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空调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354123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车辆用空调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能够消除结构上的浪费,并且得到高的可扩展性的车辆用空调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汽车等的车辆设置有用于调节车厢内温度的空调装置,即车辆用空调装置(参见专利文献I)。
[0003]这种空调装置中存在有空调装置本体内部成为能够分别对前座和后座独立进行温度调节的前后座独立温度调节方式的空调装置。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30733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7](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0008]然而,上述的前后座独立温度调节方式的空调装置,其内部结构复杂,并且具有特殊的结构等。
[0009]此外,为了变更空调装置的方式,考虑到例如,将一部分功能限制,即降低规格(down spec)而使上述的前后座独立温度调节方式的空调装置成为前座独立温度调节方式的空调装置。但是,在此种情况下,存在如下问题:发生结构上的浪费、空间上的浪费、增加浪费结构相当量的重量等,并且上升其相当量的成本等。
[0010](解决问题的措施)
[0011]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空调装置,其具备空调本体装置,该空调本体装置具有:冷却用热交换器,其冷却空调用空气;加热用热交换器,其加热空调用空气;空气流路,其具有具备该加热用热交换器的空气加热用流路及迂回所述加热用热交换器的冷风迂回流路;混合区域,其将来自所述空气加热用流路的已被加热的空调用空气和来自所述冷风迂回流路的已被冷却的空调用空气混合,并且所述空调装置本体构成为其内部具有第一空间部的同时,面向该第一空间部其外侧面具有第一开口部及第二开口部。所述空调装置本体具有分割为二的第一外部壳体和第二外部壳体,用于构成第二空间部的第二空间构成部件对该第一外部壳体及第二外部壳体的内部配设为:使该第二空间部介于所述第一空间部中,并且使该第二空间部面向所述第二开口部,所述第二空间构成部件在所述第一外部壳体及第二外部壳体的内部由形成所述空气流路的空气流路形成壁部所支承。
[0012](发明的效果)
[0013]根据本发明,由于上述结构,能够得到如下的作用效果。
[0014]S卩,在第一外部壳体和第二外部壳体的内部设置第二空间构成部件。据此,在空调装置本体的内部能够形成多个独立的空调用空间部、即第一空间部及第二空间部。
[0015]此时,第二空间构成部件由设置在第一外部壳体和第二外部壳体的内部的空气流路形成壁部所支承。据此,不改变外部壳体之间的嵌合部分的形状,也能够使第一外部壳体和第二外部壳体的内部具有上述的独立的多个空调用空间部。
[0016]与此相对,例如,在第二空间构成部件由第一外部壳体和第二外部壳体的嵌合部分等所支承的情况下,有必要在其嵌合部分设置用于支承第二空间构成部件的新的支承结构等,因此根据第二空间构成部件的有无,就有必要改变第一外部壳体和第二外部壳体的嵌合部分的形状。
[0017]如此,不改变第一外部壳体和第二外部壳体的嵌合部分的形状而解决,因此,例如,只要在第一外部壳体和第二外部壳体之间夹持内部区隔部件或间隔板,就能够使在空调装置本体的内部形成两个独立的空调用空间部、例如第一空间部等的也变为简单。
[0018]据此,如上所述,通过在空调装置本体的内部设置第二空间构成部件而具有上述的多个独立的空调用空间、例如第一空间部及第二空间部,且对各空调用空间部分别安装独立的温度调节机构、例如空气混合门、第二空气混合门单元,从而能够对各空调用空间部分别进行温度调节。
[0019]而且,仅通过选择上述第二空间构成部件和上述内部区隔部件中的某一个而安装于空调装置本体,就能够对应用于如上述的多座独立温度调节的专用结构或者用于两座独立温度调节的专用结构,并且在哪一个情况下也能够不改变外部壳体而对应,因此能够减少其相当量的成本。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实施方式所记载的实施例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整体立体图。
[0021 ]图2是图1的分解立体图。
[0022]图3是图1的侧视图。
[0023]图4是图1的正视图。
[0024]图5是图1的后视图。
[0025]图6是图1的俯视图。
[0026]图7是示出图3的第一空间部的内部结构的纵截面图。
[0027]图8是示出图3的第二空间部的内部结构的纵截面图。
[0028]图9A是图8的第二空间构成部件的立体图,其为从空调用空气的流动方向的上游侧观察的立体图。
[0029]图9B是图8的第二空间构成部件的立体图,其为从空调用空气的流动方向的下游侧观察的立体图。
[0030]图1OA是示出图9的第二空间构成部件的侧视图。
[0031]图1OB是示出图9的第二空间构成部件的正视图。
[0032]图1OC是示出图9的第二空间构成部件的后视图。
[0033]图1OD是示出图9的第二空间构成部件的俯视图。
[0034]图11是图3的上部(A-A线的位置)的水平截面图。
[0035]图12是图11的局部放大图。
[0036]图13是图3的后部(B-B线的位置)的垂直截面图。
[0037]图14A是示出相对于第一外部壳体的第二空间构成部件(的第一内部壳体)的安装状态的几乎从侧方观察的立体图(从内侧观察的图)。
[0038]图14B是示出相对于第一外部壳体的第二空间构成部件(的第一内部壳体)的安装状态的从后方观察的立体图(从内侧观察的图)。
[0039]图15是示出与图14相同的安装状态的立体图(从外侧观察的图)。
[0040]图16是第二开口部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0041]图17是实施方式所记载的变形例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整体立体图。
[0042]图18是图17的分解立体图。
[0043]图19是示出图17的第一空间部的内部结构的纵截面图。
[0044]图20A是示出图19的内部区隔部件的侧视图。
[0045]图20B是示出图19的内部区隔部件的正视图。
[0046]图20C是示出图19的内部区隔部件的后视图。
[0047]图20D是示出图19的内部区隔部件的立体图。
[0048]图21是在图17中的与图11相同的水平截面图。
[0049]图22是图21的局部放大图。
[0050]图23是在图17中的与图13相同的垂直截面图。
[0051]图24是图23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以及将其具体化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0053]图1?图24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实施例以及其变形例。
[0054](结构)以下,针对结构进行说明。
[0055]如图1?图6、主要是图1的整体立体图所示,对汽车等的车辆设置用于调节车厢内温度的空调装置1,即车辆用空调装置。另外,关于图1?图6在后叙述。
[0056]如图7的纵截面图所示,该空调装置I具备有空调装置本体8,该空调装置本体8具有:冷却用热交换器3,其用于冷却空调用空气2 ;加热用热交换器4,其用于加热空调用空气2 ;空气流路,其具有具备该加热用热交换器4的空气加热用流路5以及迂回所述加热用热交换器4的冷风迂回流路6、或者冷风迂回部等;混合区域7,其用于将来自空气加热用流路5的已被加热的空调用空气2(H)和来自冷风迂回流路6的已被冷却的空调用空气2(C)混合。
[0057]而且,该空调装置本体8构成为:其内部具有第一空间部9的同时,面向该第一空间部9其外侧面具有第一开口部11及第二开口部12。
[0058](补充说明)
[0059]在此,对上述的内容进行补充说明。上述的“空调用空气2”是通过空调装置I进行温度调节、或者是已被温度调节的空气。
[0060]上述的“冷却用热交换器3”如文字记载,是用于冷却空调用空气2的热交换器。该冷却用热交换器3为利用冷却介质的蒸发潜热来冷却空调用空气2的蒸发器(evaporator)等。冷却用热交换器3设置于空调装置本体8内部的上游侧的位置。
[0061]上述的“加热用热交换器4”如文字记载,是用于加热在冷却用热交换器3中所冷却的空调用空
当前第1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