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员胸部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13447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乘员胸部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乘员胸部保护装置以及在侧面撞击中的车辆乘员的胸部的保护方法。



背景技术:

乘员胸部保护装置以及在侧面撞击中的车辆乘员的胸部的保护方法是从现有技术中已知的。

通过美国7,828,326B2已知通过带的方式致使安全气囊收缩。然而,在美国 7,828,326B2中描述的乘员保护装置未解决可以如何减小乘员胸部的载荷的问题。

为了实现良好或非常好的评估,NCAP碰撞测试的新评价标准与先前正确的评价标准相比在侧面撞击的情形中要求较小的胸部载荷。

先前已知的解决方案需要进一步改进以便根据NCAP碰撞测试的新标准实现良好或非常好的评估。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进一步开发乘员胸部保护装置以及以有利的方式在侧面撞击的情形中保护车辆乘员的胸部的方法,尤其是可以减小侧面撞击的情形中胸部的载荷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本实用新型,通过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乘员胸部保护装置实现了此目的。相应地,乘员胸部保护装置包括侧面安全气囊,尤其用于安装在机动车辆的门或座椅中,乘员胸部保护装置在侧面安全气囊的充气与安装状态中在其上端具有至少一个乘员侧可充气内翼以用于向前移动乘员的邻近臂,与至少一个门侧可充气外翼以用于保护胸部,其中,在充气状态中,内翼、外翼至少部分地并列并且通过从上端沿着向下方向延伸的安全气囊壁的凹陷彼此分离。

通过此种方式有利地实现了在侧面撞击的情形中,乘员胸部保护装置的侧面安全气囊充气,使得定位在门与胸部之间并且由此邻近侧面安全气囊的乘员的手臂被相应地推出与举出此区域。由此,胸部的载荷明确地减少并且载荷现在可以直接地撞击在侧面安全气囊上。此外,防止了充气侧安全气囊抵靠胸部推动定位在门与乘员胸部之间的手臂。特别地,乘员的上肋区域由此不再被手臂覆盖并且由此可以自由地撞击在安全气囊上。

此外可以提供,从侧面安全气囊的上端测量的凹陷具有100mm的最小深度。这形成内翼适于对相邻臂提供适当支撑以使其向前移动的优点。

此外,可设想的是内翼与外翼构造为彼此对称。这方便了内翼与外翼的一致且同时的充气。

在另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侧面安全气囊的充气与安装状态中,外翼在内翼上方伸出。通过此种方式,外翼适于支撑面向侧面安全气囊的车辆乘员的肩部。

进一步可能的是,在与沿着车辆的前进方向观察的横截面相关的侧面安全气囊的充气与安装状态中,侧面安全气囊是Y状的,其中翼形成Y的两个向上突出的支腿。此成型确保在翼下面,在下腹板的区域中保证稳定的保持。Y状不旨在表示翼倾斜地远离彼此延伸,而是安全气囊从下部到顶部分成翼。

此外,可以提供的是内翼的室与外翼的室转变成至少一个,优选为共同的中央下室,特别地,其中将要沿着横向车辆方向确定的下室的宽度与在翼的区域中的侧面安全气囊的宽度相应,使得安全气囊经由稳定的下室保持胸部的主要部分。最后,因为气体可以在不偏转到翼中的情况下从下室流动,因此,此构造还支撑目标以使内翼与外翼比较快速地充气,以便将乘员的邻近臂推出门与胸部之间的区域。

在另一个有利实施方式中,侧面安全气囊包括紧固部分与充气部分,其设置在下室的区域中,并且在安装与充气状态中,翼自由向上地伸出。通过此种方式,侧面安全气囊从下室朝向内翼与外翼充气,并且随后地精确地沿着其中邻近手臂被推出门与胸部之间的区域的方向。

此外,可以提供的是在充气状态中,翼的面向安全气囊壁部分彼此接触。通过此种方式,外翼可以通过臂向前移动支撑内翼并且可以进一步缓冲乘员的撞击。因此,这减小了乘员的紧张。

此外可想象的是,在沿着车辆的前进方向观察的侧面安全气囊的充气与安装状态中的侧面安全气囊的高度大于其宽度。这对充气行为具有有利影响,以实现安全气囊更加快速地充气到顶部并且由此可以相应地将相邻臂比较快速地推出与举出门与胸部之间的区域。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可以设置为在侧面安全气囊的充气与安装状态中的凹陷基本上平行于车辆的门延伸,并且/或者在侧面安全气囊的充气与安装状态中的内翼与外翼基本上平行于车辆的门延伸。

此外,可以通过折叠安全气囊壁自身专有地形成此凹陷。此外,可能的是没有内壁或系绳同样作用在凹陷的底部上,即在没有系绳或收缩带的情况下并且仅通过适当的切割与边缘的缝合形成此收缩。

此安全气囊可以具有一件式切割。这方便了安全气囊的制造并且降低了制造成本。

为了缝合边缘,可以提供以V状朝向彼此延伸并且形成翼的上边缘的外部折痕。这允许内翼与外翼的简单构造。

基本上居中地在外折痕之间可以设置形成凹痕的底部的内折痕。内折痕可以同样地是V状。

此外,可以设置为在侧面安全气囊的充气与安装状态中,内翼的上端至少部分地设置在定位在相关车辆座椅上的竖直定位假人,优选半假人的腋窝的区域中。这允许乘员的邻近手臂与肩部的非常良好的支撑。此外,全部上壁直到腋窝在升高过程中被支撑。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在侧面安全气囊的充气与安装状态中的内翼的上轮廓可以在侧视图中沿着车辆前端倾斜向下的方向延伸,尤其与水平线包括大约5°与25°之间的角度。通过此成形实现了此臂被相应地推动与举起仅到必要的程度,使得其不再设置在门与乘员的胸部之间。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可以设置的是在与沿着车辆前进方向观察的横截面相关的侧面安全气囊的充气与安装状态中的内翼至少部分地具有50到150mm 的宽度,使得足以支撑乘员的手臂并且远离门与乘员胸部之间的区域推动手臂的宽度施加到内翼。

此外,本实用新型涉及在侧面撞击的情形中保护车辆乘员的胸部的方法。根据本实用新型,此方法包括至少以下步骤:

提供侧面安全气囊,其具有可充气下室与从下室延伸的可充气的向上伸出的内翼以及从下室延伸的可充气的向上伸出的外翼;

使下室充气;

通过使内翼充气升高乘员的手臂;以及

使外翼充气,其中

在侧面安全气囊中的气体通道构造为使得侧面安全气囊从底部开始充气。

关于此方法,有利地可以使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乘员胸部保护装置。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的描述以及参照的下面的附图形成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点与优点。附图示出:

图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乘员胸部保护装置以及在侧面撞击情形中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车辆乘员的胸部的方法的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2,车辆乘员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乘员胸部保护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充气与安装侧面安全气囊的示意图;

图3,垂直于前进方向从车辆内部观察到外侧的根据图2的侧面安全气囊上的示意侧视图;

图4,沿着图3中的线IV-IV的侧面安全气囊的横截面;

图5,根据从图1至图4的实施方式的在侧面安全气囊的切割的俯视图;

图6,在没有充气侧面安全气囊的情况下沿着车辆内部的方向的车辆乘员的侧视图;

图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有乘员胸部保护装置的充气侧面安全气囊的情况下沿着车辆内部的方向的车辆乘员的侧视图;

图8,车辆乘员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乘员胸部保护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充气与安装侧面安全气囊的示意图;

图9,垂直于前进方向从车辆内部观察到外侧的根据图8的侧面安全气囊上的示意侧视图;

图10,沿着图9中的线X-X的侧面安全气囊的横截面;

图11,根据从图8至图10的实施方式的在侧面安全气囊的切割的俯视图;以及

图12,在具有充气侧面安全气囊的情况下沿着车辆内部的方向的车辆乘员的侧视图。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乘员胸部保护装置10的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乘员胸部保护装置10在此情形中包括安装在车辆16的座椅14中的侧面安全气囊12。侧面安全气囊12还可以安装在车辆16的门18中。

在图1中示出了处于安装与充气状态中并且设置在门18、车辆乘员FI的胸部区域T与手臂A之间的侧面安全气囊12。

图2示出了车辆乘员FI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乘员胸部保护装置10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充气与安装侧面安全气囊12的示意图。

在与沿着车辆的前进方向观察的横截面相关的充气与安装状态中,侧面安全气囊12具有大致简化的Y状构造。

此构造由设置在下端区域中的中间室20的布置形成,内翼22与外翼24从该下端区域升高。内翼22与外翼24形成Y状的向上突出的支腿。

内翼22与外翼24相应地特征在于朝向下室20完全地打开的相应的单独可充气室。

可以提供的是,将要沿着车辆横向方向确定的下室20的宽度与翼22、24 (参见图4)的区域中的侧面安全气囊12的宽度B相应。

在沿着车辆的前进方向观察的侧面安全气囊12的充气与安装状态中,侧面安全气囊12的高度大于其宽度。

在内翼22与外翼24之间设有通过将安全气囊壁折叠到安全气囊的内部中形成的凹陷26。

如从图2中显而易见的是,内翼22、外翼24在充气状态中至少部分地并列并且通过从上端沿着向下方向延伸的安全气囊壁13的凹陷26彼此分离。在充气状态中面向彼此的翼22、24的安全气囊壁部分彼此接触。

凹陷26具有从侧面安全气囊12的上端25(即,翼22、24的两端中的较高一个)测量的至少100mm的深度。在图2中标记最大深度t。

在侧面安全气囊12的充气与安装状态中,凹陷26基本上平行于车辆的门延伸。

此外,在侧面安全气囊12的充气与安装状态中,内翼22与外翼24基本上平行于车辆的门延伸。

内翼22与外翼24彼此对称地形成。

在与沿着车辆的前进方向观察的横截面相关的安全气囊12的充气与安装装状态中的图2中示出的部分中,内翼22优选地具有大约100mm的宽度。所述宽度的范围可以从50mm到150mm并且为乘员的上臂提供足够的支撑表面。

在侧面安全气囊12的充气与安装状态中,内翼22的上端27至少部分地设置在定位在相关车辆座椅上的竖直定位假人的腋窝的区域中(参见图2和图7)。在图2中,假人D是半假人。

如上所述,仅通过折叠到安全气囊壁13自身中形成凹陷26。尤其在凹陷 26的底部29处,不提供内部安全气囊壁,也不提供用于限定安全气囊12的任何系绳等并且由此形成凹陷(参照图4)。

在图3中示出了侧面安全气囊12上的示意性侧视图。图3示出了垂直于前进方向F从车辆内部观察到外部的侧面安全气囊12。

侧面安全气囊12具有紧固与充气部分28,此紧固与充气部分包括设置在下室20的区域中的充气嘴31(还参见图5)。

如通过图3和图7显而易见的,在侧视图中的在侧面安全气囊12的充气与安装状态中的内翼22的上轮廓沿着前进方向F向下倾斜地延伸。这里,如果安全气囊安装在靠背中,此轮廓即关于精确竖直定位的座位与水平线包围大约25°的角度α。例如,所述角度α的范围可以从大约5°到25°。

图5示出了根据图1至图4的用于侧面安全气囊12的可能的一件式切割Z。

为了缝合边缘,设有以V状从中心向外地延伸的外部折痕30、32,其随后形成内翼22与外翼24的上边缘。此外,形成凹陷26的底部29的内折痕34基本上居中地设置在外折痕30、32之间。

选择性地,放气孔35可以例如设置在下室20的前边缘处。

尤其可以结合图6和图7描述包括图1至图5中示出的包括侧面安全气囊 12的乘员胸部保护装置10的功能:

侧面安全气囊12的内翼22用于在侧面撞击的情形中向前移动乘员FI的邻近臂A,以便将所述臂举出或者推出门与尤其上胸部区域T之间的区域。

首先下室20通过侧面安全气囊12的充气部分28中的充气嘴30充气。

在侧面安全气囊12中的气体通道构造为使得侧面安全气囊12从底部开始充气。

通过使内翼22充气,车辆乘员的手臂通过内翼22升高并且举出胸部与门之间的区域。由于图6描述了正常的臂位置,图6和图7的比较示出臂通过内翼22升高。内翼22至少与乘员的上臂接触。

此外,外翼24充气,这用于进一步缓冲。由于两个翼22、24都定位在车辆乘员FI与门之间的事实,因此不需要肩部的额外支撑。

胸部区域T由此可以直接地撞击在侧面安全气囊12上,即在下室20与翼 22、24上。

图8至1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乘员胸部保护装置10的第二实施方式。此乘员胸部保护装置10与图1至图7中示出的实施方式关于其结构与功能基本上相同。

在附图中,功能相同或相等的特征以相同的附图标记标注。

基本上存在以下的区别。

外翼24与内翼22未彼此对称地形成。在此情形中,在侧面安全气囊12的充气与安装状态中,外翼24伸出到内翼22上方。

关于此功能,因此区别产生使得外翼24适于通过其面向车辆内部的侧面(参见图8)支撑车辆乘员FI的肩部。

应该强调的是,当然地外翼24还可以向上突出到头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