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充气弹簧轮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64006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免充气弹簧轮胎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陆路交通运输工具的主要部件轮胎,尤其是不需充气、不怕破、不爆、防滑、安全系数高的弹簧轮胎。
目前,从所周知的轮胎除军战轮胎为实芯外,全是以充气为主的橡胶轮胎(包括最新式的无内胎子午线轮胎),均利用压缩空气与橡胶外胎的配合,达到负载与减震效果。但是经多年的使用证明易破、易爆、易漏气、防滑系数小;特别是前胎突爆会造成方向失灵,易翻车,给正常行驶带来诸多麻烦和经济损失。
本实用新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弹簧轮胎,它不仅具有充气轮胎原有的各种性能,而且在使用中不充气、不怕破、不爆、防滑、安全,免除了经常补胎充气的麻烦,可大大提高运输效率,节约开支。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根据各种轮胎不同的负荷,将相应强度和弹力的弹簧(或板簧)做成与外胎横断面内侧几何形状相同的簧圈,其圈数和截成积以胎的负荷大小而定;轮冠部位用带球钉面的弧形衬板相连接,形成一个完全圆形的轮冠,最终使轮胎始终处于鼓涨状态。在胎口处两边各有一个与轮辋直径相同的钢圈,用高强镙钉与簧圈固定,制造轮胎时可将整个弹簧置入橡胶内,也可装在已成形的轮胎内侧,总的来说让弹簧和轮胎成为一体;使用时利用锥形的卡圈通过镙杆的旋紧与轮辋固成一体,达到针对充气轮胎优、缺点取长补短的目的。
由于采用上述方案,利用弹簧的撑力和弹性,与橡胶外胎的巧妙配合,既保持了充气轮胎的减震、缓冲性能,又解决了充气轮胎易破、易爆、易漏气、防滑系数小的弊病。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弹簧轮胎(圆簧式)第一个实施例纵剖面构造图。
图2是弹簧轮胎(板簧式)第二个实施例纵剖面构造图。
图中1.主弹簧(或板簧) 2.带球钉面的衬板3.锥形卡圈(或锥形卡板) 4.加重弹簧在
图1中,主弹簧(圆簧)1通过球钉面衬板2与轮冠橡胶的结合,形成一个完全的圆形,同时由于衬板球钉面的作用,增大了轮冠与路面的防滑系数;使用时将整个弹簧轮胎套装在现行轮辋上,通过锥形卡圈牢固的卡在轮辋上。制造时需将成形的弹簧置于橡胶中间。
在图2所示实施例中,主弹簧(板簧)1是单个的,形状与外胎横断面形状一致,将根据所需的数量均匀的装在轮胎内侧一周,轮冠部位同样与衬板相连,一是将重力均匀的分布在轮冠橡胶上,二是防止板簧移位,胎口部分通过钢圈将主簧1固定,使用时可通过旋紧卡板镙杆将整个弹簧轮胎紧固在轮辋上。加重轮胎可在其空间处增置圆形弹簧4,不过这一实施例可直接通过组装的手段来实现,工艺简单。
权利要求1.免充气弹簧轮胎,是在橡胶外胎的内侧或橡胶内部一周置有园簧或板簧(1),并有带球钉面的衬板(2)和锥形卡圈(3)相互连接并与橡胶结合,成为一个园形整体,其特征是园簧或板簧(1)的形状与外胎截面形状相同,簧圈的中间为空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充气弹簧轮胎,其特征是带球钉面的衬板(2)设置在轮冠部位,与园簧或板簧(1)的顶部相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园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充气弹簧轮胎,其特征是锥形卡圈设置在胎口内侧。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交通运输工具——车的主要部件轮胎。为减弱车轮与路面的震动,目前都采用充气式轮胎,虽弹性较好,但易爆、易破、易漏气、寿命短、防滑系数小,给驾驶人员造成许多麻烦;本实用新型就是提供一种不需充气,用相应强度和弹力的弹簧或板簧,通过弹簧和带球钉的衬板与橡胶轮带的结合,达到与充气轮胎弹性相媲美的效果。
文档编号B60C7/00GK2393742SQ9921539
公开日2000年8月30日 申请日期1999年7月6日 优先权日1999年7月6日
发明者孙兴高 申请人:孙兴高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