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输出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506093阅读:来源:国知局
。右侧单排单级行星齿轮机构的行星架512与右侧车轮32固定,例如通过焊接固定。右侧单排单级行星齿轮机构的内齿圈513与差速器2的右侧动力输出端23相连。由此,动力耦合装置的结构简单,易于布置和实现。
[0039]当然,太阳轮511、行星架512、内齿圈513与相应侧的轮边电机、相应侧的动力输出端以及相应侧的车轮的连接关系并不限于此,同一侧的单排单级行星齿轮机构的太阳轮511、行星架512、内齿圈513与同一侧的轮边电机、动力输出端以及车轮可以任意组合,只要可以满足将相应侧的轮边电机和/或发动机I输出的动力输出给相应侧的车轮即可。
[0040]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差速器2可以包括差速器壳体211、左侧半轴齿轮221和右侧半轴齿轮231、行星齿轮轴24以及差速器行星齿轮25。
[0041]如图1所示,差速器壳体211上可以固定有从动齿轮212。具体而言,变速装置7上可以设有与从动齿轮212啮合的输出齿轮71。发动机I的动力经过离合装置8、变速装置7的输出齿轮71传递给从动齿轮212。
[0042]左侧半轴齿轮221和右侧半轴齿轮231可以设在差速器壳体211内,左侧半轴齿轮221的中心轴线和右侧半轴齿轮231的中心轴线同轴,差速器壳体211可绕所述中心轴线旋转。行星齿轮轴24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差速器壳体211上以随差速器壳体211 —起绕上述中心轴线旋转。行星齿轮轴24上还空套有分别与左侧半轴齿轮221和右侧半轴齿轮231啮合的差速器行星齿轮25。
[0043]也就是说,在上述差速器2中,动力输入端21为从动齿轮212,左侧半轴齿轮221为左侧动力输出端22,右侧半轴齿轮231为右侧动力输出端23。当然,差速器的结构并不限于此,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托森差速器,差速器的工作原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可以理解的,在此不再详细叙述。
[0044]进一步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动力输出系统100,还可以包括第一离合装置61。第一离合装置61用于接合和断开从动齿轮212与车辆的车架。具体而言,第一离合装置61可以固定在车辆的车架上,第一离合装置61接合时,从动齿轮212相对车架固定,此时发动机I可以停止工作,车辆可以实现纯电动驱动模式。第一离合装置61分离时,车辆可以实现混合驱动模式。简言之,通过第一离合装置61的接合和分离可以便捷地实现车辆在纯电动模式与混合驱动模式之间的切换。
[0045]进一步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动力输出系统100,还可以包括第二离合装置62,第二离合装置62可以用于接合和断开从动齿轮212与差速器行星齿轮25,具体而言,第二离合装置62可以用于接合和断开从动齿轮212与两个差速器行星齿轮25中的一个。
[0046]简言之,车辆可以根据不同工况控制第二离合装置62的接合和分离,例如,需要左侧轮边电机41和右侧轮边电机42分别单独工作时,或者左侧车轮31或者右侧车轮32中的一个处于打滑状态时,第二离合装置62接合;车辆正常行驶,第二离合装置62分离,且在转弯时可消除左侧车轮31和右侧车轮32的转速差。
[0047]可选地,第一离合装置61和第二离合装置62都可以是电磁离合器。优选地,同侧的轮边电机、同侧的单排单级行星齿轮机构可以分别位于同侧的车轮的两侧,从而使动力输出系统100的结构更合理,布置更容易。具体而言,左侧轮边电机41和左侧单排单级行星齿轮机构可以分别位于左侧车轮31的两侧,右侧轮边电机42和右侧单排单级行星齿轮机构可以分别位于右侧车轮32的两侧。更为具体的,左侧轮边电机41可以位于左侧车轮31的左侧,右侧轮边电机42可以位于右侧车轮32的右侧。
[0048]下面参照图1,简单描述动力输出系统100的几个典型工作模式:
[0049]I)、纯电动模式
[0050]在该模式下,发动机I不工作,离合装置8分离,第一离合装置61接合,左侧轮边电机41通过左侧单排单级行星齿轮机构驱动左侧车轮31,右侧轮边电机42通过右侧单排单级行星齿轮机构驱动右侧车轮32。
[0051]2)、纯燃油模式
[0052]在该模式下,发动机I工作,离合装置8接合,第一离合装置61分离,左侧轮边电机41和右侧轮边电机42不工作,车辆由发动机I单独驱动,发动机I输出的动力通过差速器2、以及相应侧的单排单级行星齿轮机构传递给相应侧的车轮。
[0053]3)、混合驱动模式
[0054]在该模式下,发动机I工作,左侧轮边电机41和右侧轮边电机42均工作,离合装置8接合,第一离合装置61分离。车辆由发动机1、左侧轮边电机41和右侧轮边电机42共同驱动。具体而言,发动机I输出的动力和左侧轮边电机41输出的动力经左侧单排单级行星齿轮机构耦合后传递给左侧车轮31,发动机I输出的动力和右侧轮边电机42输出的动力经右侧单排单级行星齿轮机构耦合后传递给右侧车轮32。
[0055]4)行驶充电模式
[0056]在该模式下,发动机I工作,离合装置8接合,第一离合装置61分离,发动机I通过左侧单排单级行星齿轮机构带动左侧轮边电机41发电,发动机I通过右侧单排单级行星齿轮机构带动右侧轮边电机42发电,左侧轮边电机41和右侧轮边电机42发电输出给车辆的电池组。
[0057]5)制动回馈模式
[0058]在该模式下,发动机I不工作,离合装置8分离,第一离合装置61接合,通过回收制动能量带动左侧轮边电机41和右侧轮边电机42发电输出给车辆的电池组。
[0059]在以上的工作模式中,第二离合装置62的接合和分离可以接合具体工况调整,以使左侧轮边电机41或右侧轮边电机42相互独立工作或者互相制约。
[0060]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动力输出系统100的发动机1、离合装置8和变速装置7的具体结构且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0061]下面简单描述一下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所述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动力输出系统100,因而具有布置容易,传动效率高,经济性能好等优点。
[0062]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0063]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主权项】
1.一种动力输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动机; 差速器,所述差速器具有动力输入端、左侧动力输出端和右侧动力输出端,所述动力输入端与所述发动机相连; 左侧车轮和左侧轮边电机、右侧车轮和右侧轮边电机;以及 左侧动力耦合装置和右侧动力耦合装置,所述左侧动力耦合装置将来自所述左侧轮边电机和/或所述左侧动力输出端的动力在所述左侧动力耦合装置处进行动力耦合后输出至所述左侧车轮,所述右侧动力耦合装置将来自所述右侧轮边电机和/或所述右侧动力输出端的动力在所述右侧动力耦合装置处进行动力耦合后输出至所述右侧车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输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动力耦合装置为左侧单排单级行星齿轮机构,所述右侧动力耦合装置为右侧单排单级行星齿轮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输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单排单级行星齿轮机构和所述右侧单排单级行星齿轮机构中的每一个均包括: 太阳轮,所述太阳轮与相应侧的轮边电机相连; 行星架,所述行星架与相应侧的车轮固定以与车轮一起运动; 内齿圈,所述内齿圈与相应侧的动力输出端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输出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差速器包括: 差速器壳体,所述差速器壳体上固定有从动齿轮,所述动力输入端为所述从动齿轮; 左侧半轴齿轮和右侧半轴齿轮,所述左侧半轴齿轮和所述右侧半轴齿轮设在所述差速器壳体内,所述左侧半轴齿轮的中心轴线和所述右侧半轴齿轮的中心轴线同轴且所述差速器壳体可绕所述中心轴线旋转; 行星齿轮轴,所述行星齿轮轴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差速器壳体上,所述行星齿轮轴上空套有分别与所述左侧半轴齿轮和所述右侧半轴齿轮啮合的差速器行星齿轮,其中,所述左侧动力输出端为左侧半轴齿轮,所述右侧动力输出端为右侧半轴齿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力输出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离合装置,所述第一离合装置用于接合和断开所述从动齿轮与车辆的车架。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力输出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离合装置,所述第二离合装置用于接合和断开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差速器行星齿轮。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力输出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行星架与相应侧的车轮焊接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输出系统,其特征在于, 同侧的轮边电机、同侧的单排单级行星齿轮机构分别位于同侧的车轮的两侧。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动力输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输入端与所述发动机之间设有变速装置。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动力输出系统。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力输出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所述动力输出系统包括:发动机;差速器,所述差速器具有动力输入端、左侧动力输出端和右侧动力输出端,所述动力输入端与所述发动机相连;左侧车轮和左侧轮边电机、右侧车轮和右侧轮边电机;以及左侧动力耦合装置和右侧动力耦合装置,所述左侧动力耦合装置将来自所述左侧轮边电机和/或所述左侧动力输出端的动力在所述左侧动力耦合装置处进行动力耦合后输出至所述左侧车轮,所述右侧动力耦合装置将来自所述右侧轮边电机和/或所述右侧动力输出端的动力在所述右侧动力耦合装置处进行动力耦合后输出至所述右侧车轮。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动力输出系统,传动效率高,经济性能好且结构简单易于布置。
【IPC分类】B60K6-48
【公开号】CN104827884
【申请号】CN201410137380
【发明人】严二冬
【申请人】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8月12日
【申请日】2014年4月4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