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副车架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60345发布日期:2020-12-22 10:32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一种副车架总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副车架总成。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电池技术的发展,电动车越来越普及,电动汽汽车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用到电机,电机在工作时会产生震颤效果,以及由正产效果带来的噪音,而电机必须装配到车身上,才能为车身提供能量,那这样一来,便会对车身的nvh(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noise、vibration、harshness)的英文缩写,用来衡量汽车制造质量的综合性问题)性能造成影响。

电机一般安装在车身的副车架上,副车架装配在车身上,这样一来,电机发动时产生的震颤效果会经由副车架传导到整车中,影响车辆的nvh性能。如何使电机使用时对车身的影响降低,则对副车架上的结构具有更高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降低电机发动时产生的震颤效果对车身的影响的副车架总成。

一种副车架总成,包括副车架本体以及左悬置支架、右悬置支架,所述左悬置支架位于所述副车架本体的左侧,所述右悬置支架位于所述副车架本体的右侧,所述副车架本体包括第一装配部、第二装配部以及第三装配部,所述第一装配部用于将所述副车架本体与车身装配,所述第二装配部位于所述第一装配部的左侧、并与所述第一装配部形成夹角,所述第三装配部与所述第二装配部关于所述第一装配部的中线对称,所述左悬置支架焊接于所述第二装配部上,所述右悬置支架焊接于所述第三装配部上,所述左悬置支架与所述第二装配部之间、所述右悬置支架与所述第三装配部之间分别形成空腔,所述左悬置支架、所述右悬置支架用于安装电机,所述左悬置支架上焊接有第一加强板,所述右悬置支架上焊接有第二加强板。

上述方案中,副车架本体的两侧设置了左悬置支架以及右悬置支架,左悬置支架焊接在第二装配部上,右悬置支架焊接在第三装配部上,且第二装配部与第三装配部对称,这样一来,左悬置支架以及右悬置支架的作用能够辐射到整个副车架本体上,左悬置支架与所述第二装配部之间、右悬置支架与所述第三装配部之间形成空腔,那么,在左悬置支架、右悬置支架装配电机的时候,电机产生的震颤效果会被消减,从而在副车架总成安装到整车上时,其上连接的电机所产生的震颤效果会被消减,从而提高整车的nvh性能。第一加强板以及第二加强板对左悬置支架与右悬置支架的结构起到了加强作用,进一步保证了左悬置支架与右悬置支架能够稳定的发挥作用。此外,本装置还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的特点。

进一步的,所述左悬置支架包括第一安装板、以及分别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板两侧的第一侧板,两个所述第一侧板分别焊接在所述第二装配部的两侧,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一安装板的连接处设有加强筋,所述第一侧板的中部设有三角形镂空。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支板、第二支板,所述第一支板与所述第二支板向所述第二装配部弯折,所述第一支板相对所述第二支板更加靠近所述第一装配部,所述第二支板的底端抵接所述第二装配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加强板的两侧设有第一焊边,所述第一焊边焊接在所述第一侧板上,所述第一安装板上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加强板上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所述第一安装孔呈三角状分布,所述第二安装孔的数量为三个,所述第二安装孔的位置与所述第一安装孔对应。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安装孔的直径比所述第二安装孔的直径大3mm。

进一步的,所述左悬置支架包括第二安装板、以及分别设于所述第二安装板两侧的第二侧板,两个所述第二侧板分别焊接在所述第三装配部的两侧,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第二安装板的连接处设有加强筋,所述第二侧板的中部设有三角形镂空。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安装板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三支板、第四支板,所述第三支板与所述第四支板向所述第三装配部弯折,所述第三支板相对所述第四支板更加靠近所述第一装配部,所述第四支板的底端抵接所述第三装配部。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加强板的两侧设有第二焊边,所述第二焊边焊接在所述第二侧板上,所述第二安装板上设有第三安装孔,所述第二加强板上设有第四安装孔,所述第三安装孔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所述第三安装孔呈三角状分布,所述第四安装孔的数量为三个,所述第四安装孔的位置与所述第三安装孔对应。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安装孔的直径比所述第四安装孔的直径大3mm。

进一步的,所述副车架本体的内部设有空腔,所述第一装配部与所述第二装配部之间的夹角为大于90°且小于180°。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副车架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左悬置支架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左悬置支架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右悬置支架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右悬置支架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加强板的机构示意图。

主要元素符号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上”、“下”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副车架总成,包括副车架本体10以及左悬置支架20、右悬置支架30,所述左悬置支架20位于所述副车架本体10的左侧,所述右悬置支架30位于所述副车架本体10的右侧,所述副车架本体10包括第一装配部11、第二装配部12以及第三装配部13,所述第一装配部11用于将所述副车架本体10与外部设备装配,所述第二装配部12位于所述第一装配部11的左侧、并与所述第一装配部11形成夹角,所述第三装配部13与所述第二装配部12关于所述第一装配部11的中线对称,所述左悬置支架20焊接于所述第二装配部12上,所述右悬置支架30焊接于所述第三装配部13上,所述左悬置支架20与所述第二装配部12之间、所述右悬置支架30与所述第三装配部13之间分别形成空腔,所述左悬置支架20上焊接有第一加强板40,所述右悬置支架30上焊接有第二加强板50。所述左悬置支架20、所述右悬置支架30用于安装电机。

结合附图理解可知,副车架本体10的两侧设置了左悬置支架20以及右悬置支架30,左悬置支架20焊接在第二装配部12上,右悬置支架30焊接在第三装配部13上,且第二装配部12与第三装配部13对称,这样一来,左悬置支架20以及右悬置支架30的作用能够辐射到整个副车架本体10上,左悬置支架20与所述第二装配部12之间、右悬置支架30与所述第三装配部13之间形成空腔,那么,在左悬置支架20、右悬置支架30装配电机的时候,电机产生的震颤效果会被消减,从而在副车架总成安装到整车上时,其上连接的电机所产生的震颤效果会被消减,从而提高整车的nvh性能。第一加强板40以及第二加强板50对左悬置支架20与右悬置支架30的结构起到了加强作用,进一步保证了左悬置支架20与右悬置支架30能够稳定的发挥作用。此外,本装置还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的特点。

关于左悬置支架20的部分,见图2-4,所述左悬置支架20包括第一安装板21、以及分别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板21两侧的第一侧板22,两个所述第一侧板22分别焊接在所述第二装配部12的两侧,所述第一侧板22与所述第一安装板21的连接处设有加强筋,所述第一侧板22的中部设有三角形镂空。

其中,第一安装板21是左悬置支架20上用于与非副车架本体10的部分连接的结构,通过第一侧板22,第一安装板21被稳定的固定在了第二装配部12上,那么,装配到第一安装板21上的部件也会与第二装配部12形成稳定的连接关系。加强筋的设置强化了左悬置支架20的整体结构,有效的防止了左悬置支架20变形损坏。第一侧板22中部设置的三角形镂空,一方面节省了用料,减轻了第一侧板22的重量,另一方面,三角形的镂空对保持的一侧板的形态也具有积极意义。

请参见图3,所述第一安装板21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支板24、第二支板25,所述第一支板24与所述第二支板25向所述第二装配部12弯折,所述第一支板24相对所述第二支板25更加靠近所述第一装配部11,所述第二支板25的底端抵接所述第二装配部12。第一安装板21与第二安装部的顶面是具有一定的距离的,第一支板24向第二安装部弯折但并不与第二安装部接触,第二支板25的底部与第二安装部抵接,第一支板24与第二支板25的设立进一步强化了左悬置支架20的结构。

在此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加强板40的两侧设有第一焊边41,所述第一焊边41焊接在所述第一侧板22上,所述第一安装板21上设有第一安装孔23,所述第一加强板40上设有第二安装孔42,所述第一安装孔23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所述第一安装孔23呈三角状分布,所述第二安装孔42的数量为三个,所述第二安装孔42的位置与所述第一安装孔23对应。

其中,第一加强板40采用冲压成形的“u型”结构,以与左悬置支架20无缝搭接。从图3中可以看到,第一加强板40贴合在第一安装板21上,第一焊边41的宽度较窄,第一加强板40上的第二安装孔42与第一安装板21上的第一安装孔23是一一对应的,也就是说,安装到第一安装板21上的部件事实上是与第一加强板40接触的,第一加强板40对第一安装板21具有进一步加强作用。

更具体的,所述第一安装孔23的直径比所述第二安装孔42的直径大3mm。如此一来,使得第一加强板40既保证了焊接后左悬置支架20的产品结构性能,又使得加强板与左悬置支架20在焊接过程中避免“遮孔”或“孔位不同心”等问题产生。

关于右悬置支架30的部分,见图5-7,所述右悬置支架30包括第二安装板31、以及分别设于所述第二安装板31两侧的第二侧板32,两个所述第二侧板32分别焊接在所述第三装配部13的两侧,所述第二侧板32与所述第二安装板31的连接处设有加强筋,所述第二侧板32的中部设有三角形镂空。

请参见图6,所述第二安装板31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三支板34、第四支板35,所述第三支板34与所述第四支板35向所述第三装配部13弯折,所述第三支板34相对所述第四支板35更加靠近所述第一装配部11,所述第四支板35的底端抵接所述第三装配部13。

具体的,所述第二加强板50的两侧设有第二焊边51,所述第二焊边51焊接在所述第二侧板32上,所述第二安装板31上设有第三安装孔33,所述第二加强板50上设有第四安装孔52,所述第三安装孔33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所述第三安装孔33呈三角状分布,所述第四安装孔52的数量为三个,所述第四安装孔52的位置与所述第三安装孔33对应。

更具体的,所述第三安装孔33的直径比所述第四安装孔52的直径大3mm。

右悬置支架30中各部分结构的具体效用与左悬置支架20相同,在此不多加赘述。

在此实施例中,第一安装板21以及第二安装板31上焊接有焊接方螺母60,具体焊接位置为第一安装板21以及第二安装板31的内侧面,焊接方螺母60与第一安装孔23、第三安装孔33一一对应,那么,第一安装板21与第二安装板31上焊接的焊接方螺母60皆呈三角状排列,这里采用的焊接方螺母60的规格为m10,焊接方螺母60的设置既提供了左悬置支架20、右悬置支架30的被动端所需的安装点,又保证了左悬置支架20、右悬置支架30所需的位置精度,防止在左悬置支架20、右悬置支架30载荷下窜动,且工艺简单,夹具数量少。

关于副车架本体10的部分,所述副车架本体10的内部为空心结构,所述第一装配部11与所述第二装配部12之间的夹角为大于90°且小于180°。副车架本体10提供了左悬置支架20以及右悬置支架30的焊接载体,用以承受左悬置支架20、右悬置支架30带来的载荷,同时提升左悬置支架20、右悬置支架30安装点的模态,最终实现左悬置支架20、右悬置支架30的被动端的装配。

以副车架本体10连接左悬置支架20、右悬置支架30的一面为正面,副车架本体10的背面设有与车身装配的装配结构,也就是说,在上述副车架总成具体应用的过程中,产生震颤效果而进一步影响车身nhv性能的装置与车身分别位于副车架总成的正面和背面,将副车架本体10的内部设置成空心结构能够进一步减轻震颤效果的传导,从而达到优化车身nhv性能的目的。

上述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