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空调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203674阅读:359来源:国知局
车辆用空调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用空调装置,在对车室内温度进行检测的室温传感器的设置部,具有导入车室内的空气的吸气器。
【背景技术】
[0002]以往,在车辆用空调装置中,在对车室内的温度进行检测的室温传感器的设置部,使用通过文丘里效应而形成减压状态的吸气器(Aspirator),以导入车室内的空气。吸气器包括:喷管,该喷管将车室内的空气作为二次空气并经由室温传感器的设置部而进行吸引;主体,该主体围住该喷管的外周而形成空气流道;一次空气导入部,该一次空气导入部将在空调单元的内部流通的空气流的一部分作为一次空气并导入至该主体的空气流道;以及扩散部,该扩散部在所述喷管的顶端的喉部附近开口。
[0003]在这种车辆用空调装置中,要精度良好地检测车室内的温度,则需要将车室内空气充分导入至室温传感器的设置部,因此,需要将足够量的一次空气导入到将车室内空气作为二次空气并进行吸引的吸气器。因此,如图3所示,由专利文献I提供了这样一种技术:为了将壳体主体I内的空气流道2中沿箭头Y方向流动的空气流的一部分引导到吸气器4,而使导向件3从吸气器4的一次空气导入部5的周围突出到空气流道2内。
[0004]另一方面,要将导入至吸气器的一次空气原封不动地吹出到车室内,则最好导入温度调节后的空气,在该情况下,需要在空气混合风门的下游区域设置吸气器。但是,空气混合风门的下游区域往往因设置模式切换风门或提高空气混合性能的构件等而受到制约,难以避免与它们的干涉而设置带有导向件的吸气器,例如,如专利文献2所示,需要采用这样的特别的构造:对于模式切换风门的旋转轴,设置将一次空气导入吸气器的贯通孔等。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322721号公报
[0006]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81086号公报
[0007]如上所述,若要提高吸气器的性能、提高车室内温度的检测精度,则需要在空气流道内设置导向件,增加导入吸气器的一次空气的量。但是,要设置导向件,则必须避免与模式切换风门等的干涉,吸气器的设置位置受到制约,这成为妨碍空调单元布置上的自由度的要因,且有影响空气混合性能、进而影响温度控制特性等的问题。
[0008]要避免与模式切换风门或与提高温度调节控制性的提高构件等的干涉并将吸气器设置在空气混合风门的下游区域,则如专利文献2所示,必须采用特别的构造,存在构造复杂化、导致成本上升等问题。

【发明内容】

[0009]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0010]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用空调装置,不设置导向件就能导入足够量的一次空气,而且在空气混合风门的下游区域的宽大范围,能够避免与模式切换风门等的干涉地设置吸气器。
[0011]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001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方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采用如下措施。
[0013]S卩,本发明的一方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设有吸气器,所述吸气器将在空调单元的壳体主体的内部的空气流道中流通的空气作为一次空气导入至所述吸气器,且利用该一次空气的吸引作用,经由室温传感器的设置部而吸引车室内的空气作为二次空气,所述车辆用空调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主体上设有与内部的所述空气流道连通、且与空气流通方向面对地向倾斜外方突出的凸台部,所述吸气器的一次空气导入部倾斜地插入设置于该凸台部。
[0014]采用上述方式,由于在设置用于将车室内的空气导入至室温传感器的设置部的吸气器的空调单元的壳体主体上设有凸台部,该凸台部与内部的空气流道连通,且与空气流通方向面对地向倾斜外方突出,吸气器的一次空气导入部倾斜地插入设置于该凸台部,因此,通过降低从壳体主体内的空气流道引导到吸气器的一次空气导入部的空气流的弯曲所引起的压力损失,无论省略导向件,还是机内静压低的情况,都可将足够量的空气流作为一次空气而导入至吸气器,且可将车室内的空气作为二次空气而充分吸引到室温传感器的设置部。因此,可提高车室内温度的检测精度,提高温度调节控制性。由于可不需要一次空气导入用的导向件,因此,不会与模式切换风门等产生干涉,或者不采用特殊的构造,就可在空气混合风门等的下游区域的宽大范围设置吸气器,可增加空调单元布置上的自由度和空气混合性、和采取提高温度调节控制性的提高措施方面的自由度。
[0015]本发明的一方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也可以是,在上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中,所述凸台部相对于所述空气流通方向而以60度以下的角度沿倾斜方向相对配置。
[0016]采用上述方式,由于凸台部相对于空气流通方向而以60度以下的角度沿倾斜方向相对配置,因此,相比于在与空气流通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上设置凸台部而设置吸气器的以往结构,能大幅度降低吸气器的一次空气导入部所引导的空气流的弯曲所引起的压力损失,且不设置导向件等,就能将一次空气充分导入至吸气器。因此,通过提高吸气器性能而实现结构的简单化,并可提高空调单元布置上的自由度和空气混合性、以及采取提高温度调节控制性的提高措施方面的自由度。
[0017]本发明的一方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也可以是,在上述任一个车辆用空调装置中,所述凸台部的空气流通方向的上游侧连接部形成为平滑的弯曲面。
[0018]采用上述方式,由于凸台部的空气流通方向的上游侧连接部形成为平滑的弯曲面,因此,能利用康达效应,使在壳体主体内的空气流道中流动的空气流沿凸台部的空气流通方向的上游侧连接部的平滑的弯曲面引导到吸气器的一次空气导入部。因此,可将必要且足够量的空气流导入至吸气器,充分提高吸气器性能,实现其结构的简单化,可提高空调单元布置上的自由度和空气混合性、以及采取提高温度调节控制性的提高措施方面的自由度。
[0019]本发明的一方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也可以是,在上述的任一个车辆用空调装置中,所述凸台部设在所述空气流道的空气混合区域或该空气混合区域的下游区域。
[0020]采用上述方式,由于凸台部设在空气流道的空气混合区域或该空气混合区域的下游区域,因此,可从空气混合区域或该空气混合区域的下游的模式切换风门的动作区域的较宽大的范围,将温度调节后的空气作为一次空气而导入至吸气器,形成从扩散部直接吹出到车室内的结构。因此,即使增加导入吸气器的一次空气量,也不会影响到空调性能,可确保所需的空调性能,实现结构的简单化,且可提高空调单元布置上的自由度和空气混合性、以及采取提高温度调节控制性的提高措施方面的自由度。
[0021]发明的效果
[0022]采用本发明,通过降低从壳体主体内的空气流道引导到吸气器的一次空气导入部的空气流的弯曲所引起的压力损失,无论省略导向件,还是机内静压低的情况,都可将足够量的空气流作为一次空气而导入至吸气器,且可将车室内的空气作为二次空气而充分吸引到室温传感器的设置部,因此,可提高车室内温度的检测精度,提高温度调节控制性。由于不需要一次空气导入用的导向件,因此,不会与模式切换风门等产生干涉,或不采用特殊的构造,就能够在空气混合风门的下游区域的宽大范围设置吸气器,因此,可增加空调单元布置上的自由度,进而可增加空气混合性、以及采取提高温度调节控制性的提高措施方面的自由度。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0024]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0025]图3是以往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相当于A-A剖面的剖视相当图。
[0026]符号说明
[0027]10 车辆用空调装置
[0028]11 空调单元(HVAC单元)
[0029]12 壳体主体
[0030]13 空气流道
[0031]18 空气混合区域
[0032]26 吸气器
[0033]29 一次空气导入部
[0034]31 模式切换风门的动作区域
[0035]32 凸台部
[0036]33 弯曲面
[0037]Θ 相对于空气流通方向的角度
[0038]X 空气流通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下面,参照说明书附图1及图2来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
[0040]图1表不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图2表不图1的A-A剖视图。
[0041]车辆用空调装置10具有空调单元(HVAC单元,供热通风与空气调节单元:HeatingVentilat1n and Air Condit1ning Unit) 11,其利用图示省略的吹送机单元对经由内外空气切换风门而导入的车外空气(外气)或车室内空气(内气)进行温度调节并吹出到车室内。
[0042]空调单元(HVAC单元)11具有壳体主体12(图1仅表示壳体主体12的上部壳体12A),且其内部形成空气流道13。在该空气流道13中,如公知技术那样从上游侧起依次配置有蒸发器、加热器芯及空气混合风门等。另外,蒸发器、加热器芯及空气混合风门设置在壳体主体12中的蒸发器设置部14、加热器芯设置部15、空气混合风门设置部16的内部,空气混合风门设成能够借助电动机等促动器17而绕旋转轴进行转动。
[0043]该空调单元11形成为如下结构:使由吹送机单元送来的空气在蒸发器中流通,在此冷却后,调整从空气混合风门流通到加热器芯侧的空气流、和对加热器芯进行旁通的空气流的流量比例,在空气混合风门下游的空气混合区域18,将加热器芯中流通的空气流、和对加热器芯进行旁通的空气流混合并调整成规定温度后,通过选择性地从设在其下游侧的除霜吹出口(日文:r 7吹出L.口)、面吹出口 20及脚吹出口 21等吹出到车室内,从而将车室内温度调节成设定温度。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