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臂连接及承力索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64626阅读:762来源:国知局
腕臂连接及承力索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化铁路接触网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腕臂连接及承力索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铝合金腕臂系统,采用德国原型模式,平腕臂与斜腕臂间的连接采用铝合金套管座,承力索通过固定在平腕臂上铝合金承力索座进行支撑。铝合金套管座与铝合金承力索座两部分结构,使得零件种类多,现场安装的工作量大,连接件多也存在潜在风险,而且铝合金承力索座与铝合金套管座安装后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使得两者之间的腕臂管,可能因弯矩过大而造成弯曲,并且二者均采用铝合金重力铸造工艺,废品率高,且零件内部容易产生夹渣、气孔等铸造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设计一种腕臂连接及承力索支撑装置,将承力索座与套管座结构合二为一,简化了零件的种类和数量,便于施工,连接件数量的减少极大的降低了潜在的运营风险,稳定性能好,抗张性能好,使生产、安装、调试、维修和运营更方便、更可靠。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腕臂连接及承力索支撑装置,包括承力索座与套管座,所述套管座连接于承力索座下部,所述承力索座包括托线夹和承力索压块,所述承力索压块通过紧固螺栓固定在托线夹上部,且托线夹和承力索压块内侧均制有线槽,所述套管座包括第一套管座本体和第二套管座本体,所述第一套管座本体与第二套管座本体均为一端铰接的抱箍结构,且第一套管座本体下部与第二套管座本体上部分别设置第一连接耳与第二连接耳,所述第一连接耳与第二连接耳通过连接螺栓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耳与第二连接耳均为单耳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耳为双耳结构,第二连接耳为单耳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套管座本体下部设有拉线环。

进一步的,所述托线夹和承力索压块内侧均制有两个线槽,紧固螺栓位于两个线槽之间。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和效果:采用新颖的结构设计和新的制造工艺,将原铝合金承力索座、铝合金套管座两种零件功能合二为一,在兼具原产品功能的同时,减少了零件种类及紧固件数量,降低了生产成本,方便了现场施工。采用铝合金锻造制造工艺,提高成品率的同时,改善了零件性能,降低了工人职业健康风险,同时降低了零件的生产制造成本,使产品更具市场竞争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1和2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例。

腕臂连接及承力索支撑装置,包括承力索座1与套管座2,所述套管座2连接于承力索座1下部,所述承力索座1包括托线夹3和承力索压块4,所述承力索压块4通过紧固螺栓5固定在托线夹3上部,且托线夹3和承力索压块4内侧均制有两个线槽6,紧固螺栓5位于两个线槽6之间。所述套管座2包括第一套管座本体7和第二套管座本体8,所述第一套管座本体7与第二套管座本体8均为一端铰接的抱箍结构,另一端使用螺栓紧固,且第一套管座7本体下部与第二套管座本体8上部分别设置第一连接耳9与第二连接耳10,所述第一连接耳9与第二连接耳10通过连接螺栓11连接,可实现第一套管座本体7与第二套管座本体8间的自由转动。所述第一连接耳9与第二连接耳10均为单耳结构。所述第二套管座本体8下部设有拉线环12。

结合附图3和4描述本发明的第二种实施例。

其基本结构与第一种实施例相同,不同的是:所述第一连接耳9为双耳结构,第二连接耳10为单耳结构,双耳连接更可靠,安装使用方便、安全。

本实用新型第一套管座本体7与第二套管座本体8采用铝合金锻造工艺制造而成。

本实用新型安装方法:将套管座2的第一套管座本体7与第二套管座本体8的抱箍结构内分别套入平、斜腕臂,并使抱箍圆弧部分别与平、斜腕臂圆弧面相接触后,通过螺栓紧固第一套管座本体7与第二套管座本体8,实现套管座2与腕臂管的连接固定;再将承力索线索放入承力索压块4的线槽6弧形面内,再将承力索压块4的线槽6弧形面与承力索线索的圆弧面紧密接触后,通过紧固螺栓5紧固托线夹3和承力索压块4,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最终功能,同时连接承力索线索、平腕臂以及斜腕臂;第二套管座本体8下部设有拉线环12,用于连接定位管斜拉线。

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故凡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述内容所做的等同变化,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