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气囊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49525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安全气囊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向前支柱、上边梁等车体侧部安装侧帘式安全气囊的袋体的安全气囊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已知有一种带有安全气囊装置的车体,其中,上边梁(以下简称“车体侧部”)沿车体前后方向延伸,在车体侧部上以倾斜的方式设置有支架,在支架的车内侧设置有侧帘式安全气囊的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因此,不需要在车体侧部直接安装侧帘式安全气囊,能够确保车体侧部的外观性。

但是,由于专利文献1的带有安全气囊装置的车体将侧帘式安全气囊设置在支架的车内侧,因此会妨碍确保车内的活动空间。

另外,在带有安全气囊装置的车体中,通常由装饰用的装饰品从车内侧覆盖侧帘式安全气囊。当侧帘式安全气囊的袋体展开时,由于袋体的展开力而使装饰品向车厢侧变形。通过装饰品的变形,使袋体向下展开。

因此,为了使袋体稳定地展开,优选通过袋体的展开力使装饰品顺利地变形。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带有安全气囊装置的车体中,将侧帘式安全气囊(即,袋体)设置于比支架更靠近车内侧的位置。

因此,难以通过袋体的展开力使装饰品合适地变形,这会妨碍提高袋体的展开稳定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US7661704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确保车内的活动空间较大且能够提高袋体的展开稳定性的安全气囊安装结构。

本发明的第1方案为,一种安全气囊安装结构,将侧帘式安全气囊的袋体安装于车体侧部,其特征在于,

该安全气囊安装结构具有:

支架,其设置于车体侧部,配置在袋体的上方;以及

固定部件,其与袋体连接,紧固于支架,

支架具有紧固固定部件的安装部,

沿安装部的平面向下侧延伸的延长线上配置袋体。

这样,向车体侧部设置支架,经由固定部件将袋体连接在支架的安装部上。即,不直接将袋体连接在车体侧部上。据此,能在不改变车体侧部的外观设计(设计)的情况下形成适合袋体安装状态的支架,能够确保车辆的外观性。

另外,沿支架的安装部的平面向下侧延伸的延长线上配置袋体。据此,能够使袋体向车体侧部靠近,能够确保车内的活动空间较大。

在此,侧帘式安全气囊被装饰用的装饰品从车厢侧来覆盖。据此,通过使袋体向车体侧部靠近,能够使袋体靠近装饰品的下端部。

据此,能够通过袋体的展开力使装饰品的下端部顺利地变形,能够使袋体从侧玻璃与装饰品的下端部的间隙向车内侧稳定地展开。即,能够提高袋体的展开稳定性。

本发明的第2方案为,根据第1方案所述的安全气囊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固定部件具有弯折部,该弯折部被配置在安装部的平面方向下侧,且向车宽方向内侧延伸,

在该弯折部的下表面侧设置袋体。

这样,在固定部件上形成弯折部,在弯折部的下表面侧设置袋体。据此,能够由弯折部来定位袋体(即,侧帘式安全气囊),能够高精度地将侧帘式安全气囊固定在安装位置。

另外,当袋体展开时,在袋体上受到展开力的反作用力。展开力朝向展开方向(即,下方)而产生。另一方面,反作用力朝向上方(即,弯折部)而产生。

因此,当袋体展开时,由弯折部承受反作用力,且能防止弯折部(即,固定部件)的位置偏移。据此,能够使袋体更加稳定地展开。

本发明的第3方案为,根据第1方案或第2方案所述的安全气囊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安全气囊安装结构还具备保护装置,该保护装置设置在固定部件和袋体之间。

因此,当使袋体展开时,能够由保护装置分散在袋体上受到的反作用力。据此,能够由保护装置保护袋体。

本发明的第4方案为,根据第1方案~第3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安全气囊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车体侧部是前支柱,

支架具有紧固固定部件的安装部,

该安装部从下端部朝向上端部,朝向车宽方向内侧向上倾斜,

在安装部的上方布置线束。

另外,在前支柱的内部布置线束,通过线束来供给电力。供给的电力用于车内灯的照明、天窗的开关等。因此,需要在前支柱的内部确保布置线束的空间。

此外,在安装侧帘式安全气囊的前工序中对线束进行布线。在此,当安装侧帘式安全气囊时,需要对侧帘式安全气囊配置紧固部件并使用紧固用的工具(例如,冲击扳手)来紧固所配置的紧固部件。因此,对线束进行布线时,需要避开将紧固部件或工具移动到侧帘式安全气囊的空间,限制了线束的布线。

因此,在第4方案中,使支架的安装部从下端部朝向上端部,向车宽方向内侧向上倾斜。即,使安装部向车内侧倾斜。在该状态下,在安装部的上方布置线束。

在此,通过使安装部向车内侧倾斜,能够从下方利用工具将紧固部件紧固在安装部上。即,能够将工具从安装部的下方移动到紧固部件。

据此,能够将安装部的上方的全部空间用于线束的布线,提高了线束的布线自由度。

根据本发明,能够在具备侧帘式安全气囊的车辆中确保车内的活动空间较大,并且能够提高侧帘式安全气囊的袋体的展开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从车内下方来观察具备本发明的安全气囊安装结构的带有安全气囊装置的车体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是沿图1的2-2线剖切的剖视图。

图3是图1中标记3所示位置处的放大图。

图4是沿图3的4-4线剖切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在图2的前支柱上安装有立柱装饰品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6是图3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说明在本发明的立柱支架上紧固固定部件的例子的图。

图8是说明本发明的侧帘式安全气囊的袋体展开的例子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最优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前(Fr)”、“后(Rr)”、“左(L)”、“右(R)”以驾驶员观察到的方向为准。

【实施例】

对实施例的安全气囊安装结构55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带有安全气囊装置的车体10具备:前支柱(车体侧部)11,其设置在车宽方向外侧;上边梁12,其从前支柱11的后端部11a向车体后方延伸;中立柱13,其支承上边梁12;车顶14,其设置在上边梁12上;天窗单元15,其设置在车顶14上;以及侧帘式安全气囊20,其沿前支柱11及上边梁12来安装。

在前支柱11上,从车内22侧安装有立柱装饰品(装饰品)24。另外,在车顶上,从车内22侧安装有车顶装饰品。另外,在上边梁12上,从车内22侧安装有梁装饰品。通过立柱装饰品24、车顶装饰品及梁装饰品,从车内22侧覆盖侧帘式安全气囊20。

在上边梁12上安装有一对支架16,在一对支架16上安装有扶手(把手)。

通过前支柱11、上边梁12的前部12a及中立柱13等形成前开口部31。前侧车门32以可自由开闭的方式支承在前开口部31上。在前侧车门32闭合的状态下,前侧车门32的窗玻璃33沿前开口部31来配置。

通过上边梁12的后部12b及中立柱13等形成后开口部35。后侧车门36以可自由开闭的方式支承在后开口部35上。在后侧车门36闭合的状态下,后侧车门36的窗玻璃37沿后开口部35来配置。

如图2所示,前支柱11具备设置在车内22侧的内板41和设置在车外23侧的外板42。在内板41上,从车内22侧布置有线束45。另外,在线束45的下方,从车内22侧安装有侧帘式安全气囊20。

线束45及侧帘式安全气囊20被立柱装饰品24从车内22侧覆盖。立柱装饰品24是从车内22侧用卡子安装在内板41上的装饰用部件。

返回到图1,侧帘式安全气囊20具备:袋体51,其在折叠的状态下沿前支柱11及上边梁12来配置;气体发生器52,其向袋体51供给气体;以及安全气囊安装结构55,其将袋体51的前部51a安装在前支柱11上。

袋体51在折叠的状态下由多条束带(s trap)53捆成长条形且与气体发生器52连接。在该状态下,袋体51的前部51a通过安全气囊安装结构55安装在前支柱11上。另外,前部51a的后方部位通过螺栓17、螺母安装在上边梁12上。

通过从气体发生器52向袋体51供给气体,使袋体51从折叠的状态膨出。膨出的袋体51沿前侧车门32的窗玻璃33或后侧车门36的窗玻璃37向下方展开。

气体发生器52设置在上边梁12的后部12b中的、中立柱13的上端部13a附近。

如图3、图4所示,袋体51的前部51a通过安全气囊安装结构55安装在前支柱11上。在该状态下,前部51a的束带与支架18连接。安全气囊安装结构55具备向前支柱11设置的立柱支架(支架)56、紧固在立柱支架56上的固定部件57、以及设置在固定部件57和袋体51之间的保护装置58。

立柱支架56沿着前支柱11的内板41呈带状延伸。立柱支架56的前接合部56a和后接合部56b从车内22侧与内板41接合。

该立柱支架56具有:安装凸部61,其与前接合部56a的车体后方邻接着形成;以及定位部62,其形成在安装凸部61的车体后方。

安装凸部61具有:前脚部61a,其从前接合部56a向车内22侧弯折;后脚部61b,其从前脚部61a的车体后方向车内22侧弯折;以及安装部61c,其连接前脚部61a的末端及后脚部61b的末端。通过前脚部61a、后脚部61b及安装部61c,使安装凸部61以向车内22侧突出的方式形成为大致U字形。

如图5、图6所示,安装部61c从下端部61d向上端部61e,朝向车宽方向内侧(即,车内22侧)向上倾斜。即,安装部61c向车内22侧倾斜。

固定部件57通过紧固部件(具体而言,通过螺栓64、螺母65)紧固在安装部61c上。

固定部件57具有:紧固部67,其从车内22侧通过螺栓64、螺母65紧固在安装部61c上;以及弯折部68,其从紧固部67的下端67a向车宽方向内侧延伸。通过紧固部67及弯折部68,使固定部件57形成为在侧视时呈大致L字形。

在弯折部68的中央开设开口69,据此在弯折部68上形成支承部71。在弯折部68的支承部71上连接袋体51(具体而言是前部51a)的前连接部73。

因此,紧固部67通过螺栓64、螺母65紧固在立柱支架56的安装部61c上,据此,袋体51的前部51a经由固定部件57与立柱支架56连接。即,能够使袋体51的前部51a不会直接向前支柱11连接。

据此,能够在不改变前支柱11的外观设计(设计)的情况下安装袋体51的前部51a,能够确保车辆的外观性。

另外,在袋体51的前部51a经由固定部件57与立柱支架56连接的状态下,弯折部68被配置在安装部61c的平面方向(即,箭头A-A方向)下侧。

另外,在弯折部68的下表面68a侧,且在弯折部68的下方配置有袋体51的前部51a。据此,能够由弯折部68将袋体51的前部51a定位,能够高精度地将侧帘式安全气囊20固定在安装位置上。

另外,沿安装部61c的平面向下侧延伸的延长线75上配置有袋体51的前部51a。延长线75从安装部61c的下端部61d向车宽方向外侧且朝向下方倾斜。

因此,通过在延长线75上配置袋体51的前部51a,能够使袋体51接近前支柱11,能够确保车内22的活动空间较大。

在此,侧帘式安全气囊20由立柱装饰品24从车内22侧来覆盖。因此,通过使袋体51接近前支柱11,能够使袋体51接近立柱装饰品24的下端部24a。

参照图8,对使袋体51靠近立柱装饰品24的下端部24a的理由进行详细说明。

在该固定部件57与袋体51之间,设置有保护装置77(参照图3)的前部78。以下,将保护装置77的前部78称为“立柱保护装置78”。

立柱保护装置78具有:基座81,其沿袋体51的上弯曲部51b来配置;基座开口82,其形成在基座81上;膨出部83,其覆盖基座开口82;膨出开口84,其形成在膨出部83的上部;以及定位突起部85,其形成在膨出部83的车体后方。

基座81沿袋体51的上弯曲部51b形成为宽度方向呈弯曲状剖面,在基座81上形成基座开口82。基座81的下表面81a配置为与袋体51的上弯曲部51b相对的状态。另外,定位突起部85与立柱支架56的定位部62(同时参照图4)抵接。

据此,立柱保护装置78被定位在规定位置。在该状态下,基座81的下表面81a以与袋体51的上弯曲部51b接触或与其靠近的状态来配置。

膨出部83从基座81朝向车内22向斜上方膨出。由膨出部83覆盖基座开口82,基座开口82与膨出部83的内部空间87连通。另外,在膨出部83的上部形成膨出开口84,膨出开口84与膨出部83的内部空间87连通。

据此,固定部件57的紧固部67从基座开口82经由内部空间87、膨出开口84而配置在安装部61c上。被配置的紧固部67通过螺栓64、螺母65紧固在安装部61c上。

在该状态下,固定部件57的弯折部68收装在膨出部83的内部空间87内。在弯折部68的支承部71上连接有袋体51的前连接部73。因此,袋体51的前连接部73与弯折部68一起收装在膨出部83的内部空间87中。

在此,通过前支柱11的内板41、安装凸部61以及立柱装饰品24在安装凸部61的上方形成立柱空间88。在立柱空间88中对线束45进行布线。换言之,线束45在安装凸部61的上方,沿前支柱11的内板41从车内22侧进行布线。

例如,线束45从电源布线到车顶14(参照图1),与车内灯或天窗单元15(参照图1)等连接。因此,通过从电源供给的电力,能够进行车内灯的照明、天窗单元15的开关等。

这样,通过在安装凸部61的上方对线束45进行布线,将其配置在螺栓64的头部64a的相反侧。因此,能够通过紧固用的工具从下方紧固螺栓64的头部64a。

据此,能够将安装凸部61的上方的立柱空间88全部用于线束45的布线,提高了线束45的布线自由度。

接着,根据图7,对将固定部件57紧固在立柱支架56的安装部61c上的例子进行说明。

如图7所示,在将固定部件57的紧固部67配置在立柱支架56的安装部61c的状态下,如箭头B所示那样将螺栓64插入安装部61c及紧固部67。另外,将冲击扳手(即,紧固工具)91如箭头B所示那样移动到被插入的螺栓64的头部64a。

通过冲击扳手91紧固螺栓64的头部64a。螺栓64被紧固在螺母65上,通过螺栓64、螺母65将紧固部67紧固在安装部61c上。

在此,在安装侧帘式安全气囊20之前的工序中对线束45进行布线。因此,在对线束45进行布线时,需要避开将螺栓64插入安装部61c及紧固部67的空间以及将冲击扳手91移动到螺栓64的头部64a的空间。

因此,使立柱支架56的安装部61c从下端部61d朝向上端部61e,向车宽方向内侧向上倾斜。即,使安装部61c向车内22侧倾斜。在该状态下,将线束45布置在安装部61c(具体而言是立柱支架56)的上方。

另外,通过使安装部61c向车内22侧倾斜,能够将螺栓64的头部64a配置在安装部61c的下表面侧(即,线束45的相反侧)。另外,在膨出部83的上部形成膨出开口84。因此,能够确保将螺栓64插入安装部61c及紧固部67的空间。

此外,能够确保当利用冲击扳手91紧固被插入的螺栓64的头部64a时,将冲击扳手91移动到螺栓64的头部64a的空间。

据此,能够在对线束45进行布线后的工序中,将螺栓64插入安装部61c及紧固部67,利用冲击扳手91从下方紧固螺栓64的头部64a。

接着,根据图8,对侧帘式安全气囊20的袋体51展开的例子进行说明。

如图8所示,在固定部件57的弯折部68的下表面68a侧,设置有袋体51的前部51a。另外,在固定部件57与袋体51之间,安装有立柱保护装置78的基座81。

另外,在立柱保护装置78的基座81的下表面81a与袋体51的上弯曲部51b相对的状态下,以与袋体51的上弯曲部51b接触、或与其靠近的状态来配置。

另外,当袋体51展开时,在袋体51的前部51a产生展开力F1,同时产生展开力F1的反作用力F2。展开力F1朝向展开方向(即,下方)而产生。另一方面,反作用力F2朝向上方(即,基座81或弯折部68)而产生。

因此,当袋体51展开时,能够由基座81分散在袋体51的前部51a受到的反作用力F2。据此,能够由基座81保护袋体51的前部51a。

另外,能够由弯折部68承受被基座81分散的反作用力F2,并且防止弯折部68(即,固定部件57)的位置偏移。据此,能够使袋体51(尤其是前部51a)稳定地展开。

另外,袋体51的前部51a向前支柱11靠近,袋体51的前部51a靠近立柱装饰品24的下端部24a。据此,能够通过袋体51的前部51a的展开力F1使立柱装饰品24的下端部24a如箭头C所示那样顺利地变形。

据此,能够使袋体51的前部51a如箭头D所示那样从窗玻璃33与立柱装饰品24的下端部24a的间隙向车内22侧稳定地展开。即,能够提高袋体51的展开稳定性。

另外,本发明的安全气囊安装结构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例,可以适当地进行变更、改良等。

例如,在所述实施例中,作为车体侧部例举了前支柱11,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也可将上边梁12等其他部件作为车体侧部。

另外,在所述实施例中,以使立柱保护装置78的定位突起部85与立柱支架56的定位部62抵接来将立柱保护装置78定位在规定位置上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

例如,也可通过卡子等紧固部件将定位突起部85紧固在定位部62来将立柱保护装置78定位在规定位置上。

另外,所述实施例所示的带有安全气囊装置的车体、前支柱、侧帘式安全气囊、线束、袋体、安全气囊安装结构、立柱支架、固定部件、保护装置、安装凸部、安装部及弯折部等的形状和结构并不限于例举的形状和结构,可以适当地进行变更。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适用于具备安全气囊安装结构的汽车,该安全气囊安装结构向前支柱、上边梁等安装侧帘式安全气囊的袋体。

附图标记说明

10…带有安全气囊装置的车体

11…前支柱(车体侧部)

20…侧帘式安全气囊

45…线束

51…袋体

55…安全气囊安装结构

56…立柱支架(支架)

57…固定部件

58…保护装置

61…安装凸部

61c…安装部

61d…安装部的下端部

61e…安装部的上端部

68…弯折部

68a…弯折部的下表面

75…延长线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