后端区域(HE)之间布置的耦接元件(KE),其中在所述盖(D)的关闭位置,所述展开支杆(VH)通过所述耦接元件(KE)与相对于所述导轨(FS)被静止固定的带槽连杆(KO)接合;

带槽连杆架(SK),所述带槽连杆架布置成在所述导轨(FS)中沿着车辆纵向方向是可移位的,由此所述展开支杆(VH)以在所述盖(D)和所述导轨(FS)之间的方向上可枢转和可移位的方式被耦接;以及

控制杆(SS),所述控制杆耦接到所述滑动架(S)并且被引导成相对于所述导轨(FS)沿着车辆纵向方向是可移位的;其中,所述控制杆(SS)包括带槽控制连杆(KS),所述展开支杆(VH)耦接至所述带槽控制连杆以使得在第一运动阶段,从所述盖(D)的关闭位置开始,随着所述滑动架(S)在车辆纵向方向上朝后部的移位,所述带槽控制连杆(KS)控制所述展开支杆绕着所述耦接元件(KE)的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AO),其特征在于,在第一运动阶段,所述带槽控制连杆(KS)控制所述展开支杆(VH)的后端区域(HE)的竖直运动,使得所述后端区域(HE)和所述导轨(FS)之间的距离缩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结构(AO),其特征在于,在第一运动阶段,所述带槽控制连杆(KS)控制所述展开支杆(VH)的后端区域(HE)的竖直运动,使得所述前端区域(VE)和所述导轨(FS)之间的距离增大。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之一所述的结构(AO),其特征在于,在第一运动阶段,所述带槽控制连杆(KS)控制所述展开支杆(VH)的后端区域(HE)的竖直运动,使得所述盖(D)的所述前边缘(VK)和所述导轨(FS)之间的距离基本保持相同。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之一所述的结构(AO),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杆(SS)在所述带槽连杆架(SK)上相对于所述导轨(FS)被可移位地引导。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之一所述的结构(AO),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所述展开支杆(VH)的后端区域(HE)中可枢转地布置在该展开支杆上的滑动元件(SE),其中,所述滑动元件(SE)以竖直可移位的方式耦接到所述带槽连杆架(SK),并且其中,所述滑动元件(SE)包括耦接元件(KES),由此所述滑动元件(SE)在所述带槽控制连杆(KS)中被引导。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之一所述的结构(AO),其特征在于,所述带槽控制连杆(KS)和所述导轨(FS)之间的距离在车辆纵向方向上变化。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结构(AO),其特征在于,所述带槽控制连杆(KS)的路径变化,以使得所述带槽控制连杆(KS)和所述导轨(FS)之间的距离相对于车辆纵向方向朝着后部增大。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之一所述的结构(AO),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架(S)经由所述控制杆(SS)可移位地耦接到所述带槽连杆架(SK),以使得在第一运动阶段所述滑动架(S)和所述展开支杆(VH)之间的距离增大。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之一所述的结构(AO),其特征在于,附加地包括另一展开支杆(HH),所述另一展开支杆在所述后边缘(HK)的区域中可枢转地耦接到所述盖(D)以及耦接到所述滑动架(S),使得在第一运动阶段当使所述滑动架(S)移位时,所述盖(D)的展开受到控制,其中所述盖(D)的所述后边缘(HK)和所述导轨(FS)之间的距离增大。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