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儿童座椅头托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06279发布日期:2019-03-02 02:02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一种儿童座椅头托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儿童安全座椅,尤其涉及一种儿童座椅头托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儿童座椅主要用于安装在汽车座椅上供儿童乘车时使用,以保护儿童的人身安全。目前,儿童座椅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市场上销售有各种各样的儿童座椅。为使儿童座椅能够适应不同身高儿童的使用,目前儿童座椅上头托的高度通常是可上下调节的,但是现有儿童座椅的头托在调节的时候,只需要用力就能够进行调节,无法进行固定限位,防止头托移动,导致在使用时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因此,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努力的方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儿童座椅头托安装结构,通过使用该结构,提高了头托的调节便利性,也保证了头托使用的安全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儿童座椅头托安装结构,包括头托本体,所述头托本体安装于儿童座椅的提篮上,所述头托本体的底面设有两根相互平行的插杆,两根插杆的顶部分别经一连接杆与所述头托本体底面的顶部相连,所述连接杆垂直于所述头托本体的底面设置,且两根所述插杆的外侧设有复数个缺口,复数个所述缺口由上至下均布于所述插杆的外侧面上;所述提篮的内部上设有一安装块及一限位机构,所述安装块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弧形凹槽,每侧所述弧形凹槽与所述安装块的侧部相连通,每根所述插杆插设于一弧形凹槽内,所述限位机构设置于所述安装块的两侧,所述限位机构能够卡设于每根所述插杆的一个所述缺口内。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接杆的端部设有一转轴,所述插杆的顶部与所述转轴转动相连,且所述插杆与所述转轴紧配合。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插杆包括左侧插杆及右侧插杆,所述左侧插杆设置于所述安装块的左侧,所述右侧插杆设置于所述安装块的右侧,所述左侧插杆的缺口设置于所述左侧插杆的左侧外缘面上,所述右侧插杆的缺口设置于所述右侧插杆的右侧外缘面上。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连杆、左侧定位杆、右侧定位杆及定位柱,所述连杆设置于所述安装块的后侧,所述连杆的右端穿过所述提篮外露于所述提篮的右侧外部,所述左侧定位杆设置于所述安装块的左侧,所述右侧定位杆设置于所述安装块的右侧,所述左侧定位杆的后端垂直安装于所述连杆中部的左侧,所述右侧定位杆的后端与所述右侧定位杆的中部右侧转动相连,所述定位柱设置于所述连杆的前端,所述右侧定位杆的中部与所述定位柱转动相连。

上述技术方案中,向右拉动所述连杆,所述连杆能够带动左侧定位杆的前端抵于所述左侧插杆的一个缺口内,所述连杆能够带动所述右侧定位杆围绕所述定位柱顺时针旋转,使所述右侧定位杆的前端抵于所述右侧插杆的一个缺口内;向左推动所述连杆,所述连杆能够带动所述左侧定位杆的前端脱离所述左侧插杆的缺口,所述连杆能够带动所述右侧定位杆围绕所述定位柱逆时针旋转,使所述右侧定位杆的前端脱离所述右侧插杆的缺口。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提篮的内部左侧设有一左侧套筒,所述提篮的内部右侧设有一右侧套筒,所述连杆的左侧移动插设于所述左侧套筒内,所述连杆的右侧穿过所述右侧套筒外露于所述提篮的右侧外部。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杆上还设有一环形凸起,所述环形凸起设置于所述左侧套筒与所述左侧定位杆之间,所述连杆上还套设有一弹簧,所述弹簧的左侧抵于所述左侧套筒的右侧面上,所述弹簧的右侧抵于所述环形凸起的左侧面上。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左侧定位杆的前端设有一左侧限位块,所述右侧定位杆的前端设有一右侧限位块,所述左侧限位块抵于所述左侧插杆的一个缺口内,所述右侧限位块抵于所述右侧插杆的一个缺口内。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缺口呈V型结构,所述缺口的V型开口朝外设置,所述左侧限位块及右侧限位块的端部为V型头,所述V型头插入到V型结构的缺口内。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头托本体底面的底部设有一垫高口,所述垫高口内插入有复数块垫高层,所述垫高层抵于所述提篮顶面上。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本实用新型中头托本体经过插杆插在提篮的安装块上,在插杆上设置缺口,利用限位机构卡在缺口内,这样能够对插杆进行限位,在对头托本体进行调节时,需要解除限位机构对缺口的限制,也就是解除对插杆的限位,这样才能够对头托本体的位置进行调节,调节完成之后,再次利用限位机构对头托本体进行限位即可,头托调节方便快捷,而且调节完成之后头托本体无法移动,能够保证头托本体使用的安全性;

2.本实用新型中插杆与连接杆为转动连接,这样能够对头托本体的角度进行一定的调节,能够适用于不同人群,适用范围更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限位机构对插杆限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变化状态图(限位机构解除对插杆的限位);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缺口与V型头插接配合结构示意图。

其中:1、头托本体;2、提篮;3、插杆;4、连接杆;5、缺口;6、安装块;7、限位机构;8、弧形凹槽;9、转轴;10、垫高口;11、垫高层;12、左侧插杆;13、右侧插杆;14、连杆;15、左侧定位杆;16、右侧定位杆;17、定位柱;18、左侧套筒;19、右侧套筒;20、环形凸起;21、弹簧;22、左侧限位块;23、右侧限位块;24、V型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参见图1~4所示,一种儿童座椅头托安装结构,包括头托本体1,所述头托本体1安装于儿童座椅的提篮2上,所述头托本体1的底面设有两根相互平行的插杆3,两根插杆3的顶部分别经一连接杆4与所述头托本体1底面的顶部相连,所述连接杆4垂直于所述头托本体1的底面设置,且两根所述插杆3的外侧设有复数个缺口5,复数个所述缺口5由上至下均布于所述插杆3的外侧面上;所述提篮2的内部上设有一安装块6及一限位机构7,所述安装块6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弧形凹槽8,每侧所述弧形凹槽8与所述安装块6的侧部相连通,每根所述插杆3插设于一弧形凹槽8内,所述限位机构7设置于所述安装块6的两侧,所述限位机构7能够卡设于每根所述插杆3的一个所述缺口5内。

在本实施例中,安装块安装在提篮的内部,提篮的底部会保留两个通孔,每个通孔正对一个弧形凹槽,需要使用头托时,只需要抓住头托本体,将两根插杆插入到对应的通孔内,即可将插杆插入到弧形凹槽内,能够利用限位机构对插杆的缺口进行限位,这样就能够防止头托本体的移动,实现头托本体的限位。其中,由于儿童座椅一般情况都是家用,正常情况下,在一段时间内儿童的身高范围内头托的位置是无需调节的,这样利用限位机构对头托本体进行限位即可。需要对头托本体位置调节时,只需要解除限位机构对缺口的限位,即可对头托本体的位置进行调节即可,方便快捷,而且头托在正常使用过程中无法移动,能够保证使用的安全性。

参见图1所示,所述连接杆4的端部设有一转轴9,所述插杆3的顶部与所述转轴9转动相连,且所述插杆3与所述转轴9紧配合。

在本实施例中,在正常使用情况下,由于连接杆垂直于头托本体的底面,为了调节头托本体的角度,这样就可以对头托本体进行转动,也就是连接杆围绕着插杆转动,其中,顺时针转动头托本体时,头托本体的底面底部会抵在提篮的顶面上,这处于最低的位置。

参见图1所示,所述头托本体1底面的底部设有一垫高口10,所述垫高口10内插入有复数块垫高层11,所述垫高层11抵于所述提篮2顶面上。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不同的人群对头托角度具有不同的要求以及具有不同的舒适度,头托本体处于最低角度如果不适合,则可以逆时针转动头托本体,当到达最合适或者最舒适的角度时,则从垫高口内插入对应的垫高层,使垫高层抵在提篮上面,起到支撑作用,防止头托再转动,这样就能够适用于不同的使用者。如果还需要调低位置,从垫高口内抽出对应厚度的垫高层即可。

参见图2、3所示,所述插杆3包括左侧插杆12及右侧插杆13,所述左侧插杆设置于所述安装块的左侧,所述右侧插杆设置于所述安装块的右侧,所述左侧插杆的缺口设置于所述左侧插杆的左侧外缘面上,所述右侧插杆的缺口设置于所述右侧插杆的右侧外缘面上。

参见图2、3所示,所述限位机构7包括连杆14、左侧定位杆15、右侧定位杆16及定位柱17,所述连杆设置于所述安装块的后侧,所述连杆的右端穿过所述提篮外露于所述提篮的右侧外部,所述左侧定位杆设置于所述安装块的左侧,所述右侧定位杆设置于所述安装块的右侧,所述左侧定位杆的后端垂直安装于所述连杆中部的左侧,所述右侧定位杆的后端与所述右侧定位杆的中部右侧转动相连,所述定位柱设置于所述连杆的前端,所述右侧定位杆的中部与所述定位柱转动相连。

其中,向右拉动所述连杆,所述连杆能够带动左侧定位杆的前端抵于所述左侧插杆的一个缺口内,所述连杆能够带动所述右侧定位杆围绕所述定位柱顺时针旋转,使所述右侧定位杆的前端抵于所述右侧插杆的一个缺口内;向左推动所述连杆,所述连杆能够带动所述左侧定位杆的前端脱离所述左侧插杆的缺口,所述连杆能够带动所述右侧定位杆围绕所述定位柱逆时针旋转,使所述右侧定位杆的前端脱离所述右侧插杆的缺口。

参见图2、3所示,所述提篮2的内部左侧设有一左侧套筒18,所述提篮2的内部右侧设有一右侧套筒19,所述连杆14的左侧移动插设于所述左侧套筒18内,所述连杆14的右侧穿过所述右侧套筒19外露于所述提篮2的右侧外部。

所述连杆14上还设有一环形凸起20,所述环形凸起20设置于所述左侧套筒18与所述左侧定位杆15之间,所述连杆14上还套设有一弹簧21,所述弹簧的左侧抵于所述左侧套筒的右侧面上,所述弹簧的右侧抵于所述环形凸起的左侧面上。

在本实施例中,正常状态下,弹簧处于正常状态,弹簧会推动连杆朝左移动,此时左侧定位杆及右侧定位杆的前端均低于一个缺口内,起到对头托本体位置的限位,头托本体无法移动。需要调节的时候,将连杆向左推动,压缩弹簧,使左侧定位杆及右侧定位杆均脱离对应的缺口,解除对两根插杆的限位,然后使用者就可以向上或者向下拉动头托本体,调节头托本体的位置,调节完成之后,松开对连杆向左推动的力度,弹簧恢复原状,推动连杆向右移动,使左侧定位杆及右侧定位杆的前端抵于对应的缺口内,这样就能够对插杆进行限位,实现头托本体的限位。

参见图2、3所示,所述左侧定位杆15的前端设有一左侧限位块22,所述右侧定位杆16的前端设有一右侧限位块23,所述左侧限位块抵于所述左侧插杆的一个缺口内,所述右侧限位块抵于所述右侧插杆的一个缺口内。

利用左侧限位块及右侧限位块的设置,便于卡入到插杆的缺口内,保证对缺口的限位。

其中,所述缺口呈V型结构,所述缺口的V型开口朝外设置,所述左侧限位块及右侧限位块的端部为V型头24,所述V型头插入到V型结构的缺口内。

这样在对插杆进行限位时,如果说V型头没有完全与缺口的V型开口对位好,V型头只插入到一部分缺口内的时候,这样在松开对连杆向左的推力之后,使用者可以在拉动或者推动头托本体,带动插杆向上或者向下移动,使V型头完全插入到V型结构的缺口内,这样能够保证对缺口的限位。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