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护装置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243906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防护装置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车辆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护装置和车辆。
【背景技术】
[0002]参见图1,图中示出了现有车辆的内部结构。如图1所示,现有车辆内部设置有中控台I’和仪表板2’。当车辆发生碰撞时,整个车身的运动方向会由于碰撞作用而发生一定的变化,相应地,车辆内乘员腿部3’的运动方向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具体来说,正常行驶状态下,乘员腿部3’会随着车辆一起向前运动。当车辆发生碰撞,特别是前碰时,乘员腿部3’会向左或向右发生一定的偏转,这时乘员腿部3’容易碰到仪表板2’与中控台I’的连接处或者仪表板3’端部。而上述部位是比较硬的部位,故一旦乘员腿部3’碰到这些部位,乘员腿部3’将会受到严重的伤害,很有可能会导致乘员的大腿骨骨折、膝部十字韧带撕裂或者小腿胫骨骨折。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护装置和车辆,旨在解决乘员腿部在车辆发生碰撞时容易由于磕碰而受到伤害的问题。
[0004]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护装置,用于车辆,包括:连接于车辆的骨架的第一防护板;其中,第一防护板在第一工作状态下相对于骨架弹出。
[0005]进一步地,上述防护装置中,第一防护板在第二工作状态下贴合于骨架。
[0006]进一步地,上述防护装置还包括:连接于骨架的第二防护板;其中,第二防护板与第一防护板对应设置;第二防护板在第一工作状态下相对于骨架弹出,以与第一防护板围设形成一防护空间。
[0007]进一步地,上述防护装置中,第二防护板在第二工作状态下贴合于骨架。
[0008]进一步地,上述防护装置中,第一防护板和第二防护板一体成型。
[0009]进一步地,上述防护装置还包括:驱动组件;其中,驱动组件用于在第一工作状态下使得第一防护板和第二防护板相对于骨架弹出,以围设形成防护空间;驱动组件用于在第二工作状态下使得第一防护板和第二防护板贴合于骨架。
[0010]进一步地,上述防护装置中,驱动组件包括:压接件和卷收器;其中,第一防护板和第二防护板均为弹性板,压接件在第二工作状态下压接于第一防护板和第二防护板;卷收器在第一工作状态下卷收压接件。
[0011]进一步地,上述防护装置中,第一防护板和第二防护板的边缘均设置有多个固定部;骨架对应于固定部的位置设置有多个固定座,各固定座均开设有通孔;压接件依次穿设于各通孔并压接于各固定部。
[0012]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护装置,用于车辆。该防护装置包括:连接于车辆的骨架的第一防护板;其中,第一防护板在第一工作状态下相对于骨架弹出。具体安装时,第一防护可以设置在与乘员腿部相对应的位置,下面以第一防护板设置在与乘员左腿对应位置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当车辆发生碰撞,即第一防护板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第一防护板将相对于仪表板骨架弹出,即第一防护板向靠近乘员左腿的方向旋转,故第一防护板会将乘员左腿与车辆内部那些较为坚硬的部件,例如仪表板与中控台靠近车辆左端的连接处和仪表板的左端分隔开,从而避免了乘员左腿直接与这些部件相接触。当第一防护板用来对乘员右腿进行保护时,其工作原理与对乘员左腿进行保护的原理类似,在此不再赘述。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防护装置解决了乘员腿部在车辆发生碰撞时容易由于磕碰而受到伤害的问题,从而保证了乘员的生命安全。
[0013]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车辆,该车辆设置有上述防护装置。
[0014]进一步地,上述车辆中,防护装置与车辆的仪表板骨架相连接。
[0015]由于防护装置具有上述技术效果,故设置有上述防护装置的车辆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相关技术提供的车辆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防护装置的安装示意图;
[0018]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防护装置的又一安装示意图;
[0019]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防护装置的又一安装示意图;
[0020]图5为图2中位置A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防护装置和车辆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22]防护装置实施例:
[0023]参见图2、图3,图中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防护装置的一种优选结构。如图2、图3所示,该防护装置可以用于车辆上并作为保护乘员腿部的防护装置。下述实施例均以该防护装置作为乘员腿部防护装置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0024]如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可以包括:第一防护板5。其中,第一防护板5连接于车辆的骨架。本实施例中,该骨架可以为车辆的仪表板骨架4,第一防护板5可以为一矩形板,该矩形板靠近右端的外缘与仪表板骨架4相连接。具体实施时,第一防护板5与仪表板骨架4之间可以为粘接或铆接,也可以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其他连接方式,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定。需要说明的是,根据该防护装置在车辆上设置位置的不同,骨架也可以是车辆内部其他位置的骨架结构或部件。第一防护板5用于在第一工作状态下相对于骨架弹出。具体地,车辆的碰撞状态即为第一工作状态。
[0025]如图3所示,具体安装时,第一防护板5可以设置在与乘员腿部相对应的位置,下面以第一防护板5设置在与乘员左腿31对应位置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当车辆发生碰撞,即第一防护板5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第一防护板5将相对于仪表板骨架4弹出,即第一防护板5向靠近乘员左腿31的方向旋转,故第一防护板5会将乘员左腿31与车辆内部那些较为坚硬的部件,例如仪表板2与中控台(图中未示出)靠近车辆左端的连接处和仪表板2的左端分隔开,从而避免了乘员左腿31直接与这些部件相接触。当第一防护板5用来对乘员右腿32进行保护时,其工作原理与对乘员左腿31进行保护的原理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0026]可以看出,本实施例提供的防护装置解决了乘员腿部在车辆发生碰撞时容易由于磕碰而受到伤害的问题,保证了乘员的生命安全。
[0027]上述实施例中,第一防护板5在第二工作状态下贴合于骨架。第二工作状态是指车辆的正常行驶状态。对于本实施例提供的防护装置来说,在车辆正常行驶状态下,第一防护板5贴合于仪表板骨架4,这样,第一防护板5将不会对乘员的活动造成干涉,例如驾驶员的驾驶操作,从而保证了车辆的安全行驶。只有当车辆发生碰撞时,第一防护板5才会相对于仪表板骨架4弹出,以起到保护乘员腿部的作用。
[0028]上述实施例还可以包括:连接于骨架的第二防护板6。本实施例中,第二防护板6可以为图2、图3中所示的不规则形状,该不规则形状的板的靠近左端的外缘与仪表板骨架4相连接。具体实施时,第二防护板6与仪表板骨架4之间可以为粘接或铆接,也可以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其他连接方式,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定。第二防护板6与第一防护板5对应设置。第二防护板6在第一工作状态下相对于骨架弹出,以与第一防护板5围设形成一防护空间。
[0029]下面以第二防护板6设置在与乘员左腿31对应位置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具体安装时,第二防护板6可以设置在第一防护板5的右边。当车辆发生碰撞时,与第一防护板5的情况类似,第二防护板6也相对于仪表板骨架4弹出,即第一防护板5和第二防护板6均向着乘员左腿31的方向转动,此时该防护装置正好将乘员左腿31夹设在第一防护板5和第二防护板6围设形成的防护空间内。这样,乘员左腿31的运动方向被防护装置限制住,此时乘员左腿31除了不会与仪表板2与中控台靠近车辆左端的连接处以及仪表板2的左端接触外,也不会与转向管柱调节手柄和转向管柱下护罩相接触,从而进一步避免了乘员左腿31由于磕碰而受到伤害。此外,乘员左腿31的运动方向也会较为稳定,故乘员左腿31的脚部与车辆底板之间的接触将会较为稳定,从而避免了乘员由于脚部与车辆底板接触不稳定而出现崴脚的现象。当第一防护板5和第二防护板6用来对乘员右腿32进行保护时,其工作原理与对乘员左腿31进行保护的原理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0030]可以看出,本实施例提供的防护装置可以较好地避免乘员腿部与仪表板2与中控台连接处、仪表板2的端部、转向管柱调节手柄和转向管柱下护罩等部位相接触,从而避免乘员腿部受到伤害,同时,该防护装置还避免了乘员由于脚部与车辆底板接触不稳定而出现崴脚的现象。
[0031]上述实施例中,第二防护板6在第二工作状态下贴合于骨架。对于本实施例提供的防护装置来说,在车辆正常行驶状态下,第二防护板6贴合于仪表板骨架4,这样,第二防护板6将不会对乘员的活动造成干涉,例如驾驶员的驾驶操作,从而保证了车辆的安全行驶。只有当车辆发生碰撞时,第二防护板6才会相对于仪表板骨架4弹出,以起到保护驾驶员腿部和脚部的作用。
[0032]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第一防护板5和第二防护板6可以一体成型。具体实施时,可以仅仅将该一体成型件位于中间位置的那一部分与仪表板骨架4相连接,同时使该一体成型件的其余部分与仪表板骨架4相贴合,这样,当车辆发生碰撞时,该一体成型件的两端均会向靠近乘员腿部的方向转动,从而围设形成防护空间,以对乘员的腿部和脚部形成较好的保护。
[0033]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车辆来说,对应于车辆上每一个乘员的位置都可以设置有两个上述防护装置。其中,一个防护装置设置在与各乘员左腿31相对应的位置,另一个防护装置设置在与各乘员右腿32相对应的位置。这样,当车辆发生碰撞时,各防护装置可以分别形成防护空间,以保护与之相对应的乘员腿部和脚部,从而防止乘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