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轮毂车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53737阅读:719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轮毂车轮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载工具车轮设计与制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 无轮毂车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大部分自行车、电动车等车辆的车轮的传动机构均为将飞轮安装在 驱动轮圆心位置,通过辐条固定。这种传动方式一方面由于传动链较长,极易 脱落;另一方面,骑行者的衣物及杂物等易被绞入到辐条中,存在安全隐患。 现有技术也存在一些无轮毂车轮,但是限于传动机构的缺陷,其传动的摩擦力、 噪音以及滚动时同心度等都很难控制。并且,传动机构磨损后修复成本很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运载工具用无轮毂车轮,该车 轮方便组装、使用材料更少,车轮更轻便,并且能有效节省维护维修费用。无 轮毂设计使得该车轮更美观,具有科技感。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无轮毂车轮。

一种无轮毂车轮,由轮胎体、轮胎承载圈、被动牙圈、车架及传动组件承 载圈、固定螺栓、滚动体、定位螺钉、主动齿轮等部件组合而成。所述滚动体 使用定位螺钉固定于车架及传动组件承载圈上的凹槽中;所述滚动体延车架及 传动组件承载圈圆周方向单排或多排均匀布置;所述滚动体为滚珠或滚柱。

所述被动牙圈分为左右被动牙圈,左右被动牙圈使用螺栓固定在轮胎承载 圈两侧。被动牙圈与车及传动组件承载圈上设有互相配合的配合槽。所述配合 槽内放置若干球形滚珠。球形滚珠,左右被动牙圈,轮胎承载圈以及踏板,曲 柄,传动链,中轴,主动齿轮,飞轮,驱动齿轮等部件共同构成动力传动装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无轮毂车轮的一种改进,在车架及传动组件承载圈上设有 定位孔。定位孔用于车架的组装。同时,两个设有定位孔的车轮可通过连接臂 相连,方便二人或多人共同骑行。优选地,连接臂上对应的连接孔为椭圆形, 方便安装。

作为本实用新型无轮毂车轮的进一步改进,车架及传动组件承载圈上设有 刹车模块。刹车模块上设有与被动牙圈相配合的刹车齿。可于紧急情况下,及 时停车。

作为本实用新型无轮毂车轮的另一种改进,为了提高采用无轮毂车轮的运 载工具及无轮毂车轮本身的稳定性,刹车模块、定位孔、刹车齿、传动链、主 动齿轮、飞轮及驱动齿轮等部件均可部分或全部在车架及传动组件承载圈两侧 对称布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无轮毂车轮的进一步改进,省略驱动齿轮,由主动齿轮直 接驱动被动牙圈,进一步简化传动过程,减轻重量,同时完全避免了经常发生 的传动链脱落的情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省略轮毂的设计,可以避免在行驶过程中四肢及各种杂物的卷入,提高了 骑行的安全性;缩短/省略传动链的设计,可以大大减少甚至完全避免传动链脱 落的情况,使得骑行更为省心、舒适。

本实用新型大大减少了装配所需的零部件,发生故障时可以更快捷的更换 故障部件,节省维修成本与维修时间。并显著提高了运行过程中各组件的同心 度,有效降低噪音,提高运行的稳定性。

省略轮毂使得车轮更美观,更具科技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无轮毂车轮实施例1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无轮毂车轮实施例1车轮A处剖面图(为便于查看, 省略剖切线);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无轮毂车轮实施例1连接臂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无轮毂车轮实施例2中与实施例1区别部分示意图。

图中,1-轮胎体,2-轮胎承载圈,3-被动牙圈,4-车架及传动组件承载圈, 5-固定螺栓,6-配合槽,7-球形滚珠,8-定位螺钉,9-凹槽,10-滚动体,11-刹 车模块,12-定位孔,13-刹车齿,21-踏板,22-曲柄,23-传动链,24-中轴,25- 主动齿轮,26-飞轮,27-驱动齿轮,33-连接臂,34-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图1-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示意图。

如图1所示,一种无轮毂车轮由轮胎体1,轮胎承载圈2,被动牙圈3,车 架及传动组件承载圈4,固定螺栓5,滚动体10,定位螺钉8,主动齿轮25等 部件组成。

如图1及图2所示,滚动体10使用定位螺钉8固定于车架及传动组件承载 圈4上的凹槽9中,在所述凹槽内放置滚动体10,所述滚动体10可为滚珠或 滚柱。滚动体的存在可使轮胎承载圈2相对车架及传动组件承载圈4转动时更 为顺滑,同心度更高;为更好的达到上述效果,所述滚动体应延车架及传动组 件承载圈4圆周方向均匀布置,并至少布置4个;进一步地,可以双排或多排 布置。

如图2所示,被动牙圈3分为左右被动牙圈。左右被动牙圈使用螺栓5固 定在轮胎承载圈2两侧。被动牙圈3及车架及传动组件承载圈4的对应位置设 有半圆形配合槽6,配合槽6中设有若干球形滚珠7。

为使被动牙圈3相对车架及传动组件承载圈4顺滑稳定转动,所述配合槽 6可设置两列或多列。

如图1及图3所示,在车架及传动组件承载圈4上设有向轴心方向的突起, 突起上设有定位孔12,用于与车架相连。无轮毂车轮额外配备连接臂33,连接 臂33上设有连接孔34。优选地,所述连接孔为椭圆形。

所述定位孔12可通过螺栓与所述连接孔34连接,另一侧连接孔34另一车 轮的定位孔12通过螺栓连接。通过上述连接方式方便两人共同骑行。类似地, 多个无轮毂车轮可通过多个连接臂连接,实现多人共同骑行。

如图1所示,在车架及传动组件承载圈4上设有刹车模块11,刹车模块11 上设有可与被动牙圈3相配合的刹车齿13。通过的刹车齿13与被动牙圈3上 的轮齿的配合,可实现快速制动。

为了提高无轮毂车轮的稳定性,刹车模块11、定位孔12、刹车齿13、传 动链23、主动齿轮25、飞轮26及驱动齿轮27等部件均可部分或全部在车架及 传动组件承载圈4两侧对称布置。

动力传动:外力踩动踏板21,踏板21带动曲柄22,进而带动中轴24,中 轴、车架及传动组件承载圈4与主动齿轮25通过销钉固定;不采用踏板时,外 力直接驱动中轴。中轴带动主动齿轮25后,动力通过传动链23传递到飞轮26, 飞轮26将动力传递给驱动齿轮27,由驱动齿轮27驱动被动牙圈3转动,被动 牙圈3与轮胎承载圈2通过固定螺栓5互相锁定,实现轮胎体1相对地面的运 动。

上述传动可以简单描述为:外力→踏板21→曲柄22→中轴24→主动齿轮 25→传动链23→飞轮26→驱动齿轮27→被动牙圈3→轮胎承载圈2→轮胎体1 或外力→中轴24→主动齿轮25→传动链23→飞轮26→驱动齿轮27→被动牙圈 3→轮胎承载圈2→轮胎体1。

实施例2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无轮毂车轮实施例2中与实施例1区别部分示意图。

如图4所示,相对于实施例1而言,其区别为:省略其中的传动链23及驱 动齿轮27,将飞轮26与主动齿轮25集成;中轴、车架及传动组件承载圈4及 飞轮26通过销钉固定。其它与实施例1相同。

动力传动:外力踩动踏板21,踏板21带动曲柄22与中轴24,中轴24直 接带动飞轮26;不采用踏板时,外力直接驱动飞轮。飞轮带动主动齿轮25。其 它与实施例1相同。

上述传动可以简单描述为:外力→踏板21→曲柄22→中轴24→飞轮26→ 主动齿轮25→被动牙圈3→轮胎承载圈2→轮胎体1或外力→飞轮26→主动齿 轮25→被动牙圈3→轮胎承载圈2→轮胎体1。

实施例2相对实施例1进一步减少了装配部件,提高了稳定性。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 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