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于散热的车轮轮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83323阅读:403来源:国知局
一种利于散热的车轮轮辐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轮辐,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利于散热的车轮轮辐。



背景技术:

车轮是车辆行走时传递车身与路面的力的支撑件,相当于车辆的脚,一般有轮辋和轮辐组成。轮辋与轮辐靠焊接组装到一起,轮辋外面装有轮胎,轮辐上有安装孔,与车桥连接。

轮辐是保证车轮承受支撑载荷、传递扭矩时的主要受力件,尤其是载重汽车、客车等大型车辆,对车轮轮辐的承载力、安全性等要求更高。

但现有技术的轮辐,由于车轮长时间转动,车轮与刹车毂温度一直增加,不仅造成使用寿命短,而且刹车容易失灵,用户抱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适用于载重汽车、客车等大型车辆,利于散热的车轮轮辐。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利于散热的车轮轮辐,包括安装平面、锥形桶体,散热孔开设于锥形桶体上,相邻散热孔之间的桶壁朝外凸出,或者朝内凹进,相邻的桶壁凹凸方向相反。

作为优选,桶壁朝外凸出的凸出部为沿锥形桶体宽度方向的凸起曲面。

作为优选,桶壁朝进凹进的凹进部为沿锥形桶体宽度方向的下凹曲面。

作为优选,凸起曲面与下凹曲面的弯曲率相同。

作为优选,散热孔均匀分布在锥形桶体上,凸起曲面与下凹曲面长度相等。

作为优选,散热孔连接下凹曲面的半边向下凹进,散热孔连接凸起曲面的半边向上凸起。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利于散热的车轮轮辐,在轮辐的锥形桶体的上均布有散热孔(风孔),起散热作用,在锥形桶体的壁上,两个散热孔的区域,形成凹凸相间,使车辆在行驶时,风孔形成一进风一出风的效果,从而降低车轮与刹车毂的温度。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提升疲劳强度,达到延长轮辐使用寿命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3是凹进部的局部剖视图;

图4是是凸出部的局部剖视图;

图中:10是安装平面,11是螺栓孔,12是车轴孔,20是锥形桶体,21是散热孔,22是凸出部,23是凹进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散热性能较差的不足,提供一种利于散热的车轮轮辐,如图1、图2所示,包括安装平面、锥形桶体,散热孔开设于锥形桶体上,相邻散热孔之间的桶壁朝外凸出,或者朝内凹进,相邻的桶壁凹凸方向相反,使两个散热孔的区域,形成凹凸相间,增强了车轮的强度,并且使车辆在行驶时,风孔形成一进风一出风的效果,从而降低车轮与刹车毂的温度。

如图3、图4所示,桶壁朝外凸出的凸出部22为沿锥形桶体20宽度方向的凸起曲面;桶壁朝进凹进的凹进部23为沿锥形桶体20宽度方向的下凹曲面。为了达到更均衡的通风散热效果,凸起曲面与下凹曲面的弯曲率相同,而且散热孔21均匀分布在锥形桶体20上,凸起曲面与下凹曲面长度相等。

散热孔21连接下凹曲面的半边向下凹进,散热孔21连接凸起曲面的半边向上凸起,则凸出部22与凹进部23依次连接,形成环绕锥形桶体20的开放通道,进一步利于空气流通,增加散热效果。

本实用新型为锥形凹凸形,大直径端为一敞口,小直径端为环形的安装平面10。安装平面10上均布有螺栓孔11,用于车轮整体的固定。安装平面10的中心是车轴孔12。在轮辐的锥形桶体20上均布有散热孔21,散热孔21为通孔,散热孔21数量及大小可不等。散热孔21起着对轮辐降温的作用。散热孔21可以是圆形孔、椭圆形孔或其他形状的孔。本实施例中,散热孔21是椭圆形孔,其轴线垂直与锥形桶体20表面。

上述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用作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变型等都将落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