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工具座椅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625837阅读:来源:国知局
。侧框架11每一个由切割成沿着座椅高度方向长的形状的单一钢板材料形成,并且侧框架11如此置放,使得内部横向端面彼此相对,内部横向端面面向座椅内侧。每一个侧框架11如此形成,使得在其前侧和后侧上的边缘部分朝向座椅内侧弯曲。因此,每一个侧框架11朝向座椅内侧是圆化的从而边缘部分在其前侧和后侧中的边缘不太可能伸出,并且每一个侧框架11如此构造,使其整个结构具有针对弯曲和扭曲的增加的强度。
[0042]通过将单一钢板材料弯曲成倒U截面形状而形成的上框架12设置在两个侧框架11的上端部分之间,并且连接于两个侧框架11的上端部分。上框架12通过焊接与上端部分牢固地并且一体地组合。通过将单一钢板材料弯曲成J截面形状形成的下板13设置在两个侧框架11的下端部分之间并且连接于此。下板13通过焊接与下端部分牢固地并且一体地组合。
[0043]具体地,下板13如此形成,使其J截面形状沿着侧框架11的下端侧中的圆状周边边缘部分的形状弯曲。下板13如此设定,使得在其右侧和左侧这两侧中的边缘部分端面沿着在侧框架11的内部横向端面的下端侧中的周边边缘部分延伸,并且通过焊接牢固地和一体地连接到周边边缘端面。因此,下板13设置成通过从下面覆盖联接杆15而保护联接杆15。联接杆15设置在侧框架11的下端部分之间以将倾角调节器(未示出)的操作部分相互联接。
[0044]如在图3中所示,允许施加到座椅靠背2的就座乘员的身体压力弹性地并且柔和地由平面接收的靠背弹簧14安装在靠背框架10的矩形框架内侧。靠背弹簧14如此构造,使得由树脂板部件形成的腰板14B装配到通过将钢丝材料弯曲成基本U形形状形成的弹簧金属丝14A的前面部分。腰板14B在靠背框架10的矩形框架中以其平面沿着座椅高度方向和座椅横向方向宽广地展开的平板的形状形成,从而从就座乘员的背部接收高的身体压力的、从就座乘员的腰部到肩胛的宽广区域能够由平面从后面接收。
[0045]弹簧金属丝14A是通过沿着腰板14B的外周边缘部分将单一钢丝材料弯曲成基本U形形状而形成的。弹簧金属丝14A处于其中其某些部分装配在腰板14B的后面部分中并且一体地装配于此的状态中。弹簧金属丝14A处于其中其沿着座椅高度方向延伸的一对右和左竖线部分的上端区域从下面进入靠背框架10的上框架12中并且经由树脂夹(未示出)装配到上框架12从而能够沿着座椅高度方向滑动的状态中。
[0046]弹簧金属丝14A具有如此形状,S卩,沿着座椅横向方向延伸的、在其下边缘侧中的横线部分的中心区域向前和向上斜向地突出。腰板14B装配到并且联结到中心区域。弹簧金属丝14A的下边缘侧中的横线部分处于其中向后和向下斜向地延伸的其两个右和左横线区域经由夹子(未示出)装配到靠背框架10的下板13的状态中。
[0047]利用该构造,使用由弹簧金属丝14A施加的弹簧作用力,靠背弹簧14通常地保持处于其中靠背弹簧14朝着装配到靠背框架10的前部的靠背衬垫20的后面20B挤压腰板14B的状态中。因此,当就座乘员的背部斜倚在座椅靠背2上时,通过使用腰板14B的宽广平面从后面侧支撑身体压力,靠背弹簧14能够弹性地支撑施加到靠背衬垫20的身体压力。
[0048]靠背衬垫20是通过将聚氨基甲酸酯树脂泡沫模制成构成座椅靠背2的基本外廓的形状而形成的。通过装配到靠背框架10的前部,靠背衬垫20从前面宽广地覆盖靠背框架10的整个矩形框架形状,并且被设定为从其外周侧朝向后侧包裹并且覆盖靠背框架10的整个矩形框架。在靠背衬垫20装配到靠背框架10之后,以如此方式将靠背罩30铺设到靠背衬垫20上,使其从前面宽广地覆盖靠背衬垫20的整个外周面。靠背罩30的上、下、右和左周边边缘部分被拉拽并且紧固到靠背框架10的后横向部分,从而在由于靠背罩30的张力而被挤压到靠背框架10时,靠背衬垫20被固定到位。
[0049]在这里应该指出,靠背衬垫20形成为具有中心区域21、两个侧区域22、上边缘侧包围部分23、两个横向边缘侧包围部分24、下边缘侧包围部分25,和凹进部分26。如在图2到7中所示,中心区域21是形成靠背衬垫20沿着座椅横向方向的中心区域的区域。如在图2和10到12中所示,中心区域21设定在靠背框架10的侧框架11之间。如在图2到7中所示,侧区域22是在中心区域21的右侧和左侧上形成的区域。如在图2和10到12中所示,侧区域22分别地设定在靠背框架10的侧框架11的前部处。在这里应该指出,每一个侧区域22对应于本发明的“在座椅横向方向上的端侧区域”,并且每一个侧框架11对应于本发明的“支撑部件”。
[0050]从后面支撑就座乘员的背部的座椅靠背2的中心支撑部分2A的基本外廓形状是由靠背衬垫20的中心区域21形成的。能够沿着座椅横向方向支撑就座乘员的背部的座椅靠背2的侧支撑部分2B的基本外廓形状是由靠背衬垫20的分别的侧区域22形成的。
[0051]如在图5、7和8中所示,上边缘侧包围部分23形成为从靠背衬垫20的上边缘部分向后和向下延伸从而覆盖靠背框架10的上框架12。如在图9中所示,上边缘侧包围部分23设定为从上方和后面覆盖靠背框架10的上框架12。如在图5、7和8中所示,横向边缘侧包围部分24形成为从靠背衬垫20的右和左边缘部分这两者向后和向内延伸从而覆盖靠背框架10的分别的侧框架11。如在图10到12中所示,两个横向边缘侧包围部分24设定为从外侧和后面覆盖靠背框架10的分别的侧框架11。如在图7和8中所示,两个横向边缘侧包围部分24和上边缘侧包围部分23是相互连续的和齐平的。两个横向边缘侧包围部分24和上边缘侧包围部分23形成能够在靠背衬垫20的后面部分中以完全覆盖方式将靠背框架10(见图2)置放到其中的袋形空间20D。
[0052]如在图7和8中所示,下边缘侧包围部分25形成为从靠背衬垫20的下边缘部分向后和向上延伸从而覆盖靠背框架10的下板13。如在图9中所示,下边缘侧包围部分25设定为从下面和后面覆盖靠背框架10的下板13。如在图7和8中所示,凹进部分26在靠背衬垫20的侧区域22的后面20B中具体地在如在图10到12中所示施加到分别的侧框架11的侧区域22的端面中形成沿着座椅高度方向长的狭缝。
[0053]如在图2和10到12中所示,靠背衬垫20如此成形,使得中心区域21能够使用如在横截面中观察地相对柔和地起伏的平坦平面从后面支撑就座乘员的背部。然而,如在图9中所示,中心区域21如此成形,使得支撑腰部即从就座乘员接收高的身体压力的区域如在竖直截面中观察地以增加的厚度部分地并且平滑地向前隆起。利用这种形状,借助于通过大的压扁变形,即,在宽广区域之上的弹性屈曲而减小身体压力,中心区域21能够从就座乘员接收该身体压力。
[0054]如在图5、6和10到12中所示,侧区域22形成为在横截面中与中心区域21相比以山形形状更向前突出。侧区域22如此形成,使得它们的端面斜向地向前并且向内地指向从而设置在向前突出的山形部分的内部处的倾斜端面22A分别地从外侧和后面斜向地施加到就座乘员的背部的两个横向端面。具体地,如在图2、11和12中所示,分别的侧区域22的山形部分如此形成,使得施加到就座乘员的腰部和腰部周围的部分的、沿着座椅高度方向的区域以最大程度向前突出。因此,侧区域22能够从两个外侧宽广地施加到就座乘员的腰部,并且能够牢固地保持腰部从而在车辆拐弯时就座乘员的身体并不横向地摇摆。位于向前突出的山形部分的外部处的、分别的侧区域22的倾斜端面22B形成为象在靠背衬垫20的外侧中形成横向端面20C的端面那样以基本笔直的方式向后延伸,并且与分别的横向边缘侧包围部分24连续。
[0055]在这里应该指出,在本发明的本实施例中如下地定义靠背衬垫20的表面20A、后面20B和横向端面20C。S卩,如在图4、5和9到12中所示,面对就座乘员的身体侧的中心区域21的前面和位于山形部分的内部处的侧区域22的倾斜端面22A构成靠背衬垫20的表面20A。如在图7、8和9到12中所示,形成袋形空间20D的内周边端面的后侧端面构成靠背衬垫20的后面20B。如在图5、6和9到12中所示,构成位于山形部分的外部处的分别的侧区域22的倾斜端面22B的、在靠背衬垫20的外侧中的端面(如上所述笔直地向后延伸的端面)构成靠背衬垫20的横向端面20C。其它端面,例如,如上参考图8所述上边缘侧包围部分23、横向边缘侧包围部分24和下边缘侧包围部分25的后面被视为除了以上定义的那些之外的端面。
[0056]如在图7到12中所示,靠背衬垫20如此构造,使得由厚的无纺布制成的后面材料Re以一体地浸渍并且硬化的状态设置在后面20B的全部区域之上。短语“后面材料Re以一体地浸渍并且硬化的状态设置”意味着后面材料Re利用一种用于形成靠背衬垫20的
当前第2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