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74723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车辆用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对发动机室内的吸气装置等进行冷却的车辆用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汽车等车辆的车辆用冷却装置,已知专利文献1记载的冷却装置。专利文献1记载的是,在将外部空气导入车辆的发动机室来对发动机室进行冷却的装置中,具有一端在发动机与仪表板之间开口,另一端向车外开口的管道,在该管道的适当位置设有将外部空气送到发动机室侧的风扇。更详细地说,专利文献1记载的是在发动机罩的里面形成有管道,从车体前部的吸气口向管道中导入外部空气。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实开平3-50523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现有的车辆用冷却装置虽然能用从管道流出的外部空气对发动机室内的部件类进行冷却,但是存在无法使从散热器流出的热风不流到冷却对象的部件的周边的问题。

另外,在现有的车辆用冷却装置中,在设计上在前格栅的上端设有前下倾斜部的情况下,流入发动机罩与前下倾斜部之间的间隙的外部空气会沿着发动机罩的下表面流向后方。

因此,现有的车辆用冷却装置存在如下问题:无法利用从管道流出的外部空气改变通过散热器的热风的流动方向,导致通过散热器的热风流入冷却对象的部件的周边。另外,在现有的车辆用冷却装置中存在如下问题:为了不使通过散热器的热风流入冷却对象的部件的周边,而导致前格栅的上端的形状受到限制。

本发明是着眼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会受到前格栅的上端的形状影响,能提高配置于发动机室的吸气装置的冷却性的车辆用冷却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是一种车辆用冷却装置,具备:前格栅,其配置于车辆的前面部,从前方覆盖上述车辆的前部的发动机室;散热器,其具有在车辆上下方向上延伸的主体部,配置在上述发动机室的上述前格栅的后方,上述主体部的上端低于上述前格栅的上端;发动机,其配置于上述发动机室,输出轴朝向车辆宽度方向;吸气装置,其具有将从上述发动机室的前部取入的空气提供给上述发动机的吸气配管,上述吸气配管的一部分配置在上述散热器的后方的空间;以及发动机罩,其覆盖上述前格栅的上方和上述发动机室的上方,配置为在与上述前格栅的上端之间形成有间隙,通过上述间隙从车辆前方向上述发动机室导入行驶风,上述车辆用冷却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前格栅在其上端面具有前下倾斜部,具有后下倾斜部的导风板设于上述散热器的上方且上述发动机罩的下方,上述后下倾斜部倾斜成其延长面朝向配置于上述散热器的后方空间的上述吸气配管的下部的方向。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不会受到前格栅的上端的形状影响,能提高配置于发动机室的吸气装置的冷却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搭载有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用冷却装置的车辆的发动机室的俯视图。

图2是图1的ii-ii向视截面图。

图3是搭载有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用冷却装置的车辆的主视图。

图4是搭载有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用冷却装置的车辆的发动机室的左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用冷却装置的导风板的立体图。

图6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用冷却装置的导风板的主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用冷却装置的导风板的俯视图。

图8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用冷却装置的导风板的左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车辆,12:前格栅,12a:前下倾斜部,13:间隙,14:发动机室,15:发动机罩,16:内板,16a:框架部,21:发动机,21a:输出轴,22:进气口(吸气配管),23:进气口管道(吸气配管),24:空气滤清器(吸气配管),25:空气滤清器出口软管(吸气配管),26:节流阀体(吸气配管),27:进气管(吸气配管),28:吸气歧管(吸气配管),29:谐振器,29b:后下倾斜部(第2倾斜部),30:吸气装置,31:散热器,31a:主体部,40:导风板,41:前缘部,43:后下倾斜部(第1倾斜部),44:腿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冷却装置具备:前格栅,其配置于车辆的前面部,从前方覆盖车辆的前部的发动机室;散热器,其具有在车辆上下方向上延伸的主体部,配置在发动机室的前格栅的后方,主体部的上端低于前格栅的上端;发动机,其配置于发动机室,输出轴朝向车辆宽度方向;吸气装置,其具有将从发动机室的前部取入的空气提供给发动机的吸气配管,吸气配管的一部分配置在散热器的后方的空间;以及发动机罩,其覆盖前格栅的上方和发动机室的上方,配置为在与前格栅的上端之间形成有间隙,通过间隙从车辆前方向发动机室导入行驶风,车辆用冷却装置的特征在于,前格栅在其上端面具有前下倾斜部,具有后下倾斜部的导风板设于散热器的上方且发动机罩的下方,后下倾斜部倾斜成其延长面朝向配置于散热器的后方空间的吸气配管的下部的方向。由此,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冷却装置不会受到前格栅的上端的形状影响,能提高配置于发动机室的吸气装置的冷却性。

[实施例]

以下,使用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用冷却装置。图1至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用冷却装置的图。在图1至图8中,用上、下、右、左表示的方向是从驾驶席所见的方向。

首先,对构成进行说明。在图1、图2、图3、图4中,车辆1具备车体10,该车体10在车辆1的前部具有发动机室14。发动机室14被车体10的仪表板10a和左右的挡泥板10b从后方和侧方覆盖。

在车体10的前端部的下部和上部分别设有前保险杠11和前格栅12。前保险杠11和前格栅12配置在车辆1的前面部,从前方覆盖发动机室14。

在本实施例中,前保险杠11和前格栅12构成为一体。前保险杠11横跨车辆宽度方向两端部而设于车辆1的前端部的下部。前格栅12设置在前保险杠11的上方并且设置在车辆1的前端部的左右前灯18之间。

在前保险杠11设有外部空气取入口11a,来自车辆前方的行驶风通过该外部空气取入口11a导入发动机室14。在前格栅12设有外部空气取入口12b,来自车辆前方的行驶风通过该外部空气取入口12b导入发动机室14。

车辆1具备发动机罩15,该发动机罩15覆盖前格栅12的上方和发动机室14的上方,配置为在与前格栅12的上端之间形成有间隙13。来自车辆前方的行驶风通过该间隙13导入发动机室14。

在发动机室14设有发动机21、变速器32、散热器31。

发动机21以其输出轴21a朝向车辆宽度方向的方式横置配置于发动机室14的比车辆宽度方向的中央部靠右的位置。变速器32配置于发动机室14的比车辆宽度方向的中央靠左的位置,与发动机21的左端部连结。

散热器31具备主体部31a。主体部31a包括在车辆上下方向延伸的矩形形状的冷却器(radiator),装配有冷却风扇31b。在主体部31a的内部流通有用于对发动机21进行冷却的冷却液。散热器31使从外部空气取入口11a取入的外部空气与冷却液进行热交换从而对冷却液进行冷却,向发动机室14放出热。

散热器31配置在发动机室14的前格栅12的后方,使得主体部31a的上端低于前格栅12的上端。更详细地说,散热器31配置在前保险杠11的外部空气取入口11a和前格栅12的外部空气取入口12b的后方。

冷却风扇31b设于主体部31a的后面,从主体部31a的前方吸入外部空气,将通过主体部31a的外部空气向发动机室14内排出。

在主体部31a的上方设有发动机罩15的锁定机构17,该发动机罩15的锁定机构17与配置于发动机罩15的前端部的锁扣卡合而使发动机罩15保持闭锁状态。

在发动机室14设有吸气装置30,该吸气装置30具有进气口22、进气口管道23、空气滤清器24、空气滤清器出口软管25、节流阀体26、进气管27以及吸气歧管28。

进气口22形成为向前方开口的箱形,配置在发动机室14前部的上部且配置在比车辆宽度方向中央靠右的位置。进气口22配置于间隙13的后方,通过间隙13取入行驶风。进气口管道23与进气口22的左侧面连结,在从进气口22向左方延伸后向后方延伸。

空气滤清器24配置于发动机21后部的上方,该空气滤清器24的前面连结有进气口管道23。空气滤清器出口软管25与空气滤清器24的左侧面连结,在从空气滤清器24向左方延伸后向下方延伸。

节流阀体26与空气滤清器出口软管25的吸气流动方向下游端连结,向下方延伸。进气管27与节流阀体26的下端连结,在向下方延伸后向右方延伸而与吸气歧管28连结。吸气歧管28配置于发动机21的后方且空气滤清器24的下方,与发动机21后部的未图示的吸气端口连结。

该进气口22、进气口管道23、空气滤清器24、空气滤清器出口软管25、节流阀体26、进气管27、吸气歧管28构成本发明的吸气配管,将由进气口22从发动机室14的前部取入的空气提供给发动机21。

构成吸气配管的这些构件中的空气滤清器出口软管25、节流阀体26、进气管27、吸气歧管28配置于散热器31后方的空间,构成本发明的吸气配管的一部分。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在发动机21的后部连结有吸气歧管28,但是在发动机21为后方排气型,吸气端口配置于发动机21的前部的情况下,吸气歧管28与发动机21的前部连结。

在发动机室14的进气口管道23的左方且空气滤清器出口软管25的前方设有谐振器29。换言之,在吸气配管的上部侧的前方配置有谐振器29。

谐振器29整体上形成为箱形,配置在散热器31后方的空间的上部。谐振器29通过连结管29a与进气口管道23连结,利用共鸣来减少在进气口管道23中产生的吸气噪声。

在本实施例中,在前格栅12的上端面形成有前下倾斜部12a,该前下倾斜部12a以向前方下降的方式倾斜。前下倾斜部12a是出于设计上和功能上的理由设置的。

具体地说,前下倾斜部12a是出于使得从车辆1前方的上方难以看见间隙13深处等设计上的理由而设置的。另外,前下倾斜部12a是出于如下功能上的理由而设置的:将在间隙13的下方碰到前格栅12而向上方流动过来的行驶风顺畅地引导到间隙13,使行驶风聚集于间隙13。在散热器31的上方且发动机罩15的下方配置有导风板40。

在图5、图6、图7、图8中,导风板40具有:在该导风板40的前缘向下方延伸的前缘部41、从前缘部41的上端向后方水平延伸的水平板部42;以及从水平板部42的后缘向后侧斜下方延伸的后下倾斜部43。

导风板40具有2个腿部44,该腿部44从后下倾斜部43的上表面向上方延伸。2个腿部44的上端由连结部45连结。在2个腿部44的上端部分别设有装配孔44a。在导风板40的前缘部41按规定的间隔设有4个装配孔41a。

导风板40由贯通腿部44的装配孔44a和前缘部41的装配孔41a的未图示的螺钉紧固于散热器31的上方的发动机罩15的内侧面。

在图1、图2、图3、图4中,后下倾斜部43的延长面朝向节流阀体26、进气管27、吸气歧管28的方向。即,后下倾斜部43倾斜成其延长面朝向作为配置于散热器31的后方空间的吸气配管的下部的节流阀体26、进气管27、吸气歧管28的方向。

发动机罩15在其内侧面具有内板16。在内板16的前部配置有框架部16a,该框架部16a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并且向下方突出。框架部16a形成为袋状,在发动机罩15的前部向下方鼓出。

导风板40的前缘部41在框架部16a的前侧固定于内板16。导风板40的腿部44在框架部16a的后侧固定于内板16。

腿部44由贯通该装配孔44a的未图示的螺钉固定于内板16。前缘部41由贯通该装配孔41a的未图示的螺钉固定于内板16的前部。

通过这样将导风板40装配在发动机罩15的内板16的下表面,既能防止导风板40干扰配置于散热器31的上表面附近的部件,又能将导风板40固定。

此外,在能将导风板40装配在散热器31、前格栅12的上端的情况下,也可以将导风板40装配在散热器31、前格栅12的上端。在这种情况下,相当于腿部44的装配构件设于导风板40的下表面,导风板40通过该装配构件装配于散热器31、前格栅12的上端。

谐振器29的底面配置在低于前格栅12的上端的位置。在谐振器29的底面设有平面状的后下倾斜部29b,该后下倾斜部29b向后方且向下方倾斜。

在将导风板40的后下倾斜部43设为第1倾斜部,将谐振器29的后下倾斜部29b设为第2倾斜部的情况下,作为第2倾斜部的后下倾斜部29b配置在与作为第1倾斜部的后下倾斜部43向车辆后方形成而成的面相比靠上侧的位置并且配置在该延长面的附近。

接下来,对作用进行说明。在图4中,取入到外部空气取入口11a、12b的外部空气如箭头52所示那样水平地流入散热器31。通过散热器31而升温的外部空气在由于升温而浮力增加的状态下碰到变速器32的前面。

然后,通过散热器31的外部空气的浮力增加并且碰到变速器32的前面,从而如箭头53所示,改变方向而向空气滤清器出口软管25、节流阀体26、进气管27、吸气歧管28所在的后侧斜上方流动。

在本实施例的车辆用冷却装置中,前格栅12在其上端面具有前下倾斜部12a。因此,导入到前格栅12与发动机罩15之间的间隙13的行驶风如箭头56所示,在前格栅12的上方沿着前下倾斜部12a向后侧斜上方流动。

另外,在本实施例的车辆用冷却装置中,具有后下倾斜部43的导风板40设于散热器31的上方且发动机罩15的下方。因此,能使沿着前格栅12的前下倾斜部12a向后侧斜上方流动的外部空气如箭头57所示利用导风板40的后下倾斜部43向后侧斜下方变向。

另外,在本实施例的车辆用冷却装置中,导风板40的后下倾斜部43倾斜成其延长面朝向作为吸气配管的下部的节流阀体26、进气管27、吸气歧管28的方向。因此,如箭头58所示,能将行驶风导向节流阀体26、进气管27、吸气歧管28等吸气配管的周边而对吸气配管进行冷却。

另外,能利用箭头57所示的该行驶风的流动使如箭头53所示那样从散热器31向车辆后方排出的热风如箭头54所示那样由节流阀体26、进气管27、吸气歧管28等吸气配管向下方变向,从发动机室14的下方向外部排出。

在本实施例中,即使是前格栅12在设计上在其上端面具有前下倾斜部12a的情况下,也能将行驶风导向节流阀体26、进气管27、吸气歧管28等吸气配管的周边而对吸气配管进行冷却。

其结果是,不会受到前格栅12的上端的形状影响,能提高配置于发动机室14的吸气装置30的冷却性。

在本实施例的车辆用冷却装置中,导风板40装配于散热器31的上方的发动机罩15的内侧面。

根据该构成,即使在由于与其它构件发生干扰而难以将导风板40装配于散热器31的上端面等的情况下,也能将导风板40支撑于发动机罩15的内侧面。

在本实施例的车辆用冷却装置中,发动机罩15在其内侧面具有内板16,导风板40具有:前缘部41,其在该导风板40的前缘向下方延伸,固定于内板16的前部;以及腿部44,其从后下倾斜部43的上表面向上方延伸,固定于内板16。

根据该构成,能利用从后下倾斜部43的上侧向上方延伸的腿部44将承受行驶风的压力的后下倾斜部43固定于发动机罩15的内板16,能抑制由于行驶风的压力导致导风板40发生变形。

在本实施例的车辆用冷却装置中,在内板16的前部配置有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并且向下方突出的框架部16a,前缘部41在框架部16a的前侧固定于内板16,腿部44在框架部16a的后侧固定于内板16。

根据该构成,不会受到内板16的框架部16a影响,能将导风板40配置在相对于前格栅12的前下倾斜部12a适当的位置。

在本实施例的车辆用冷却装置中,在节流阀体26、进气管27、吸气歧管28的上部侧的前方配置有谐振器29,谐振器29的底面配置于低于前格栅12的上端的位置,在谐振器29的底面设有后下倾斜部29b。

并且,在将导风板40的后下倾斜部43设为第1倾斜部,将谐振器29的后下倾斜部29b设为第2倾斜部的情况下,作为第2倾斜部的后下倾斜部29b配置在与作为第1倾斜部的后下倾斜部43向车辆后方延长形成的面相比靠上侧的位置。

根据该构成,能使从作为第1倾斜部的导风板40的后下倾斜部43流向车辆后方的行驶风由作为第2倾斜部的谐振器29的后下倾斜部29b辅助而流向后方下侧,能抑制行驶风向上方扩散。

因此,能更可靠地将行驶风导向节流阀体26、进气管27、吸气歧管28等吸气配管,能提高节流阀体26、进气管27、吸气歧管28等吸气配管的冷却性。

虽然公开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显然本领域技术人员能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地加以变更。希望将所有这种修正和等价物包含于所附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