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辋和轮辐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66362发布日期:2019-06-11 23:14阅读:1369来源:国知局
轮辋和轮辐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动车、摩托车的轮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轮辋和轮辐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申请人在2017-12-14申请了一种新型的电动车或摩托车碟刹轮毂及其制造方法,专利号为201711342833.6,该技术方案的轮辐和车轴安装部采用模塑料或工程塑料一体成型。

申请人发现,在轮辋和轮辐的链接结构中,“Γ”形的联接件存在以下问题:

1、轮辐一体成型过程中,如果采用包覆“Γ”形联接件的方式,则“Γ”形联接件的长端应当嵌于轮辐中部,“Γ”形联接件的短端朝内;此时,轮辐和轮辋之间必须预留一段空隙,以便焊枪能够伸入并焊接轮辋和联接件;该空隙不仅导致产品不美观,而且使得轮辐和轮毂之间连接不稳定。

2、由于焊枪是伸入轮辐和轮辋之间的空隙,再进行焊接作业。因此,焊接的效果不易观察,不利于产品的质量管控。

3、如果将“Γ”形联接件的短端朝外,当联接片的厚度在1.6~2.2mm之间时,焊接强度不达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设计更为合理,能够市场应用的轮辋和轮辐的连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轮辋和轮辐的连接结构,包括轮辋、轮辐和联接件;所述联接件的具体结构是:一金属片材的外端先向下翻折形成第一折弯部,第一折弯部外端再向上翻折形成第二折弯部,第一折弯部和第二折弯部组合形成U型主体;金属片材的内端嵌入轮辐的中部并与轮辐结合为一体,U型主体的外侧与轮辋内壁焊接。

优选地,所述轮辐为模塑料或工程塑料一体成型。

优选地,所述金属片材两侧的轮辐厚度基本相同。

优选地,所述U型主体的中部向外凸并贴合轮辋内壁。

优选地,所述金属片材的厚度为1.6~2.2mm。

优选地,所述U型主体折弯处的外侧与轮辋内壁焊接。

优选地,所述U型主体的开口处设置有一个以上的焊接点,焊接点在开口处将第一折弯部和第二折弯部焊接为一体。

优选地,所述焊接点沿U型主体的长度方向延伸形成焊接段。

优选地,所述金属片材的中部或边缘设置有若干个通槽。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联接件能够较为居中的嵌入轮辐中,而且轮辐和轮辋之间不会留有较大的空隙;而且,联接件和轮辋之间的焊接部位直接露出于轮辐,方便焊接作业,也方便质量检查。

本实用新型的联接件两侧的轮辐厚度能够做到基本相同,使得轮辐包覆联接件并一体成型的强度更好。

本实用新型的联接件的U型主体开口处设置有一个以上的焊接点,焊接点在开口处将第一折弯部和第二折弯部焊接为一体,该设计使得联接件不会受到轮毂径向力影响,稳定性更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轮毂和联接片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联接片的示意图之一。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联接片的示意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4所示,轮辋和轮辐的连接结构,包括轮辋1、轮辐2和联接件8;所述联接件8的具体结构是:一金属片材84的外端先向下翻折形成第一折弯部 83,第一折弯部83外端再向上翻折形成第二折弯部81,第一折弯部83和第二折弯部81组合形成U型主体85;金属片材84的内端嵌入轮辐2的中部并与轮辐结合为一体,U型主体的外侧与轮辋1内壁焊接。本实用新型的联接件能够较为居中的嵌入轮辐中,而且轮辐和轮辋之间不会留有较大的空隙;而且,联接件和轮辋之间的焊接部位直接露出于轮辐,方便焊接作业,也方便质量检查。

优选地,所述轮辐2为模塑料或工程塑料一体成型。

优选地,所述金属片材84两侧的轮辐厚度d1,d2基本相同。使得轮辐包覆联接件并一体成型的强度更好。

优选地,所述U型主体85的中部向外凸并贴合轮辋内壁。

优选地,所述金属片材84的厚度为1.6~2.2mm,金属片材84的厚度不能过厚,否则不易冲压,也不能过薄,否则焊接强度不达标。在该厚度范围内,将轮辋和联接片的焊接部位设置在U型主体折弯处的外侧82,即U型主体折弯处的外侧82与轮辋内壁焊接,该设计充分利用折弯处厚度更大的优点,使得焊接强度超出单片金属片材84厚度所能达到的极限。

优选地,所述U型主体的开口处87设置有一个以上的焊接点851,焊接点 851在开口处87将第一折弯部83和第二折弯部81焊接为一体。该设计使得联接件不会受到轮毂径向力影响,稳定性更好。如图1所示,在轮辐和轮辋受外力趋于分离的时候,焊接点851的设计使得联接件8不会被拉伸变形,确保轮毂结构的强度。

优选地,所述焊接点851沿U型主体的长度方向延伸形成焊接段。

优选地,所述金属片材84的中部或边缘设置有若干个通槽86。

所述模塑料为SMC(即片状模塑料,主要原料由SMC专用纱、不饱和树脂、低收缩添加剂,填料及各种助剂组成),或PBT(即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是对苯二甲酸与1,4-丁二醇的缩聚物),或BMC(即团状模塑料,是一种半干法制造玻璃纤维增强热固性制品的模压中间材料,由不饱和聚酯树脂、低收缩/低轮廓添加剂、引发剂、内脱模剂、矿物填料等预先混合成糊状,再加入增稠剂、着色剂等,与不同长度的玻璃纤维,在专用的料釜中进行搅拌,进行增稠过程, 最终形成团状的中间体材料,可用于进行模压和注塑),或PBT/PET混合物;

本实施例选用SMC。

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